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百三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漏網。
如以情面可通也。
則貴如耿焞、亦未嘗容隐。
若以其人未必皆賢而去之、則督撫亦有不肖。
方面不乏貪污有司時多敗類。
将盡天下之官而停之乎。
此真因咽廢食之計也。
臣以台臣而言巡方、迹涉嫌疑。
然因避嫌疑之迹、而不顧國是之有關。
遂隐忍不敢言。
身謀雖善。
而負國之罪更大矣。
伏願皇上于軍國重情、用人出政、關系民社、例應會議者。
悉召滿漢諸臣于禦前。
令其各抒所見。
互相質正。
可否一聽于宸斷。
庶幾天威在上。
私議難徇。
确見良策、可以自展。
則真是真非、自有一定之權衡。
其所關于國計、非淺鮮矣。
得上□日、此奏内事情、着前議諸人明白回奏。
○丙申。
雲南車裡宣慰司土司刀木禱投誠。
○戊戌。
以阿思哈尼哈番品級沈永忠、為挂印将軍鎮守廣東。
立功贖罪。
賜之敕谕曰。
茲命爾沈永忠挂将軍印、鎮守廣東。
照議定地方駐劄。
所部弁兵、務宜申嚴紀律宣威布德使兵民相安。
通海之處、夙戒舟航。
演習水戰。
一應糧草本折等項、移會巡撫料理支給。
簡閱軍士、不得姑容老弱糜饷如有盜賊竊發。
即督率将士、相機巢□刀滅。
務盡根株。
如賊情重大與平南王商酌會巢□刀同心籌畫。
務策萬全。
該管弁兵、聽爾節制。
敕中開載未盡事宜、仍與平南王參酌相機施行。
錢糧詞訟、系有司職掌。
不許幹預。
爾受茲重任。
須持廉秉公殚忠竭力折沖固圉以贖前辜如或貪黩乖張。
縱兵玩寇。
國憲具存爾其慎之 ○補原任福建左布政使王顯祚、為山西布政使司左布政使。
升山西冀甯道副使陳丹、為貴州布政使司參政、分守貴甯道。
江甯驿傳道副使吳大壯、為江南布政使司參政、督糧道。
江西驿傳道副使許缵曾、為四川布政使司參政、分守川東道。
廣東高肇道參議沈鼒、為福建按察使司副使、巡海道。
直隸天津道副使李嵩陽、為陝西按察使司副使甯夏道。
陝西關内道副使相有度、為河南布政使司參政、通薊兵備道。
廣東巡海道副使萬永祚、為河南按察使司副使、驿傳道。
山西冀南道副使佟養钜、為四川按察使司副使、上川南道。
山東登萊道副使張雲龍、為山東布政使司參政、分巡永平兵備道。
陝西關西道佥事武全文、為陝西布政使司參議、固原道。
江西南瑞道佥事江德中、為廣西布政使司參議、左江道。
廣東海北道佥事方國棟、為山西布政使司參議、甯武道。
浙江紹興府知府紀耀、為四川按察使司副使、下川道。
浙江杭州府知府張文德、為陝西按察使司副使、甯鞏道。
戶部郎中錢世清、為廣東按察使司佥事、南韶道。
河南彰德府同知謝扆、為廣東按察使司佥事、瓊州道。
降補江南按察使吳柱、為河南布政使司參議、河北道。
○轉刑部右侍郎李敬、為本部左侍郎。
調工部右侍郎吳正治、為刑部右侍郎。
○己亥。
谕吏部。
禦史巡方、近以糜費勞民、紛紛條奏。
已經會議停止。
但思巡方一官、本朝設立已久。
屢行停止。
旋即複差。
蓋因其職掌察吏安民。
厘奸剔弊。
關系甚钜。
若歸并督撫、果能遍行巡察。
綜核周詳。
自于地方有裨。
倘以職掌繁劇。
不能親巡詳察。
緻有遺誤。
巡方既停、則貪官蠹役、無所忌憚。
恣肆作奸。
其為民害、豈不更甚。
巡方中如有一人不肖、所關止于一方自有嚴法處分。
其餘豈盡無益。
概行停止、是否妥确。
應停應留、何者實為有益。
并向來停止複差緣由、着議政王、貝勒、大臣、九卿、科、道、會同察明。
再加詳确議奏。
○補服阕福建道監察禦史周季琬、為浙江道監察禦史。
○庚子。
叙平定貴州軍功。
以三等鎮國将軍都統宗室羅托、為一等鎮國将軍。
三等阿達哈哈番署參領覺羅塞爾圖、為二等阿達哈哈番。
○以緻仕三等阿思哈尼哈番額參侯痕巴圖魯子多爾濟、襲職。
○辛醜。
夕月于西郊。
遣工部尚書穆理瑪行禮。
○遣内大臣公愛星阿為定西将軍。
領将士、往征逆賊李定國。
賜之敕谕曰。
茲以逆賊李定國、已經敗竄。
怙惡不悛。
宜盡根株、以安疆圉。
特命爾愛星阿、為定西将軍。
統兵同平西王吳三桂、相機征讨。
凡事與都統卓羅、郭爾泰、孫塔、署護軍統領畢立克圖、護軍統領費雅思哈等、會議而行。
如進巢□刀、則令卓羅守城俟到平西王處。
一切事務、俱用王印行。
若不與王同處、即以爾印行。
毋謂自知、不聽衆言、毋謂兵強、輕視逆寇。
仍嚴偵探。
毋緻疎虞。
抗拒不順者戮之。
有先被賊脅從、大軍一至、即時迎降者。
俱免誅戮。
有能擒殺賊渠投誠者。
俱與分别升賞。
惟期安民。
須嚴禁兵将。
申明紀律。
凡歸順良民、秋毫無犯。
務體朕定亂救民至意。
其行間将領功罪、俱察實紀明彙奏。
有犯小過者、當即處分。
至骁騎校、護軍校以下、除死罪外。
其餘
如以情面可通也。
則貴如耿焞、亦未嘗容隐。
若以其人未必皆賢而去之、則督撫亦有不肖。
方面不乏貪污有司時多敗類。
将盡天下之官而停之乎。
此真因咽廢食之計也。
臣以台臣而言巡方、迹涉嫌疑。
然因避嫌疑之迹、而不顧國是之有關。
遂隐忍不敢言。
身謀雖善。
而負國之罪更大矣。
伏願皇上于軍國重情、用人出政、關系民社、例應會議者。
悉召滿漢諸臣于禦前。
令其各抒所見。
互相質正。
可否一聽于宸斷。
庶幾天威在上。
私議難徇。
确見良策、可以自展。
則真是真非、自有一定之權衡。
其所關于國計、非淺鮮矣。
得上□日、此奏内事情、着前議諸人明白回奏。
○丙申。
雲南車裡宣慰司土司刀木禱投誠。
○戊戌。
以阿思哈尼哈番品級沈永忠、為挂印将軍鎮守廣東。
立功贖罪。
賜之敕谕曰。
茲命爾沈永忠挂将軍印、鎮守廣東。
照議定地方駐劄。
所部弁兵、務宜申嚴紀律宣威布德使兵民相安。
通海之處、夙戒舟航。
演習水戰。
一應糧草本折等項、移會巡撫料理支給。
簡閱軍士、不得姑容老弱糜饷如有盜賊竊發。
即督率将士、相機巢□刀滅。
務盡根株。
如賊情重大與平南王商酌會巢□刀同心籌畫。
務策萬全。
該管弁兵、聽爾節制。
敕中開載未盡事宜、仍與平南王參酌相機施行。
錢糧詞訟、系有司職掌。
不許幹預。
爾受茲重任。
須持廉秉公殚忠竭力折沖固圉以贖前辜如或貪黩乖張。
縱兵玩寇。
國憲具存爾其慎之 ○補原任福建左布政使王顯祚、為山西布政使司左布政使。
升山西冀甯道副使陳丹、為貴州布政使司參政、分守貴甯道。
江甯驿傳道副使吳大壯、為江南布政使司參政、督糧道。
江西驿傳道副使許缵曾、為四川布政使司參政、分守川東道。
廣東高肇道參議沈鼒、為福建按察使司副使、巡海道。
直隸天津道副使李嵩陽、為陝西按察使司副使甯夏道。
陝西關内道副使相有度、為河南布政使司參政、通薊兵備道。
廣東巡海道副使萬永祚、為河南按察使司副使、驿傳道。
山西冀南道副使佟養钜、為四川按察使司副使、上川南道。
山東登萊道副使張雲龍、為山東布政使司參政、分巡永平兵備道。
陝西關西道佥事武全文、為陝西布政使司參議、固原道。
江西南瑞道佥事江德中、為廣西布政使司參議、左江道。
廣東海北道佥事方國棟、為山西布政使司參議、甯武道。
浙江紹興府知府紀耀、為四川按察使司副使、下川道。
浙江杭州府知府張文德、為陝西按察使司副使、甯鞏道。
戶部郎中錢世清、為廣東按察使司佥事、南韶道。
河南彰德府同知謝扆、為廣東按察使司佥事、瓊州道。
降補江南按察使吳柱、為河南布政使司參議、河北道。
○轉刑部右侍郎李敬、為本部左侍郎。
調工部右侍郎吳正治、為刑部右侍郎。
○己亥。
谕吏部。
禦史巡方、近以糜費勞民、紛紛條奏。
已經會議停止。
但思巡方一官、本朝設立已久。
屢行停止。
旋即複差。
蓋因其職掌察吏安民。
厘奸剔弊。
關系甚钜。
若歸并督撫、果能遍行巡察。
綜核周詳。
自于地方有裨。
倘以職掌繁劇。
不能親巡詳察。
緻有遺誤。
巡方既停、則貪官蠹役、無所忌憚。
恣肆作奸。
其為民害、豈不更甚。
巡方中如有一人不肖、所關止于一方自有嚴法處分。
其餘豈盡無益。
概行停止、是否妥确。
應停應留、何者實為有益。
并向來停止複差緣由、着議政王、貝勒、大臣、九卿、科、道、會同察明。
再加詳确議奏。
○補服阕福建道監察禦史周季琬、為浙江道監察禦史。
○庚子。
叙平定貴州軍功。
以三等鎮國将軍都統宗室羅托、為一等鎮國将軍。
三等阿達哈哈番署參領覺羅塞爾圖、為二等阿達哈哈番。
○以緻仕三等阿思哈尼哈番額參侯痕巴圖魯子多爾濟、襲職。
○辛醜。
夕月于西郊。
遣工部尚書穆理瑪行禮。
○遣内大臣公愛星阿為定西将軍。
領将士、往征逆賊李定國。
賜之敕谕曰。
茲以逆賊李定國、已經敗竄。
怙惡不悛。
宜盡根株、以安疆圉。
特命爾愛星阿、為定西将軍。
統兵同平西王吳三桂、相機征讨。
凡事與都統卓羅、郭爾泰、孫塔、署護軍統領畢立克圖、護軍統領費雅思哈等、會議而行。
如進巢□刀、則令卓羅守城俟到平西王處。
一切事務、俱用王印行。
若不與王同處、即以爾印行。
毋謂自知、不聽衆言、毋謂兵強、輕視逆寇。
仍嚴偵探。
毋緻疎虞。
抗拒不順者戮之。
有先被賊脅從、大軍一至、即時迎降者。
俱免誅戮。
有能擒殺賊渠投誠者。
俱與分别升賞。
惟期安民。
須嚴禁兵将。
申明紀律。
凡歸順良民、秋毫無犯。
務體朕定亂救民至意。
其行間将領功罪、俱察實紀明彙奏。
有犯小過者、當即處分。
至骁騎校、護軍校以下、除死罪外。
其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