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回 去漢邦凄涼出塞 從胡俗苟且偷生

關燈
通身首,于是異處。

    那位小昭君卻有兩樣絕技,勝于乃姊:一樁是出口成章,比較後來的那個曹子建,還要敏捷;一樁是具房中術,有通宵不倦之能。

    這第二樁絕技,便把元帝樂得無可如何,特地建築一座好合亭,居于未央宮的東北,每日同了小昭君遊宴于此。

    有時也令傅、馮兩位昭儀與宴。

    馮昭儀原是媒人,況又知趣,一任元帝與小昭君歡樂,毫不争夕。

     獨有那位傅昭儀,性情狹窄,氣量極小,常常打翻醋罐,甚至與小昭君扭成一團。

    有一天,卻被元帝親眼看見,先命左右,設宴好合亭上,自己和小昭君一同坐下,方把傅昭儀召至,裸其體膚,逼令跪在地上,眼看他們行樂。

    傅昭儀不敢抗旨,隻好忍辱遵辦。

    跪在地上,還是小事,眼見元帝與小昭君二人,花開并蒂,鏡合鴛鴦的當口,可憐她的臉上,忽然紅一陣白一陣,一刻一變樣子。

    至于傅昭儀是羞憤方始露出這個樣兒的呢,還是有所感觸情不自禁起來,始有這種面上升火的形象,不佞當日身不在場,不敢妄斷。

    單講元帝正在特别懲戒這位傅昭儀的當口,就有宮娥前去報知馮昭儀。

    馮昭儀一聽元帝做出這樣不成體統的事情出來,不覺動了兔死狐悲之感,想來責備小昭君,要她系鈴解鈴,不可撐足滿篷。

    不料走上好合亭去,一見内中如此情狀,連她也羞得慌忙退了出來。

    提筆吟上一首長歌,諷勸元帝。

    元帝與小昭君見了這詩,一時感動,便把傅昭儀放了起來,後來傅昭儀感激馮昭儀解圍之恩,始把心中妒嫉她的酸味,統統取消。

    後由傅昭儀也進一個美女,名喚梅君的,元帝複将好合亭改稱四美亭,日夕與傅昭儀、馮昭儀、小昭君、梅君等四人,樂而忘返。

     唐人宮詞雲:“桃花欲與争顔色,四美亭前月信明”,就是詠此。

     那時她們四人之中,自然是小昭君最美。

    元帝對她,也比其餘三個,來得憐愛。

    小昭君忽然想起其姊,逼着元帝谕知匈奴,恭送王嫱入朝省親。

    元帝也想再見王嫱一面,或有一箭雙雕之事,也未可知,即派上大夫呂幹親迎王嫱。

    那時王嫱已嫁複株累若鞮單于,長女甫經出世。

    複株累若鞮好色過于呼韓邪,不準王嫱離開身邊。

    王嫱聞得其妹小昭君業已事帝,雖然不能回國,倒也高興,乃作一書,以報元帝,其辭是:臣妾幸得備禁脔,設身依日月,死有餘芳;而失意丹青,遠竄異域,誠得捐軀報主,何敢自憐?獨惜國家黜陟,移于賤工;南望漢關,徒增怆絕耳!有父有妹,惟陛下幸少憐之! 王嫱書後,又附一詩雲:秋木萋姜,其葉萎黃。

    有鳥處山,集于苞桑。

     養育毛羽,形容生光。

    既得升雲,上遊曲房。

     高宮絕曠,身體摧藏!志念沒沉,不得颉颃。

     雖得委食,心有徊徨。

    我獨伊何,來往變常! 翩翩之燕,遠集西羌!高高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道悠且長!嗚呼哀哉!憂心恻傷! 呂幹攜書回報元帝。

    元帝展誦未畢,淚已盈眶。

    小昭君在旁見了,也是欷歔不已。

    元帝從此複又憂悶。

     傅、馮二人,暗怪小昭君多事。

    小昭君也懼因此失寵,更是以色取媚元帝。

    沒有數年,小昭君先患瘵病而殁。

    元帝悲傷過度,也得重疾,日加厲害。

    每見尚書入省,問及景帝立膠東王故事。

    尚書等雖知帝意所在,應對卻多吞吐。

     原來元帝有三男,最鐘愛的是傅昭儀所出之定陶王康,初封濟陽,徙封山陽,最後即是定陶。

    康有技能,尤娴音律,與元帝才藝相若。

    元帝能自制樂譜,創成新聲。

    常在殿下擺着鼙鼓,親用銅丸連擲鼓上,聲皆中節;甚至比較坐在鼓旁,以槌擊鼓,還要好聽。

    臣下希冀得寵,每學不能;惟有定陶王康,技與乃父不相上下。

    元帝贊不絕口,且與左右時常談及。

    驸馬都尉史丹,系有大司馬史高之子,随駕出入,日侍左右。

    他見元帝屢屢稱贊定陶王康,便有些不服氣起來,對元帝說道:“臣意音律小事,縱有技能,無非一位樂官而已,哪裡及得上聰明好學的皇太子骜呢?”元帝聽了,不禁失笑。

    未幾,元帝少子中山王竟,得病遽殇。

    元帝挈着皇太子骛,前往視殓,元帝猶且揮淚不止,獨太子面無戚容。

    元帝見了發怒道:“臨喪不哀,是無人心!天下豈有無心肝的人,可以仰承社稷宗廟的麼?”又見史丹在旁,特責問道:“汝言太子多材,今果如何?” 史丹免冠謝罪道:“此事怪臣不好,臣見陛下哀悲過甚,務請太子勿再哭泣,免增陛下傷感。

    ”元帝聽說,不知是謊,方才不怪太子。

     後來元帝寝疾的時候,定陶王康與傅昭儀母子二人,衣不解帶地日夕側侍。

    元帝被他們母子所感,因欲援膠東王故例,諷示尚書。

    史丹一聽這個消息,等得傅昭儀母子偶離元帝左右的當口,大膽趨入元帝寝宮,跪伏青蒲上面,盡管磕頭。

    青蒲是青色畫地,接近禦榻,向例隻有皇後方可登上青蒲。

    那時史丹急不暇擇,若一耽擱,傅昭儀母子就要走來,便沒有時間可與元帝說話了。

    當下元帝一聞榻前有磕頭的聲音,睜眼一看,不禁大怒。

    正是:廢嫡視為兒戲事,規君幸有正經人。

     不知元帝對于史丹越禮,如何處置,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