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百三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兵備道。
直隸真定府知府蔡祖庚、為河南按察使司副使、分巡通薊兵備道。
保定府知府佟國玺、為湖廣按察使司副使、分巡下荊南道。
江南淮徐道佥事李世洽、為山東布政使司參議督糧道。
山東東昌府知府盧鋐、為長蘆都轉運鹽使司運使。
直隸河間府知府王志佐、為福建都轉運鹽使司運使。
○吏部尚書孫廷铨、侍郎石申、馮溥奏言前見糾拾詞臣莊同生家門惡迹、援其胞弟朝生為證。
近又見操撫參疏、有韋述賢揭胞兄韋成賢一事人心之薄。
風俗之敝。
不可不為立其防也夫父子相隐、孔子以為直在其中固謂所傷者小、而所全者大也。
述賢之揭、未必悉誣即使果不誣矣而不孝之子不令之臣不友之兄不恭之弟均不可以處堯舜之世。
或謂大奸暧昧、不有親者。
不能攻摘。
則是以證父攘羊為直。
而柳下惠、司馬牛、有惡兄而不發其罪、後世不得稱聖賢矣使述賢而無此揭。
遺奸之慮、所失不過一人。
今述賢有此揭使又從而傚之。
則敗壞彜倫、所慮乃關萬世。
請并敕所司、平情嚴鞫若有虛誣、倍加反坐。
即其不誣、成賢固當盡法述賢亦應薄懲于以振衰俗扶雅化非細故也。
下所司嚴議。
○己卯。
谕吏部等衙門朕統禦寰區。
焦心圖治前此屢有引咎省躬诏谕自今追思皆屬具文虛邀名譽于政事未有實益。
且十二十三年間、時有過舉經言官指陳有即加處分者有優容寬宥而此心介介尚未全釋者事有錯誤猶可改圖居心未淨、政事之流弊必多今上天示儆亢旱疠疫菑眚疊見寇盜未甯民生困瘁用是痛加刻責實行省改向因建言得罪、流徙降革等官吏部詳察職名事迹開列具奏目今政務關系國計民生利害所在、急當興革者爾部院等衙門、各據實條奏科道各官尤當盡言無隐。
即朕躬阙失、亦直言勿諱。
朕不惟不加罪。
并不芥蒂于心。
共圖挽回天意。
蚤跻昇平。
○以查解逃人。
加巡撫順天都察院右副都禦史祖重光、兵部左侍郎。
巡撫山東都察院右副都禦史許文秀、兵部右侍郎。
○授考選刑部員外郎成肇毅、為禮科給事中。
周明新、為兵科給事中 ○庚辰。
祈雨。
遣官祭告圜丘、方澤、社稷。
天神地祗。
○以正黃旗漢軍散秩大臣張天福、為都統。
○吏部題補戶部漢軍侍郎謝道員缺。
得上□日、這員缺不必補 ○兵部題、查會典開載、銮儀衛堂官員缺、本衛奏聞。
由兵部于本衛冠軍使、雲麾使等官内。
每缺推舉二員。
奏請簡用。
今銮儀使缺員推補。
事屬初行。
或臣部徑照會典例行、或會同銮儀衛酌議具奏、恭候睿裁。
得上□日、銮儀使供職内廷。
責任重大。
滿官用内大臣公侯伯。
若止以該衙門冠軍使等官、按資升補。
與公侯等品職不等殊為未合。
應用何項官員升補。
着九卿、科、道會議具奏 ○辛巳。
予故二等阿達哈哈番少保兼太子太保戶部尚書都統祝世允、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都察院左副都禦史副都統納都戶、祭葬 ○壬午。
大學士覺羅巴哈納、額色黑、成克鞏、劉正宗、胡世安、衛周祚、李霨等。
以天旱、具疏引罪。
得上□日、朕親政以來。
孜孜化理。
乃治效未臻。
旱災疊見。
循思已往、深悔前非。
故特谕省愆。
實心力改。
覽奏、合詞引罪。
是将前谕、仍等具文。
殊非朕實圖改過之意。
爾等職司票拟。
一應章奏、有成規者、爾等不過照例拟上□日。
凡有改正、皆朕親裁。
未能俾爾等各出所見、佐朕不逮。
是皆朕向來不能委任大臣之咎。
以緻爾等俱未獲盡展才猷。
即成克鞏、劉正宗、辦事更久。
亦祇奉行朕意。
原未特有重托。
是亦朕之過失。
今後朕專加倚任。
爾等務須殚力贊襄。
然欲盡爾等之職、不過詳慎票拟。
豈謂别有建樹。
但能力絕黨私、始可傾心委托。
曆代人臣植黨。
因之遂緻亂亡。
爾等各宜自省。
若能秉公持正。
絕去黨援。
即照前奉行票拟、稍有寸長。
即為克盡輔弼之道。
傥陋習相沿、不知痛革。
稍存黨念。
雖竭盡才能。
亦難信任。
終無裨益。
積日既久、毋謂朕有不知。
還着各加循省。
務期實改。
以副朕倚毗至意。
○浙江右布政使薛信辰、坐原任江西臬司稽遲欽件。
降一級、調用 ○廷試就教□山戊不□貢生宗觀等、五百餘人。
○谕兵部原任高雷廉總兵官栗養志投誠以後。
着有戰功屢經紀錄加升。
後因标下官兵被糾、革職提問。
今念養志功績素着。
縱兵之罪、虛實未分。
高雷廉要地、正在用兵。
栗養志、着仍以原官戴罪管事。
原參一案、俟審明定奪。
新推劉文進、着另用。
○安遠靖寇大将軍多羅信郡王多尼班師。
遣内大臣迎勞之 ○癸未。
平西王吳三桂疏報、土舍那侖、遣子繳僞印投誠。
下兵部知之
直隸真定府知府蔡祖庚、為河南按察使司副使、分巡通薊兵備道。
保定府知府佟國玺、為湖廣按察使司副使、分巡下荊南道。
江南淮徐道佥事李世洽、為山東布政使司參議督糧道。
山東東昌府知府盧鋐、為長蘆都轉運鹽使司運使。
直隸河間府知府王志佐、為福建都轉運鹽使司運使。
○吏部尚書孫廷铨、侍郎石申、馮溥奏言前見糾拾詞臣莊同生家門惡迹、援其胞弟朝生為證。
近又見操撫參疏、有韋述賢揭胞兄韋成賢一事人心之薄。
風俗之敝。
不可不為立其防也夫父子相隐、孔子以為直在其中固謂所傷者小、而所全者大也。
述賢之揭、未必悉誣即使果不誣矣而不孝之子不令之臣不友之兄不恭之弟均不可以處堯舜之世。
或謂大奸暧昧、不有親者。
不能攻摘。
則是以證父攘羊為直。
而柳下惠、司馬牛、有惡兄而不發其罪、後世不得稱聖賢矣使述賢而無此揭。
遺奸之慮、所失不過一人。
今述賢有此揭使又從而傚之。
則敗壞彜倫、所慮乃關萬世。
請并敕所司、平情嚴鞫若有虛誣、倍加反坐。
即其不誣、成賢固當盡法述賢亦應薄懲于以振衰俗扶雅化非細故也。
下所司嚴議。
○己卯。
谕吏部等衙門朕統禦寰區。
焦心圖治前此屢有引咎省躬诏谕自今追思皆屬具文虛邀名譽于政事未有實益。
且十二十三年間、時有過舉經言官指陳有即加處分者有優容寬宥而此心介介尚未全釋者事有錯誤猶可改圖居心未淨、政事之流弊必多今上天示儆亢旱疠疫菑眚疊見寇盜未甯民生困瘁用是痛加刻責實行省改向因建言得罪、流徙降革等官吏部詳察職名事迹開列具奏目今政務關系國計民生利害所在、急當興革者爾部院等衙門、各據實條奏科道各官尤當盡言無隐。
即朕躬阙失、亦直言勿諱。
朕不惟不加罪。
并不芥蒂于心。
共圖挽回天意。
蚤跻昇平。
○以查解逃人。
加巡撫順天都察院右副都禦史祖重光、兵部左侍郎。
巡撫山東都察院右副都禦史許文秀、兵部右侍郎。
○授考選刑部員外郎成肇毅、為禮科給事中。
周明新、為兵科給事中 ○庚辰。
祈雨。
遣官祭告圜丘、方澤、社稷。
天神地祗。
○以正黃旗漢軍散秩大臣張天福、為都統。
○吏部題補戶部漢軍侍郎謝道員缺。
得上□日、這員缺不必補 ○兵部題、查會典開載、銮儀衛堂官員缺、本衛奏聞。
由兵部于本衛冠軍使、雲麾使等官内。
每缺推舉二員。
奏請簡用。
今銮儀使缺員推補。
事屬初行。
或臣部徑照會典例行、或會同銮儀衛酌議具奏、恭候睿裁。
得上□日、銮儀使供職内廷。
責任重大。
滿官用内大臣公侯伯。
若止以該衙門冠軍使等官、按資升補。
與公侯等品職不等殊為未合。
應用何項官員升補。
着九卿、科、道會議具奏 ○辛巳。
予故二等阿達哈哈番少保兼太子太保戶部尚書都統祝世允、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都察院左副都禦史副都統納都戶、祭葬 ○壬午。
大學士覺羅巴哈納、額色黑、成克鞏、劉正宗、胡世安、衛周祚、李霨等。
以天旱、具疏引罪。
得上□日、朕親政以來。
孜孜化理。
乃治效未臻。
旱災疊見。
循思已往、深悔前非。
故特谕省愆。
實心力改。
覽奏、合詞引罪。
是将前谕、仍等具文。
殊非朕實圖改過之意。
爾等職司票拟。
一應章奏、有成規者、爾等不過照例拟上□日。
凡有改正、皆朕親裁。
未能俾爾等各出所見、佐朕不逮。
是皆朕向來不能委任大臣之咎。
以緻爾等俱未獲盡展才猷。
即成克鞏、劉正宗、辦事更久。
亦祇奉行朕意。
原未特有重托。
是亦朕之過失。
今後朕專加倚任。
爾等務須殚力贊襄。
然欲盡爾等之職、不過詳慎票拟。
豈謂别有建樹。
但能力絕黨私、始可傾心委托。
曆代人臣植黨。
因之遂緻亂亡。
爾等各宜自省。
若能秉公持正。
絕去黨援。
即照前奉行票拟、稍有寸長。
即為克盡輔弼之道。
傥陋習相沿、不知痛革。
稍存黨念。
雖竭盡才能。
亦難信任。
終無裨益。
積日既久、毋謂朕有不知。
還着各加循省。
務期實改。
以副朕倚毗至意。
○浙江右布政使薛信辰、坐原任江西臬司稽遲欽件。
降一級、調用 ○廷試就教□山戊不□貢生宗觀等、五百餘人。
○谕兵部原任高雷廉總兵官栗養志投誠以後。
着有戰功屢經紀錄加升。
後因标下官兵被糾、革職提問。
今念養志功績素着。
縱兵之罪、虛實未分。
高雷廉要地、正在用兵。
栗養志、着仍以原官戴罪管事。
原參一案、俟審明定奪。
新推劉文進、着另用。
○安遠靖寇大将軍多羅信郡王多尼班師。
遣内大臣迎勞之 ○癸未。
平西王吳三桂疏報、土舍那侖、遣子繳僞印投誠。
下兵部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