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百三十

關燈
順治十六年。

    己亥。

    十一月。

    戊午朔。

    轉翰林院侍講學士曹本榮、為侍讀學士。

    升國子監司業楊永甯、為翰林院侍講學士。

      ○己未。

    宗人府奏言、故巽王滿達海、端重王博洛、既以罪削其子所襲王爵。

    降為多羅貝勒。

    其谥号及碑、相應追奪。

    從之。

      ○又奏言。

    敬謹王尼堪碑内、有為國盡忠。

    累着功勳。

    實為國家屏藩等語。

    雖蒙皇上宥罪、存其王爵。

    但碑内所載之語、與其行違。

    或另行撰給。

    或因存王爵、仍舊存留。

    統惟上裁。

    得上□日、敬謹王碑文、着内閣另行撰給。

      ○庚申。

    宗人府奏言、多羅康郡王傑書。

    已進封和碩親王。

    請給封号。

    命仍用原号。

      ○刑部題、周亮工被參各款内、審實赦後贓銀一萬有奇情。

    罪重大。

    應立斬。

    家産籍沒入官。

    承問官程之璇、田緝馨、盧圖龍、王仕雲、吳琪滋、孫開先、徇情将贓銀豁免。

    除程之璇已經物故外。

    田緝馨等、俱應拟絞監候。

    其家産、并程之璇家産、一并籍沒入官。

    其餘事内有名各犯、應援赦免罪。

    疏入下三法司核議。

      ○升鴻胪寺鳴贊木護理、為本寺少卿  ○補内閣撰文中書舍人兼太常寺卿祁通格、為太仆寺卿。

      ○授考選刑部郎中胡悉甯、為戶科給事中。

      ○辛酉。

    河道總督朱之錫、乞假扶母榇歸葬。

    上允之。

    仍命事竣、即回任供職。

      ○壬戌。

    補外轉戶科右給事中法若真、為山西布政使司參議、分守冀甯道。

    原任山東東兖道參議王允祚、為浙江布政使司參議、分守杭嘉湖道。

    升廣東羅定道佥事鮑開茂、為本省布政使司參議、分守海北道。

      ○以公渥赫、公坡爾盆、為内大臣。

      ○甲子。

    遣官祭三皇廟。

      ○丙寅。

    冬至節。

    祀天于圜丘。

    遣固山貝子溫齊行禮。

      ○遣官祭四祖陵、福陵、昭陵。

      ○上自南苑、出西紅門校獵。

    是日駐跸白家灘。

      ○丁卯。

    上駐跸盧溝橋。

      ○戶部議覆。

    貴州巡撫趙廷臣疏言、黔省曩為寇踞。

    改衛為府。

    改所為縣。

    變亂舊章。

    民苦重役。

    今底定之後、應複舊制。

    所有原屬廣西地方、改歸該省管轄為便。

    應如所請。

    報可。

      ○雲南巡撫林天擎、劾奏廣西提督線國安、随大軍進巢□刀雲南迤西地方、大肆搶掠。

    及奉上□日回粵、奸淫殺戮。

    暴虐更慘。

    乞立賜處分。

    得上□日、線國安荼毒雲南地方、搶殺淫掠、情罪重大。

    着議政王貝勒大臣、速行嚴察密議具奏。

      ○戊辰。

    江甯巡按衛貞元疏言、海逆犯順。

    一時守土文武各官、有效死靡他、忠烈炳着者。

    如江浦縣知縣許立達、當江城失守、立達挺然不降。

    賊縛至舟中、踴身投水死。

    天長縣知縣王辛、奸民獻城、勢不可支。

    辛引佩刀自裁、被救、複赴蕭寺自經死。

    壽春營把總張育才、禦賊于烏衣鎮。

    手刃賊衆。

    陷陣而死。

    二令一弁。

    捐軀報國。

    允宜旌表。

    下所司議。

      ○廣東左布政使馮如京、以有疾緻仕。

      ○旌表節婦。

    直隸清苑縣民劉登舉妻段氏、開州民李鳴鸾妻武氏、孝子。

    文安縣生員邢澄、各給銀建妨如例。

      ○己巳。

    上駐跸玉泉山。

      ○庚午。

    轉翰林院侍講田逢吉、為侍讀。

    升翰林院檢讨綦汝楫、為侍講。

      ○辛未。

    上駐跸沙河。

      ○升吏部稽勳司郎中劉祚遠、為太常寺少卿提督四譯館。

      ○升浙江右布政使員盡忠、為湖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

      ○壬申。

    上駐跸昌平州。

    是日、駕過明崇祯帝陵。

    凄然泣下。

    酹酒于陵前。

    複遣學士麻勒吉、奠明太監王承恩墓。

      ○免河南湯陰縣本年分雹災額賦。

      ○山東沂州總兵官臧延齡卒。

      ○癸酉。

    上閱明諸帝陵。

      ○議政王貝勒大臣等、會議會推沈文奎各官罪。

    吏部尚書覺羅科爾昆、應革任。

    并革去一拜他喇布勒哈番。

    罰銀百兩。

    尚書孫廷铨、應降三級。

    左侍郎石申、應降二級。

    左侍郎禅代、右侍郎楊茂勳、應革恩诏所得拜他喇布勒哈番。

    工部尚書孫塔、削所加之級。

    仍各罰銀百兩。

    留任。

    刑部尚書杜立德、左都禦史魏裔介、戶部左侍郎葉成格、傅維鱗、右侍郎铿特、禮部左侍郎李奭棠、兵部左侍郎劉達、右侍郎石圖、督捕左侍郎吳達禮、刑部右侍郎阿思哈、工部左侍郎楊義、副都禦史科爾坤、通政使覺羅雅布蘭、大理寺少卿張椿、通政使司參議柯士芳、戶科都給事中孫光祀、刑科都給事中黏本盛、工科都給事中姚延啟、掌河南道事禦史上官鉝、各罰俸一年。

    禮部尚書王崇簡、工部尚書劉昌、禮部右侍郎甯古裡、沙澄、工部右侍郎張缙彥、副都禦史袁懋功、大理寺少卿盧興祖、各罰俸半年。

    大理寺卿朱國治、罰俸三個月。

    得上□日、科爾昆免革任。

    餘依議。

      ○甲申。

    遣内大臣伯索尼緻祭前明崇祯帝。

    文曰。

    惟帝亶聰禦極。

    孜孜以康阜兆民為念。

    十七年來、劼毖無斁。

    不意流寇猖獗。

    國遂以傾身殉社稷。

    向使遭際景運、可稱懿辟。

    獨是缵承衰緒。

    适丁劫厄。

    雖勵精圖治、而傾廈莫支。

    朕念及此、恒用深恻。

    茲巡幸畿輔。

    偶過昌平睇望陵寝。

    益為凄然。

    特具牲帛酒品、用昭禮祭。

    尚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