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百四十二

關燈
撫。

    俟查到之日、再行議覆。

    李弼、劉正燦、于心宇等、審系無幹。

    無庸議。

    奏入。

    得上□日、劉正宗、性質暴戾。

    器量褊淺。

    持論矯激偏私。

    罔揆于理。

    處事執謬自恣。

    務顯所長。

    悻愎瑣屑。

    負氣乖張。

    惟以沽名姑勝為事弗顧國家大體。

    時或适意、則驕矜誇诩。

    偶拂其意、則忿然不平。

    絕無休休老成之度。

    凡伊劣狀、朕素知之。

    特以才學、故加擢用屢行誡饬。

    複降嚴谕。

    冀其省改。

    以副朕簡拔之意。

    乃置若罔聞。

    性愈恣睢。

    量愈褊急。

    卒無悛悔。

    罪過滋多。

    大負擢用深恩。

    本當依拟正法。

    念任用有年。

    姑從寬免死。

    着革職。

    追奪诰命。

    籍沒家産一半歸入旗下。

    不許回籍。

    張缙彥、巧辯欺飾。

    本當依拟處斬。

    亦從寬免死。

    着革職。

    追奪诰命。

    籍沒家産。

    流徙甯古塔地方。

    成克鞏、素性庸劣。

    依違附和。

    凡事因人非能專擅自用者。

    姑從寬免罪。

    着複職。

    仍留原任。

    餘俱依議。

      ○壬戌。

    議政王、貝勒、大臣、遵上□日會議、禦史一官、原為察吏安民而設。

    其直省、巡方、應仍舊差遣。

    得上□日、巡方職在察吏安民。

    關系重大。

    年來屢停屢複、原為計安民生。

    澄清吏治。

    故不得不加詳慎。

    欲照舊議差、恐仍踵前轍。

    于地方無益有害。

    欲概為停止、又恐各督撫職掌煩劇。

    不能親巡詳察。

    其贻誤地方、亦複不小。

    今依諸王大臣等議、仍舊差遣。

    但立法更宜加嚴。

    考核益當矢公。

    巡方官奉命差出、務須大破從前積習。

    恪遵戒谕。

    不得視為故事。

    潔己、必賄賂盡絕。

    愛民、必疴癢相關。

    舉劾、必确當廉貪。

    興除、必熟籌利弊。

    問拟刑名、必無枉無縱。

    訪拏豪蠹、必大惡大奸。

    地方遇有盜賊災荒、必據實馳奏。

    不許耽延欺朦。

    減驺從以恤驿困。

    禁鋪設以纾民力。

    拒參谒以杜逢迎。

    督撫共事地方、止許商确公事。

    不許私交饋遺。

    如不恪遵力行。

    一經發覺、必行重處。

    各禦史奉差出京、如何體訪稽察。

    差滿回京、如何詳細考核。

    都察院堂官、及河南道、嚴議條例具奏。

      ○以緻仕二等阿達哈哈番孫得勝子世奇、襲職。

      ○廣西巡撫于時躍疏報、開墾民田、屯田、二千二百五十餘頃。

      ○癸亥。

    輔國公喇石塔卒、谥恪僖。

      ○甲子。

    谕吏部、佐領員缺、以前任佐領兄弟子侄補授。

    系向來定例。

    今覽爾部補授佐領一疏、田昇龍病故。

    應補員缺、正拟、閑散陳啟泰。

    陪拟、閑散陳進學。

    既無兄弟子侄堪任、自應選擇才品補用。

    但缺出方行開送、其中恐有營徇情弊。

    且未必得人。

    嗣後應将各旗佐領下人員、才品優長、堪任佐領者、遴選豫備。

    如遇無應補兄弟子侄缺出、即行補授。

    爾部仍酌議定例具奏。

      ○又谕吏部、巡按禦史、職司察吏安民。

    所屬官員、差滿例應薦舉。

    必公廉詳慎、杜絕情面、始足鼓勸人材。

    澄清吏浥。

    近覽爾部覆福建巡按李時茂舉劾方面疏稱、道員宋杞、宋可法、法若真、曆俸俱未滿一年。

    不準注冊。

    開薦不合。

    例應聽都察考核。

    李時茂身任巡方。

    薦舉定例、豈有不知。

    今違例濫及。

    殊屬不合。

    着嚴加考核議處具奏。

    宋杞等、不應薦而獲薦、其中豈無請托情弊。

    着一并嚴察議處。

    嗣後違例薦舉者、并所薦之人、俱照此例一體嚴加處分。

    爾部即遵谕行。

      ○裁廣東甲子門所、歸并海豐所。

    海朗所、歸并雙魚所。

    錦囊所、歸并海安所。

    樂民所、歸并海康所。

    儋州所、歸并崖州所。

    南山、所歸并萬州所。

    昌化所、歸并清瀾所。

      ○乙醜。

    先是、吏部尚書孫廷铨等奏言、五品小京堂。

    例既不得與四品京堂、較俸升轉。

    而四品京堂缺出、又有内外應升京堂之官、挨次補授。

    則五品小京堂、終無升遷之期。

    請嗣後每年四品缺出、京官内升員數補完後、即升五品一員。

    外官應升員數補完後、再升五品一員。

    至是部覆。

    應如所請。

    以疏壅滞。

    從之。

      ○禮部遵上□日議、晉封太祖妃号應令内閣恭拟字樣。

    奏請欽定。

    其金冊等項、行工部造辦。

    冊文内閣撰拟俟備辦畢、行欽天監擇吉。

    照例行。

    至金寶、應否造用。

    伏候上裁。

    命用金寶。

      ○和碩敬謹親王尼思哈薨。

    年十□山戊不□。

      ○己巳。

    遣和碩額驸花善、祭金太祖陵。

    内大臣公渥赫、祭金世宗陵。

      ○辛未。

    冬至節。

    祀天于圜丘。

    遣固山貝子顧爾瑪洪行禮。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端敬皇後。

      ○免行慶賀禮。

      ○太保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中和殿大學士金之俊、考滿。

    加太傅。

    蔭一子入監讀書。

      ○升貴州按察使顔敏、為廣西布政使司右布政使。

    浙江按察使萬全、為雲南布政使司右布政使。

    山東按察使于變龍、為廣東布政使司右布政使。

    陝西河西道副使許瑤、為四川布政使司參政、分守川北道。

    山東濟南道副使楊晙、為山西布政使司參政、分守冀甯道。

    陝西漢羌道副使曹士琦、為雲南布政使司參政、分守安普道。

    山東運使陳秉直、為山西布政使司參政、分守河東道。

    陝西西甯道副使董奎武、為廣西布政使司參政、兼按察使司副使、分巡蒼梧道。

    陝西東路道副使李登第、為湖廣布政使司參政、兼按察使司副使、分巡下江防道。

    廣東驿傳道副使萬翺、為浙江布政使司參政、兼按察使司副使、分巡溫處道。

    山西冀南道參議申偉抱、為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