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官八
關燈
小
中
大
○使外國
孝武建元中,月氐怨匈奴,漢乃募能使者,張骞以郎應募,使月氐。
(張骞傳。
)元封五年,诏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異等可使絕國者。
(本紀。
) 天漢元年,遣蘇武以中郎将使持節送匈奴使留在漢者,武與副中郎将張勝,及假吏募士斥候百餘人俱。
(蘇武傳。
) 邛莋願為内臣妾,孝武乃拜司馬相如為中郎将,建節往使,副使者王然于壺充國呂越人,馳四乘之傳,以賂西南夷,至蜀,太守以下郊迎,縣令負弩矢先驅。
(司馬相如傳。
) 天子聞張骞之言,欲從蜀求大夏道,乃令因蜀犍為發間使,數道并出,出龍,出莋,出徙,(音斯。
)邛,出僰。
(張骞傳,師古曰,閑使者求閑隙而行,又蒯通傳注,閑使謂使人伺閑隙而單行。
) 孝昭始元六年,栘中監蘇武前使匈奴,留十九歲乃還,奉使全節,以武為典屬國。
(本紀。
)宣帝時,光祿大夫義渠安國使行諸羌。
(趙充國傳。
) 元康元年,上令群臣舉可使西域者,前将軍韓增,舉上黨馮奉世,以衛侯使持節送大宛諸國客。
(馮奉世傳。
)元帝初元五年,衛司馬谷吉使匈奴不還。
(本紀。
) 建昭三年,使護西域騎都尉甘延壽,副校尉陳湯,矯發戊巳校尉田屯吏士,及西域胡兵攻郅支單于,斬其首,傳詣京師。
(本紀。
) 蕭育遷谒者,使匈奴副校尉。
(師古曰,時令校尉為使于匈奴,而育為之副,故授副校尉。
)後複為中郎将,使匈奴,蕭鹹為中郎将,使匈奴,蕭由遷谒者,使匈奴副校尉。
(蕭望之傳。
) 金參使匈奴匈奴中郎将。
(金日磾傳。
)○行水災流民 孝武元狩三年,遣谒者勸有水災郡,種宿麥,舉吏民能假貸貧民者,以名聞。
元鼎二年九月,诏方今水潦移于江南,方下巴蜀之粟,緻之江陵,遣博士中等分循行谕告,所抵毋令重困吏民,有赈救饑民免其厄者,具舉以聞。
(并本紀。
) 元鼎中,博士徐偃使行風俗,偃矯制使膠東魯國鼓鑄鹽鐵,終軍奏偃矯制颛行,非奉使體。
(終軍傳。
)孝昭始元二年三月,遣使者赈貸貧民毋種食者。
孝宣本始四年正月,诏曰,今歲不登,已遣使者赈貸困乏。
孝成建始三年九月,诏乃者郡國被水災,流殺人民,遣谏大夫林等循行天下。
河平四年三月,遣光祿大夫博士嘉等下一人,行舉瀕河之郡,水所毀傷,困乏不能自存者,發财赈貸,避水它郡國,所在冗食之,舉惇厚有行能直言之士。
(并本紀。
) 平當行流民幽州,奉使者十一人為最。
(本傳。
) 陽朔二年秋,關東大水,流民欲入關者,勿苛留,遣谏大夫博士分行視,九月,奉使者不稱。
鴻嘉四年正月,诏水旱為災,關東流冗者衆,已遣使者循行郡國,被災害什四以上民,赀不滿三萬,勿出租賦,逋貸未入皆勿收,流民欲入關,辄籍内。
孝哀初即位,诏乃者河南颍川郡水出,流殺人民,壞廬舍,已遣光祿大夫循行舉籍,賜死者棺錢人三千。
(并本紀。
)○舉賢觀風 孝武元狩六年,遣博士大等六人,分循行天下,存問鳏寡廢疾亡以自振業者,貸與之,谕三老孝弟以為民師,舉獨行之君子,召詣行在所,士有特招,使者之任也,詳問隐處亡位,及冤失職奸猾為害野荒治苛者,舉奏,郡國有所以為便者,上丞相禦史以聞。
孝昭始元元年,遣故廷尉王平等五人,持節行郡國,舉賢良,問民所疾苦冤失職者。
孝宣元康四年,遣太中大夫強等十二人,循行天下,存問鳏寡,覽觀風俗,察吏治得失,舉茂材異倫之士。
本始元年,遣使者持節,诏郡國二千石謹牧養民,而風德化。
孝元初元元年,诏方田作時,朕憂蒸庶之失業,臨遣光祿大夫褒等十二人,循行天下,存問耆老鳏寡孤獨困乏失職之民,延登賢俊,招顯側陋,因覽風俗之化。
建昭四年,臨遣谏大夫博士賞等二十一人,循行天下,存問耆老鳏寡孤獨乏困失職之人,舉茂材特立之士。
孝成永始三年正月,日有蝕之,诏臨遣太中大夫嘉等,循行天下,存問耆老民所疾苦,其與部刺史舉惇樸謙遜有行義者,各一人。
孝平元始四年,遣太仆王恽等八人,又置副假節分行天下,覽觀風俗。
(以上并本紀。
(張骞傳。
)元封五年,诏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異等可使絕國者。
(本紀。
) 天漢元年,遣蘇武以中郎将使持節送匈奴使留在漢者,武與副中郎将張勝,及假吏募士斥候百餘人俱。
(蘇武傳。
) 邛莋願為内臣妾,孝武乃拜司馬相如為中郎将,建節往使,副使者王然于壺充國呂越人,馳四乘之傳,以賂西南夷,至蜀,太守以下郊迎,縣令負弩矢先驅。
(司馬相如傳。
) 天子聞張骞之言,欲從蜀求大夏道,乃令因蜀犍為發間使,數道并出,出龍,出莋,出徙,(音斯。
)邛,出僰。
(張骞傳,師古曰,閑使者求閑隙而行,又蒯通傳注,閑使謂使人伺閑隙而單行。
) 孝昭始元六年,栘中監蘇武前使匈奴,留十九歲乃還,奉使全節,以武為典屬國。
(本紀。
)宣帝時,光祿大夫義渠安國使行諸羌。
(趙充國傳。
) 元康元年,上令群臣舉可使西域者,前将軍韓增,舉上黨馮奉世,以衛侯使持節送大宛諸國客。
(馮奉世傳。
)元帝初元五年,衛司馬谷吉使匈奴不還。
(本紀。
) 建昭三年,使護西域騎都尉甘延壽,副校尉陳湯,矯發戊巳校尉田屯吏士,及西域胡兵攻郅支單于,斬其首,傳詣京師。
(本紀。
) 蕭育遷谒者,使匈奴副校尉。
(師古曰,時令校尉為使于匈奴,而育為之副,故授副校尉。
)後複為中郎将,使匈奴,蕭鹹為中郎将,使匈奴,蕭由遷谒者,使匈奴副校尉。
(蕭望之傳。
) 金參使匈奴匈奴中郎将。
(金日磾傳。
)○行水災流民 孝武元狩三年,遣谒者勸有水災郡,種宿麥,舉吏民能假貸貧民者,以名聞。
元鼎二年九月,诏方今水潦移于江南,方下巴蜀之粟,緻之江陵,遣博士中等分循行谕告,所抵毋令重困吏民,有赈救饑民免其厄者,具舉以聞。
(并本紀。
) 元鼎中,博士徐偃使行風俗,偃矯制使膠東魯國鼓鑄鹽鐵,終軍奏偃矯制颛行,非奉使體。
(終軍傳。
)孝昭始元二年三月,遣使者赈貸貧民毋種食者。
孝宣本始四年正月,诏曰,今歲不登,已遣使者赈貸困乏。
孝成建始三年九月,诏乃者郡國被水災,流殺人民,遣谏大夫林等循行天下。
河平四年三月,遣光祿大夫博士嘉等下一人,行舉瀕河之郡,水所毀傷,困乏不能自存者,發财赈貸,避水它郡國,所在冗食之,舉惇厚有行能直言之士。
(并本紀。
) 平當行流民幽州,奉使者十一人為最。
(本傳。
) 陽朔二年秋,關東大水,流民欲入關者,勿苛留,遣谏大夫博士分行視,九月,奉使者不稱。
鴻嘉四年正月,诏水旱為災,關東流冗者衆,已遣使者循行郡國,被災害什四以上民,赀不滿三萬,勿出租賦,逋貸未入皆勿收,流民欲入關,辄籍内。
孝哀初即位,诏乃者河南颍川郡水出,流殺人民,壞廬舍,已遣光祿大夫循行舉籍,賜死者棺錢人三千。
(并本紀。
)○舉賢觀風 孝武元狩六年,遣博士大等六人,分循行天下,存問鳏寡廢疾亡以自振業者,貸與之,谕三老孝弟以為民師,舉獨行之君子,召詣行在所,士有特招,使者之任也,詳問隐處亡位,及冤失職奸猾為害野荒治苛者,舉奏,郡國有所以為便者,上丞相禦史以聞。
孝昭始元元年,遣故廷尉王平等五人,持節行郡國,舉賢良,問民所疾苦冤失職者。
孝宣元康四年,遣太中大夫強等十二人,循行天下,存問鳏寡,覽觀風俗,察吏治得失,舉茂材異倫之士。
本始元年,遣使者持節,诏郡國二千石謹牧養民,而風德化。
孝元初元元年,诏方田作時,朕憂蒸庶之失業,臨遣光祿大夫褒等十二人,循行天下,存問耆老鳏寡孤獨困乏失職之民,延登賢俊,招顯側陋,因覽風俗之化。
建昭四年,臨遣谏大夫博士賞等二十一人,循行天下,存問耆老鳏寡孤獨乏困失職之人,舉茂材特立之士。
孝成永始三年正月,日有蝕之,诏臨遣太中大夫嘉等,循行天下,存問耆老民所疾苦,其與部刺史舉惇樸謙遜有行義者,各一人。
孝平元始四年,遣太仆王恽等八人,又置副假節分行天下,覽觀風俗。
(以上并本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