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回 掀風作浪黑瞞不多時 搔首弄姿白伴能幾日

關燈
卻說上官太後允了外公霍光之請,力勸宣帝冊立她的姨母霍成君為繼後。

    宣帝本沒成見,便遵太後之谕,即與成君成婚。

     于是一位堂堂姨母,反稱甥女做阿婆了!霍後人尚秀媚,宣帝又當好色之年,雖然偶憶亡妻,餘哀未盡,但對此一位粉裝玉琢的美人,怎肯不優加相待?從前許後最守婦職,每逢五日,必至長信宮中朝谒太後。

    霍後既為劉家媳婦,自然不能推翻舊例,每逢朝谒太後的時候,太後必離位旁立,口稱免禮。

    太後這個舉動,明是因為霍後是她嫡嫡親親的姨母,特别客氣幾分。

     其實這層麻煩,第一要怪霍顯隻知後位,不顧綱常;第二要怪霍光身為朝廷柱石,怎好徇兒女私情,不問輩分大小?就是宣帝貿然承諾,也屬非是。

    事既木已成舟,上官太後行這似是而非的禮節,真是贻笑大方。

    當時盈廷臣工,尚誇太後知禮,這是拍馬論調,更是狗而屁之的了。

     是年丞相蔡義病逝,進大鴻胪韋賢為丞相,封扶陽侯大司農魏相為禦史大夫,升穎川太守趙廣漢為京兆尹。

    又因各處地震,山崩水溢,北海、瑯琊,毀壞宗廟,種種兆征,似示不祥。

     宣帝特地素服避殿,大赦天下,诏求經術專家,以及賢良方正之人。

    夏侯勝、黃霸二人,因得出獄。

    夏侯勝并受命為谏大夫,黃霸出任場州刺史。

    那時夏侯勝年已垂老,有時入對,或誤稱宣帝為君,或誤稱他人表字。

    宣帝倒不計較,贊他樸實,頗為親信,并且呼之為先生,旋遷為太子太傅,年至九十餘歲,無病而終。

    上官太後嘉他忠直,賜錢二百萬缗,齋戒五日。

    宣帝亦賜茔地,陪葬昭帝的墓旁。

    西漢經生,生茔死哀,要算夏侯勝為第一了。

     宣帝于本始四年冬季,議定改元,次年元旦,即号為地節元年。

    朝政清閑。

    國家無事。

    及至地節二年春三月,霍光忽得重病,不到幾天,溘然長逝。

    宣帝念他前勞,恤典隆重,并拜其子霍禹為右将軍,嗣爵博陵侯,食邑如舊。

    又命張安世為大司馬大将軍,繼任霍光之位。

    霍光既死,霍顯更是沒纏之馬,驕奢不法,任性妄為。

    又與俊仆馮殷私通,不顧人言。

    馮殷素來狡慧,與王子方二人,同為霍氏家奴。

    子方面貌不及馮殷姣好,因此人稱馮殷為子都。

    霍禹、霍山,也學了霍顯的壞樣,淫縱無度。

    霍雲正在少年,整日不辦公事,隻是攜帶家丁門客,問柳尋花,東闖西撞。

    還有霍禹的姊妹,仗着母家聲勢,任意出入太後皇後兩宮。

    物必自腐,然後蟲生,于是惱了一位禦史大夫魏相,密上一本參折,還恐此折被霍禹抹然不報,乃托許廣漢親自面遞宣帝。

    宣帝接來一看,隻見上面寫的是:臣聞《春秋》譏世卿,惡宋三世為大夫,及魯季孫之專權,皆足危亂國家。

    自微元以來,祿去王室,政由冢宰。

    今大将軍霍光已殁,子禹複為右将軍,兄孫山,亦入秉樞機;昆弟諸婿,各據權勢,分任兵官。

    夫人顯及諸女,皆通藉長信宮,或夤夜呼門出入。

    驕奢放縱,恐漸不制。

    宜有以損奪其權,破散陰謀,以固萬世之基,全功臣之世,國家幸甚!臣等幸甚! 宣帝看完此折,長歎道:“霍氏不法,朕已深知。

    一則因念霍光前功,二則須看太後面上,所以暫時姑容。

    現既弄得天怒人怨,朕也不敢以私廢公了。

    ”宣帝說完,轉折一想,且一面先任魏相兼領給事中,凡有封事,準其徑奏,不必先白霍氏。

     一面诏知霍顯,命她趕緊管束子弟,毋得再有不法情事發現。

     宣帝此诏,也算得情理兼荊無如霍顯賊膽心虛,生怕謀害許後舊案發作,便有滅族之禍。

    又因宣帝已立許後微時所生之子奭為皇太子,将來即了帝位,查出其事,必替亡母報仇。

    不如一不做,二不休,暗暗唆使霍後,趁皇太子尚在孩提時候,也用毒藥害死,以絕後患。

    霍後奉了母命,自然照計行事。

    不料宣帝早巳防到,每當霍後賜食與皇太子的當口,必須保姆先行嘗過。

    霍後無從下手,隻得背地咒罵皇太子早死。

    可巧又被宣帝親耳聽見,不禁大疑起來。

    回想從前許後的死狀,其中定有蹊跷,便與魏相密商一種釜底抽薪之法,慢慢進行。

     那時度遼将軍範明友,為未央衛尉。

    中郎将任勝,為羽林監,還有長樂衛尉鄧廣漢,光祿大夫散騎都尉趙平,都是霍光的女婿,手掌兵權;給事中張朔,系霍光姊夫;中郎将王漢系霍光孫婿,亦充要職。

    宣帝先徙範明友為光祿勳,任勝為安定太守,張朔為蜀郡太守,王漢為武威太守。

    複調鄧廣漢為少府,收還霍禹右将軍之印,改任為虛名的大司馬;并将趙平的散騎都尉印绶同時撤回,特任張安世為衛将軍,所有兩宮衛尉,城門屯兵,北軍入校尉,統歸張安世節制。

    另使許、史兩姓子弟代為将軍。

    宣帝這樣的一番大調動,霍氏豈有不明白之理,便也私開會議,以備抵制。

    霍禹年紀較長,膽量自然較大,首先發言道:“縣官微賤時候,幾至餓死。

    不是我們大将軍成全他,怎有今日!我們又把妹子配他,也可算得恩上加恩,惠上添惠的了。

    他既無情,我便無義,何不把他廢去,隻推太後作主,何人敢說二話。

    ” 霍禹背後每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