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百四十一

關燈
順治十七年。

    庚子。

    冬十月。

    癸未朔。

    享太廟。

    遣吏部尚書覺羅伊圖行禮。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  ○遣官祭紅衣炮之神。

      ○頒順治十八年時憲曆。

      ○授故和碩額驸噶爾瑪索諾穆子靖臧、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品級。

      ○甲申。

    兩廣總督李栖鳳、以老病乞罷。

    慰留之。

      ○乙酉。

    升通政使司左通政曹申吉、為大理寺卿。

      ○吏部奏言、憲臣霍達、參詞臣莊朝生、無文無行。

    不宜主試。

    恐有不明不公等弊。

    科場較文、系禮部職掌。

    應敕禮部同禮科将取中試卷嚴加磨勘。

    又參莊冋生弟兄居父喪、止開吊三日。

    即阋牆争産孝行有虧。

    臣部前覆糾拾案内、已議革冋生職行查奉有俞上□日但朝生與冋生、同居父喪。

    雖冋生居長、亦未聞朝生引禮規正。

    均虧孝道。

    至因争家财、兄弟阋牆。

    雖冋生不盡兄道。

    而朝生亦不應以弟揭兄。

    冋生既已革職。

    朝生亦應革職。

    得上□日、莊朝生被參情由。

    未經查明。

    但因伊兄、辄議革職。

    殊為不合着再行确察具奏。

      ○丙戌。

    以故拜他喇布勒哈番綽克托子席喇布、拖沙喇哈番噶爾馬子屠布新、襲職。

      ○丁亥。

    升吏部右侍郎覺羅雅布蘭、為刑部尚書。

      ○戊子。

    谕禮部。

    朝鮮國每年貢鷹雖循舊典。

    朕思道裡遙遠往來進獻所糜物力不少且貢使人員、跋涉長途。

    亦殊勞苦以後貢鷹着永行停止。

    昭朕惠愛遠藩之意爾部即傳谕遵行  ○議政王貝勒大臣會覆平西王疏言水西土司安坤馬乃土司龍吉兆烏撒土司安重聖等陽順陰逆中懷叵測應如所請悉心籌畫。

    相機殲巢□刀從之。

      ○以故一等精奇尼哈番敦拜侄孫碩塞、三等阿思哈尼哈番額爾格圖子赉都、一等阿達哈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胡爾班巴圖魯子卓塔、博落鼐弟包新、格爾特子噶爾圖渾、二等阿達哈哈番宜塞庫子荪太、祝世允孫鐘秀、三等阿達哈哈番徹穆布祿子麻津、拖沙喇哈番囊果岱子米塔、額爾齊黑子達赉、瓦思海子俄爾諄、科納子南泰苗時化子方英、各襲職。

      ○以陣亡一等阿達哈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石漢巴圖魯子江素、渾晉侄顧習、一等阿達哈哈番多頗羅子道禅、二等阿達哈哈番屠納子聶赫、各襲職。

      ○以拖沙喇哈番布達習裡、兼襲其故兄舒裡爾拖沙喇哈番職、為拜他喇布勒哈番。

      ○庚寅。

    以捐造戰船加饒平總兵官吳六奇太子太保平南王所屬左翼總兵官許爾顯、靖南王所屬左翼總兵官徐成功、俱左都督。

    平南王所屬右翼總兵官吳進功、靖南王所屬右翼總兵官呂應學、俱右都督。

    廣州水師總兵官張國勳、署都督同知。

      ○增設盛京總管下筆帖式四員  ○辛卯。

    上幸郊外。

    駐跸張果莊。

      ○壬辰。

    上駐跸石景山  ○以守溫州及征四川等處功加三等阿思哈尼哈番胡弘先一拖沙喇哈番。

      ○癸巳。

    上駐跸玉泉山  ○遣官祭端敬皇後。

      ○甲午。

    上還宮  ○兵部奏言、陸路将領、俸滿三年以上者。

    即照資俸功薦、挨次升遷。

    獨水師各官、年久不升。

    人才未免淹抑。

    嗣後水師将領、俸滿應升者。

    應與各官一體升轉。

    如有熟識水性、不宜他轉者。

    聽該督撫特疏題請、加銜留任。

    庶水陸将領升轉畫一矣。

    從之。

      ○授故輔國公拔都海子博爾都為三等輔國将軍。

      ○以督催協濟秦蜀兵饷全完、加山西巡撫兵部右侍郎白如梅、兵部尚書銜。

      ○丙申。

    叙舟山等處軍功授參領一等阿達哈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夏景梅參領陳典谟委署章京張吉祿、各一拖沙喇哈番  ○四川巡按張所志條奏鹽政五事。

    一三年開徵之例宜定。

    蜀省之鹽皆産于井必相山尋穴、鑿石求泉。

    而井始成。

    開鑿艱難。

    每一井常費中人數家之産。

    應照開荒事例、三年以後起課。

    俾竈丁得沾微利則開井者必多鹽自廣而課自增矣。

    一、武弁抽索之擾宜禁投誠武弁。

    多沿陋習。

    剝削竈丁。

    有司官微力弱。

    難以控制。

    若非嚴加申饬則丁逃井塌勢所必至。

    一、宜申明敕谕。

    敕書内開載、凡貧窮小民、負鹽易食者。

    不許苛求搜索。

    但恐奸民積棍乘機興販改包射利。

    反虧國課應定六十斤以下者、準作易食零鹽免其納課六十斤以上者即作票鹽。

    仍令納課。

    一鹽政宜有專轄故明四川鹽政上有道臣下有提舉。

    前因兵火、以後川北一隅鹽課無幾。

    故将鹽政歸并藩司。

    今三川盡複。

    鹽井漸增。

    必得一官專司稽察。

    查遂甯縣、系行鹽孔道。

    舊制華池廠提舉司即駐遂甯。

    盤驗稽查合無複設遂甯縣令。

    使本官兼攝鹽務俟用鹽引之後、仍設提舉。

    不惟鹽政可無廢弛。

    而縣治亦可漸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