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六

關燈
表箋 謝離舘表 金克己 帝澤無偏。

    雖不遺於踈遠。

    王程有限。

    固難久於滯留。

    忽辭輦轂以啓行。

    迴望觚稜而增戀。

    〈中謝。

    〉陪臣適臨開歲。

    來展慶儀。

    將還命於日邦。

    敢告辭於雲陛。

    豈期天意。

    曲順物情。

    仍降綍於曰兪。

    許回轅而言邁。

    主君之夢。

    嗟已罷於鈞天。

    公子之心。

    誓長存於魏闕。

     謝差送伴表 趨帝闕以朝天。

    會且歸矣。

    遣王人而作伴。

    遠于將之。

    眷遇有終。

    兢榮無已。

    〈中謝。

    〉陪臣畢修聘禮。

    方戒征塗。

    豈謂日君之追綏。

    特令星使以出餞。

    箕封千裡。

    免貽失路之嗟。

    漢闕九重。

    遙獻終天之壽。

     謝東京賜餞宴表 復我邦家。

    戒王程於鱗隰。

    送以禮樂。

    張祖席於翼京。

    榮幸非常。

    感驚罔極。

    〈中謝。

    〉陪臣奉章脩聘。

    成命告歸。

    海域遄行。

    雖返旆鰈墟之表。

    天庭結戀。

    尙懸旌螭陛之前。

    豈謂皇帝德不遺微。

    仁先厚往。

    降綸言於北闕。

    宣綺宴於東都。

    徒禦增輝。

    道塗聳覩。

    有始有卒。

    深感聖人之恩。

    無期無疆。

    仰祈君子之壽。

     刱立國學後學官謝上表 殷純臣 臣某等言。

    伏蒙聖上。

    申勑有司。

    立學養士。

    以臣等充博士等官。

    今已擧諸生入學者。

    紫極推恩。

    樂育人才之衆。

    黌堂備位。

    與觀王化之成。

    其爲遭逢。

    不曰榮幸。

    〈中謝。

    〉竊以三代之學。

    所以明人倫之常。

    六藝之文。

    所以探天下之賾。

    國家之興二百歲。

    賢聖之作十四君。

    孰不欲復雍泮以恢儒。

    自京師而首善。

    然由夷狄未盡賓服。

    朝廷未甚淸閑。

    雖存其誠。

    奚暇而議。

    官有空名而不責以效。

    師爲常職而未見其尊。

    草沒門墻。

    塵生幾席。

    廟貌漫漶。

    何足以觀之。

    經??寂寥。

    或幾乎息矣。

    道不終否。

    時然後興。

    伏惟聖上自誠而明。

    惟睿作聖。

    擧而措之事業。

    以禦家邦。

    煥乎其有文章。

    若揭日月。

    以得人爲先急之務。

    況勸學是大平之基。

    謀于搢紳。

    闢此庠序。

    俯延郡國之士。

    上慰宗廟之靈。

    一號之孚。

    四方其訓。

    養則以禮。

    法大畜之不家。

    敎惟其時。

    欲小子之有造。

    菁莪在彼中沚。

    鳳凰鳴于朝陽。

    所觀者。

    命世之材。

    由此途出。

    所待者。

    萬方之獻。

    賁然來思。

    厥惟訓迪之官。

    玆謂作成之地。

    敎之有君子之行。

    傳之以聖人之經。

    若馭馬然。

    使不適他歧。

    若陶土然。

    使各成其器。

    居是職者。

    不又難哉。

    而臣等草茅小生。

    螢雪末學。

    志不適用。

    所爲者。

    童子之雕蟲。

    業惟讀書。

    所守者。

    古人之糟粕。

    未能成己。

    豈敢敎人。

    如臨于淵。

    若集于木。

    矧今人各得性。

    士皆効忠。

    入彀而綴行者。

    其麗不億。

    席珍而待聘者。

    寔繫有徒。

    夫何無似之蹤。

    首辱非常之選。

    此蓋伏遇待人以禮。

    率下以仁。

    緻巍巍有成功。

    雖雲所獨。

    念斷斷無他技。

    尙或可資。

    遂於蒙養之中。

    使得彙征之吉。

    謹當勉所不逮。

    踐其可循。

    白首窮經。

    非特願涓埃之有補。

    赤心許國。

    亦堅持金石之不渝。

     諸生謝就養表 張仔 文科新變。

    第求名世之賢。

    俗學濫容。

    甫就育才之地。

    茫然自失。

    缺爾何能。

    〈中謝。

    〉竊以禮樂乃百年而興。

    不可廢於天下。

    學校則三代所共。

    皆以明於人倫。

    於德觀之。

    智仁聖義中和。

    於行責之。

    孝友睦婣任恤。

    始而興賢者能者於鄕黨。

    繼而有升之庸之於朝廷。

    慮或遺善。

    則以五物問之其閒。

    有不服敎則以八刑威之於後。

    奇袤盡屛。

    豪傑相望。

    汎汎楊舟。

    無不載浮沉之物。

    芃芃棫樸。

    得以?薪槱之材。

    何其偉歟。

    可謂備矣。

    擧此先王之盛典。

    屬于千載之理朝。

    恢崇三舍之規。

    招徠四方之士。

    敎之以經術。

    錫之以土田。

    ?實醴泉。

    所以待鵷鶵之集。

    韶樂牢膳。

    不宜饗爰居之來。

    分或有踰。

    理難自處。

    況儒林之魁柄。

    爲選席之主盟。

    用法謹嚴。

    擇人精密。

    邯鄲之側。

    學步而失者有之。

    瞿圃之閒。

    觀射而去者半矣。

    豈容末枝。

    受養大烹。

    如臣等操尙不高。

    性資至下。

    迷古人之學而溺於流俗之淺近。

    無壯夫之志而蔽於童子之雕蟲。

    屬當溫詔之頒。

    妄造有司之試。

    夫何無狀。

    輒此見收。

    坎井之蛙。

    適足驚東海之大。

    藩籬之鷃。

    難與語南溟之遊。

    人皆曰榮。

    臣所同媿。

    此蓋伏遇出神天本宗之妙。

    應帝王興起之期。

    巍巍乎蕩蕩乎。

    有高舜之功德。

    渾渾爾灝灝爾。

    復商周之文章。

    然制行必歸諸中。

    故取人不求其備。

    緻使狂簡。

    與蒙品題。

    敢不勉所未聞。

    至其不逮。

    時雨降矣。

    雖則有灌澤之勞。

    春木芚兮。

    誓不改援手之樂。

    終期樹立。

    小副生成。

     幸學命講經。

    諸生謝許難疑表。

     成上田 法駕親臨。

    禮行於師席。

    粉袍鹹集。

    茂對於天光。

    況承敎命之嚴。

    濫預難疑之列。

    拜恩不次。

    撫己知慙。

    〈中謝。

    〉恭惟聖上高舜文明。

    禹湯勤儉。

    謂大學爲禮義之本。

    三代共尊。

    而仲尼乃帝王之師。

    百世同敬。

    遂追先代已行之典。

    因發聖人獨見之明。

    申勑官司。

    新修禮度。

    尊德樂道。

    屈至貴於賢關。

    引儒講經。

    極深源於聖閫。

    下逮微臣之輩。

    輒陳請問之辭。

    如莛撞鍾。

    固難窮於聲韻。

    以蠡測海。

    曷得際於洪深。

    但親日月之照臨。

    頓釋胷襟之疑惑。

    退而循省。

    實出等夷。

    伏遇聖上天縱之能。

    日新其德。

    雖在萬機之煩務。

    先崇三舍之宏規。

    鼓舞四方。

    體乾旋而坤闢。

    作成多士。

    實魚躍以鳶飛。

    討論經文。

    發明道妙。

    臣等敢不勉其不及。

    講所未聞。

    遊泳聖涯。

    庶報生成之造。

    翺翔藝苑。

    敢忘敎育之恩。

     東宮嘉禮後。

    謝降敎書表。

     崔允愷 北辰?眷。

    降鴉濕之新書。

    東禁納祥。

    協鳳鳴之吉兆。

    祇承寵命。

    仰荷深慈。

    竊以夫婦人之大倫。

    婚姻禮之彜典。

    古所重者。

    今何輕焉。

    伏念幸托乾元。

    謬叨震長。

    問安視膳。

    雖欲追周嗣之勤。

    監國撫軍。

    尙愧乏漢儲之德。

    豈敢期於君父。

    乃留念於閨房。

    占此良辰。

    選登俶媛。

    此蓋雲雲。

    事必師古。

    時庸展親。

    昨講封崇之禮。

    使正位於小陽。

    第求窈窕之賢。

    俾作逑於孱質。

    臣謹當必敬必戒。

    惟孝惟忠。

    率禮無違。

    敬奉寧親之道。

    歸美以報。

    益殫祝手之誠。

     諸生謝廵齋表 郭東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