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遵本朝之制從前原欲即令改易。
恐物價騰貴、一時措置維艱故緩至今日。
近見京城内外軍民衣冠遵滿式者甚少。
仍着舊時巾帽者甚多甚非一道同風之義。
爾部即行文順天府五城禦史曉示禁止官吏縱容者訪出并坐。
仍通行各該撫按轉行所屬、一體遵行 ○遣浙江道試監察禦史王應昌、巡按浙江雲南道試監察禦史朱廷翰巡按宣大 ○陝西總督孟喬芳疏言、秦省兵制、部議已定自應恪守但四川獻賊、尚在肆逆。
則興安漢中一帶實為沖要。
非駐重兵、恐不足以資防禦而張撻伐。
況投順各官。
各帶有軍丁。
其願務農、并老弱不堪者、谕令歸業。
其餘原非耕田安分之輩收之則為兵。
解之複為盜。
臣深切隐憂。
故權陸鎮之重輕、總計設兵一十為萬五千之數内步兵七萬名。
馬兵三萬五千名。
俟川省平定之後逃亡不補。
即可漸減矣。
下部議奏。
○己未。
增鑄戶部印一顆。
○以祝世允為戶部侍郎。
○允吏部議。
和碩英親王阿濟格委署湖廣江南江西官職五十員、準其實授。
以故明興國州知州何鳴銮為都察院右佥都禦史、巡撫湖廣等處提督軍務投誠僞官李之綱為湖廣按察使司佥事鄖襄兵備道白身張佐為湖廣按察使司佥事。
管分守荊西道參議事陳五鼎為湖廣按察使司佥事荊西兵備道餘俱依用 ○以故明鳳陽巡撫高鬥光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禦史巡撫偏沅等處、提督軍務、兼理糧饷。
刑部右侍郎潘士良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禦史、撫治鄖陽等處。
提督軍務。
○升山西陽和道副使南洙源為湖廣布政使司參政、管左布政便事。
山東督糧道參政李嵩為湖廣布政使司右布政使大理寺寺正李之茂、為湖廣按察使司副使水利道調淮徐道副使蕭時彥為湖廣按察使司副使武昌兵備道揚州道佥事王爾祿、為湖廣按察使司佥事管分守武昌道參議事。
以故明山西按察使楊本針為湖廣按察使司按察使。
山東驿傳道副使胡來陛為湖廣按察使司副使、兼布政使司參議、督糧道。
山西大同道議李汝标為湖廣布政使司參議、兼按察使司佥事、驿傳道。
淮徐道佥事範鳴珂、為湖廣按察使司佥事下江防道。
江西水利道佥事劉開文、為湖廣按察使司副使兼布政使司參議、下荊南道。
○改淮海道副使李丕着以山東按察使司副使、兼布政使司參議漕儲道 ○庚申。
以工科給事中朱鼎□□清。
系故明宗室。
賞銀令緻仕 ○烏朱穆秦部落車臣親王來貢馬。
宴赉如例。
○調山東萊州道參政崔光前為湖廣布政使司參政兼按察使司佥事分巡湖北道山東濟甯道參政朱國柱為湖廣布政使司參政兼按察使司佥事嶽州兵備道東昌道參政李栖鳳、為湖廣布政使司參政兼按察使司佥事分巡上荊南道兖西道參政章于天為湖廣布政使司參政、兼按察使司佥事荊南兵備道武德道參政高士俊為湖廣布政使司參政分守下湖南道濟南道參政李翔鳳為湖廣布政使司參政兼按察使司佥事上江防兵備道山西冀南道參政馬鳴佩為湖廣布政使司參政、兼按察使司佥事分巡下湖南道升直隸薊州知州曹泰然、為湖廣按察使司佥事管分守湖北道參議事山東平度州知州李懋祖為湖廣按察使司佥事郴桂兵備道河南懷慶府推官李家選為湖廣按察使司佥事、管分守上湖南道參議事直隸永平府推官褚應于為湖廣按察使司佥事、靖州兵備道。
○壬戌。
以内翰林弘文院學士李若琳為禮部左侍郎。
内翰林秘書院侍讀學士高爾俨為禮部右侍郎俱仍兼原銜。
○加招撫廣西右都督謝宏儀兼都察院右副都禦史提督軍務 ○升順天府府丞李魯生為府尹。
○轉兵科右給事中向玉軒為戶科左給事中。
升禮科給事中孟明輔為工科右給事中。
戶科給事中郝傑為兵科右給事中 ○甲子上太祖武皇帝孝慈武皇後太宗文皇帝玉冊玉寶于太廟先一日太常寺官設冊寶案于太廟内神位前是日、禮部鴻胪寺官設冊寶案于武英殿内院官奉冊居左。
寶居右。
并祭文置各案上。
設貯冊寶彩亭于武英殿門外。
陪祭各官、先至太廟門外序立。
不陪祭官員、于午門外序立皇上出武英殿。
遍閱冊寶祭文行一跪三叩頭禮畢西向立内院官奉冊寶、授與捧冊寶官、安置彩亭内。
送入太廟午門外各官跪迎。
太廟大門外各官亦跪迎冊寶由太廟中門進至前殿奉安畢。
禮部尚書覺羅郎球、大學士剛林、學士伊圖、進後殿。
行一跪三叩頭禮畢。
郎球捧太祖武皇帝神主、伊圖捧孝慈武皇後神主、剛林捧太宗文皇帝神主、安于前殿。
行一跪三叩頭禮畢。
贊引官引代祭官由右門進。
各官由左右門進。
序立。
典儀官贊樂舞生就位。
執事官各司其事。
贊禮官贊就位。
代祭官就位協律郎贊奏開平樂。
行迎神禮。
鳴贊官贊代祭官同各官行三跪九叩頭禮。
典儀官、贊進冊寶。
贊引官引代祭官至香案前鳴贊官贊跪。
贊進冊。
捧冊官蔣赫德劉清泰、恩格德、跪從案上取冊将冊以次跪進于代祭官。
代祭官受冊獻訖。
授内院大學士剛林、祁充格學士伊圖等、跪接置于各案。
贊宣冊宣冊官剛林、祁充格、伊圖、各跪冊案前、宣畢。
行三叩頭禮。
贊進寶。
蔣赫德、劉清泰、恩格德、跪從案上取寶、以次跪進于代祭官。
代祭官受寶獻訖。
授剛林、祁充格、伊圖等跪接置于各案上贊宣寶宣寶官剛林祁充格、伊圖等跪各寶案前
恐物價騰貴、一時措置維艱故緩至今日。
近見京城内外軍民衣冠遵滿式者甚少。
仍着舊時巾帽者甚多甚非一道同風之義。
爾部即行文順天府五城禦史曉示禁止官吏縱容者訪出并坐。
仍通行各該撫按轉行所屬、一體遵行 ○遣浙江道試監察禦史王應昌、巡按浙江雲南道試監察禦史朱廷翰巡按宣大 ○陝西總督孟喬芳疏言、秦省兵制、部議已定自應恪守但四川獻賊、尚在肆逆。
則興安漢中一帶實為沖要。
非駐重兵、恐不足以資防禦而張撻伐。
況投順各官。
各帶有軍丁。
其願務農、并老弱不堪者、谕令歸業。
其餘原非耕田安分之輩收之則為兵。
解之複為盜。
臣深切隐憂。
故權陸鎮之重輕、總計設兵一十為萬五千之數内步兵七萬名。
馬兵三萬五千名。
俟川省平定之後逃亡不補。
即可漸減矣。
下部議奏。
○己未。
增鑄戶部印一顆。
○以祝世允為戶部侍郎。
○允吏部議。
和碩英親王阿濟格委署湖廣江南江西官職五十員、準其實授。
以故明興國州知州何鳴銮為都察院右佥都禦史、巡撫湖廣等處提督軍務投誠僞官李之綱為湖廣按察使司佥事鄖襄兵備道白身張佐為湖廣按察使司佥事。
管分守荊西道參議事陳五鼎為湖廣按察使司佥事荊西兵備道餘俱依用 ○以故明鳳陽巡撫高鬥光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禦史巡撫偏沅等處、提督軍務、兼理糧饷。
刑部右侍郎潘士良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禦史、撫治鄖陽等處。
提督軍務。
○升山西陽和道副使南洙源為湖廣布政使司參政、管左布政便事。
山東督糧道參政李嵩為湖廣布政使司右布政使大理寺寺正李之茂、為湖廣按察使司副使水利道調淮徐道副使蕭時彥為湖廣按察使司副使武昌兵備道揚州道佥事王爾祿、為湖廣按察使司佥事管分守武昌道參議事。
以故明山西按察使楊本針為湖廣按察使司按察使。
山東驿傳道副使胡來陛為湖廣按察使司副使、兼布政使司參議、督糧道。
山西大同道議李汝标為湖廣布政使司參議、兼按察使司佥事、驿傳道。
淮徐道佥事範鳴珂、為湖廣按察使司佥事下江防道。
江西水利道佥事劉開文、為湖廣按察使司副使兼布政使司參議、下荊南道。
○改淮海道副使李丕着以山東按察使司副使、兼布政使司參議漕儲道 ○庚申。
以工科給事中朱鼎□□清。
系故明宗室。
賞銀令緻仕 ○烏朱穆秦部落車臣親王來貢馬。
宴赉如例。
○調山東萊州道參政崔光前為湖廣布政使司參政兼按察使司佥事分巡湖北道山東濟甯道參政朱國柱為湖廣布政使司參政兼按察使司佥事嶽州兵備道東昌道參政李栖鳳、為湖廣布政使司參政兼按察使司佥事分巡上荊南道兖西道參政章于天為湖廣布政使司參政、兼按察使司佥事荊南兵備道武德道參政高士俊為湖廣布政使司參政分守下湖南道濟南道參政李翔鳳為湖廣布政使司參政兼按察使司佥事上江防兵備道山西冀南道參政馬鳴佩為湖廣布政使司參政、兼按察使司佥事分巡下湖南道升直隸薊州知州曹泰然、為湖廣按察使司佥事管分守湖北道參議事山東平度州知州李懋祖為湖廣按察使司佥事郴桂兵備道河南懷慶府推官李家選為湖廣按察使司佥事、管分守上湖南道參議事直隸永平府推官褚應于為湖廣按察使司佥事、靖州兵備道。
○壬戌。
以内翰林弘文院學士李若琳為禮部左侍郎。
内翰林秘書院侍讀學士高爾俨為禮部右侍郎俱仍兼原銜。
○加招撫廣西右都督謝宏儀兼都察院右副都禦史提督軍務 ○升順天府府丞李魯生為府尹。
○轉兵科右給事中向玉軒為戶科左給事中。
升禮科給事中孟明輔為工科右給事中。
戶科給事中郝傑為兵科右給事中 ○甲子上太祖武皇帝孝慈武皇後太宗文皇帝玉冊玉寶于太廟先一日太常寺官設冊寶案于太廟内神位前是日、禮部鴻胪寺官設冊寶案于武英殿内院官奉冊居左。
寶居右。
并祭文置各案上。
設貯冊寶彩亭于武英殿門外。
陪祭各官、先至太廟門外序立。
不陪祭官員、于午門外序立皇上出武英殿。
遍閱冊寶祭文行一跪三叩頭禮畢西向立内院官奉冊寶、授與捧冊寶官、安置彩亭内。
送入太廟午門外各官跪迎。
太廟大門外各官亦跪迎冊寶由太廟中門進至前殿奉安畢。
禮部尚書覺羅郎球、大學士剛林、學士伊圖、進後殿。
行一跪三叩頭禮畢。
郎球捧太祖武皇帝神主、伊圖捧孝慈武皇後神主、剛林捧太宗文皇帝神主、安于前殿。
行一跪三叩頭禮畢。
贊引官引代祭官由右門進。
各官由左右門進。
序立。
典儀官贊樂舞生就位。
執事官各司其事。
贊禮官贊就位。
代祭官就位協律郎贊奏開平樂。
行迎神禮。
鳴贊官贊代祭官同各官行三跪九叩頭禮。
典儀官、贊進冊寶。
贊引官引代祭官至香案前鳴贊官贊跪。
贊進冊。
捧冊官蔣赫德劉清泰、恩格德、跪從案上取冊将冊以次跪進于代祭官。
代祭官受冊獻訖。
授内院大學士剛林、祁充格學士伊圖等、跪接置于各案。
贊宣冊宣冊官剛林、祁充格、伊圖、各跪冊案前、宣畢。
行三叩頭禮。
贊進寶。
蔣赫德、劉清泰、恩格德、跪從案上取寶、以次跪進于代祭官。
代祭官受寶獻訖。
授剛林、祁充格、伊圖等跪接置于各案上贊宣寶宣寶官剛林祁充格、伊圖等跪各寶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