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三十三 世祖光武皇帝上之下建武三年

關燈
略,非人敵也。

    且開心見誠,無所隐伏,闊達多大節,略與高帝同;經學博覽,政事文辨,前世無比。

    ”嚣曰:“卿謂何如高帝?”援曰:“不如也。

    高帝無可無不可;今上好吏事,動如節度,又不喜飲酒。

    ”嚣意不怿,曰:“如卿言,反複勝邪!” [2]劉秀派遣來歙持符節送馬援回到隴右。

    隗嚣和馬援一同睡覺、起一床一,詢問東方的情況。

    馬援說:“先前到朝廷,皇上接見我有數十次。

    每次接見,都在一起閑談,從晚上一直到天亮。

    他的聰明才智,勇氣謀略,不是他人所能匹敵的。

    并且心胸開闊,坦率真誠,無所隐藏,豁達而注重大節,和漢高祖很相像。

    他博讀經書,政事處理得條理清楚,前世的帝王沒人能夠和他相比。

    ”隗嚣說:“你認為他和漢高祖相比,怎樣?”馬援說:“不如。

    高祖沒有什麼可以不可以,而當今皇上喜好處理政務,行動符合規矩,又不喜歡喝酒。

    ”隗嚣感到不高興,說:“要像你說的那樣,皇上反而比高祖更高明了!” [3]二月,丙午,大赦。

     [3]二月丙午(初一),劉秀實行大赦。

     [4]蘇茂将五校兵救周建于垂惠。

    馬武為茂、建所敗,奔過王霸營,大呼求救。

    霸曰:“賊兵盛,出必兩敗,一弩一力而已!”乃閉營堅壁。

    軍吏皆争之,霸曰:“茂兵一精一銳,其衆又多,吾吏士心恐,而捕虜與吾相恃,兩軍不一,此敗道也。

    今閉營固守,示不相援,賊必乘勝輕進;捕虜無救,其戰自倍。

    如此,茂衆疲勞,吾承其敝,乃可克也。

    ”茂、建果悉出攻武,合戰良久,霸軍中壯士數十人斷發請戰,霸乃開營後,出一精一騎襲其背。

    茂、建前後受敵,驚亂敗走,霸、武各歸營。

    茂、建複聚兵挑戰,霸堅卧不出,方飨士作倡樂;茂雨射營中,中霸前酒樽,霸安坐不動。

    軍吏皆曰:“茂前日已破,今易擊也!”霸曰:“不然,蘇茂客兵遠來,糧食不足,故數挑戰,以徼一時之勝。

    今閉營休士,所謂‘不戰而屈人兵’者也。

    ”茂、建既不得戰,乃引還營。

    其夜,周建兄子誦反,閉城拒之:建于道死;茂奔下邳,與董憲合;劉纡奔佼強。

     [4]蘇茂率領五校軍在垂惠援救周建。

    馬武被蘇茂、周建打敗,奔逃時經過王霸營壘,大聲呼救。

    王霸說:“賊軍的士氣很盛,我如果出兵,你我兩軍一定會都被打敗,你隻有自己努力了!”于是關閉營門,嚴密戒備。

    軍官們全表示反對,王霸說:“蘇茂的軍隊很一精一銳,人數又多,我們的将士内心恐懼。

    而馬武依賴我軍,兩支軍隊不一緻,這是失敗之道。

    現在我們閉營堅守,表示我們不援助馬武,賊軍定會乘勝輕舉冒進。

    馬武得不到救兵,戰鬥力自然培增。

    這樣,蘇茂的軍隊就會疲勞,我們趁他疲勞的時候進攻,才可以打敗他。

    ”蘇茂、周建果然出動所有的軍隊進攻馬武。

    交戰了很長時間,王霸軍中有數十名壯士割斷頭發請戰。

    于是王霸打開營壘後門,派出一精一銳騎兵從背後襲擊蘇茂、周建。

    蘇茂、周建前後受敵,在驚慌混亂中敗陣逃跑,王霸、馬武各自回營。

    蘇茂、周建又聚集起軍隊挑戰。

    王霸堅守不出戰,正在大宴部下,唱歌取樂,蘇茂向王霸營中放箭,箭如雨下,射中王霸面前的酒杯,王霸安然坐在那裡不動。

    軍官們都說:“我們昨天已經擊敗了蘇茂,現在容易打他!”王霸道:“不是這樣,蘇茂的軍隊從遠道而來,糧食不足,所以頻繁挑戰,想取得一時的勝利。

    現在我們關閉營門,休整軍隊,正是所謂‘不用打仗就能使敵人屈服’!”蘇茂、周建既然不能和王霸交戰,隻好率軍回營。

    夜裡,周建哥哥的兒子周誦反叛,關閉垂惠城門,不讓他們進城。

    周建死在途中,蘇茂逃奔到下邳,與董憲會合。

    梁王劉纡投奔佼強。

     [5]乙醜,上行幸魏郡。

     [5]乙醜(二十日),劉秀前往魏郡。

     [6]彭一寵一妻數為惡夢,又多見怪變;蔔筮、望氣者皆言兵當從中起。

    一寵一以子後蘭卿質漢歸,不信之,使将兵居外,無親于中。

    一寵一齋在便室,蒼頭子密等三人因一寵一卧寐,共縛著一床一,告外吏雲:“大王齋禁,皆使吏休。

    ”僞稱一寵一命,收縛奴婢,各置一處。

    又以一寵一命呼其妻,妻入,驚曰:“奴反!”奴乃其頭,擊其頰。

    一寵一急呼曰:“趣為諸将軍辦裝!”于是兩奴将妻入取寶物,留一奴守一寵一。

    一寵一謂守奴曰:“若小兒,吾素所一愛一也。

    今為子密所迫劫耳!解我縛,當以女珠妻汝,家中财物皆以與若。

    ”小奴意欲解之,視戶外,見子密聽其語,遂不敢解。

    于是收金玉衣物,至一寵一所裝之,被馬六匹,使妻縫兩缣囊。

    昏夜後,解一寵一手,令作記告城門将軍雲:“今遣子密等至子後蘭卿所,勿稽留之。

    ”書成,斬一寵一及妻頭置囊中,便持記馳出城,因以詣阙。

    明旦,閣門不開,官屬逾牆而入,見一寵一屍一,驚怖。

    其尚書韓立等共立一寵一子午為王,國師由韓利斬午首詣祭遵降,夷其宗族。

    帝封子密為不義侯。

     [6]彭一寵一的妻子多次做惡夢,又常常看到奇異反常的現象。

    占蔔師、望氣先生都說兵亂要從内部興起。

    彭一寵一因為堂弟子後蘭卿在洛陽做人質後歸來,不信任他,派他率領軍隊住在外地,遠離宮中。

    彭一寵一在供休息用的便室齋戒,奴仆子密等三人趁彭一寵一在躺着睡覺,一起把他綁在一床一上,告訴外面的官員:“大王正在齋戒,官吏們全都放假。

    ”又假傳彭一寵一的命令,把男一女奴仆全都捆起來,分别囚禁。

    又以彭一寵一的命令喚請他的妻子,彭一寵一的妻子進入便室,一驚,說:“奴才反了!”家奴們竟然揪着她的頭,狠打她耳光。

    彭一寵一急忙叫道:“趕快為将軍們置辦行裝!”于是兩個奴仆押着彭一寵一妻子到後宮收取珍珠财寶,留一個奴仆看守彭一寵一。

    彭一寵一對看守自己的奴仆說:“你這個小孩子,我一向一愛一護你。

    而今你不過被子密脅迫罷了!替一我解一開繩索,我将把女兒彭珠給你做妻子,家裡的财寶全都給你。

    ”小奴仆想要解一開繩索,看看門外,見子密正聽他們說話,便不敢去解。

    于是子密等人收取了後宮中的财寶衣物,回到彭一寵一所在的便室裝好,備好六匹馬,命彭一寵一的妻子縫制兩個細絹做的口袋。

    天黑以後,解一開彭一寵一的手,命他給守衛城門的将軍親筆下命令:“今派子密等人到子後蘭卿處,不要留難。

    ”寫好之後,子密等人斬殺彭一寵一和他的妻子,把人頭放到口袋裡,就拿着彭一寵一的手令騎馬疾馳出城,将人頭等送到東漢京師洛陽。

    第二天,宮門不開,彭一寵一的官屬們翻牆而入,看到彭一寵一的一屍一體,驚慌恐怖。

    彭一寵一的尚書韓立等共同擁立彭一寵一的兒子彭午為燕王。

    國師韓利誅殺彭午,砍下人頭,帶到東漢征虜将軍祭遵處投降。

    祭遵把彭一寵一家族全部殺死。

    劉秀封子密為不義侯。

     權德輿議曰:伯通之叛命,子密之戕君,同歸于亂,罪不相蔽,宜各緻于法,昭示王度;反乃爵于五等,又以‘不義’為名。

    且舉以不義,莫可侯也;此而可侯,漢爵為不足勸矣。

    《春秋》書齊豹盜、三叛人名之義,無乃異于是乎! 權德輿議曰:彭一寵一叛變,子密殺君,同樣是亂臣賊子,罪惡不能相遮蓋,應當分别繩之以法,使王法顯示于天下。

    但劉秀反而封子密做五等爵,又冠以“不義”的稱号。

    既然提出他不義,就不可以封侯。

    如果這樣的行為可以封侯的話,漢朝的爵位就失去勸勉的意義了。

    《春秋》把因私仇殺害衛侯兄孟絷的衛國司寇齊豹稱為強盜;記載庶其、牟夷、射三個叛徒的名字,它的原則恐怕與此不同吧! [7]帝以扶風郭為漁陽太守。

    承離亂之後,養民訓兵,開示威信,盜賊銷散,匈奴遠迹;在職五年,戶口增倍。

     [7]劉秀任命扶風人郭做漁陽太守。

    郭接受的是流離戰亂後的爛攤子,他休養百姓,訓練士兵,建立威信。

    不久盜賊消散,匈奴人的蹤迹遠去。

    郭在職五年,戶口增加一倍。

     [8]帝使光祿大夫樊宏持節迎耿況于上谷,曰:“邊郡寒苦,不足久居。

    ”況至京師,賜甲第,奉朝請,封牟平侯。

     [8]劉秀命光祿大夫樊宏持符節在上谷郡迎接耿況,說:“邊疆郡縣,寒冷貧窮,不能長期居住。

    ”耿況到達洛陽,被賜予上等住宅,有權參加朝會封他為牟平侯。

     吳漢率耿、王常擊富平、獲索賊于平原,大破之;追讨餘一黨一,至勃海,降者四萬餘人。

    上因诏進讨張步。

     吳漢率領耿、王常在平原郡攻打富平、獲索賊軍,大敗賊軍。

    追擊餘部至勃海郡,有四萬餘人投降。

    劉秀接着頒诏書,命耿進軍讨伐張步。

     [9]平敵将軍龐萌,為人遜順,帝信一愛一之,常稱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寄百裡之命者,龐萌是也。

    ”使與蓋延共擊董憲。

    時诏書獨下延而不及萌,萌以為延谮己,自疑,遂反襲延軍,破之;與董憲連和,自号東平王,屯桃鄉之北。

    帝聞之,大怒,自将讨萌,與諸将書曰:“吾嘗以龐萌為社稷之臣,将軍得無笑其言乎!老賊當族,其各厲兵馬,會睢陽!” [9]平敵将軍龐萌為人謙遜和順,劉秀信任并喜一愛一他,常常稱贊他說:“可以托付六尺高的孤兒,托付一縣百裡土地的是龐萌。

    ”派他和蓋延共同攻打董憲。

    當時诏書隻頒給蓋延而沒有頒給龐萌,龐萌以為是蓋延在劉秀面前說了自己的壞話,起了疑心,于是叛變,襲擊蓋延軍,打敗蓋延和董憲聯合起來,自稱東平王,在桃鄉以北駐紮軍隊。

    劉秀聽到龐萌叛變的消息,大怒,親率軍隊讨伐龐萌,他給将領們寫信說:“我曾經以為龐萌是可以把國家托付給他的重臣,将軍們恐怕要笑我說的話吧?龐萌這個老賊應當滅族,你們加緊一操一練軍隊,在睢陽會師!” 龐萌攻破彭城,将殺楚郡太守孫萌。

    郡吏劉平伏太守身上,号泣請代其死,身被七創;龐萌義而舍之。

    太守已絕複蘇,渴求飲,平傾創血以飲之。

     龐萌攻下彭城,要殺楚郡太守孫萌。

    楚郡官吏劉平趴在太守身上,哭号着請求代替太守去死,身上受了七處傷。

    龐萌覺得他很講義氣而赦免了孫萌。

    孫萌已經氣絕,又蘇醒過來,口渴想要喝水,劉平将傷口流一出的血倒給孫萌喝。

     [10]岑彭攻拔夷陵,田戎亡入蜀,盡獲其妻子、士衆數萬人。

    公孫述以戎為翼江王。

     [10]岑彭攻下夷陵,田戎逃入蜀地。

    岑彭全部俘獲了田戎的妻子兒女及部衆數萬人。

    公孫述封田戎為翼江王。

     岑彭謀伐蜀,以夾川谷少,水險難漕,留威虜将軍馮駿軍江州,都尉田鴻軍夷陵,領軍李玄軍夷道;自引兵還屯津鄉,當荊州要會,喻告諸蠻夷降者,奏封其君長。

     岑彭策劃攻打蜀地。

    因長江兩岸糧食不足,水勢險惡,而漕運困難,留下威虜将軍馮駿駐屯江州、都尉田鴻駐屯夷陵,領軍李玄駐屯夷道。

    岑彭自己率領軍隊返回,駐屯津鄉,把守荊州要沖,通告投降的各夷蠻族,已經上奏請求封他們的首領。

     [11]夏,四月,旱,蝗。

     [11]夏季,四月,天旱,出現蝗災。

     [12]隗嚣問于班彪曰:“往者周亡,戰國并争,數世然後定。

    意者從橫之事将複起于今乎,将承運疊興,在于一人也?”彪曰:“周之廢興,與漢殊異。

    昔周爵五等,諸侯從政,本根既微,枝葉強大,故其末流有從橫之事,勢數然也。

    漢承秦制,改立郡縣,主有專己之威,臣無百年之一柄一。

    至于成帝,假借外家,哀、平短祚,國嗣三絕,故王氏擅朝,能竊号位,危自上起,傷不及下,是以即真之後,天下莫不引領而歎。

    十餘年間,中外騷擾,遠近俱發,假号雲合,鹹稱劉氏,不謀同辭。

    方今雄傑帶州域者,皆無六國世業之資,而百姓讴吟思仰,漢必複興,已可知矣。

    ” [12]隗嚣問班彪說:“從前,周朝滅亡,戰國時期群雄争戰,幾代以後天下才統一。

    大概合縱連橫的舊事将會在今天重演吧?将由一個人承受天命,再度興起嗎?”班彪說:“周朝的興亡,同漢朝完全不同。

    過去周朝把爵位分成五等,諸侯各自為政。

    衰微以後,枝葉強大,所以到了末期出現合縱連橫的事,是形勢發展的必然結果。

    漢朝繼承秦朝的政治制度,改置郡縣,君主有****獨一裁的威嚴,臣下沒有積累到一百年的權力。

    到了漢成帝時,把皇帝的威嚴讓給外戚。

    以後漢哀帝、漢平帝在位時間都很短,皇位的合法繼承人三次斷絕。

    所以王莽專擅朝政,得以篡奪皇位。

    國家的危機來自最上層,沒有傷害到百姓。

    所以王莽篡奪皇位成為事實以後,天下人無不伸長脖子歎息。

    在十餘年時間裡,内擾外亂,遠近一齊爆發。

    各路人馬風起雲湧,全都假借劉姓宗室的名号,大家不謀而合。

    當今擁有州郡的英雄豪傑,都沒有六國那種世代積累的資本,而老百姓讴歌、吟詠、思念、仰慕的是漢朝,漢朝必然複興,已經可以知道了。

    ” 嚣曰:“生言周、漢之勢可也,至于但見愚人習識劉氏姓号之故,而謂漢複興,疏矣!昔秦失其鹿,劉季逐而掎之,時民複知漢乎?”彪乃為之著《王命論》以風切之曰:“昔堯之禅舜曰:‘天之曆數在爾躬。

    ’舜亦以命禹。

    洎于稷、契,鹹佐唐、虞,至湯、武而有天下。

    劉氏承堯之祚,堯據火德而漢紹之,有赤帝子之符,故為鬼神所福飨,天下所歸往。

    由是言之,未見連世無本,功德不紀,而得屈起在此位者也!俗見高祖興于布衣,不達其故,至比天下于逐鹿,幸捷而得之。

    不知神器有命,不可以智力求也。

    悲夫,此世所以多亂臣賊子者也!夫餓馑流隸,饑寒道路,所願不過一金,然終轉死溝壑,何則?貧窮亦有命也。

    況乎天子之貴。

    四海之富,神明之祚,可得而妄處哉!筆雖遭罹厄會,竊其權一柄一,勇如信、布,強如梁、籍,成如王莽,然卒潤镬伏質,亨醢分裂;又況幺麽尚不及數子,而欲暗一奸一天位者呼!昔陳嬰之母以嬰家世貧賤,卒富貴不祥,止嬰勿王;王陵之母知漢王必得天下,伏劍而死,以固勉陵。

    夫以匹婦之明,猶能推事理之緻,探禍福之機,而全宗祀于無窮,垂策書于春秋,而況大丈夫之事呼!是故窮達有命,吉兇由人,嬰母知廢,陵母知興,審此二者,帝王之分決矣。

    加之高祖寬明而仁恕,知人善任使,當食吐哺,納子房之策;拔足揮洗,揖郦生之說;舉韓信于行陳,收陳平于亡命;英雄陳力,群策畢舉,此高祖之大略所以成帝業也。

    若乃靈瑞符應,其事甚衆,故淮陰、留侯謂之天授、非人力也。

    英雄誠知覺寤,超然遠覽,淵然深識,收陵、嬰之明分,絕信、布之觊觎,距逐鹿之瞽說,審神器之有授,毋貪不可冀,為二母一之所笑,則福祚流于子孫,天祿其永終矣!”嚣不聽。

    彪遂避地河西;窦融以為從事,甚禮重之。

    彪遂為融畫策,使之專意事漢焉。

     隗嚣說:“先生講的周朝、漢朝的形勢是對的,至于隻看見愚昧的人習慣于劉氏宗室統治的緣故,就說漢朝一定複興,看法就不周密了。

    從前,秦朝失去了天下,劉邦奮起而奪得天下,當時的老百姓又能知道漢朝嗎?”于是班彪為他撰寫了《王命論》,用深刻的話進行諷喻,勸告隗嚣說:“從前,堯把天下禅讓給舜時說:‘上天的大命落在你的身上。

    ’舜也将同樣的話告訴禹。

    到後稷、子契,他們都輔佐唐堯、虞舜。

    一直到商湯、周武王而擁有天下。

    劉姓繼承的是堯的大業,堯是火德,而漢朝承襲下來,劉邦有赤帝兒子的符命,因此被鬼神祝福供奉,天下全都歸附于他。

    由此可以說,從未見過命運沒有基礎,功德不為人所記,而能夠崛起處在帝王之位的。

    按照世俗的觀點,看到劉邦從一個普通的老百姓登上皇帝的寶座,不明白其中的緣故,甚至認為争奪天下就像追逐奔跑的鹿,幸運腿快的就能捉到,卻不知帝王的權力自有命運注定,不能憑借智慧和力量追求。

    可悲呵,這就是世上所以多有亂臣賊子的原因。

    饑餓的流民在路途上挨餓受凍,他們的願望不過是能有一點錢,然而最終輾轉死于溝壑。

    為什麼?因為貧窮也是命運注定的。

    況且帝王的尊貴,擁有四海的富饒,受到神明的賜福,能夠随便處置嗎?“所以,雖然國家遇到憂患和戰亂,有的人竊取了權力,但是勇一猛如同韓信、英布;強大如同項梁、項羽;成功如同王莽,尚且最終敗亡,被烹殺斬首,剁成肉醬,肢一體分裂。

    又何況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還不如上述這幾個人,卻想趁着黑暗篡奪天子的尊位呢!餅去,陳嬰的母親因為陳嬰家世代貧賤,突然富貴,認為是不吉祥,阻止陳嬰當王。

    王陵的母親知道劉邦一定會得到天下,用寶劍自一殺,以堅定和勉勵王陵效忠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