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花神議
關燈
小
中
大
(清)德清俞樾曲園
議之上
夫霏紅沓翠,大塊之文章也;翦露裁煙,化工之能事也。
隋帝苑中,尚有司花之女郎;唐皇宮內,亦有惜春之禦史。
而謂香國繁華,都無管領乎?乃世俗所傳十二月花神,鄙俚不經,悠謬已甚。
吳下養閑翁乃議更定十二月花神,屬草稾未定,辱以示餘。
餘適將有西湖之行,笑而諾之,未遑暇也。
已而舟窗獨坐,苦無聊俚。
乃就養閑翁原議,以意參酌之。
雖無青帝司規之權,聊附昌黎薦士之義。
正月梅花 何遜 按:梅花為林處士所專久矣,原議以處士為梅花之神,允符公議。
然考梁何遜作揚州法曹,廨舍有梅一株。
遜常吟詠其下,後居絡,思之,再請其任。
抵揚州,花方盛開,遜對樹彷徨,終日不能去。
然則愛梅成癖,首推此公。
杜詩雲:"東閣官梅動詩興,還如何遜在揚州。
"唐以前言梅花事,所艷稱者。
固無如何水部矣。
宋趙蕃詩雲:"梅從何遜驟知名"。
孤山處士尚其後輩,以俎豆讓之,或亦首肯。
二月蘭花 屈平 原議二月為杏花,然蘭為香祖,未敢從祧,易杏而蘭,重國香也。
夫蘭之為花,得春最早。
其後花者,蕙而非蘭也。
世俗重閩蘭,則其花尤後,又蕙之別種矣。
祀蘭春仲,以副"春蘭"之名,不敢混蕙為蘭也。
然奉屈子為神,則固滋蘭而又樹蕙者,接芳錯芬,又豈徒九畹已乎。
三月桃花 劉晨 阮肇 原議以東方朔為三月桃花之神,然此兒饞涎,止在桃實,非愛其花也。
改奉劉阮,則洞口桃花為有主矣。
四月牡丹花 李白 原議四月芍藥花而以韓魏公主之。
按古無牡丹之名,統謂之芍藥。
魏公詩雲:"鄭詩已取相酬贈,不見諸經載牡丹。
"乃自唐以來,分為二種。
且有"牡丹花王,芍藥花相"之說矣。
故改四月為牡丹花,而以謫仙為之神。
"清平"三章,何減金帶一圍也。
五月榴花 孔紹安 原議以博望侯為五月榴花之神,蓋以其使西域始得此種也。
然考《博物志》張騫西域所得,尚有胡桃、蒲桃諸種,非止石榴,未可專之。
按《舊唐書》孔紹安傳,因侍宴應詔詠石榴詩曰:"隻爲時來晚,開花不及春。
"時人稱之,此事見正史,且是榴花,而非榴實。
又其詩意,蓋以自喻,非泛賦一花一果者比也。
然則榴花之神,似宜移祀孔君。
六月蓮花 王儉 原議以周茂叔為蓮花神,然茂叔從祀尼山,未可以花神事之。
《南史·庾杲之傳》:王儉用杲之為衛將軍長史,安樂侯蕭緬與儉書曰:"盛府元僚,實難其選,庾景行泛淥水、依芙蓉,何其麗也。
"時人以入儉府為蓮花池,故緬書美之。
韓偓《寄河南從事》詩雲:"蓮花幕下風流客",趙嘏《寄桂府楊中丞》詩雲:"一從開府芙蓉幕",并稱述此事,以為美談。
然則,蓮花之神,無以踰儉矣。
他若謝靈運有"初日芙蓉"之目,然是論詩,非事實也。
至於六郎狐媚,遠公緇流,雖有涉於蓮花,亮無關於祀典。
七月雞冠花 陳後主 原議七月秋葵花,而以鮑明遠為之神,因明遠賦此耳。
按:謝靈運有園葵詩,亦秋葵花也,則鮑、謝似宜并祀,然於鄙意皆未甚協。
考《楓窗小牘》雲:"雞冠花,汴中謂之洗手花。
中元節前,兒童唱賣以供祖先。
"則雞冠花,古人所重。
世傳雞冠即"玉樹後庭花"。
蘇黃門雞冠花詩雲:"後庭花草盛,憐汝系興亡。
"《碧雞漫志》非之。
然其雲:"吳蜀雞冠花,有一種小者,高不過五六寸,目為後庭花。
"則仍與黃門詩合。
今擬七月改用雞冠花,而以陳後主為之神。
後主以風流亡國,詞克憐之,奉為花神,或雞口猶勝牛後乎。
八月桂花 郤詵 九月菊花 陶淵明 十月芙蓉花 石曼卿 三者均如原議 十一月山茶花 湯若士 原議以石季倫為山茶花之神,未為允協。
擬改用湯臨川,雖名輩較晚,然玉茗風流,回勝金谷繁華也。
十二月蠟梅花 蘇東坡 黃山谷 原議允協。
蠟梅本名黃梅,其改今名,由蘇黃始也。
總領群花之神 迦葉尊者 原議無之。
按:既有群花,應有總領之者。
昔迦葉尊者,於靈山會上百萬眾前,因世尊拈花,迦葉獨破顏微笑,世尊遂付以正法眼藏。
今以總領群花,色空空色,一以貫之矣。
議之下 嘗讀《淮南子》,書稱有女夷之神司天和,以長百榖草木。
草木有神,其說古矣。
然其神必曰"女夷",意者瓊苗玉樹,固女子之祥乎。
夫嬌花寵柳,雖吾輩之閒情;而訪紫尋紅,實閨人之本色。
設有東都麗娟,南國佳人,椒糈蘭香,以時緻祭。
則迎神送神之曲,當易陽律而為陰呂矣。
因亦就養閑翁原議,參酌之。
以唐宮十眉圖,當羅虬九錫文焉。
正月梅花 壽陽公主 原議以梅妃為之,允符公論。
考《海錄碎事》,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臥含章殿簷下,梅花落額上,成五出之花,拂之不去,自後有梅花妝。
其事甚艷,然則移祀壽陽,亦公論也。
隋帝苑中,尚有司花之女郎;唐皇宮內,亦有惜春之禦史。
而謂香國繁華,都無管領乎?乃世俗所傳十二月花神,鄙俚不經,悠謬已甚。
吳下養閑翁乃議更定十二月花神,屬草稾未定,辱以示餘。
餘適將有西湖之行,笑而諾之,未遑暇也。
已而舟窗獨坐,苦無聊俚。
乃就養閑翁原議,以意參酌之。
雖無青帝司規之權,聊附昌黎薦士之義。
正月梅花 何遜 按:梅花為林處士所專久矣,原議以處士為梅花之神,允符公議。
然考梁何遜作揚州法曹,廨舍有梅一株。
遜常吟詠其下,後居絡,思之,再請其任。
抵揚州,花方盛開,遜對樹彷徨,終日不能去。
然則愛梅成癖,首推此公。
杜詩雲:"東閣官梅動詩興,還如何遜在揚州。
"唐以前言梅花事,所艷稱者。
固無如何水部矣。
宋趙蕃詩雲:"梅從何遜驟知名"。
孤山處士尚其後輩,以俎豆讓之,或亦首肯。
二月蘭花 屈平 原議二月為杏花,然蘭為香祖,未敢從祧,易杏而蘭,重國香也。
夫蘭之為花,得春最早。
其後花者,蕙而非蘭也。
世俗重閩蘭,則其花尤後,又蕙之別種矣。
祀蘭春仲,以副"春蘭"之名,不敢混蕙為蘭也。
然奉屈子為神,則固滋蘭而又樹蕙者,接芳錯芬,又豈徒九畹已乎。
三月桃花 劉晨 阮肇 原議以東方朔為三月桃花之神,然此兒饞涎,止在桃實,非愛其花也。
改奉劉阮,則洞口桃花為有主矣。
四月牡丹花 李白 原議四月芍藥花而以韓魏公主之。
按古無牡丹之名,統謂之芍藥。
魏公詩雲:"鄭詩已取相酬贈,不見諸經載牡丹。
"乃自唐以來,分為二種。
且有"牡丹花王,芍藥花相"之說矣。
故改四月為牡丹花,而以謫仙為之神。
"清平"三章,何減金帶一圍也。
五月榴花 孔紹安 原議以博望侯為五月榴花之神,蓋以其使西域始得此種也。
然考《博物志》張騫西域所得,尚有胡桃、蒲桃諸種,非止石榴,未可專之。
按《舊唐書》孔紹安傳,因侍宴應詔詠石榴詩曰:"隻爲時來晚,開花不及春。
"時人稱之,此事見正史,且是榴花,而非榴實。
又其詩意,蓋以自喻,非泛賦一花一果者比也。
然則榴花之神,似宜移祀孔君。
六月蓮花 王儉 原議以周茂叔為蓮花神,然茂叔從祀尼山,未可以花神事之。
《南史·庾杲之傳》:王儉用杲之為衛將軍長史,安樂侯蕭緬與儉書曰:"盛府元僚,實難其選,庾景行泛淥水、依芙蓉,何其麗也。
"時人以入儉府為蓮花池,故緬書美之。
韓偓《寄河南從事》詩雲:"蓮花幕下風流客",趙嘏《寄桂府楊中丞》詩雲:"一從開府芙蓉幕",并稱述此事,以為美談。
然則,蓮花之神,無以踰儉矣。
他若謝靈運有"初日芙蓉"之目,然是論詩,非事實也。
至於六郎狐媚,遠公緇流,雖有涉於蓮花,亮無關於祀典。
七月雞冠花 陳後主 原議七月秋葵花,而以鮑明遠為之神,因明遠賦此耳。
按:謝靈運有園葵詩,亦秋葵花也,則鮑、謝似宜并祀,然於鄙意皆未甚協。
考《楓窗小牘》雲:"雞冠花,汴中謂之洗手花。
中元節前,兒童唱賣以供祖先。
"則雞冠花,古人所重。
世傳雞冠即"玉樹後庭花"。
蘇黃門雞冠花詩雲:"後庭花草盛,憐汝系興亡。
"《碧雞漫志》非之。
然其雲:"吳蜀雞冠花,有一種小者,高不過五六寸,目為後庭花。
"則仍與黃門詩合。
今擬七月改用雞冠花,而以陳後主為之神。
後主以風流亡國,詞克憐之,奉為花神,或雞口猶勝牛後乎。
八月桂花 郤詵 九月菊花 陶淵明 十月芙蓉花 石曼卿 三者均如原議 十一月山茶花 湯若士 原議以石季倫為山茶花之神,未為允協。
擬改用湯臨川,雖名輩較晚,然玉茗風流,回勝金谷繁華也。
十二月蠟梅花 蘇東坡 黃山谷 原議允協。
蠟梅本名黃梅,其改今名,由蘇黃始也。
總領群花之神 迦葉尊者 原議無之。
按:既有群花,應有總領之者。
昔迦葉尊者,於靈山會上百萬眾前,因世尊拈花,迦葉獨破顏微笑,世尊遂付以正法眼藏。
今以總領群花,色空空色,一以貫之矣。
議之下 嘗讀《淮南子》,書稱有女夷之神司天和,以長百榖草木。
草木有神,其說古矣。
然其神必曰"女夷",意者瓊苗玉樹,固女子之祥乎。
夫嬌花寵柳,雖吾輩之閒情;而訪紫尋紅,實閨人之本色。
設有東都麗娟,南國佳人,椒糈蘭香,以時緻祭。
則迎神送神之曲,當易陽律而為陰呂矣。
因亦就養閑翁原議,參酌之。
以唐宮十眉圖,當羅虬九錫文焉。
正月梅花 壽陽公主 原議以梅妃為之,允符公論。
考《海錄碎事》,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臥含章殿簷下,梅花落額上,成五出之花,拂之不去,自後有梅花妝。
其事甚艷,然則移祀壽陽,亦公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