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百二十三

關燈
數之害。

    一、奸商借納饷名色、私立鹽埠。

    不問貧富、計口派食。

    限期索價。

    且藉口私鹽、吓詐厲民。

    此私埠之害。

    一、土官鎮弁、創設私稅。

    地不及二百裡、抽者數處。

    以緻商賈困匮。

    此私稅之害。

    一、悍兵藉取柴火。

    凡墳樹菓木、皆強伐之。

    且污辱婦女。

    劫奪财物。

    道路阻絕。

    此砍柴之害。

    一、木商已為營弁占踞。

    及兩藩采買、反問民間。

    不得不重價購諸王商以應。

    此采木之害。

    夫去其疾苦。

    謀其生聚。

    在皇上大奮乾斷而力行之。

    今川貴底定。

    請移一王鎮撫其地。

    以救粵民疲困。

    命所司察議。

      ○甲辰。

    順天府進春。

      ○谕吏部。

    甯古塔系邊疆要地。

    昂邦章京沙爾虎達、在彼駐防年久。

    甚得人心。

    今已病故。

    其子巴海、素着謹敏。

    堪勝此任。

    着即代其父為昂邦章京。

    前往駐防。

      ○又谕吏部都察院。

    朕于本月十一日。

    召見天下朝觐藩臬各官。

    因問江南右布政使王無咎、總漕撫臣亢得時、參爾開報計冊。

    與被糾貪酷革職按察使盧慎言、互舉卓異。

    豈無情弊。

    王無咎巧言支抵、不知服罪。

    朕又問如此大貪異酷之人、反開其卓異。

    顯系受賄徇私。

    爾何得強辯。

    王無咎仍巧言支抵。

    朕惡其面欺遮飾。

    遂命革職。

    令閣臣同該部院嚴加刑訊。

    反覆诘問、王無咎始理屈詞窮。

    服其與盧慎言狥私之罪。

    朕念人誰無過、貴在能改。

    王無咎既經自認。

    将來尚可望其痛改前非、力圖盡職。

    特命複其原官用示宥罪恕過之意。

    若再不洗滌肺腸、感恩報稱。

    必置重典不貸。

    爾部院可傳谕天下來朝各官。

    使知朕重懲王無咎、乃無澄清吏治。

    不得不然。

    但如此僅可謂之民免無恥。

    必至有恥且格、方慊朕懷。

    嗣後天下大小官員、皆當體朕此心。

    奉公守法。

    潔己愛民。

    勿複因循陋習、緻敗身名。

    遺累父母。

    有虧忠孝。

      ○授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子固美、輔國公班布爾善子塞圖、俱為三等輔國将軍。

      ○乙巳。

    裁直隸深澤、涞水、靈壽、無極、新河、高邑、臨城、贊皇、唐山、内邱、雞澤、清河、大名、唐縣、各儒學訓導。

      ○補原任刑部左侍郎楊義、為工部左侍郎。

      ○允庶吉士陳敬奏請、更名廷敬。

    以與直隸庶吉士陳敬同名故也。

      ○裁山西汾州衛、潞州衛、安東衛、朔州衛、守備各一員。

    保德所、馬邑所、山陰所、懷仁後所、千總各一員。

    沁州所千總二員。

      ○丙午。

    正黃旗蒙古固山額真庫魯克達爾漢阿賴、以老病乞休。

    得上□日、阿賴任職有年。

    着以原品解任。

      ○丁未。

    大計天下各官按察使王廷賓等九百五十四員。

    分别革職、降調、緻仕有差。

      ○戊申。

    賜朝賀元旦外藩蒙古王、貝勒、貝子、公、台吉等如例。

      ○庚戌。

    吏部左侍郎郝惟讷考滿。

    蔭一子入監讀書。

      ○辛亥。

    宗人府等衙門、會勘總督李率泰、固山額真郎賽、梅勒章京胡拜、會審羅源縣敗逃事情。

    不詳究口供。

    瞻徇情面。

    李率泰、郎賽、應革職。

    鞭一百折贖。

    胡拜、應解梅勒章京任。

    鞭一百折贖。

    得上□日、李率泰、郎賽、俱革去世職。

    鞭一百折贖。

    仍留總督固山額真任。

    胡拜、鞭一百折贖。

    仍留梅勒章京任。

      ○初。

    命理藩院察外藩蒙古諸王貧乏者、列名奏聞。

    至是理藩院奏、蘇尼特部落杜棱郡王、鄂爾多斯部落谷祿郡王、阿霸垓部落沙克廈僧格郡王貧乏。

    命各賜馬百匹。

    牛五十頭。

    羊千隻。

      ○兵部議覆禦史施維翰疏言、提鎮之權太重。

    應敕各督撫按、如提鎮不肖者、聽據實參處。

    狥畏不言者、事發、一并從重議罪。

    從之。

      ○江西提督劉光弼、以老病休緻。

      ○壬子。

    升通政使司左通政張自德、為大理寺卿。

      ○山東道監察禦史顧如華奏、請于大計後。

    将州縣有司、除卓異俸滿外。

    曆俸二三年者、應酌行更調繁簡法。

    下吏部議奏。

      ○浙江道監察禦史仵邵昕奏言、吏治首重懲貪。

    近聞有司、饋送上官、常禮而外。

    暮夜之金、又數倍焉。

    且因小事诖誤、恫喝勒索。

    勢不得不取之民間。

    欲其無貪、不可得也。

    若信賞必罰、立上下互舉之法。

    使下不敢饋。

    而上亦不敢受。

    則苞苴絕而吏治自清。

    下所司詳議具奏。

      ○癸醜。

    谕吏部。

    雲貴地方初辟。

    節制彈壓、亟需總督重臣。

    貴州巡撫趙廷臣、久曆岩疆。

    堪勝此任。

    着即升雲貴總督。

    其貴州巡撫員缺、着以山西按察使卞三元升補。

    應加職銜、爾部酌議具奏。

      ○谕吏部。

    朕見爾部铨補各省道員、但因地方定銜。

    不就本官定銜。

    每遇缺出、人得預揣。

    規避營競。

    自今以後。

    除授升轉各道員、不得拘地方、坐定職銜。

    着以布按二司銜、通融兼帶。

    永着為例。

      ○吏部議。

    功臣費英東、開創佐命。

    功績獨偉。

    應從優議叙。

    将其孫襲一等精奇尼哈番者、特升為三等公。

    報可。

      ○甲寅。

    旌表節婦、陝西靖遠衛民趙率倫妻王氏。

    烈婦、秦州儒士閻臯妻韋氏。

    烈女、西甯衛民賈洪基女賈氏。

    順孫、金縣民朱祚長。

    各給銀建坊如例。

      ○後餘給事中楊雍建奏言、昨奉上谕閱武南苑。

    令諸臣侍從。

    臣因得睹軍容之盛。

    武備之修。

    乃知皇上安不忘危。

    原非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