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百三十六 ◎鱗介部八

關燈
之,由是失愛於父。

    母有疾,衣不解帶,湯藥必親常。

    母欲生魚,時天寒水凍,祥解衣将剖冰求之。

    冰忽自解,慫沭躍出,持之而歸。

     又曰:劉聰将趙染,為索綝所敗,殺其長史魯徽。

    劉曜聞之,曰:"蹄涔不容尺鯉,染之謂也。

    " 《齊書》曰:崔祖思自相國從事中郎遷齊國内史。

    高帝既為齊王置酒為樂,羹脍既至,祖思曰:"杆味故為南北所推。

    "侍中沉文季曰:"羹脍吳食,非祖思所解。

    "宙思曰:"鼈鯉似非勾吳之詩。

    "文季曰:"千裡莼羹,豈關魯衛?"帝甚悅曰:"莼改奘應還沉。

    " 《南史》曰:梁南郡太守劉之亨,常夢二人姓李,詣之乞命,未之解也。

    其明日,仲夏有遺生鯉魚二頭,之亨曰:"必夢中所感也。

    "乃放之。

    其夜,又夢來謝恩雲:"當令君延算。

    " 《淮南子》曰:詹公之釣,千歲之鯉。

    (詹公,詹何,古得道善釣者。

    ) 又曰:牛蹄之踵,無盈尺之鯉。

     《符子》曰:務光自投盧,盧川之伯以赤鯉送之。

     《金樓子》曰:五尺之鯉,一寸之鯉,但大小殊,鱗之數等。

     《家語》曰:孔子娶於宋上官氏女,一贖而生伯魚。

    伯魚生三日,魯昭公以鯉魚賜咀子。

    孔子榮君之贶,因名子曰鯉,字伯魚。

     曹植《辯道論》曰:甘始言:取鯉魚一詩,令一者含藥,俱投沸膏中,有藥者奮尾鼓鳍,遊行沉浮,有若處淵;其一者已熟而可啖。

    餘時問言:"可試不?"言:"是藥去此逾萬裡,非自行不能得也。

    "(《博物志》同。

    ) 陶朱公《養魚經》曰:威王聘朱公,問之曰:"公住足千萬,家累億金,何術乎?"朱公曰:"夫治生之法有五,水畜第一。

    所謂水畜者,魚也。

    以六畝田為池,池中有九洲,即求懷子鯉魚長三尺者二十頭,壯鯉四頭,以二月上旬庚日内池中水,令無聲,魚必生。

    所以養鯉者,不相食,易長,又貴也。

     《魏武四時食制》曰:郫縣子魚,黃鱗赤尾,出稻田,可以為醬。

     《列仙傳》曰:呂尚釣於磻溪,三年不獲。

    比周曰:"可止矣。

    "尚曰:"非爾所及。

    "果得大鯉,有兵钤在腹中。

     又曰:涓子,齊人也,好餌術。

    接食其精,至三百年,乃見於齊。

    着《天地人經》四十八篇。

    後釣於河澤,得鯉魚腸中符。

    隐於宕山,能緻風雨。

     又曰:琴高,趙人也。

    以鼓琴為宋康王舍人,行涓、鼓之術,浮遊冀州涿郡間。

    二百馀年後,辭,入涿死晷取龍子,與諸弟子期之,期曰:"皆潔齊後,於水旁設祠屋。

    "果乘赤鯉來出祠中,且有萬人觀之。

    留一月,複入水去。

     又曰:子英者,舒鄉人也,善入水捕魚。

    得赤鯉魚,愛其色,持着魚池中,數以米穀食之。

    一年長丈馀,遂生角,有翅翼。

    子英怪畏,拜謝之,魚言:"我迎汝耳!上我背,與汝俱去。

    "即大暴雨,子英上騰去。

    歲歲來歸故舍食飲,見妻子,魚複來迎之,如此七年。

    故吳中門戶作神魚子英祠。

     《續述征記》曰:梁孝王家中有數尺水,有大鯉。

    人謂有靈,不敢犯。

     《宣城記》曰:臨城縣蓋山有舒姑泉。

    相傳雲:昔舒氏女未嫁,與其父詞薪,此女坐處化為清泉。

    其母雲:此女好音樂,乃往弦歌,而泉湧,有朱鯉一詩。

    及命作樂,泉故湧出。

     《河洛記》曰:諺雲:"伊洛鲂鯉,天下最美;洛口黃魚,天下不如。

    " 崔豹《古今注》曰:兖州人謂赤鯉為玄駒,白鯉為白骥,黃鯉為黃雉。

     《搜神記》曰:宮亭孤石有估客,至都,因市一刀,置神廟中而忘取。

    至湖中,忽有一鯉跳入舡,破之,得刀。

    (具魚部中。

    ) 《續搜神記》曰:謝允從武當山還,在桓宣武坐。

    言及左玄放為曹公置鲈魚,允便雲:"杆可得耳。

    "求大甕盛水,朱書符投死晷,俄有二鯉鼓鳍在死晷。

     又曰:會稽鄮(音懋)縣有女子姓吳,字望子,為蘇侯神所愛。

    望子心有所欲,辄空中下之。

    望子常思鲙,一詩鮮鯉應心而至。

     《幽明錄》曰:孫權時,南方遣吏獻犀簪。

    吏過宮亭廟,請福神下教求簪,而盛簪器便在神前。

    神雲:"臨入石頭,當相還去。

    "達石頭,三尺鯉魚跳入舡,吏破魚得之。

     又曰:平都縣南陂上有冢,行人於陂取得鯉。

    道逢冢中人來,雲:"何敢取吾魚?"奪着車上而去。

     杜寶《大業拾遺錄》曰:四年,梁郡有清冷淵,水面闊二裡大許,即衛平得大龜之處。

    清泠水南有橫渎,東南至宕山縣,西北入通濟渠。

    是時大雨,溝渠皆滿。

    忽有大魚,似鯉,而頭一角,長尺馀,鱗正赤,從清泠水出,頭長三尺許,入橫渎,逆流西北十馀裡,不沒,入通濟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