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花神議
關燈
小
中
大
二月杏花 阮文姬
原議二月梨花,而以謝道韞為花神。
未為允協。
擬改用杏花,《釵小志》雲:阮文姬插鬢喜用杏花。
今以為杏花之神,紅粉輕薄,占斷風流矣。
三月桃花 息夫人 原議允協。
四月薔薇花 麗娟 原議允協。
麗娟事見《賈氏說林》。
黃金買笑,誠韻事也。
五月榴花 魏安德王妃李氏 原議以石醋醋為之,事出《博異志》。
所謂處士崔元徽春夜獨處,忽有青衣引入楊氏、李氏、陶氏。
又一緋衣小女,姓石名醋醋者也。
然石醋醋止是寓言,并無其人,亦猶楊氏、李氏、陶氏,止是楊柳及桃、李耳。
今以石為榴花之神,然則李氏可以為李花神,陶氏可以為桃花神矣。
此議之未協者也。
考《北齊書·魏收傳》,安德王延宗,納趙郡李氏女為妃,妃母宋氏薦二石榴於帝,諸人莫知其意。
收曰"石榴房中多子,王新婚,妃母欲子孫眾多。
"帝大喜。
今以安德王妃為榴花之神,洵吉祥善事矣。
六月蓮花 晁采 原議以西子為蓮花之神,以吳下錦帆涇有西子采蓮古跡也。
然自梨園傳唱其事,久化雅而為俗矣。
考唐大歷中有女子晁采,小字試鶯,少與鄰生文茂約為伉儷,及長茂寄詩通情。
采以蓮子達意,墜一於盆,開花并蒂。
母聞之嘆曰:"才子佳人,自應有此。
"遂以采歸茂。
此事絕艷。
欽定《全唐詩》載之,而世罕知者。
今奉作花神,不特為蓮花添一佳話,亦且搜賢采逸之盛心也。
七月玉簪花 漢武帝李夫人 原議允協。
玉簪得名,由夫人始也。
又按:原議以鳳仙為六月花,然六月既有蓮花,無庸兼及鳳仙。
或移祀於七月,宋光宗李後諱鳳,宮中呼鳳仙為"好女兒花"。
若七月改用鳳仙,而從原議以李後為之神,於理亦協。
又考花史雲:李玉英秋日采鳳仙花,染指甲,於月中調弦,或比之落花流水,亦韻人韻事也。
附登薦章,用備采菲。
八月桂花 唐太宗賢妃徐氏 原議以嫦娥為桂花神。
然嫦娥乃"常儀"之轉音,實無其人。
即如俗說嫦娥為月中仙人,則亦不得即以為花神也。
考《唐書·太宗徐賢妃傳》,八歲曉屬文,父孝德使擬《離騷》,為《小山篇》曰:"仰幽巖而流盼,撫桂枝以凝想。
"然則小山叢桂,不得專屬淮南矣。
以妃為桂花神,無忝焉。
九月菊花 晉武帝左貴嬪 原議九月茱萸,以賈佩蘭為花神,用《西京雜記》事也。
然九月不及菊花,終有遺憾。
擬改用菊花,而以左貴嬪為神,菊花一頌,允宜俎豆九秋也。
十月芙蓉花 飛鸞 輕鳳 原議允協。
事見《杜陽襍編》。
所謂"寶帳香重重,一雙紅芙蓉"也。
十一月山茶花 楊太真 原議允協。
山茶花有一種名"楊妃山茶",不嫌牽合也。
十二月水仙花 梁玉清 原議以洛妃為之,稍嫌附會。
按《瓶史》雲:水仙神骨清絕,織女之梁玉清也。
宜即以梁玉清主之。
總領群花之神 魏夫人 原議無之。
今補焉。
南嶽魏夫人為女仙中最貴者。
《南史·鄧郁傳》稱:神仙魏夫人忽來臨降,則事見正史矣。
《庶物異名疏》曰:花神名女夷,乃魏夫人之弟子。
今故以魏夫人為總領群花之神。
萬紫千紅,歸其統攝。
何懼封家十八姨乎。
【附錄】 俞樾(1821-1907),清末學者。
字蔭甫,号曲園,光緒元年(1875年)後自号曲園老人。
浙江省德清人。
畢生緻力于經學研究,卓有成就。
1850年(道光三十年)進士。
授翰林院編修。
提督河南省學政時,禦史曹澤彈劾其命割裂經義,遂被免職而歸,38歲時為避兵燹,遂僑居江蘇蘇州。
潛心學術,專治經學。
曾主講蘇州紫陽、上海求志各書院。
1868年(同治七年)起主講浙江杭州诂經精舍31年。
治經、子、小學。
宗法王念孫父子,大要在正句讀、審字義、通古文假借,并分析其特殊語文現象。
作為清末的大學問家,俞樾的影響遍及海外,海内外學子紛紛負笈來學,著名的章太炎、吳昌碩、日本的井上陳政等均出自其門牆。
當代著名學者、紅學家俞平伯乃俞樾之曾孫,從小生活在俞樾身邊,深得老人鐘愛。
并常在春在堂新自為曾孫授課,總是要求俞平伯在職所讀的書上蓋上一枚"拼命著書"的印章。
俞樾一生著述宏富,撰有《群經評議》、《古書疑義舉例》、《諸子評議》等。
能詩詞,重視小說戲曲,亦長于聯語,強調其教化作用,所作筆記,搜羅甚豐,包含有學術史、文學史的資料。
改編石玉菎《三俠五義》為《七俠五義》。
著書250卷,總稱《春在堂全書》。
楹聯著述頗多,聯語曠達,為一代大家。
有《春在堂楹聯錄存》、《春秋人地名對》、《精選楹聯新編》《改良楹聯維新》、《曲園楹聯錄》《繹山碑集字聯》、《校官碑集字聯》、《曹全碑集字聯》、《魯峻碑集字聯》、《樊敏碑集字聯》、《紀泰山銘集字聯》、《金剛經集字聯》等。
所作聯語有史料價值,也有文學價值。
未為允協。
擬改用杏花,《釵小志》雲:阮文姬插鬢喜用杏花。
今以為杏花之神,紅粉輕薄,占斷風流矣。
三月桃花 息夫人 原議允協。
四月薔薇花 麗娟 原議允協。
麗娟事見《賈氏說林》。
黃金買笑,誠韻事也。
五月榴花 魏安德王妃李氏 原議以石醋醋為之,事出《博異志》。
所謂處士崔元徽春夜獨處,忽有青衣引入楊氏、李氏、陶氏。
又一緋衣小女,姓石名醋醋者也。
然石醋醋止是寓言,并無其人,亦猶楊氏、李氏、陶氏,止是楊柳及桃、李耳。
今以石為榴花之神,然則李氏可以為李花神,陶氏可以為桃花神矣。
此議之未協者也。
考《北齊書·魏收傳》,安德王延宗,納趙郡李氏女為妃,妃母宋氏薦二石榴於帝,諸人莫知其意。
收曰"石榴房中多子,王新婚,妃母欲子孫眾多。
"帝大喜。
今以安德王妃為榴花之神,洵吉祥善事矣。
六月蓮花 晁采 原議以西子為蓮花之神,以吳下錦帆涇有西子采蓮古跡也。
然自梨園傳唱其事,久化雅而為俗矣。
考唐大歷中有女子晁采,小字試鶯,少與鄰生文茂約為伉儷,及長茂寄詩通情。
采以蓮子達意,墜一於盆,開花并蒂。
母聞之嘆曰:"才子佳人,自應有此。
"遂以采歸茂。
此事絕艷。
欽定《全唐詩》載之,而世罕知者。
今奉作花神,不特為蓮花添一佳話,亦且搜賢采逸之盛心也。
七月玉簪花 漢武帝李夫人 原議允協。
玉簪得名,由夫人始也。
又按:原議以鳳仙為六月花,然六月既有蓮花,無庸兼及鳳仙。
或移祀於七月,宋光宗李後諱鳳,宮中呼鳳仙為"好女兒花"。
若七月改用鳳仙,而從原議以李後為之神,於理亦協。
又考花史雲:李玉英秋日采鳳仙花,染指甲,於月中調弦,或比之落花流水,亦韻人韻事也。
附登薦章,用備采菲。
八月桂花 唐太宗賢妃徐氏 原議以嫦娥為桂花神。
然嫦娥乃"常儀"之轉音,實無其人。
即如俗說嫦娥為月中仙人,則亦不得即以為花神也。
考《唐書·太宗徐賢妃傳》,八歲曉屬文,父孝德使擬《離騷》,為《小山篇》曰:"仰幽巖而流盼,撫桂枝以凝想。
"然則小山叢桂,不得專屬淮南矣。
以妃為桂花神,無忝焉。
九月菊花 晉武帝左貴嬪 原議九月茱萸,以賈佩蘭為花神,用《西京雜記》事也。
然九月不及菊花,終有遺憾。
擬改用菊花,而以左貴嬪為神,菊花一頌,允宜俎豆九秋也。
十月芙蓉花 飛鸞 輕鳳 原議允協。
事見《杜陽襍編》。
所謂"寶帳香重重,一雙紅芙蓉"也。
十一月山茶花 楊太真 原議允協。
山茶花有一種名"楊妃山茶",不嫌牽合也。
十二月水仙花 梁玉清 原議以洛妃為之,稍嫌附會。
按《瓶史》雲:水仙神骨清絕,織女之梁玉清也。
宜即以梁玉清主之。
總領群花之神 魏夫人 原議無之。
今補焉。
南嶽魏夫人為女仙中最貴者。
《南史·鄧郁傳》稱:神仙魏夫人忽來臨降,則事見正史矣。
《庶物異名疏》曰:花神名女夷,乃魏夫人之弟子。
今故以魏夫人為總領群花之神。
萬紫千紅,歸其統攝。
何懼封家十八姨乎。
【附錄】 俞樾(1821-1907),清末學者。
字蔭甫,号曲園,光緒元年(1875年)後自号曲園老人。
浙江省德清人。
畢生緻力于經學研究,卓有成就。
1850年(道光三十年)進士。
授翰林院編修。
提督河南省學政時,禦史曹澤彈劾其命割裂經義,遂被免職而歸,38歲時為避兵燹,遂僑居江蘇蘇州。
潛心學術,專治經學。
曾主講蘇州紫陽、上海求志各書院。
1868年(同治七年)起主講浙江杭州诂經精舍31年。
治經、子、小學。
宗法王念孫父子,大要在正句讀、審字義、通古文假借,并分析其特殊語文現象。
作為清末的大學問家,俞樾的影響遍及海外,海内外學子紛紛負笈來學,著名的章太炎、吳昌碩、日本的井上陳政等均出自其門牆。
當代著名學者、紅學家俞平伯乃俞樾之曾孫,從小生活在俞樾身邊,深得老人鐘愛。
并常在春在堂新自為曾孫授課,總是要求俞平伯在職所讀的書上蓋上一枚"拼命著書"的印章。
俞樾一生著述宏富,撰有《群經評議》、《古書疑義舉例》、《諸子評議》等。
能詩詞,重視小說戲曲,亦長于聯語,強調其教化作用,所作筆記,搜羅甚豐,包含有學術史、文學史的資料。
改編石玉菎《三俠五義》為《七俠五義》。
著書250卷,總稱《春在堂全書》。
楹聯著述頗多,聯語曠達,為一代大家。
有《春在堂楹聯錄存》、《春秋人地名對》、《精選楹聯新編》《改良楹聯維新》、《曲園楹聯錄》《繹山碑集字聯》、《校官碑集字聯》、《曹全碑集字聯》、《魯峻碑集字聯》、《樊敏碑集字聯》、《紀泰山銘集字聯》、《金剛經集字聯》等。
所作聯語有史料價值,也有文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