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百三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督事務。
○浙江道監察禦史季振宜劾奏、大學士劉正宗身秉铨政。
乃濫薦降調員外董國祥、超躐三司。
徑升文選郎中。
破例專擅。
自薦自用。
已可驚異。
彼時台臣楊義、面責其庇護國祥。
具疏糾參。
奏上□日查議則國祥為正宗之私黨明矣。
近國祥收藏盧慎言金銀代為打點罪狀敗露流徙尚陽堡正宗實為舉主、自當檢舉入告。
請候處分。
而公肄欺罔竟無一言輔弼大臣、悍然不畏君父如此。
是庇奸之罪猶小。
而欺君之罪更大即此一端、正宗死有餘辜矣。
又正宗系禁籞大臣。
乃令其弟劉正學、先以營求得授山東文登守備。
後托山東巡撫耿焞、題補本标中軍又令家人李弼、鑽充兵部差官頭領。
夫巡撫中軍、及兵部差官皆軍機緊密之所。
正宗一以其弟、一以其家人、分置兵馬、要地。
其意何居。
今但查正學、是否撫标中軍。
李弼、是否兵部差官。
則正宗百喙難解矣。
又青州府城、向有絲布二行。
每絲一疋。
抽銀三分每布百桶抽銀四兩五錢。
乃鋪行從來舊例。
正宗勢要壟斷強占二行以營利行戶李明寰等具告益都縣正宗複以名帖壓囑不行明寰等不甘赴京告理。
正宗密令腹仆于心宇、托同鄉冢臣孫廷铨家人談魁三等多方挽止。
其營利無厭、為鄉黨切齒如此至正宗因其兄喪、給假回籍。
巡撫耿焞、借送奠禮為名。
饋以三千金。
正宗徑行收受。
則平日之收受者、又不知幾何矣。
山東巡撫之饋獻如此。
山東司道府縣之饋獻、又不知幾何矣。
推之、天下巡撫司道府縣、又不知饋獻幾何矣。
及耿焞犯贓狼籍。
刑部提問。
令林姓家人與正宗腹仆于心宇、結拜弟兄朝夕出入正宗之家希圖營救。
凡奉上□日改駁、焞必先知之。
今但拏于心宇嚴審便知交通實據矣。
凡此皆正宗作福作威招權納賄之大端也而臣又更有進者。
劉祚遠為正宗侄孫以應行降調之官瀂而正卿。
倐而畿撫矣。
曹申吉為正宗外甥。
以外轉之官、未逾二年、忽升九列矣。
臣非不知祚遠、申吉之異數。
特簡帝心。
獨是天下之人見此二臣、皆正宗最私昵之宗戚。
頓邀破格之殊恩。
正宗又未免揚揚得意。
似予奪皆出其手。
恐天下無恥躁進之徒、從此望風下拜。
曳裾其門如水之就下。
獸之走圹。
羽翼不招而自緻。
門戶不結而自成矣。
疏入得上□日所參情節着劉正宗據實明白回奏。
○吏部疏言、各部漢軍侍郎員缺、俱經停補今本部侍郎楊茂勳。
已升巡撫。
此缺亦應停補從之 ○ ○甲午。
增設太仆寺滿洲寺丞一員。
筆帖式二員。
○旌表山東烈婦、高密縣單俨妻王氏。
節婦、長清縣郭一龍妻姚氏。
孝子、禹城縣劉波、各給銀建坊如例 ○升戶部左給事中陰應節、為工科都給事中。
工科給事中劉大谟、為吏科右給事中。
轉吏科右給事中蔺挺達、為戶科左給事中 ○乙未。
吏部都察院、甄别滿洲漢軍四品以下京官。
通政使司左通政諄退年老光祿寺少卿佟耄年大常寺寺丞管司業事傅達禮、俱才力不及。
并郎中以下官六十員俱應照例處分得上□日、諄退着解任佟耄年着降二級調本旗辦事傅達禮着降二級調用餘俱依議 ○戶部遵谕條奏國賦不足、民生困苦、皆由兵馬日增之故。
江南省舊設有督、撫、提督、水陸總兵官。
及江甯駐防滿兵近又于京口、設立都統。
及左右二路總兵官。
共增兵一萬六千名。
又增鳳撫标兵一千五百名。
而駐防各官、及督撫總兵官又增閑甲。
浙江省、除先設駐防漢軍、及綠旗官兵外。
增設滿兵駐防。
又增閑甲一千名。
随征兵三千名。
兩省既因地方緊要、增設精兵。
則從前庸懦官兵俱應裁減。
若腹裡之保定滄州太原西安漢中皆有滿兵駐防除督撫鎮标外。
其餘各營亦當酌減。
至于四川除原設鎮守官兵外。
近增成都、建昌、提鎮二标兵六千名又有投誠兵六千名既已增兵六千則投誠兵内應令願為民者為民願入伍者裁革庸懦兵丁補入。
雲南平西王下官甲一萬員名綠旗兵及投誠兵共六萬名又有八旗滿兵。
需用糧饷甚多以緻各省挽輸困苦至極合計天下正賦止八百七十五萬餘兩而雲南一省、需銀九百餘萬。
竭天下之正賦不足、供一省之用該省米價每石至二十餘兩。
兵民交敝。
所系匪小平西甲兵素稱精銳。
今或徹滿兵。
或酌減綠旗、并投誠官兵。
應敕兵部酌議。
務期永遠可行其在京各衙門官役匠役亦應敕各該衙門确查裁汰。
得上□日此奏内兵馬錢糧、國家要務關系重大。
着議政王貝勒大臣會同密議速奏。
餘着各該衙門議奏。
○先是上以和碩承澤親王碩塞女、撫育宮中。
至是封為和碩公主。
下嫁平南王尚可喜子之隆 ○升江北徐州署副将劉朝輔、為署都督佥事、管山永副将事。
陝西漢羌參将楊守奇、為湖廣常德副将。
陝西河州署副将沈偉、為署都督佥事、管廣西柳慶副将事。
山東督标參将楚進功、為廣東韶州副将。
通州署遊擊王一相、為江西南贛副将。
宣府張家口參将宣有才、為陝西甯夏西協中衛副将。
湖廣黃州參将張漢鼎、為江西南贛左協副将。
○浙江道監察禦史季振宜劾奏、大學士劉正宗身秉铨政。
乃濫薦降調員外董國祥、超躐三司。
徑升文選郎中。
破例專擅。
自薦自用。
已可驚異。
彼時台臣楊義、面責其庇護國祥。
具疏糾參。
奏上□日查議則國祥為正宗之私黨明矣。
近國祥收藏盧慎言金銀代為打點罪狀敗露流徙尚陽堡正宗實為舉主、自當檢舉入告。
請候處分。
而公肄欺罔竟無一言輔弼大臣、悍然不畏君父如此。
是庇奸之罪猶小。
而欺君之罪更大即此一端、正宗死有餘辜矣。
又正宗系禁籞大臣。
乃令其弟劉正學、先以營求得授山東文登守備。
後托山東巡撫耿焞、題補本标中軍又令家人李弼、鑽充兵部差官頭領。
夫巡撫中軍、及兵部差官皆軍機緊密之所。
正宗一以其弟、一以其家人、分置兵馬、要地。
其意何居。
今但查正學、是否撫标中軍。
李弼、是否兵部差官。
則正宗百喙難解矣。
又青州府城、向有絲布二行。
每絲一疋。
抽銀三分每布百桶抽銀四兩五錢。
乃鋪行從來舊例。
正宗勢要壟斷強占二行以營利行戶李明寰等具告益都縣正宗複以名帖壓囑不行明寰等不甘赴京告理。
正宗密令腹仆于心宇、托同鄉冢臣孫廷铨家人談魁三等多方挽止。
其營利無厭、為鄉黨切齒如此至正宗因其兄喪、給假回籍。
巡撫耿焞、借送奠禮為名。
饋以三千金。
正宗徑行收受。
則平日之收受者、又不知幾何矣。
山東巡撫之饋獻如此。
山東司道府縣之饋獻、又不知幾何矣。
推之、天下巡撫司道府縣、又不知饋獻幾何矣。
及耿焞犯贓狼籍。
刑部提問。
令林姓家人與正宗腹仆于心宇、結拜弟兄朝夕出入正宗之家希圖營救。
凡奉上□日改駁、焞必先知之。
今但拏于心宇嚴審便知交通實據矣。
凡此皆正宗作福作威招權納賄之大端也而臣又更有進者。
劉祚遠為正宗侄孫以應行降調之官瀂而正卿。
倐而畿撫矣。
曹申吉為正宗外甥。
以外轉之官、未逾二年、忽升九列矣。
臣非不知祚遠、申吉之異數。
特簡帝心。
獨是天下之人見此二臣、皆正宗最私昵之宗戚。
頓邀破格之殊恩。
正宗又未免揚揚得意。
似予奪皆出其手。
恐天下無恥躁進之徒、從此望風下拜。
曳裾其門如水之就下。
獸之走圹。
羽翼不招而自緻。
門戶不結而自成矣。
疏入得上□日所參情節着劉正宗據實明白回奏。
○吏部疏言、各部漢軍侍郎員缺、俱經停補今本部侍郎楊茂勳。
已升巡撫。
此缺亦應停補從之 ○ ○甲午。
增設太仆寺滿洲寺丞一員。
筆帖式二員。
○旌表山東烈婦、高密縣單俨妻王氏。
節婦、長清縣郭一龍妻姚氏。
孝子、禹城縣劉波、各給銀建坊如例 ○升戶部左給事中陰應節、為工科都給事中。
工科給事中劉大谟、為吏科右給事中。
轉吏科右給事中蔺挺達、為戶科左給事中 ○乙未。
吏部都察院、甄别滿洲漢軍四品以下京官。
通政使司左通政諄退年老光祿寺少卿佟耄年大常寺寺丞管司業事傅達禮、俱才力不及。
并郎中以下官六十員俱應照例處分得上□日、諄退着解任佟耄年着降二級調本旗辦事傅達禮着降二級調用餘俱依議 ○戶部遵谕條奏國賦不足、民生困苦、皆由兵馬日增之故。
江南省舊設有督、撫、提督、水陸總兵官。
及江甯駐防滿兵近又于京口、設立都統。
及左右二路總兵官。
共增兵一萬六千名。
又增鳳撫标兵一千五百名。
而駐防各官、及督撫總兵官又增閑甲。
浙江省、除先設駐防漢軍、及綠旗官兵外。
增設滿兵駐防。
又增閑甲一千名。
随征兵三千名。
兩省既因地方緊要、增設精兵。
則從前庸懦官兵俱應裁減。
若腹裡之保定滄州太原西安漢中皆有滿兵駐防除督撫鎮标外。
其餘各營亦當酌減。
至于四川除原設鎮守官兵外。
近增成都、建昌、提鎮二标兵六千名又有投誠兵六千名既已增兵六千則投誠兵内應令願為民者為民願入伍者裁革庸懦兵丁補入。
雲南平西王下官甲一萬員名綠旗兵及投誠兵共六萬名又有八旗滿兵。
需用糧饷甚多以緻各省挽輸困苦至極合計天下正賦止八百七十五萬餘兩而雲南一省、需銀九百餘萬。
竭天下之正賦不足、供一省之用該省米價每石至二十餘兩。
兵民交敝。
所系匪小平西甲兵素稱精銳。
今或徹滿兵。
或酌減綠旗、并投誠官兵。
應敕兵部酌議。
務期永遠可行其在京各衙門官役匠役亦應敕各該衙門确查裁汰。
得上□日此奏内兵馬錢糧、國家要務關系重大。
着議政王貝勒大臣會同密議速奏。
餘着各該衙門議奏。
○先是上以和碩承澤親王碩塞女、撫育宮中。
至是封為和碩公主。
下嫁平南王尚可喜子之隆 ○升江北徐州署副将劉朝輔、為署都督佥事、管山永副将事。
陝西漢羌參将楊守奇、為湖廣常德副将。
陝西河州署副将沈偉、為署都督佥事、管廣西柳慶副将事。
山東督标參将楚進功、為廣東韶州副将。
通州署遊擊王一相、為江西南贛副将。
宣府張家口參将宣有才、為陝西甯夏西協中衛副将。
湖廣黃州參将張漢鼎、為江西南贛左協副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