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百三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順治十七年。
庚子。
六月。
甲申朔。
谕兵部巴圖魯公鳌拜、所教武進士。
學習騎射日久。
俱娴熟可用。
張國彥、劉秉禮、李登相、王肇春、于昌祐、周于仁六員、留充侍衛。
仍着再加肄習。
候上□日擢用其餘爾部俱即照例選授。
○都察院左副都禦史朱之弼疏言、順治十二年下诏求言。
内外千百疏、部覆未見施行。
臣請此次應诏章疏、傥有事關大利大害。
宜因宜革者祈皇上俯賜裁決有益者、立為施行。
無益者、立為報罷。
可否斷自宸衷君咨臣警上下一心。
其于皇上格天恤人之政、庶有禆益也。
下所司知之。
○乙酉。
谕翰林院。
翰林各官、原系文學侍從之臣。
分班直宿、以備顧問。
往代原有成例。
今欲于景運門内、建造直房。
令翰林官直宿。
朕不時召見顧問。
兼以觀其學術才品應分幾班每班酌用幾員即開列職名具奏。
○又谕吏部。
都察院職司風紀。
責任重大必得其人、方能勝任。
阿思哈着以兵部尚書管都察院左都禦史事。
○浙江道監察禦史季振宜疏言、臣伏讀上谕。
興革責之部院。
條奏責之科道。
各加訓誡。
而内閣諸臣阙馬未及臣請得而備言之書雲元首明哉。
股肱良哉。
又雲、天工人其代之。
是三公得人則逸。
不得其人則勞。
且古有不問傷人而問牛喘者、明陰陽之不調。
宰相責也。
至于因水旱而策免、有不待策免而自引退者、往往見之史冊矣。
夫用人行政、其将用未用、将行未行之際、毫厘千裡、間不容發。
天顔咫尺。
呼吸可通者。
惟内閣諸臣而已。
身居密勿之地。
苟懷緘默之風。
又何藉夢蔔以求乎。
皇上親政以來。
憂勤惕勵。
百度維新。
原未見有過舉也。
皇上既以為有過舉矣、試問其時曾有言及者乎。
則宰相之不言、亦可見矣。
夫皇上業以心膂股肱寄之。
而内閣諸臣、猶然畏首畏尾。
不痛不癢。
或避市恩之嫌或拘文具之迹。
徒拟票四五字、以了宰相事業。
則食有一品二品之俸。
飨用三壇六壇之祭。
存殁皆荷君恩。
夙夜何以報稱。
蒙皇上優待大臣。
縱不加以譴責。
清夜扪心、恐有難以自慰者矣。
得上□日、此奏内閣臣不能進言、朕原未令其遇事陳奏。
非伊等之罪。
前谕十二十三年間過舉、皆系已行之事人所共知。
朕心中過失、未見施行者、即今豈能盡無。
閣臣何由得知。
惟期自加省改耳。
部覆章奏、奉上□日依議者、恐一有更張、反緻生事。
是以照拟批發。
皆系朕親裁亦非閣臣之咎。
朕親政既久。
深知圖治之難。
朝乾夕惕、恒慮此心少懈。
或緻裁決失于精詳。
若朕心克正。
大小臣工、秉公無黨。
悉心襄贊。
不難漸跻隆平。
其各加内省。
務殚忠誠、以圖治理。
○季振宜又言、天下财賦、莫盛于東南。
亦莫竭于東南。
如雲南兵饷、以千萬計。
閩浙兵饷、以百萬計。
今以滇南初服、委之平西王令其便宜從事。
該藩兵力原厚。
而滿洲綠旗兵丁、複屯數萬。
其間更番往來經曆數省供億夫船糧糗、所費不赀。
是不獨雲南困。
而數省俱困矣。
臣以為雲南宜先守禦。
而守禦專任之平西一藩。
應分該省之滿兵、駐劄湖南相機接應。
一則為滇南援臂。
一則為三楚犄角。
計至便也。
至鄭逆遊魂。
為閩浙江南三省重患。
今大兵入閩、搗其巢穴。
夫彼之巢穴固不止廈門舟山等處。
而船即其巢穴也。
閩浙造船且無論其累民。
而我之兵馬乘風破浪、不顧萬死以前驅。
則性命全寄于篙師水工之手。
傥逆賊奸細陽為應募。
而我兵入其彀中。
風水騰湧弓刀莫施。
可不為寒心哉。
臣以為閩浙江南、亦當先守禦而後征巢□刀。
閩之漳州、泉州、興化、福州、浙之溫州、台州、甯波、杭州、嘉興、江南之崇明、江陰、通州、鎮江凡十三處或用督撫、提鎮、都統、章京、每處。
專駐一官。
各率精兵。
永為重鎮使三省之兵、犬牙相制。
聲息相聞。
絕其觊觎之情。
則鄭逆掠無所得可坐待其斃矣但閩撫徐永桢、浙督趙國祚。
或膽略全無。
或疲老難振。
而浙江新撫史記功、庸懦無為軍旅非所娴習、宜早簡賢能、以代其任。
庶幾封疆不緻贻誤。
至山東、河南、為京師輔翼重地。
連年水旱、盜賊繁興。
而直隸八府、強賊公行。
白晝。
劫掠。
殆無虛日。
涓涓不塞、将成江河。
祈密敕兵部、甯為遠慮。
毋使勢成。
臣更有慮者、風聞陝西洮岷一帶蒙古、門□東入者将十餘萬人。
已曆有年。
近來或耕種于其地。
秦人犷悍。
傥以貿易小故、妄生釁端。
馬首揚塵事真有不忍言者。
況關門無結草之固。
自西甯以抵宣大等處長城數千裡、皆頺敗已盡。
士卒單弱。
防衛空虛。
何可聽其自出自入、而不一加譏察耶。
惟望宸衷密畫未雨綢缪。
天下幸甚。
得上□日、此奏内事情、關系重大。
着議政王、貝勒、大臣會同詳察議奏。
○丁亥。
以輔國公一等侍衛來虎、為宗人府右宗人 ○升戶部郎中周起岐、為湖廣按察使司佥事、提調湖南學政。
戶部郎中馬雲龍、為山西按察使司佥事分巡苛岚道。
刑部郎中方兆及、為山東按察使司佥事、分巡濟甯兵備道。
刑部郎
庚子。
六月。
甲申朔。
谕兵部巴圖魯公鳌拜、所教武進士。
學習騎射日久。
俱娴熟可用。
張國彥、劉秉禮、李登相、王肇春、于昌祐、周于仁六員、留充侍衛。
仍着再加肄習。
候上□日擢用其餘爾部俱即照例選授。
○都察院左副都禦史朱之弼疏言、順治十二年下诏求言。
内外千百疏、部覆未見施行。
臣請此次應诏章疏、傥有事關大利大害。
宜因宜革者祈皇上俯賜裁決有益者、立為施行。
無益者、立為報罷。
可否斷自宸衷君咨臣警上下一心。
其于皇上格天恤人之政、庶有禆益也。
下所司知之。
○乙酉。
谕翰林院。
翰林各官、原系文學侍從之臣。
分班直宿、以備顧問。
往代原有成例。
今欲于景運門内、建造直房。
令翰林官直宿。
朕不時召見顧問。
兼以觀其學術才品應分幾班每班酌用幾員即開列職名具奏。
○又谕吏部。
都察院職司風紀。
責任重大必得其人、方能勝任。
阿思哈着以兵部尚書管都察院左都禦史事。
○浙江道監察禦史季振宜疏言、臣伏讀上谕。
興革責之部院。
條奏責之科道。
各加訓誡。
而内閣諸臣阙馬未及臣請得而備言之書雲元首明哉。
股肱良哉。
又雲、天工人其代之。
是三公得人則逸。
不得其人則勞。
且古有不問傷人而問牛喘者、明陰陽之不調。
宰相責也。
至于因水旱而策免、有不待策免而自引退者、往往見之史冊矣。
夫用人行政、其将用未用、将行未行之際、毫厘千裡、間不容發。
天顔咫尺。
呼吸可通者。
惟内閣諸臣而已。
身居密勿之地。
苟懷緘默之風。
又何藉夢蔔以求乎。
皇上親政以來。
憂勤惕勵。
百度維新。
原未見有過舉也。
皇上既以為有過舉矣、試問其時曾有言及者乎。
則宰相之不言、亦可見矣。
夫皇上業以心膂股肱寄之。
而内閣諸臣、猶然畏首畏尾。
不痛不癢。
或避市恩之嫌或拘文具之迹。
徒拟票四五字、以了宰相事業。
則食有一品二品之俸。
飨用三壇六壇之祭。
存殁皆荷君恩。
夙夜何以報稱。
蒙皇上優待大臣。
縱不加以譴責。
清夜扪心、恐有難以自慰者矣。
得上□日、此奏内閣臣不能進言、朕原未令其遇事陳奏。
非伊等之罪。
前谕十二十三年間過舉、皆系已行之事人所共知。
朕心中過失、未見施行者、即今豈能盡無。
閣臣何由得知。
惟期自加省改耳。
部覆章奏、奉上□日依議者、恐一有更張、反緻生事。
是以照拟批發。
皆系朕親裁亦非閣臣之咎。
朕親政既久。
深知圖治之難。
朝乾夕惕、恒慮此心少懈。
或緻裁決失于精詳。
若朕心克正。
大小臣工、秉公無黨。
悉心襄贊。
不難漸跻隆平。
其各加内省。
務殚忠誠、以圖治理。
○季振宜又言、天下财賦、莫盛于東南。
亦莫竭于東南。
如雲南兵饷、以千萬計。
閩浙兵饷、以百萬計。
今以滇南初服、委之平西王令其便宜從事。
該藩兵力原厚。
而滿洲綠旗兵丁、複屯數萬。
其間更番往來經曆數省供億夫船糧糗、所費不赀。
是不獨雲南困。
而數省俱困矣。
臣以為雲南宜先守禦。
而守禦專任之平西一藩。
應分該省之滿兵、駐劄湖南相機接應。
一則為滇南援臂。
一則為三楚犄角。
計至便也。
至鄭逆遊魂。
為閩浙江南三省重患。
今大兵入閩、搗其巢穴。
夫彼之巢穴固不止廈門舟山等處。
而船即其巢穴也。
閩浙造船且無論其累民。
而我之兵馬乘風破浪、不顧萬死以前驅。
則性命全寄于篙師水工之手。
傥逆賊奸細陽為應募。
而我兵入其彀中。
風水騰湧弓刀莫施。
可不為寒心哉。
臣以為閩浙江南、亦當先守禦而後征巢□刀。
閩之漳州、泉州、興化、福州、浙之溫州、台州、甯波、杭州、嘉興、江南之崇明、江陰、通州、鎮江凡十三處或用督撫、提鎮、都統、章京、每處。
專駐一官。
各率精兵。
永為重鎮使三省之兵、犬牙相制。
聲息相聞。
絕其觊觎之情。
則鄭逆掠無所得可坐待其斃矣但閩撫徐永桢、浙督趙國祚。
或膽略全無。
或疲老難振。
而浙江新撫史記功、庸懦無為軍旅非所娴習、宜早簡賢能、以代其任。
庶幾封疆不緻贻誤。
至山東、河南、為京師輔翼重地。
連年水旱、盜賊繁興。
而直隸八府、強賊公行。
白晝。
劫掠。
殆無虛日。
涓涓不塞、将成江河。
祈密敕兵部、甯為遠慮。
毋使勢成。
臣更有慮者、風聞陝西洮岷一帶蒙古、門□東入者将十餘萬人。
已曆有年。
近來或耕種于其地。
秦人犷悍。
傥以貿易小故、妄生釁端。
馬首揚塵事真有不忍言者。
況關門無結草之固。
自西甯以抵宣大等處長城數千裡、皆頺敗已盡。
士卒單弱。
防衛空虛。
何可聽其自出自入、而不一加譏察耶。
惟望宸衷密畫未雨綢缪。
天下幸甚。
得上□日、此奏内事情、關系重大。
着議政王、貝勒、大臣會同詳察議奏。
○丁亥。
以輔國公一等侍衛來虎、為宗人府右宗人 ○升戶部郎中周起岐、為湖廣按察使司佥事、提調湖南學政。
戶部郎中馬雲龍、為山西按察使司佥事分巡苛岚道。
刑部郎中方兆及、為山東按察使司佥事、分巡濟甯兵備道。
刑部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