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百十七

關燈
妻餘氏、烈婦、蘭溪縣進士葉鐘芝妻趙氏、及弟鐘藻妻徐氏、貞女、分水縣民顧氏女、龍遊縣陳氏女、孝子、山陰縣胡拱轸、各給銀建坊如例。

      ○九卿、詹事、科、道、會議國子監條奏三事。

    修理文廟已奉俞上□日。

    其飲食供給掌馔官員、俟廟舍修完日。

    以次漸複。

    至書籍關系文教今監中缺少。

    應敕直省學臣、廣搜送部。

    其十三經、二十一史等書、監闆尚存如有殘缺、即如式修補。

    俟成時各印一部、收藏監内。

    俱繙譯清書。

    以昭同文之盛。

    至選擇□山戊不□貢。

    應于該部過堂時、詳察青年者、方準送監。

    從之。

      ○辛酉。

    谕吏部。

    詹事府未有職掌。

    着暫裁。

    見任官另行補用。

      ○遣官緻祭固山貝子佛克齊庫  ○戶科右給事中姚延啟奏言、今日進言者多。

    實見施行者少。

    皇上每事必下部議。

    比覆請又皆俞允。

    是權歸六部也。

    請自今許啟奏之臣、随疏入對。

    皇上親裁庶政。

    斷自宸衷。

    庶可決群疑。

    考議論。

    而别人才矣。

    上以不谙治理。

    切責之。

      ○壬戌。

    升禮科給事中魚飛漢、為吏科右給事中。

    兵科給事中尚九遷、為本科右給事中。

    刑科給事中蔣允修、為工科右給事中  ○廣西巡撫于時躍疏報、僞寶康侯賀九儀、竊踞大甯。

    遣僞鎮曹友等、率黨數千。

    突犯賓州。

    遊擊劉彥明等、分布官兵。

    擊敗于丁橋。

    斬獲甚多。

    下兵部議叙。

      ○癸亥。

    谕吏部。

    内院幾務殷繁。

    需人贊理。

    胡世安、着仍以太子太保、升内院大學士。

    衛周祚、着仍以少保、兼太子太保、升内院大學士。

    李霨、升内院大學士。

    俱入直辦事。

      ○甲子。

    谕吏部。

    金漢鼎、前因失參科場情弊、已經降處。

    念董笃行等、俱已複職。

    金漢鼎、亦着複原官。

      ○予三等輔國将軍琶帕、巴喀、杜爾霸、祭各如例。

      ○刑部議奏、嗣後三品以上等官、兄弟子侄、犯杖罪者、準其折贖。

    四品以下等官、兄弟子侄、有犯杖罪者、仍責。

    不準折贖。

    從之。

      ○甯南靖寇大将軍固山額真羅托等疏報、克複湖南沅清等處。

    進取貴州省城。

    及平越鎮遠等府。

    先後共招降僞官兵丁、四千九百九十餘人。

    男婦九千八百餘名口。

    獲馬一千四百餘匹。

    象十二隻。

    征南将軍固山額真趙布泰亦報、大兵已抵貴州。

    所過南丹州、那地州、撫甯司各土司兵民、及獨山州官民、俱來就撫。

    奏入。

    優上□日嘉獎。

    并命兵部俟事平察叙。

      ○乙醜。

    複遣官緻祭固山貝子佛克齊庫  ○遣官緻祭三等阿思哈尼哈番伊拜。

      ○以正藍旗滿洲輔國公穆臣、為本旗固山額真。

    升鑲黃旗滿洲精奇尼哈番甲喇章京覺羅額爾德、為蒙古梅勒章京。

    正黃旗滿洲護軍參領舒理渾、為本旗梅勒章京。

    鑲藍旗滿洲阿思哈尼哈番甲喇章京艮特、為蒙古梅勒章京。

      ○升光祿寺少卿袁懋功、為大理寺寺丞。

      ○升山東青登萊道參政毛一麟、為浙江按察使司按察使。

    江西南昌道佥事遲日震、為河南按察使司副使、分巡睢陳兵備道。

    湖廣寶慶府知府張惟養、為陝西按察使司副使、肅州兵備道。

    刑部郎中方國棟、為廣東按察使司佥事、分巡海北道。

      ○議政王、貝勒、大臣、會推直省總督。

    得上□日、向因地方初定。

    特設直省總督、以資彈壓。

    今可不設。

    但直隸八府、幅員遼闊。

    着再添巡撫一員。

    分行管理。

    其駐劄處所、及管轄地方、吏部酌議妥确、并應用撫臣、即行會推具奏。

      ○吏部、都察院、議覆掌河南道禦史上官鉝條奏、台規宜照會典、參酌時宜、訂正成書。

    刊刻頒行。

    從之。

      ○廣東巡撫李栖鳳疏報、南韶、肇慶、德慶、廣州、潮州所屬各州縣水災。

    下戶部  ○鄖陽撫治張尚疏報、襄陽雷雨大作、山裂蛟起。

    平地水深丈餘。

    城堤沖決。

    請急議修築、以重岩疆。

    下工部議。

      ○丙寅。

    授一甲第二名進士孫一緻、為内翰林弘文院編修。

    第三名進士吳國對、為内翰林秘書院編修。

    時一甲第一名進士孫承恩、緣其弟旸科場事、候部查議。

    故未授職。

      ○内院會同吏禮二部議覆、科臣王命嶽疏言、恩拔選貢各途、已經暫行停止。

    惟有功貢準貢、雖為數不多、亦宜停止。

    至副榜貢、應照舊額。

    解卷與中式者一體磨勘。

    準為貢生。

    俟三科不第後、方準考職從之。

      ○吏部議覆、禦史石維昆疏言、各衙門觀政進士、聽堂官約束習學政務。

    久已遵行。

    無容再議。

    得上□日、進士觀政、原以習學政務。

    正當嚴饬實行。

    何得但雲無容再議。

    常見覆奏本章、多用此語。

    皆不肯實心詳議。

    隻圖苟且了事。

    甚屬不合。

    着再議。

      ○初廣東巡撫李栖鳳疏奏、潮州系濱海要地。

    一時道府俱升、辦理乏員。

    臣請保留升任副使魏執中、以嶺西道新銜、仍在潮莅事。

    部議與例不符。

    應無庸議。

    得上□日、如該撫所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