◎民政二
關燈
小
中
大
之間,亡日,又私自送往迎來,吊死問疾,養孤長幼在其中,勤苦如此。
(食貨志上。
) 西邊北邊之郡,雖有長爵,不輕得複,五尺以上,不輕得息。
(賈誼傳。
) 信武侯靳歙坐事國人過律免。
(功臣表,師古曰,事,謂役使之也。
)○複除從軍。
漢二年,蜀漢民給軍事勞苦,複勿租稅二歲,關中卒從軍者,複家一歲。
(高紀,下同。
) 五年,诏諸侯子在關中者,複之十二歲,其歸者半之,軍吏卒賜爵,非七大夫以下,皆複其身及戶勿事。
八年,令吏卒從軍至平城及守城邑者,皆複終身勿事。
十一年,諸縣堅守不降反寇者,複租賦三歲。
六月,令士卒從入蜀漢關中者,皆複終身。
十二年,诏吏二千石入蜀漢定三秦者,皆世世複。
豐沛。
高祖十一年四月,令豐人徙關中者,皆複終身。
十二年,以沛為湯沐邑,複其民,世世無有所與,沛父兄請複豐,乃并複豐比沛。
(并本紀。
)民産子。
高祖七年,民産子,複勿事二歲。
(本紀。
) 三老。
漢二年,置鄉三老,擇鄉三老為縣三老,複勿繇戍。
(本紀。
)孝弟力田。
惠帝四年,舉民孝弟力田者複其身。
(本紀。
) 武帝元朔元年,诏曰,朕旅耆老複孝敬。
(本紀。
)高年。
文帝禮高年,九十者一子不事,八十者二算不事。
(賈山傳。
)武帝建元元年,民年八十複二算,九十複甲卒。
(本紀。
) 四月,诏民年九十以上,已有受鬻法,為複子若孫,令得身帥妻妾,遂其供養之事。
(本紀。
)邊郡。
晁錯說文帝募民守塞,皆賜高爵,複其家。
(本傳。
) 西邊北邊之郡,雖有長爵,不輕得複。
(賈誼傳。
)舊都。
文帝三年,幸太原,複晉陽中都民三歲租。
(本紀。
)守冢。
高祖十二年,诏與秦始皇帝守冢二十家,楚魏齊各十家,趙及魏公子亡忌各五家,令視其冢,複亡與它事。
(本紀。
)給祠。
武帝登禮中嶽,以山下戶凡三百,封崈高,為之奉邑,獨給祠,複無有所與。
(郊祀志。
)宗室。
文帝四年,複諸劉有屬籍者家無所與。
(本紀。
) 功臣後。
宣帝地節二年,诏曰,博陸侯功德茂盛,複其後世,疇其爵邑,世世無有所與。
元康元年,複高皇帝功臣绛侯周勃等百三十六人家子孫,令奉祭祀,世世勿絕,其毋嗣者複其次。
(并本紀。
)博士弟子。
武帝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複其身。
(儒林傳序。
)通經。
元帝好儒,能通一經者複,數年以用度不足,更為設員千人。
(儒林傳。
)車騎馬。
晁錯疏曰,令民有車騎馬一匹者,複卒三人。
(食貨志。
) 入奴婢。
武帝府庫并虛,乃募民能入奴婢者,得以終身複。
(食貨志。
)買複。
晁錯疏曰,令民入粟至五大夫,乃複一人耳。
桑宏羊請令民入粟甘泉各有差,以複終身。
武帝兵革數動,民多買複及五大夫千夫,征發之士益鮮。
(以上并食貨志。
) 元帝永光三年,用度不足,民多複除,無以給中外徭役。
(本紀。
)流民。
宣帝地節三年,诏流民還歸者,且勿算事。
(本紀,下同。
)本始三年,大旱,三輔民就賤者且毋收事。
執喪。
宣帝地節四年,诏諸有大父母父母喪者,勿繇事,使得收斂送終,盡其子道。
(本紀。
)宮人。
景帝遺诏,出宮人歸其家,複終身。
(本紀。
) 節婦。
平帝複貞婦鄉一人。
(本紀。
)
(食貨志上。
) 西邊北邊之郡,雖有長爵,不輕得複,五尺以上,不輕得息。
(賈誼傳。
) 信武侯靳歙坐事國人過律免。
(功臣表,師古曰,事,謂役使之也。
)○複除從軍。
漢二年,蜀漢民給軍事勞苦,複勿租稅二歲,關中卒從軍者,複家一歲。
(高紀,下同。
) 五年,诏諸侯子在關中者,複之十二歲,其歸者半之,軍吏卒賜爵,非七大夫以下,皆複其身及戶勿事。
八年,令吏卒從軍至平城及守城邑者,皆複終身勿事。
十一年,諸縣堅守不降反寇者,複租賦三歲。
六月,令士卒從入蜀漢關中者,皆複終身。
十二年,诏吏二千石入蜀漢定三秦者,皆世世複。
豐沛。
高祖十一年四月,令豐人徙關中者,皆複終身。
十二年,以沛為湯沐邑,複其民,世世無有所與,沛父兄請複豐,乃并複豐比沛。
(并本紀。
)民産子。
高祖七年,民産子,複勿事二歲。
(本紀。
) 三老。
漢二年,置鄉三老,擇鄉三老為縣三老,複勿繇戍。
(本紀。
)孝弟力田。
惠帝四年,舉民孝弟力田者複其身。
(本紀。
) 武帝元朔元年,诏曰,朕旅耆老複孝敬。
(本紀。
)高年。
文帝禮高年,九十者一子不事,八十者二算不事。
(賈山傳。
)武帝建元元年,民年八十複二算,九十複甲卒。
(本紀。
) 四月,诏民年九十以上,已有受鬻法,為複子若孫,令得身帥妻妾,遂其供養之事。
(本紀。
)邊郡。
晁錯說文帝募民守塞,皆賜高爵,複其家。
(本傳。
) 西邊北邊之郡,雖有長爵,不輕得複。
(賈誼傳。
)舊都。
文帝三年,幸太原,複晉陽中都民三歲租。
(本紀。
)守冢。
高祖十二年,诏與秦始皇帝守冢二十家,楚魏齊各十家,趙及魏公子亡忌各五家,令視其冢,複亡與它事。
(本紀。
)給祠。
武帝登禮中嶽,以山下戶凡三百,封崈高,為之奉邑,獨給祠,複無有所與。
(郊祀志。
)宗室。
文帝四年,複諸劉有屬籍者家無所與。
(本紀。
) 功臣後。
宣帝地節二年,诏曰,博陸侯功德茂盛,複其後世,疇其爵邑,世世無有所與。
元康元年,複高皇帝功臣绛侯周勃等百三十六人家子孫,令奉祭祀,世世勿絕,其毋嗣者複其次。
(并本紀。
)博士弟子。
武帝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複其身。
(儒林傳序。
)通經。
元帝好儒,能通一經者複,數年以用度不足,更為設員千人。
(儒林傳。
)車騎馬。
晁錯疏曰,令民有車騎馬一匹者,複卒三人。
(食貨志。
) 入奴婢。
武帝府庫并虛,乃募民能入奴婢者,得以終身複。
(食貨志。
)買複。
晁錯疏曰,令民入粟至五大夫,乃複一人耳。
桑宏羊請令民入粟甘泉各有差,以複終身。
武帝兵革數動,民多買複及五大夫千夫,征發之士益鮮。
(以上并食貨志。
) 元帝永光三年,用度不足,民多複除,無以給中外徭役。
(本紀。
)流民。
宣帝地節三年,诏流民還歸者,且勿算事。
(本紀,下同。
)本始三年,大旱,三輔民就賤者且毋收事。
執喪。
宣帝地節四年,诏諸有大父母父母喪者,勿繇事,使得收斂送終,盡其子道。
(本紀。
)宮人。
景帝遺诏,出宮人歸其家,複終身。
(本紀。
) 節婦。
平帝複貞婦鄉一人。
(本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