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回 去漢邦凄涼出塞 從胡俗苟且偷生
關燈
小
中
大
将畫王嫱容貌的這個畫工拿來,由朕親自審訊。
一時拿到,元帝問了畫工姓名,方知名叫毛延壽。
元帝問他王嫱如此美貌,爾何故把她畫得這般醜劣?毛延壽辯白道:“臣畫王嫱的時候,乃是黑夜,未免草率一點,罪該萬死!”元帝聽了冷笑道:“恐怕不是黑夜,不過有些黑心罷!”毛延壽叩頭如搗蒜般道:“這臣不敢,這臣不敢!”元帝道:“索賄罪小,斷送美人事大。
”說完,便把毛延壽綁出斬首。
此刻讓不佞再來叙叙王嫱的身世。
王嫱字昭君,系南郡秭歸人王穰的長女,妹子小昭君,小她兩歲,和她一般美貌。
當時選取宮女的内監,原要将她們姊妹二人一同帶入宮中,還是王穰苦苦哀求,說是年老無子,将來祭掃需人,方才把小昭君留下。
王嫱入宮以後,例須畫工畫了容貌,呈上禦覽,以備選定召幸。
畫工毛延壽,貪得無厭,有錢送他,便把你畫作西施、鄭旦的容顔;沒有錢送他,便把你畫作嫫母、無鹽的相貌。
元帝本來模模糊糊,毛延壽這般作弊,竟被蒙過。
王嫱貌既可人,品又高潔,對于畫工,怎肯行賄。
及至得見元帝,已經事已無救,隻得攜了她平日心愛的那面琵琶,跟着呼韓邪凄凄涼涼地出塞去了。
那時從長安到匈奴,都是旱道。
沿途雖有官吏供應,十分考究,如何遣得開王嫱去國離鄉的愁懷?她又想着元帝和她分别時候的形狀,明知元帝十分不舍,她的身世,倘若不被畫工作弊,一定得蒙寵幸。
像她這般花容月貌的人材,如在元帝身邊,豈不是朝朝寒食,夜夜元宵;何至跟着這個面目可憎,語言無味的番奴呢?雖然去到匈奴,便作阏氏,無奈塞外是個不毛之土,每年自春至冬,地上不生青草,即此一端,已知那些地方的瘠苦了。
王嫱一個人自思自歎,自怨自艾,長日如年,百無聊賴,無可解愁,隻有在馬上抱着琵琶,彈出一套《出塞曲》來,藉以消遣。
誰知天邊飛雁,見她美貌,聽了琴聲,居然撲撲地落在馬前。
這個便是落雁的典故。
古來有四大美女:第一個是越國西施,她在浣紗的時候,水中遊魚見了她的影子,自慚形穢,沉了下去;第二個就是昭君的落雁;第三個是三國時代,王司徒允的婢女貂婵,她因主人憂國緻病,她每夜對月焚香,祈禱主人病愈,可以為國效力,那個月亮,見她的豐姿,也會閉了攏去;第四個是唐代的楊玉環,肌膚豐腴,白皙勝似梨蕊,那些花朵,見了她也會含羞紛紛落地。
所以文人譽美的名詞,便有“沉魚落雁,閉月羞花”這四種的典故。
這且不講,單說王嫱到了匈奴之後,呼韓邪倒也言而有信,待她甚厚,号為甯胡阏氏。
逾歲生下一子,叫作伊屠牙斯。
後來呼韓邪病死,長子雕陶莫臯嗣位,号為複株累若鞮單于。
那時王嫱尚是花信年華,她在匈奴已有數年,故國規矩,略知一二。
她既然曉得胡俗的陋習,父死可以娶母,她于複株累若鞮登基的那一天,急把新主召至問道:“爾是胡人,我是漢女;爾現做了單于,對于阏氏問題,還是從胡,還是從漢?”複株累若鞮答道:“臣兒生長斯土,自然應從胡俗。
”王嫱當下聽了,又吓又羞,早把她的那張粉臉,泛出朵朵桃花,低頭不語。
複株累若鞮見了這位國色天香,怎肯舍了美人,又背國教,便笑對王嫱道:“本國風俗如此,人臣不可違抗。
否則人民不服,天也不容。
”王嫱無法,隻得忍辱含羞地從了胡俗。
複株累若鞮即封王嫱為阏氏;一切待遇,倒也和去世單于一樣。
王嫱複生二女,長女為須蔔居次,次女為當于居次。
又過十餘年,王嫡病殁,埋葬之後,她的墓上,草色獨青,當時呼為青冢。
後人因她紅粉飄零,遠适異域,特為制了一曲,譜入樂府,名叫《昭君怨》。
或說王嫱跨馬出塞馬上自彈琵琶,編成此詞。
後又不從胡俗,服毒自盡,這都是代她不平,附會其辭,并非事實。
不佞說她苟且貪生,願失貞操,雖是正論,但是一介女流,身處威權之後,除了一死之外,自然隻好失節的了。
論者略迹原心,未為不可。
再說元帝自從王嫱出塞之後,雖把毛延壽立時問斬,因為到口饅頭,被人生生奪去,恹恹不樂,竟至生起相思病來。
後妃等人,趕忙代覓佳麗,投入對症之藥。
豈知元帝見了别個女子,視如糞土,不能去他心頭的煩悶。
馮昭儀便令内監出去打聽王嫱有無姊妹。
内監回報,說有一個妹子,名叫小昭君,貌與乃姊一式無二,可惜早嫁濟南商人,已成破璧。
馮昭儀當下據實奏知元帝。
元帝一聽王嫱尚有胞妹,又是面貌相同,也不管業已嫁人,急令召入宮中,封作婕妤。
不料有位冒失的廷臣,名叫蒯通,谏奏道:“世間閨女甚多,皇宮裡面,豈可容這再醮民婦?”元帝忿然道:“汝為我朝臣子,劉氏上代曆史,汝知道否?”蒯通道:“臣知道是知道的,從前王太後固是再醮,這種亂法,不學也好。
”元帝聽了道:“這是朕的家事,汝不必多管!汝把國事辦好,也就難為你了。
”說完,揮令退去,倒也未曾降罪。
石顯為見好元帝,便谮奏道:“蒯通此奏,明明污辱王婕妤的身份,應該問斬!” 元帝準奏。
蒯
一時拿到,元帝問了畫工姓名,方知名叫毛延壽。
元帝問他王嫱如此美貌,爾何故把她畫得這般醜劣?毛延壽辯白道:“臣畫王嫱的時候,乃是黑夜,未免草率一點,罪該萬死!”元帝聽了冷笑道:“恐怕不是黑夜,不過有些黑心罷!”毛延壽叩頭如搗蒜般道:“這臣不敢,這臣不敢!”元帝道:“索賄罪小,斷送美人事大。
”說完,便把毛延壽綁出斬首。
此刻讓不佞再來叙叙王嫱的身世。
王嫱字昭君,系南郡秭歸人王穰的長女,妹子小昭君,小她兩歲,和她一般美貌。
當時選取宮女的内監,原要将她們姊妹二人一同帶入宮中,還是王穰苦苦哀求,說是年老無子,将來祭掃需人,方才把小昭君留下。
王嫱入宮以後,例須畫工畫了容貌,呈上禦覽,以備選定召幸。
畫工毛延壽,貪得無厭,有錢送他,便把你畫作西施、鄭旦的容顔;沒有錢送他,便把你畫作嫫母、無鹽的相貌。
元帝本來模模糊糊,毛延壽這般作弊,竟被蒙過。
王嫱貌既可人,品又高潔,對于畫工,怎肯行賄。
及至得見元帝,已經事已無救,隻得攜了她平日心愛的那面琵琶,跟着呼韓邪凄凄涼涼地出塞去了。
那時從長安到匈奴,都是旱道。
沿途雖有官吏供應,十分考究,如何遣得開王嫱去國離鄉的愁懷?她又想着元帝和她分别時候的形狀,明知元帝十分不舍,她的身世,倘若不被畫工作弊,一定得蒙寵幸。
像她這般花容月貌的人材,如在元帝身邊,豈不是朝朝寒食,夜夜元宵;何至跟着這個面目可憎,語言無味的番奴呢?雖然去到匈奴,便作阏氏,無奈塞外是個不毛之土,每年自春至冬,地上不生青草,即此一端,已知那些地方的瘠苦了。
王嫱一個人自思自歎,自怨自艾,長日如年,百無聊賴,無可解愁,隻有在馬上抱着琵琶,彈出一套《出塞曲》來,藉以消遣。
誰知天邊飛雁,見她美貌,聽了琴聲,居然撲撲地落在馬前。
這個便是落雁的典故。
古來有四大美女:第一個是越國西施,她在浣紗的時候,水中遊魚見了她的影子,自慚形穢,沉了下去;第二個就是昭君的落雁;第三個是三國時代,王司徒允的婢女貂婵,她因主人憂國緻病,她每夜對月焚香,祈禱主人病愈,可以為國效力,那個月亮,見她的豐姿,也會閉了攏去;第四個是唐代的楊玉環,肌膚豐腴,白皙勝似梨蕊,那些花朵,見了她也會含羞紛紛落地。
所以文人譽美的名詞,便有“沉魚落雁,閉月羞花”這四種的典故。
這且不講,單說王嫱到了匈奴之後,呼韓邪倒也言而有信,待她甚厚,号為甯胡阏氏。
逾歲生下一子,叫作伊屠牙斯。
後來呼韓邪病死,長子雕陶莫臯嗣位,号為複株累若鞮單于。
那時王嫱尚是花信年華,她在匈奴已有數年,故國規矩,略知一二。
她既然曉得胡俗的陋習,父死可以娶母,她于複株累若鞮登基的那一天,急把新主召至問道:“爾是胡人,我是漢女;爾現做了單于,對于阏氏問題,還是從胡,還是從漢?”複株累若鞮答道:“臣兒生長斯土,自然應從胡俗。
”王嫱當下聽了,又吓又羞,早把她的那張粉臉,泛出朵朵桃花,低頭不語。
複株累若鞮見了這位國色天香,怎肯舍了美人,又背國教,便笑對王嫱道:“本國風俗如此,人臣不可違抗。
否則人民不服,天也不容。
”王嫱無法,隻得忍辱含羞地從了胡俗。
複株累若鞮即封王嫱為阏氏;一切待遇,倒也和去世單于一樣。
王嫱複生二女,長女為須蔔居次,次女為當于居次。
又過十餘年,王嫡病殁,埋葬之後,她的墓上,草色獨青,當時呼為青冢。
後人因她紅粉飄零,遠适異域,特為制了一曲,譜入樂府,名叫《昭君怨》。
或說王嫱跨馬出塞馬上自彈琵琶,編成此詞。
後又不從胡俗,服毒自盡,這都是代她不平,附會其辭,并非事實。
不佞說她苟且貪生,願失貞操,雖是正論,但是一介女流,身處威權之後,除了一死之外,自然隻好失節的了。
論者略迹原心,未為不可。
再說元帝自從王嫱出塞之後,雖把毛延壽立時問斬,因為到口饅頭,被人生生奪去,恹恹不樂,竟至生起相思病來。
後妃等人,趕忙代覓佳麗,投入對症之藥。
豈知元帝見了别個女子,視如糞土,不能去他心頭的煩悶。
馮昭儀便令内監出去打聽王嫱有無姊妹。
内監回報,說有一個妹子,名叫小昭君,貌與乃姊一式無二,可惜早嫁濟南商人,已成破璧。
馮昭儀當下據實奏知元帝。
元帝一聽王嫱尚有胞妹,又是面貌相同,也不管業已嫁人,急令召入宮中,封作婕妤。
不料有位冒失的廷臣,名叫蒯通,谏奏道:“世間閨女甚多,皇宮裡面,豈可容這再醮民婦?”元帝忿然道:“汝為我朝臣子,劉氏上代曆史,汝知道否?”蒯通道:“臣知道是知道的,從前王太後固是再醮,這種亂法,不學也好。
”元帝聽了道:“這是朕的家事,汝不必多管!汝把國事辦好,也就難為你了。
”說完,揮令退去,倒也未曾降罪。
石顯為見好元帝,便谮奏道:“蒯通此奏,明明污辱王婕妤的身份,應該問斬!” 元帝準奏。
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