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
關燈
小
中
大
賊速來。
今賊親率黨羽。
蟻聚永平一帶。
此乃自投陷阱。
而天意從可知矣。
今三桂已悉簡精銳以圖相機巢□刀滅。
幸王速整虎旅直入山海。
首尾夾攻。
逆賊可擒京東西可傅檄而定也又仁義之師首重安民所發檄文最為嚴切更祈令大軍秋毫無犯。
則民心服而财土亦得。
何事不成哉王得書即星夜進發。
踰甯遠次于沙河地方戊寅師距山海關十裡外。
吳三桂哨騎來報賊已出邊立營。
攝政和碩睿親王随命諸王等各率精兵逆擊。
遇賊唐通馬兵數百人我前鋒兵擊敗之。
生擒二人還 ○己卯。
師至山海關吳三桂率衆出迎王大喜。
設儀仗。
吹螺。
同三桂向天行禮畢三桂率所屬各官谒王王謂三桂曰爾回可令爾兵各以白布系肩為号。
不然同系漢人以何為辨。
恐緻誤殺語畢、令之先行。
遂入關時賊首李自成率馬步兵二十餘萬自北山橫亘至海列陣以待。
是日大風迅作塵沙蔽天咫尺莫辨。
我軍對賊布陣不能橫列及海。
攝政和碩睿親王集諸王貝勒貝子公及諸大臣等謂曰爾等毋得越伍躁進此兵不可輕擊。
須各努力破此則大業成矣。
我兵可向海對賊陣尾鱗次布列。
吳三桂兵分列右翼之末号令畢諸軍齊列及進兵令軍士呼噪者再風遂止各對陣奮擊。
大敗賊衆追殺至四十裡。
賊首尾不相顧遁走燕京獲駝馬緞币無算。
俱給賞随征将士是日進吳三桂爵為平西王。
賜玉帶蟒袍貂裘鞍馬玲珑撒袋。
弓矢等物。
令山海城内軍人各薙發以馬步兵一萬隸平西王。
随攝政睿親王直趨燕京。
追殺流賊又與諸将誓約。
随谕衆曰此次出師所以除暴救民。
滅流寇以安天下也今入關西征勿殺無辜勿掠财物勿焚廬舍。
不如約者罪之仍曉谕。
官民示以取殘不殺共享太平之意。
谕下凡百姓逃竄山谷者莫不大悅。
各還鄉裡薙發迎降 ○庚辰。
初賊首李自成。
遣王則堯來招降吳三桂。
三桂羁留之至是送于王王斬之則堯山西人。
明密雲巡撫降賊賊授為兵政府尚書 ○辛巳師次新河驿。
攝政和碩睿親王多爾衮以進山海關敗賊兵捷音奏聞言臣統大軍前進。
明總兵官吳三桂遣使來言賊首李自成已陷燕京崇祯帝後俱自經自成于三月二十二日僭稱帝。
國号大順改元永昌遣人招降三桂。
三桂不從随自永平返據山海關。
欲來投順我國為崇祯帝報仇因谕其使如果來歸即裂地封王仍令赍書去後臣即星夜前往于四月二十一日抵山海關值賊首李自成親率馬步兵二十餘萬挾崇祯帝太子第三子定王第四子及宗室晉王秦王漢王郡王等并三桂父襄與俱來複遣人招三桂降三桂不從賊随圍山海關是晚即敗賊總兵唐通馬步兵數百人于一片石斬百餘人賊兵遂遁。
次日我大軍直薄山海關三桂開門迎降我軍遂從南水門北水門關中門入。
望見賊渠領衆自北山橫亘至海列陣。
是日大風揚塵咫尺不見。
我軍對賊布陣、不能橫列及海。
臣随集諸王、貝勒、貝子、公、固山額真護軍統領等謂爾等、毋得越伍躁進。
此兵不可輕擊須各努力破此則大業可成我軍可向海對賊陣尾鱗次布列三桂兵可分列右翼之末各号令畢于是我軍齊列及二次呼噪進兵風遂止。
各對陣奮擊。
大敗賊兵。
追殺至四十裡陣獲晉王朱審煊獲駝馬、緞币無算。
此皆仰籍上天眷佑及皇上洪福所緻臣随統大軍、與三桂直搗燕京矣。
○壬午。
師次撫甯縣知縣侯益光等率民出迎。
賜袍服令仍供職。
發倉粟赈民 ○癸未。
師次昌黎縣。
知縣徐可大率民出迎。
賜袍服戒谕之。
仍令供職 ○甲申。
師次灤州學正孫維甯率民迎降遂擢為知州。
戒谕之令發倉粟赈民 ○沿邊各官來降以行人李丕着為永平道。
副将張邦谟遊擊唐志道俱令照舊管事。
各賜袍服 ○乙酉。
師次開平衛指揮陳任重李培元等率衆來降。
各賜袍服。
○移檄沿邊及山陝等處。
李賊敗衄勢必西遁。
當于各處截殺、毋令入城丙戌師次玉田縣經曆張彥、主簿王家春守備盧文宇等率衆迎降。
以家春為豐潤縣知縣。
各賜袍服 ○丁亥。
師次公羅店薊州監軍道李永昌豐潤縣副将。
趙國祚、遵化閑住總兵唐钰、副将尤可望、守備陳良谟、黃家順、蔔大式、千總文三元等率衆降。
○有材官常義吳有才、唐有功者、自通州來降。
言賊已西遁攝政和碩睿親王随令諸王貝勒貝子公等率兵急追之
今賊親率黨羽。
蟻聚永平一帶。
此乃自投陷阱。
而天意從可知矣。
今三桂已悉簡精銳以圖相機巢□刀滅。
幸王速整虎旅直入山海。
首尾夾攻。
逆賊可擒京東西可傅檄而定也又仁義之師首重安民所發檄文最為嚴切更祈令大軍秋毫無犯。
則民心服而财土亦得。
何事不成哉王得書即星夜進發。
踰甯遠次于沙河地方戊寅師距山海關十裡外。
吳三桂哨騎來報賊已出邊立營。
攝政和碩睿親王随命諸王等各率精兵逆擊。
遇賊唐通馬兵數百人我前鋒兵擊敗之。
生擒二人還 ○己卯。
師至山海關吳三桂率衆出迎王大喜。
設儀仗。
吹螺。
同三桂向天行禮畢三桂率所屬各官谒王王謂三桂曰爾回可令爾兵各以白布系肩為号。
不然同系漢人以何為辨。
恐緻誤殺語畢、令之先行。
遂入關時賊首李自成率馬步兵二十餘萬自北山橫亘至海列陣以待。
是日大風迅作塵沙蔽天咫尺莫辨。
我軍對賊布陣不能橫列及海。
攝政和碩睿親王集諸王貝勒貝子公及諸大臣等謂曰爾等毋得越伍躁進此兵不可輕擊。
須各努力破此則大業成矣。
我兵可向海對賊陣尾鱗次布列。
吳三桂兵分列右翼之末号令畢諸軍齊列及進兵令軍士呼噪者再風遂止各對陣奮擊。
大敗賊衆追殺至四十裡。
賊首尾不相顧遁走燕京獲駝馬緞币無算。
俱給賞随征将士是日進吳三桂爵為平西王。
賜玉帶蟒袍貂裘鞍馬玲珑撒袋。
弓矢等物。
令山海城内軍人各薙發以馬步兵一萬隸平西王。
随攝政睿親王直趨燕京。
追殺流賊又與諸将誓約。
随谕衆曰此次出師所以除暴救民。
滅流寇以安天下也今入關西征勿殺無辜勿掠财物勿焚廬舍。
不如約者罪之仍曉谕。
官民示以取殘不殺共享太平之意。
谕下凡百姓逃竄山谷者莫不大悅。
各還鄉裡薙發迎降 ○庚辰。
初賊首李自成。
遣王則堯來招降吳三桂。
三桂羁留之至是送于王王斬之則堯山西人。
明密雲巡撫降賊賊授為兵政府尚書 ○辛巳師次新河驿。
攝政和碩睿親王多爾衮以進山海關敗賊兵捷音奏聞言臣統大軍前進。
明總兵官吳三桂遣使來言賊首李自成已陷燕京崇祯帝後俱自經自成于三月二十二日僭稱帝。
國号大順改元永昌遣人招降三桂。
三桂不從随自永平返據山海關。
欲來投順我國為崇祯帝報仇因谕其使如果來歸即裂地封王仍令赍書去後臣即星夜前往于四月二十一日抵山海關值賊首李自成親率馬步兵二十餘萬挾崇祯帝太子第三子定王第四子及宗室晉王秦王漢王郡王等并三桂父襄與俱來複遣人招三桂降三桂不從賊随圍山海關是晚即敗賊總兵唐通馬步兵數百人于一片石斬百餘人賊兵遂遁。
次日我大軍直薄山海關三桂開門迎降我軍遂從南水門北水門關中門入。
望見賊渠領衆自北山橫亘至海列陣。
是日大風揚塵咫尺不見。
我軍對賊布陣、不能橫列及海。
臣随集諸王、貝勒、貝子、公、固山額真護軍統領等謂爾等、毋得越伍躁進。
此兵不可輕擊須各努力破此則大業可成我軍可向海對賊陣尾鱗次布列三桂兵可分列右翼之末各号令畢于是我軍齊列及二次呼噪進兵風遂止。
各對陣奮擊。
大敗賊兵。
追殺至四十裡陣獲晉王朱審煊獲駝馬、緞币無算。
此皆仰籍上天眷佑及皇上洪福所緻臣随統大軍、與三桂直搗燕京矣。
○壬午。
師次撫甯縣知縣侯益光等率民出迎。
賜袍服令仍供職。
發倉粟赈民 ○癸未。
師次昌黎縣。
知縣徐可大率民出迎。
賜袍服戒谕之。
仍令供職 ○甲申。
師次灤州學正孫維甯率民迎降遂擢為知州。
戒谕之令發倉粟赈民 ○沿邊各官來降以行人李丕着為永平道。
副将張邦谟遊擊唐志道俱令照舊管事。
各賜袍服 ○乙酉。
師次開平衛指揮陳任重李培元等率衆來降。
各賜袍服。
○移檄沿邊及山陝等處。
李賊敗衄勢必西遁。
當于各處截殺、毋令入城丙戌師次玉田縣經曆張彥、主簿王家春守備盧文宇等率衆迎降。
以家春為豐潤縣知縣。
各賜袍服 ○丁亥。
師次公羅店薊州監軍道李永昌豐潤縣副将。
趙國祚、遵化閑住總兵唐钰、副将尤可望、守備陳良谟、黃家順、蔔大式、千總文三元等率衆降。
○有材官常義吳有才、唐有功者、自通州來降。
言賊已西遁攝政和碩睿親王随令諸王貝勒貝子公等率兵急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