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百七
關燈
小
中
大
監修總裁官經筵日講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淵閣領閣事翰林院掌院學士稽察欽奉上谕事件處方略館總裁武英殿大學士軍機大臣鑲藍旗滿洲都統管理吏部事務戶部三庫事務加七級軍功加五級随帶加七級紀錄三十次臣寶鋆蒙古總裁官經筵講官太子少保文淵閣領閣事體仁閣大學士武英殿總裁正紅旗滿洲都統管理工部光祿寺事務内大臣輔國公軍功加一級随帶加六級紀錄十七次臣宗室載齡總裁官經筵日講起居注官太子太保翰林院掌院學士稽察欽奉上谕事件處國史館總裁方略館總裁協辦大學士兵部尚書軍機大臣教習庶吉士管理戶部三庫事務國子監事務加九級軍功加五級随帶加六級紀錄十九次臣沈桂芬稿本副總裁官經筵講官頭品頂帶禮部尚書管理戶部三庫事務随帶加五級紀錄十二次臣徐桐等奉敕修
同治十年。
辛未。
三月。
辛卯朔。
上詣。
鐘粹宮問慈安皇太後安。
長春宮問慈禧皇太後安。
至己未皆如之。
○壬辰。
旌表守正捐軀直隸河開縣民李從周妻常氏。
○癸巳祭先蠶之神。
遣内務府大臣春佑行禮。
○谕軍機大臣等、前因何琯奏、巴城需饷孔亟。
請饬部撥銀十萬兩。
派員赴京領解。
當經饬令戶部議奏。
茲據該部奏稱、上年議撥巴哈兩城饷需。
于各省積欠新疆月饷。
先行提撥山東銀十二萬兩。
河南銀十萬兩。
山西銀六萬兩。
直隸銀二萬兩。
共銀三十萬兩。
本年正月。
文麟等奏請撥饷。
複經議令在前提饷銀三十萬兩内撥用。
現在巴裡坤請饷。
與哈密之案相同。
請仍令在前提三十萬兩内分撥等語。
即着照所議。
田伊勒屯、何琯、饬令前派守備劉光珍。
迅往張家口綏遠城兩處守候。
俟前項解到時。
分領銀十萬兩押解回營。
至各省應解新疆月饷。
自同治五年九月起。
截至本年二月止。
山東欠解銀八十三萬兩。
河南欠解銀一百二十一萬六千兩。
山西欠解銀四十四萬九千兩。
直隸欠解銀十二萬五千兩。
着李鴻章。
丁寶桢。
何璟。
李鶴午。
督饬令該藩司。
将欠解月饷并前提饷銀迅速籌解。
不準再行延宕。
嗣後月饷。
仍當源源解濟毋誤要需。
将此由五百裡谕知李鴻章、丁寶桢、何璟、李鶴年、伊勒屯、并傳谕何琯知之。
○又谕、定安、金順奏、功克通貴堡。
捦獲首逆馬萬選。
并辦理餘匪情形一摺。
通貴堡大小兩寨。
巢堅賊悍。
日久負嵎。
經金順會同張曜督率官軍。
奮勇進剿。
攻克巨巢。
生捦首逆。
實足以寒賊膽而快人心。
惟敗逃餘匪乘閑竄入納家牐内。
該處匪類納萬郭等、複以洗回之說煽惑群情。
若遽行進兵。
則已無良回勢必驚擾。
适堕納萬郭等詭謀。
金順現商張曜饬令該處良回。
速将藏匿匪衆及頑梗不化之徒。
勒限悉數驅出就戮。
以免株連。
所籌尚合機宜。
即着該署将軍等妥為辦理。
如果有意窩藏。
自外生成。
即着金順會同張曜督兵進剿。
毋令滋蔓金順張曜所部攻堅破壘。
勞瘁異常。
俟甯夏一帶肅清。
即可略予休息。
以養兵力。
該處有無零星回堡。
需兵剿辦并着定安。
金順。
查明具奏将此由五百裡各谕令知之。
○命大學士瑞常管刑部事。
○命前任國子監祭酒章鋆仍在上書房行走。
○調正黃旗蒙古副都統廣壽為鑲紅旗滿洲副都統。
以前任科布多幫辦大臣明瑤為正黃旗蒙古副都統。
○複甘肅通貴堡陣亡已革副将傅守巽原官。
予祭葬世職加等。
○甲午。
予河南故閩浙總督王懿德入祀鄉賢祠。
從巡撫李鶴年請也。
○丙申。
谕軍機大臣等、都興阿等奏、朝鮮拏送犯越流民。
解交原籍查辦。
暨匪民投留慢書各摺片。
據稱接準朝鮮來咨。
本年正月閑。
在南浦昌麟島等處。
陸續拏獲犯越人衆四十二名。
船内載有火器火藥。
又有數百船隻。
聯帆圍島。
揚旗轟炮。
經島民守兵捍禦。
至夜散去察其情形決非尋常捕魚之輩。
所拏人衆。
籍隸山東文登榮成甯海等處。
經都興阿等提訊。
均供實系船隻遭風漂泊。
并無為匪滋擾情事。
現已解回山東省就近查辦等語。
此起人犯。
究竟在何處剽掠所掠何人财物。
未據該國聲明。
所拏船隻物件。
僅在李幅船内。
查有火器火藥。
據供為護船防賊之用。
惟獲犯至六起。
人數至四十餘人。
是否安分良民。
抑系不法匪類。
着丁寶桢認真查訊明确。
照例懲辦。
不得含糊了事。
以肅邊隸。
至沿海奸民出洋滋事。
例禁綦嚴。
近乃有船衆拘執島民投留慢書之事。
似此任意肆行。
漸不長。
并着丁寶桢查照朝鮮來文。
申明科條。
将該省沿海地方。
饬屬一律稽查。
毋令莠民出外。
緻生事端。
其奉省沿海處所着都興阿等随時嚴密查禁。
此次該國拏送人犯。
業交丁寶桢訊明辦理。
并谕盛京山東整頓海防。
着禮部即行知照朝鮮以安藩服。
将此谕知禮部、并由四百裡谕令都興阿、清凱、額勒和布、德椿、丁寶桢知之。
○又谕、岑毓英奏、攻克徵江府城。
捦斬首要各逆并克複江那土城各摺片澂江府城。
被賊占踞十有餘年。
此次經岑毓英督率各營員弁奪據四面城濠。
分投開穵地道疊次環攻。
于二月初一日。
将澂江府城攻克。
生捦逆首馬和等正法。
敗逃餘匪。
摉殺殆盡。
全境一律肅清實足以申天讨而快人心。
岑毓英督兵剿賊。
親臨前敵。
克奏膚公。
實堪嘉尚。
其在事出力文武員弁。
即着劉嶽昭、岑敏英、查明保奏。
候旨施恩。
至開化府屬之江那地方。
久為賊匪堅巢。
經署總兵麟志等軍先将探南腳側竜二處攻克。
斷其掎角乘勝力拔汞那。
剿辦尚屬得手。
即着劉嶽昭、岑敏英、檄饬張保和等迅将田心茂克賊巢一律攻拔。
毋稍稽遲。
現在滇省東南各屬。
漸次底定。
此後進兵機宜。
及如何規複理之處。
并着劉嶽昭。
岑
辛未。
三月。
辛卯朔。
上詣。
鐘粹宮問慈安皇太後安。
長春宮問慈禧皇太後安。
至己未皆如之。
○壬辰。
旌表守正捐軀直隸河開縣民李從周妻常氏。
○癸巳祭先蠶之神。
遣内務府大臣春佑行禮。
○谕軍機大臣等、前因何琯奏、巴城需饷孔亟。
請饬部撥銀十萬兩。
派員赴京領解。
當經饬令戶部議奏。
茲據該部奏稱、上年議撥巴哈兩城饷需。
于各省積欠新疆月饷。
先行提撥山東銀十二萬兩。
河南銀十萬兩。
山西銀六萬兩。
直隸銀二萬兩。
共銀三十萬兩。
本年正月。
文麟等奏請撥饷。
複經議令在前提饷銀三十萬兩内撥用。
現在巴裡坤請饷。
與哈密之案相同。
請仍令在前提三十萬兩内分撥等語。
即着照所議。
田伊勒屯、何琯、饬令前派守備劉光珍。
迅往張家口綏遠城兩處守候。
俟前項解到時。
分領銀十萬兩押解回營。
至各省應解新疆月饷。
自同治五年九月起。
截至本年二月止。
山東欠解銀八十三萬兩。
河南欠解銀一百二十一萬六千兩。
山西欠解銀四十四萬九千兩。
直隸欠解銀十二萬五千兩。
着李鴻章。
丁寶桢。
何璟。
李鶴午。
督饬令該藩司。
将欠解月饷并前提饷銀迅速籌解。
不準再行延宕。
嗣後月饷。
仍當源源解濟毋誤要需。
将此由五百裡谕知李鴻章、丁寶桢、何璟、李鶴年、伊勒屯、并傳谕何琯知之。
○又谕、定安、金順奏、功克通貴堡。
捦獲首逆馬萬選。
并辦理餘匪情形一摺。
通貴堡大小兩寨。
巢堅賊悍。
日久負嵎。
經金順會同張曜督率官軍。
奮勇進剿。
攻克巨巢。
生捦首逆。
實足以寒賊膽而快人心。
惟敗逃餘匪乘閑竄入納家牐内。
該處匪類納萬郭等、複以洗回之說煽惑群情。
若遽行進兵。
則已無良回勢必驚擾。
适堕納萬郭等詭謀。
金順現商張曜饬令該處良回。
速将藏匿匪衆及頑梗不化之徒。
勒限悉數驅出就戮。
以免株連。
所籌尚合機宜。
即着該署将軍等妥為辦理。
如果有意窩藏。
自外生成。
即着金順會同張曜督兵進剿。
毋令滋蔓金順張曜所部攻堅破壘。
勞瘁異常。
俟甯夏一帶肅清。
即可略予休息。
以養兵力。
該處有無零星回堡。
需兵剿辦并着定安。
金順。
查明具奏将此由五百裡各谕令知之。
○命大學士瑞常管刑部事。
○命前任國子監祭酒章鋆仍在上書房行走。
○調正黃旗蒙古副都統廣壽為鑲紅旗滿洲副都統。
以前任科布多幫辦大臣明瑤為正黃旗蒙古副都統。
○複甘肅通貴堡陣亡已革副将傅守巽原官。
予祭葬世職加等。
○甲午。
予河南故閩浙總督王懿德入祀鄉賢祠。
從巡撫李鶴年請也。
○丙申。
谕軍機大臣等、都興阿等奏、朝鮮拏送犯越流民。
解交原籍查辦。
暨匪民投留慢書各摺片。
據稱接準朝鮮來咨。
本年正月閑。
在南浦昌麟島等處。
陸續拏獲犯越人衆四十二名。
船内載有火器火藥。
又有數百船隻。
聯帆圍島。
揚旗轟炮。
經島民守兵捍禦。
至夜散去察其情形決非尋常捕魚之輩。
所拏人衆。
籍隸山東文登榮成甯海等處。
經都興阿等提訊。
均供實系船隻遭風漂泊。
并無為匪滋擾情事。
現已解回山東省就近查辦等語。
此起人犯。
究竟在何處剽掠所掠何人财物。
未據該國聲明。
所拏船隻物件。
僅在李幅船内。
查有火器火藥。
據供為護船防賊之用。
惟獲犯至六起。
人數至四十餘人。
是否安分良民。
抑系不法匪類。
着丁寶桢認真查訊明确。
照例懲辦。
不得含糊了事。
以肅邊隸。
至沿海奸民出洋滋事。
例禁綦嚴。
近乃有船衆拘執島民投留慢書之事。
似此任意肆行。
漸不長。
并着丁寶桢查照朝鮮來文。
申明科條。
将該省沿海地方。
饬屬一律稽查。
毋令莠民出外。
緻生事端。
其奉省沿海處所着都興阿等随時嚴密查禁。
此次該國拏送人犯。
業交丁寶桢訊明辦理。
并谕盛京山東整頓海防。
着禮部即行知照朝鮮以安藩服。
将此谕知禮部、并由四百裡谕令都興阿、清凱、額勒和布、德椿、丁寶桢知之。
○又谕、岑毓英奏、攻克徵江府城。
捦斬首要各逆并克複江那土城各摺片澂江府城。
被賊占踞十有餘年。
此次經岑毓英督率各營員弁奪據四面城濠。
分投開穵地道疊次環攻。
于二月初一日。
将澂江府城攻克。
生捦逆首馬和等正法。
敗逃餘匪。
摉殺殆盡。
全境一律肅清實足以申天讨而快人心。
岑毓英督兵剿賊。
親臨前敵。
克奏膚公。
實堪嘉尚。
其在事出力文武員弁。
即着劉嶽昭、岑敏英、查明保奏。
候旨施恩。
至開化府屬之江那地方。
久為賊匪堅巢。
經署總兵麟志等軍先将探南腳側竜二處攻克。
斷其掎角乘勝力拔汞那。
剿辦尚屬得手。
即着劉嶽昭、岑敏英、檄饬張保和等迅将田心茂克賊巢一律攻拔。
毋稍稽遲。
現在滇省東南各屬。
漸次底定。
此後進兵機宜。
及如何規複理之處。
并着劉嶽昭。
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