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百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沙喇哈番。
○甲申。
升吏部左侍郎王崇簡、為禮部尚書。
○偏沅巡撫袁廓宇疏報、開墾荒田八千二百五十九頃有奇 ○乙酉。
谕禮部、時已盛夏。
雨澤尚愆。
□山戊不 □事堪憂。
順天府府祈禱未應。
今特遣官恭代、于天壇、地壇、并社稷天神地祗、虔行禱祝。
爾部即查例擇期具奏。
○丙戌。
遣官祭中霤之神 ○升通政使司左參議王登聯、為順天府府丞。
大理寺左寺正柯士芳、為通政使司右參議。
降補原任戶部侍郎朱之弼、為光祿寺少卿。
○命徹冊封琉球兵科副理事官張學禮、行人司行人王垓、回京。
俟海寇平日、另行差遣 ○吏部議覆、科臣姜希轍疏言、凡應升補方面各官。
投文到部。
必隔三推、方許推補。
以杜擇缺趨避之計。
至升授知府。
定例遇知府缺出、查内外應升官升補。
遇道府缺兼出、俱選郎中。
但郎中數少。
各府同知、及知州、并加級知縣數多。
未免壅滞。
今議一道一府、應選郎中。
如知府缺多。
照道缺分配、升補郎中外。
其餘府缺、仍以内外應升官升補。
從之。
○升江南江甯道參政李翀霄、為四川按察使司按察使。
湖廣下湖南道佥事陳正中、為本省布政使司參議、 督糧道。
嶽州府同知吳光國、為本省按察使司佥事、分巡下湖南道。
補外轉右春坊右庶子吳正治、為江西布政使司參政、分守南昌道。
國子監祭酒金鋐、為廣東布政使司參政、分守嶺西道。
内國史院侍讀張永祺、為山東布政使司參政、青登萊道。
服阕江西湖西道鮑開茂、為廣東按察使司佥事、羅定道。
○補原任署都督佥事廣東水師總兵官董大用、仍以原銜、充鎮守福建汀州總兵官。
○贈故固山額真阿爾津、太子太保。
谥端果。
立碑如例 ○刑科左給事中任克溥奏言、江浙财賦半天下。
屢年積欠甚多。
今特遣專官督理。
法誠善矣。
臣思繁劇大縣。
倘遇年老之令。
一見數十萬錢糧冊籍。
目炫心搖。
豈能催徵得法。
請敕督撫按将欠糧有司、嚴加考核。
有考邁罷軟者、報部開缺。
将甲科曆俸二年以上、聲望素着者調補。
三年内、能将本任錢糧全完。
而從前逋欠、一一查明款項。
造冊達部。
死亡逃絕者、請上□日定奪。
如此、方為經濟有用之才。
立予超擢。
即有小過、量加寬宥。
如三年内未能全完。
亦不妨寬期觀成。
庶人人鼓勵。
而國課自清矣。
然有司逋課、實有三難。
一曰彌縫之難。
有司十分精神。
三分辦政事。
七分奉上官。
迎送、細節也。
有因失而受辱者矣。
參谒、屢禁也。
有漸遠而獲譴者矣。
饋送、嚴饬也。
有以奔競之疎密、定官評之優劣者矣。
有司精神有限。
竭盡心思、彌縫上官之不暇。
而何暇于政務乎。
必督撫按互相糾察。
互相砥砺。
大者法而小者廉。
庶有以寬有司之力。
一曰掣肘之難。
有司職分尚卑。
無論地方紳士、情面難破。
即上司衙役、嘗懷鼠器之嫌。
間有申報上司之事。
誠恐衙役中傷。
甘心隐忍者。
臣愚以為遇此等抗不納糧者。
一面申報督撫按、一面申報部科、題參重處。
庶催徵無掣肘、而可以作有司之氣。
一曰差提之難。
大縣事務冗雜。
上司差人、有守催。
有急催。
有接催。
蜂擁喧鬧。
索公館。
索路費。
有司敢怒而不敢言。
甚至有憤激自盡者。
若輩之逼勒、較上司譴責、更為難堪。
乞敕上□日嚴行禁革。
止許牌票行催。
庶催提無煩擾。
而有以存有司之體。
更有積弊宜除者。
錢糧缺額。
民間固有挂欠。
胥役實多侵漁。
其那借透冒、無可開銷者。
則盡歸之民欠。
臣愚以為凡遇□山戊不□終。
州縣将民欠花名。
開造清冊。
申報藩司撫按。
擇欠數最多者。
委廉幹官員、親詣地方。
逐裡逐圖、按冊面對。
如此、則民欠不敢妄報。
而實徵之數乃真。
侵漁之弊無自出矣。
且衙蠹之惡、莫甚于侵漁錢糧。
以後凡遇此等、審明申請。
立行正法。
查産入官。
彼之侵課、無非為身家計。
今身家不保。
未有不廢然思返者矣。
總之懸異賞以待良吏。
以嚴法以懲蠹胥。
而國課不清者、臣未之敢信也。
下所司議。
○丁亥。
遣四川道監察禦史劉曰義、巡視河東鹽政。
○戊子。
湖廣巡撫張長庚疏報、荊門、沔陽、當陽、鐘祥、潛江、天門、監利、枝江、衡陽、遠安、襄陽等州縣、大水傷禾。
下所司知之。
○鎮國公馬爾圖卒、谥懷思 ○己醜。
兵部議覆、平西王吳三桂等疏言、興安副将于奮起、謀勇
○甲申。
升吏部左侍郎王崇簡、為禮部尚書。
○偏沅巡撫袁廓宇疏報、開墾荒田八千二百五十九頃有奇 ○乙酉。
谕禮部、時已盛夏。
雨澤尚愆。
□山戊不 □事堪憂。
順天府府祈禱未應。
今特遣官恭代、于天壇、地壇、并社稷天神地祗、虔行禱祝。
爾部即查例擇期具奏。
○丙戌。
遣官祭中霤之神 ○升通政使司左參議王登聯、為順天府府丞。
大理寺左寺正柯士芳、為通政使司右參議。
降補原任戶部侍郎朱之弼、為光祿寺少卿。
○命徹冊封琉球兵科副理事官張學禮、行人司行人王垓、回京。
俟海寇平日、另行差遣 ○吏部議覆、科臣姜希轍疏言、凡應升補方面各官。
投文到部。
必隔三推、方許推補。
以杜擇缺趨避之計。
至升授知府。
定例遇知府缺出、查内外應升官升補。
遇道府缺兼出、俱選郎中。
但郎中數少。
各府同知、及知州、并加級知縣數多。
未免壅滞。
今議一道一府、應選郎中。
如知府缺多。
照道缺分配、升補郎中外。
其餘府缺、仍以内外應升官升補。
從之。
○升江南江甯道參政李翀霄、為四川按察使司按察使。
湖廣下湖南道佥事陳正中、為本省布政使司參議、 督糧道。
嶽州府同知吳光國、為本省按察使司佥事、分巡下湖南道。
補外轉右春坊右庶子吳正治、為江西布政使司參政、分守南昌道。
國子監祭酒金鋐、為廣東布政使司參政、分守嶺西道。
内國史院侍讀張永祺、為山東布政使司參政、青登萊道。
服阕江西湖西道鮑開茂、為廣東按察使司佥事、羅定道。
○補原任署都督佥事廣東水師總兵官董大用、仍以原銜、充鎮守福建汀州總兵官。
○贈故固山額真阿爾津、太子太保。
谥端果。
立碑如例 ○刑科左給事中任克溥奏言、江浙财賦半天下。
屢年積欠甚多。
今特遣專官督理。
法誠善矣。
臣思繁劇大縣。
倘遇年老之令。
一見數十萬錢糧冊籍。
目炫心搖。
豈能催徵得法。
請敕督撫按将欠糧有司、嚴加考核。
有考邁罷軟者、報部開缺。
将甲科曆俸二年以上、聲望素着者調補。
三年内、能将本任錢糧全完。
而從前逋欠、一一查明款項。
造冊達部。
死亡逃絕者、請上□日定奪。
如此、方為經濟有用之才。
立予超擢。
即有小過、量加寬宥。
如三年内未能全完。
亦不妨寬期觀成。
庶人人鼓勵。
而國課自清矣。
然有司逋課、實有三難。
一曰彌縫之難。
有司十分精神。
三分辦政事。
七分奉上官。
迎送、細節也。
有因失而受辱者矣。
參谒、屢禁也。
有漸遠而獲譴者矣。
饋送、嚴饬也。
有以奔競之疎密、定官評之優劣者矣。
有司精神有限。
竭盡心思、彌縫上官之不暇。
而何暇于政務乎。
必督撫按互相糾察。
互相砥砺。
大者法而小者廉。
庶有以寬有司之力。
一曰掣肘之難。
有司職分尚卑。
無論地方紳士、情面難破。
即上司衙役、嘗懷鼠器之嫌。
間有申報上司之事。
誠恐衙役中傷。
甘心隐忍者。
臣愚以為遇此等抗不納糧者。
一面申報督撫按、一面申報部科、題參重處。
庶催徵無掣肘、而可以作有司之氣。
一曰差提之難。
大縣事務冗雜。
上司差人、有守催。
有急催。
有接催。
蜂擁喧鬧。
索公館。
索路費。
有司敢怒而不敢言。
甚至有憤激自盡者。
若輩之逼勒、較上司譴責、更為難堪。
乞敕上□日嚴行禁革。
止許牌票行催。
庶催提無煩擾。
而有以存有司之體。
更有積弊宜除者。
錢糧缺額。
民間固有挂欠。
胥役實多侵漁。
其那借透冒、無可開銷者。
則盡歸之民欠。
臣愚以為凡遇□山戊不□終。
州縣将民欠花名。
開造清冊。
申報藩司撫按。
擇欠數最多者。
委廉幹官員、親詣地方。
逐裡逐圖、按冊面對。
如此、則民欠不敢妄報。
而實徵之數乃真。
侵漁之弊無自出矣。
且衙蠹之惡、莫甚于侵漁錢糧。
以後凡遇此等、審明申請。
立行正法。
查産入官。
彼之侵課、無非為身家計。
今身家不保。
未有不廢然思返者矣。
總之懸異賞以待良吏。
以嚴法以懲蠹胥。
而國課不清者、臣未之敢信也。
下所司議。
○丁亥。
遣四川道監察禦史劉曰義、巡視河東鹽政。
○戊子。
湖廣巡撫張長庚疏報、荊門、沔陽、當陽、鐘祥、潛江、天門、監利、枝江、衡陽、遠安、襄陽等州縣、大水傷禾。
下所司知之。
○鎮國公馬爾圖卒、谥懷思 ○己醜。
兵部議覆、平西王吳三桂等疏言、興安副将于奮起、謀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