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百十二

關燈


    萬曆年間。

    海内殷富。

    家給人足。

    天啟崇祯之世因兵增饷。

    加派繁興。

    貪吏緣以為奸。

    民不堪命國祚随之。

    良足深鑒。

    朕荷上天付托之重、為生民主。

    一夫不獲、亦疚朕懷。

    凡服禦膳羞深自約損然而上帝宗廟百神之祀。

    軍旅燕飨犒錫之繁。

    以及百官庶役饩廪之給。

    罔不取之民間。

    誠恐有司額外加派。

    豪蠹侵漁中飽。

    民生先困。

    國計何資。

    茲特命爾部。

    右侍郎王宏祚、将各直省每年額定徵收起存總撒實數編列成帙。

    詳稽往牍。

    參酌時宜。

    凡有參差遺漏悉行駁正。

    錢糧則例、俱照明萬曆年間。

    其天啟崇祯時加增、盡行蠲免地丁則開原額若幹。

    除荒若幹。

    原額以明萬曆年刊書為準。

    除荒以覆奉俞上□日為憑。

    地丁清核、次開實徵。

    又次開起存。

    起運者、部寺倉口、種種分晰存留者、款項細數、事事條明至若九厘銀、舊書未載者、今已增入。

    宗祿銀、昔為存留者、今為起運、漕白二糧、确依舊額。

    運丁行月、必令均平。

    胖襖盔甲、昔解本色、今俱改折。

    南糧本折、昔留南用、今抵軍需。

    官員經費、定有新規。

    會議裁冗、改歸正項。

    本色絹布顔料銀朱銅錫茶蠟等項、已改折者、照督撫題定價值開列。

    解本色者、照刊定價值造入。

    每年督撫、再行确查時。

    值題明。

    填入易知單内、照數辦解。

    更有昔未解而今宜增者、昔太冗而今宜裁者、俱細加清核、條貫井然。

    後有續增地畝錢糧。

    督撫按彙題造冊報部、以憑稽核。

    綱舉目張、彙成一編。

    名曰賦役全書。

    頒布天下。

    庶使小民遵茲令式、便于輸将。

    官吏奉此章程、罔敢苛歛。

    為一代之良法。

    垂萬世之成規。

    雖然。

    此其大略也。

    若夫催科之中。

    寓以撫字。

    廣招徕之法。

    杜欺隐之奸。

    則守令之責也。

    正己率屬。

    承流宣化。

    核出納之數。

    慎那移之防。

    則布政司之責也。

    舉廉懲貪。

    興利除害。

    課殿最于荒墾。

    昭激揚于完欠。

    恪遵成法、以無負朕足國裕民之意。

    則督撫之責、有特重焉。

    其敬承之。

    毋忽。

      ○丁醜。

    谕兵部。

    近來有司各官、每值驿遞沖繁。

    支吾無術。

    至有情急自盡者。

    殊為可憫。

    緻此之由。

    或因他省協濟錢糧、不肯按期照數解交。

    或因兵馬經過、供應糧料等項、原許動支正項錢糧、事後司府遲留抑勒、不與銷算。

    或因糧單勘合火牌之外、官役橫加勒索、窘辱不堪。

    種種情弊。

    深可痛恨。

    以後各該督撫按、嚴行察饬。

    其協濟銀兩、務令如期解交。

    如有遲延拖欠者、指名參處。

    其兵馬經過、動支正項錢糧。

    事完即與轉報開銷。

    如司府官有抑勒等弊、指名參處。

    其糧單勘合火牌等件、止許照數支應。

    有額外勒索淩辱者、即将職官及差役、立行指名參奏。

    若各該督撫按朦胧隐徇、不将前項情弊、據實察參。

    被科道官參奏。

    及别有發覺。

    即将該督撫按、分别情罪重輕、嚴加治罪。

    爾部傳谕各省督撫按遵行。

    仍刊刻轉行各該屬司、府、州、縣、曉谕通知。

      ○庚辰。

    遣内翰林秘書院侍讀熊伯龍、提督順天學政。

      ○以故一等阿達哈哈番盧光祖子奇、拜他喇布勒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納哈泰子巴達克、各襲職。

      ○辛巳。

    上幸南苑。

      ○壬午。

    吏部奏言、定例。

    凡滿洲蒙古漢軍三品以上官、三年任滿、勤事以死者、俱準贈蔭。

    今故内大臣三等伯鄂碩、乃皇貴妃之父、不便止照常例議贈。

    應追贈為侯。

    從之。

      ○癸未。

    上幸晾鷹台。

    命内大臣侍衛及護軍、擐甲較射。

    召部院三品以上漢官、及翰林科道從觀。

      ○升湖廣沔陽州知州宣文衡、為本省按察使司佥事、分巡湖北道。

      ○甲申。

    升侍讀學士程芳朝、為詹事府少詹事、兼内翰林國史院侍讀學士。

      ○乙酉。

    上于南苑、躬擐甲胄、集部院三品以上漢官、及翰林科道閱武。

    命内大臣、及侍衛擐甲、馳馬過上前。

    二人墜馬。

    上策馬至其所。

    命扶起。

    問之曰。

    無傷乎。

    顧謂諸臣曰。

    墜馬之人、幸無恙也。

    諸臣頓首奏曰。

    臣等竊聞仁為勇之本。

    今皇上集諸臣侍衛、娴習武事。

    見墜馬者、親為慰問。

    誠仁德之主也。

    聖恩如此、孰不捐軀圖報。

    上命諸臣序坐。

    谕曰。

    朕年來屢饬科道各官、據實陳奏、以廣言路。

    乃不抒誠建議。

    或報私仇。

    或受囑托。

    或以瑣細之事、渎陳塞責。

    雖巧飾言詞。

    而于國家政治、有何裨補。

    今各部院衙門弊端、及諸臣行事。

    朕尚有所聞見。

    爾等豈有不知。

    若明知隐匿、不行據實陳奏。

    豈不有玷言官之職。

    以後宜悉心改悔、恪盡乃職。

    若仍蹈前轍、決不爾貸。

    又谕諸臣曰。

    爾等不思朝廷擢用之恩、留心部務、以圖報效。

    乃徇庇為奸、竟成積習。

    此豈人臣之誼。

    嗣後宜痛改前行、勉圖效力。

    更宜自愛身名、無緻隕越。

    且凡為父母者。

    生子得入仕途。

    必何等教誨。

    何等期望。

    爾等能體父母之意、公忠為國。

    仰報朕恩。

    即無忝爾親矣。

    倘違父母初心。

    恣意妄行。

    身敗名辱。

    尚得為人類乎。

    凡人妄行非分。

    每謂人不及知、為之無害。

    不知幽隐之際、尤宜勤自省治。

    至于各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