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百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僞秦王孫可望、與李定國不協、興兵相攻、為定國所敗。
因遣其僞将程萬裡等、赴中路鎮臣李茹春、右路鎮臣王平軍前投誠。
仍請兵複雠。
可望行至沙子嶺、為僞總兵楊武追襲幾殆。
我兵馳援、賊方駭散。
可望因得乘間、攜其妻子來歸。
計降僞總兵都督二十二員。
僞太仆寺卿一員。
僞副參遊等一百餘員。
僞内官二十二員。
兵丁家口五百餘名。
馬騾五百餘匹。
疏下所司。
○先是宗人府劾奏、固山貝子吞齊喀、曾奏欲于十一月初四日、随和碩簡親王出遊、有上□日不允。
後遇朝期、辄稱疾不出。
及初四日、駕幸南苑、又托病不朝。
吞齊喀既可随和碩簡親王出遊、駕出何故不朝。
應行議處。
上是之。
命嚴行議處。
于是宗人府覆議。
吞齊喀、不系應随和碩簡親王之人、而欲從之遊、罪一。
無病托疾不朝、反行巧辯、罪一。
因不準出遊、不遂其意、及駕出故不肯朝。
乘間偷安。
輕忽朝儀。
罪一。
應削爵。
奪其所屬人員、廢為閑散宗室。
從之。
○癸亥。
工科給事中陰應節參奏。
江南主考方猶等、弊窦多端。
榜發後、士子忿其不公。
哭文廟。
毆簾官。
物議沸騰。
其彰着者、如取中之方章钺、系少詹事方拱乾第五子。
懸成、亨鹹、膏茂之弟。
與猶聯宗有素。
乃乘機滋弊。
冒濫賢書。
請皇上立賜提究、嚴訊、以正國憲。
重大典。
得上□日、據奏南闱情弊多端。
物議沸騰。
方猶等、經朕面谕。
尚敢如此。
殊屬可惡。
方猶、錢開宗、并同考試官、俱着革職。
并中式舉人方章钺、刑部差員役速拏來京。
嚴行詳審。
本内所參事情、及闱中一切弊窦、着郎廷佐速行嚴察明白、将人犯拏解刑部。
方拱乾着明白回奏。
○刑科給事中蔣允修參奏、太仆寺少卿匡蘭馨、徇縱伊子匡貞、與叛逆海時行兵丁王建之往來。
蘭馨為之贈金覓寓。
留住京師。
賊情未覺、不行出首。
賊情已覺、不行檢舉。
卿貳何職、辇毂何地、隐賊何情、徇己私而懷二心。
請敕嚴究。
下吏部察議。
○複杜爾白原官。
○乙醜。
大學士劉正宗、請假回籍。
為伊兄正衡治喪。
許之 ○升山西按察使徐來麟、為河南布政使司右布政使。
山東按察使朱衣助、為陝西布政使司右布政使。
刑部郎中霍炳、為江南按察使司佥事、淮海道 十二月。
己巳朔。
起補原任侍讀學士石申、為内翰林弘文院侍讀學士。
○以湖廣陣亡都司周良三弟良策、李興龍子鼎麟、各襲拖沙喇哈番。
○予湖廣陣亡投誠副将周大道、祭葬如例。
○吏部議覆、大學士管吏部尚書事王永吉疏言、凡部院無世職之漢啟心郎、副理事官、考滿稱職、系旗下者、應升轉部院理事官。
系包衣牛錄者、應遇各衙門不系旗下理事官缺、與旗下漢啟心郎、副理事官、一并酌量升轉。
報可。
○喀爾喀部落土謝圖汗下完書克諾顔等、貢馬。
宴赉如例 ○壬申。
谕内三院。
日講官侍朕左右、以備顧問、應增設多員。
史大成、劉芳躅、田逢吉、馮源濟、曹申吉、沈世奕、綦汝楫、鄧鐘麟、黨以讓、項景襄、俱着充日講官 ○裁諸王教習官 ○定戶部錢糧考成則例。
州縣官欠七分者、降職四級。
欠八分者、降職五級。
布政使、知府、直隸州知州、欠八分者、降職四級。
欠九分者、降職五級。
俱載罪督催、完日開複。
○定兵部馬價考成則例。
州縣官欠七分者、降職三級。
欠八分者、降職四級。
布政使、知府、直隸州知州、欠八分者、降職三級。
欠九分者、降職四級。
俱戴罪督催、完日開複。
○刑科右給事中朱紹鳳劾奏、河南主考官黃鈊、丁澎、進呈試錄、四書三篇、皆由己作、不用闱墨。
有違定例。
且黃鈊服官、向有穢聲。
出都之時。
流言啧啧。
及入闱又挾恃铨曹、恣取供應。
請敕部分别處分。
得上□日、黃鈊、着革職。
嚴拏察究。
丁澎、亦着革職察議。
○先是、吳明炫、與湯若望争辯水星伏見。
上命内大臣公愛星阿、及各部院大臣、同登觀象台測驗、水星不見。
下法司議罪。
尋議、吳明炫以奏事上書、詐不以實律。
罪應絞。
援赦請免。
從之 ○癸酉。
谕兵部。
經略輔臣洪承疇、前已有上□日、準解任回京調理。
近聞病已痊愈。
仍着留原任、親統所屬将士。
同甯南靖寇大将軍固山額真宗室羅托等、由湖廣前進。
相機平定貴州。
○免江西新建、豐城二縣、本年分水災額賦。
○甲戌。
升廣西桂平道參政王道賓、為山東按察使司按察使。
陝西苑馬寺卿卞三元、為山西按察使司按察使。
戶部郎中秦仁管、為廣西按察使司副使、賓州兵備道。
○固山貝子佛克齊庫薨。
谥介潔。
○敕谕新歸臣孫可望。
朕惟帝王統禦天下。
必期遐迩民生、皆得其所。
故當輿圖未歸、念切颠連、不憚繕我甲兵、遠伸天讨。
若肯革心向化、即嘉其慕義、不恡推心置腹、廣覆載無外之仁。
卿十餘年、阻在南服。
聊為自固之計。
未悉我朝寬仁大度、宥過招降。
自創業以來、凡悔罪投誠、納土歸命者、不特赦其已往、抑且優加封爵、俾享尊榮。
此天下所共聞者久矣。
今卿率衆攜家、乘機來歸。
知卿處心積慮、向化有年。
即此一旦翻然、便為識時俊傑。
朕一聞疆臣馳奏、深為欣悅。
特封爾為義王。
以
因遣其僞将程萬裡等、赴中路鎮臣李茹春、右路鎮臣王平軍前投誠。
仍請兵複雠。
可望行至沙子嶺、為僞總兵楊武追襲幾殆。
我兵馳援、賊方駭散。
可望因得乘間、攜其妻子來歸。
計降僞總兵都督二十二員。
僞太仆寺卿一員。
僞副參遊等一百餘員。
僞内官二十二員。
兵丁家口五百餘名。
馬騾五百餘匹。
疏下所司。
○先是宗人府劾奏、固山貝子吞齊喀、曾奏欲于十一月初四日、随和碩簡親王出遊、有上□日不允。
後遇朝期、辄稱疾不出。
及初四日、駕幸南苑、又托病不朝。
吞齊喀既可随和碩簡親王出遊、駕出何故不朝。
應行議處。
上是之。
命嚴行議處。
于是宗人府覆議。
吞齊喀、不系應随和碩簡親王之人、而欲從之遊、罪一。
無病托疾不朝、反行巧辯、罪一。
因不準出遊、不遂其意、及駕出故不肯朝。
乘間偷安。
輕忽朝儀。
罪一。
應削爵。
奪其所屬人員、廢為閑散宗室。
從之。
○癸亥。
工科給事中陰應節參奏。
江南主考方猶等、弊窦多端。
榜發後、士子忿其不公。
哭文廟。
毆簾官。
物議沸騰。
其彰着者、如取中之方章钺、系少詹事方拱乾第五子。
懸成、亨鹹、膏茂之弟。
與猶聯宗有素。
乃乘機滋弊。
冒濫賢書。
請皇上立賜提究、嚴訊、以正國憲。
重大典。
得上□日、據奏南闱情弊多端。
物議沸騰。
方猶等、經朕面谕。
尚敢如此。
殊屬可惡。
方猶、錢開宗、并同考試官、俱着革職。
并中式舉人方章钺、刑部差員役速拏來京。
嚴行詳審。
本内所參事情、及闱中一切弊窦、着郎廷佐速行嚴察明白、将人犯拏解刑部。
方拱乾着明白回奏。
○刑科給事中蔣允修參奏、太仆寺少卿匡蘭馨、徇縱伊子匡貞、與叛逆海時行兵丁王建之往來。
蘭馨為之贈金覓寓。
留住京師。
賊情未覺、不行出首。
賊情已覺、不行檢舉。
卿貳何職、辇毂何地、隐賊何情、徇己私而懷二心。
請敕嚴究。
下吏部察議。
○複杜爾白原官。
○乙醜。
大學士劉正宗、請假回籍。
為伊兄正衡治喪。
許之 ○升山西按察使徐來麟、為河南布政使司右布政使。
山東按察使朱衣助、為陝西布政使司右布政使。
刑部郎中霍炳、為江南按察使司佥事、淮海道 十二月。
己巳朔。
起補原任侍讀學士石申、為内翰林弘文院侍讀學士。
○以湖廣陣亡都司周良三弟良策、李興龍子鼎麟、各襲拖沙喇哈番。
○予湖廣陣亡投誠副将周大道、祭葬如例。
○吏部議覆、大學士管吏部尚書事王永吉疏言、凡部院無世職之漢啟心郎、副理事官、考滿稱職、系旗下者、應升轉部院理事官。
系包衣牛錄者、應遇各衙門不系旗下理事官缺、與旗下漢啟心郎、副理事官、一并酌量升轉。
報可。
○喀爾喀部落土謝圖汗下完書克諾顔等、貢馬。
宴赉如例 ○壬申。
谕内三院。
日講官侍朕左右、以備顧問、應增設多員。
史大成、劉芳躅、田逢吉、馮源濟、曹申吉、沈世奕、綦汝楫、鄧鐘麟、黨以讓、項景襄、俱着充日講官 ○裁諸王教習官 ○定戶部錢糧考成則例。
州縣官欠七分者、降職四級。
欠八分者、降職五級。
布政使、知府、直隸州知州、欠八分者、降職四級。
欠九分者、降職五級。
俱載罪督催、完日開複。
○定兵部馬價考成則例。
州縣官欠七分者、降職三級。
欠八分者、降職四級。
布政使、知府、直隸州知州、欠八分者、降職三級。
欠九分者、降職四級。
俱戴罪督催、完日開複。
○刑科右給事中朱紹鳳劾奏、河南主考官黃鈊、丁澎、進呈試錄、四書三篇、皆由己作、不用闱墨。
有違定例。
且黃鈊服官、向有穢聲。
出都之時。
流言啧啧。
及入闱又挾恃铨曹、恣取供應。
請敕部分别處分。
得上□日、黃鈊、着革職。
嚴拏察究。
丁澎、亦着革職察議。
○先是、吳明炫、與湯若望争辯水星伏見。
上命内大臣公愛星阿、及各部院大臣、同登觀象台測驗、水星不見。
下法司議罪。
尋議、吳明炫以奏事上書、詐不以實律。
罪應絞。
援赦請免。
從之 ○癸酉。
谕兵部。
經略輔臣洪承疇、前已有上□日、準解任回京調理。
近聞病已痊愈。
仍着留原任、親統所屬将士。
同甯南靖寇大将軍固山額真宗室羅托等、由湖廣前進。
相機平定貴州。
○免江西新建、豐城二縣、本年分水災額賦。
○甲戌。
升廣西桂平道參政王道賓、為山東按察使司按察使。
陝西苑馬寺卿卞三元、為山西按察使司按察使。
戶部郎中秦仁管、為廣西按察使司副使、賓州兵備道。
○固山貝子佛克齊庫薨。
谥介潔。
○敕谕新歸臣孫可望。
朕惟帝王統禦天下。
必期遐迩民生、皆得其所。
故當輿圖未歸、念切颠連、不憚繕我甲兵、遠伸天讨。
若肯革心向化、即嘉其慕義、不恡推心置腹、廣覆載無外之仁。
卿十餘年、阻在南服。
聊為自固之計。
未悉我朝寬仁大度、宥過招降。
自創業以來、凡悔罪投誠、納土歸命者、不特赦其已往、抑且優加封爵、俾享尊榮。
此天下所共聞者久矣。
今卿率衆攜家、乘機來歸。
知卿處心積慮、向化有年。
即此一旦翻然、便為識時俊傑。
朕一聞疆臣馳奏、深為欣悅。
特封爾為義王。
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