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一◎帝王部·寬恕
關燈
小
中
大
理在不赦伯玉對曰:臣既小人備荷驅使緣百口在南緻拒皇略罪合萬死孝文曰:凡立忠抱節皆應有所至。
若奉逆君守迷節古人所不為卿何得事逆賊蕭鸾自贻伊譴伯玉對曰:臣愚癡晚悟罪合萬斬今遭陛下乞生命孝文曰:凡人唯有兩途知機獲福背機受禍勞我王師彌曆歲月如此為降何人有罪。
且朕前遣舍人公孫延景城西共卿語曰: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卿答曰:在此不在彼天道悠遠變化無方卿甯知今日在此不在彼乎!伯玉乞命而已更無所言從弟思安為樂陵太守頻為伯玉泣請故特宥之。
高道悅為治書侍禦史時孝文南征徵兵閱集雒陽道悅以使者侍禦主文中散元志等稽違期會奏舉其罪時道悅兄觀為外兵郎中而任城王澄奏道悅有黨兄之負孝文诏責然以事經恩宥遂寝而不論。
劉昶孝文時除都督吳越楚彭城諸軍事義陽拒守不克昶乃班師太和十九年帝在彭城昶至入見昶曰:臣奉敕專征克殄兇鬼徒勞士馬久淹歲時有損威靈伏聽斧钺帝曰:朕之此行本無攻守之意正欲伐罪吊民宣威布德二事既暢不失本圖朕亦無克而還豈但卿也。
宣武時李澤為東都守以贓徵還帝使武士提以入澤抗言曰:将軍今日猶自禮賢耶帝笑而舍之。
孝莊時溫子為南主客郎中起居注曾一日不直上黨王天穆時錄尚書事将加捶撻遂逃遁天穆甚怒奏人代之帝曰:當世才子不過數人,豈能為此便相放黜乃寝其奏北齊神武時李義深初為魏龍骧将軍義旗初歸帝於信都以為大行台郎中中興初除平南将軍鴻胪少卿義深見爾朱兆兵盛遂叛帝奔兆兆平帝恕其罪以為大丞相府記室參軍。
後周太祖以耿豪為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豪性兇悍言多不遜帝惜其骁勇每優容之。
隋文帝開皇六年雒陽男子高德上書請帝以為太上皇傳位皇太孫帝曰:朕承命撫育蒼生日旰孜孜猶恐不逮豈學近代帝王事不師古傳位於子自求逸樂者哉!。
賀。
若弼坐怨望除名為民歲馀複其爵位帝亦忌之不複任使然每宴賜遇之甚厚開皇十九年帝幸仁壽宮宴王公诏弼為五言詩詞意憤怨帝覽而容之虞慶則使突厥還會帝幸晉王第置酒會群臣高等帝因曰:高平江南虞慶則降突厥可謂茂功矣。
楊素曰:皆由至尊威德所被慶則曰:楊素前出兵武牢硖石。
若非至尊威德亦無克理遂與互相長短禦史欲彈之帝曰:今日計功為樂宜不須劾。
蕭摩诃子世略在江南作亂摩诃當從坐帝曰:世略年未二十亦何能為以其名将之子為人所逼耳因赦摩诃。
王仁恭為骠騎将軍典蜀王軍事及蜀王以罪廢官屬多罹其患高祖以仁恭素質直置而不問。
唐太宗嘗辟人從兩騎幸故未央宮遇一衛士佩刀不去車駕至惶懼待罪太宗謂之曰:仗司之失非汝之罪今。
若付法當死者便數人我所不忍因赦之而去。
李靖破突厥送隋蕭後於京師初有降胡言中國人有潛通書啟於蕭後者至是中書舍人楊文權請鞫之帝曰:往國家未定匈奴侵擾愚民寡識或當思念今天下甯一反側自安既往之愆不須問也。
韋挺授銀青光祿大夫行黃門侍郎攝魏王泰府事時泰有寵庶人承乾多罪失太宗微有廢立之意中書侍郎杜正倫以漏洩禁中語徙邊挺時亦預其事太宗謂之曰:朕已罪正倫不忍更置卿於法尋拜太常卿承乾之廢也。
挺。
又以交構聞太宗竟寝其事待之如初十九年為禦史大夫從李擊破蓋牟城诏挺統兵鎮守挺素無威略不堪其憂乃贻書於術士公孫常置辭怨望會常以他罪自殺於其囊中得挺所與常書太宗召挺問之對多不以實太宗尤責讓之仍以宿經驅策不忍加誅授朝散大夫守象州刺史。
江夏王道宗從征遼築土山攻安市城土山壞道宗失於部署為賊所據歸罪果毅傅休愛斬之道宗跣行詣旗下請罪太宗曰:漢武殺王恢不如秦穆赦孟明土山之失。
且非其罪舍而不問。
賈敦頤為州司馬有罪當下獄太宗欲宥之禦史再三執劾太宗曰:為國者先教化而後刑罰億兆之人,豈能無過吾去其太甚者耳。
若有奏劾即陷酷刑孝子猶不可從厥父而況道義合能久事其君乎!竟赦之。
高宗永徽五年雍州參軍薛景宣以築京師羅郭城功畢上封事言漢惠帝城長安後尋即殂落今者營築必有災咎。
又楊正道有隋之孽流竄北蕃随突厥歸化便即詐死今日猶存有人隐藏猶未彰露帝大驚遂令推究正道死日既知景宣詐妄左仆射于志甯等以其言涉不順請誅之帝曰:景宣因上封得罪恐塞直言之路特令免之。
乾封中帝謂司戎少常伯楊武曰:卿在司
若奉逆君守迷節古人所不為卿何得事逆賊蕭鸾自贻伊譴伯玉對曰:臣愚癡晚悟罪合萬斬今遭陛下乞生命孝文曰:凡人唯有兩途知機獲福背機受禍勞我王師彌曆歲月如此為降何人有罪。
且朕前遣舍人公孫延景城西共卿語曰: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卿答曰:在此不在彼天道悠遠變化無方卿甯知今日在此不在彼乎!伯玉乞命而已更無所言從弟思安為樂陵太守頻為伯玉泣請故特宥之。
高道悅為治書侍禦史時孝文南征徵兵閱集雒陽道悅以使者侍禦主文中散元志等稽違期會奏舉其罪時道悅兄觀為外兵郎中而任城王澄奏道悅有黨兄之負孝文诏責然以事經恩宥遂寝而不論。
劉昶孝文時除都督吳越楚彭城諸軍事義陽拒守不克昶乃班師太和十九年帝在彭城昶至入見昶曰:臣奉敕專征克殄兇鬼徒勞士馬久淹歲時有損威靈伏聽斧钺帝曰:朕之此行本無攻守之意正欲伐罪吊民宣威布德二事既暢不失本圖朕亦無克而還豈但卿也。
宣武時李澤為東都守以贓徵還帝使武士提以入澤抗言曰:将軍今日猶自禮賢耶帝笑而舍之。
孝莊時溫子為南主客郎中起居注曾一日不直上黨王天穆時錄尚書事将加捶撻遂逃遁天穆甚怒奏人代之帝曰:當世才子不過數人,豈能為此便相放黜乃寝其奏北齊神武時李義深初為魏龍骧将軍義旗初歸帝於信都以為大行台郎中中興初除平南将軍鴻胪少卿義深見爾朱兆兵盛遂叛帝奔兆兆平帝恕其罪以為大丞相府記室參軍。
後周太祖以耿豪為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豪性兇悍言多不遜帝惜其骁勇每優容之。
隋文帝開皇六年雒陽男子高德上書請帝以為太上皇傳位皇太孫帝曰:朕承命撫育蒼生日旰孜孜猶恐不逮豈學近代帝王事不師古傳位於子自求逸樂者哉!。
賀。
若弼坐怨望除名為民歲馀複其爵位帝亦忌之不複任使然每宴賜遇之甚厚開皇十九年帝幸仁壽宮宴王公诏弼為五言詩詞意憤怨帝覽而容之虞慶則使突厥還會帝幸晉王第置酒會群臣高等帝因曰:高平江南虞慶則降突厥可謂茂功矣。
楊素曰:皆由至尊威德所被慶則曰:楊素前出兵武牢硖石。
若非至尊威德亦無克理遂與互相長短禦史欲彈之帝曰:今日計功為樂宜不須劾。
蕭摩诃子世略在江南作亂摩诃當從坐帝曰:世略年未二十亦何能為以其名将之子為人所逼耳因赦摩诃。
王仁恭為骠騎将軍典蜀王軍事及蜀王以罪廢官屬多罹其患高祖以仁恭素質直置而不問。
唐太宗嘗辟人從兩騎幸故未央宮遇一衛士佩刀不去車駕至惶懼待罪太宗謂之曰:仗司之失非汝之罪今。
若付法當死者便數人我所不忍因赦之而去。
李靖破突厥送隋蕭後於京師初有降胡言中國人有潛通書啟於蕭後者至是中書舍人楊文權請鞫之帝曰:往國家未定匈奴侵擾愚民寡識或當思念今天下甯一反側自安既往之愆不須問也。
韋挺授銀青光祿大夫行黃門侍郎攝魏王泰府事時泰有寵庶人承乾多罪失太宗微有廢立之意中書侍郎杜正倫以漏洩禁中語徙邊挺時亦預其事太宗謂之曰:朕已罪正倫不忍更置卿於法尋拜太常卿承乾之廢也。
挺。
又以交構聞太宗竟寝其事待之如初十九年為禦史大夫從李擊破蓋牟城诏挺統兵鎮守挺素無威略不堪其憂乃贻書於術士公孫常置辭怨望會常以他罪自殺於其囊中得挺所與常書太宗召挺問之對多不以實太宗尤責讓之仍以宿經驅策不忍加誅授朝散大夫守象州刺史。
江夏王道宗從征遼築土山攻安市城土山壞道宗失於部署為賊所據歸罪果毅傅休愛斬之道宗跣行詣旗下請罪太宗曰:漢武殺王恢不如秦穆赦孟明土山之失。
且非其罪舍而不問。
賈敦頤為州司馬有罪當下獄太宗欲宥之禦史再三執劾太宗曰:為國者先教化而後刑罰億兆之人,豈能無過吾去其太甚者耳。
若有奏劾即陷酷刑孝子猶不可從厥父而況道義合能久事其君乎!竟赦之。
高宗永徽五年雍州參軍薛景宣以築京師羅郭城功畢上封事言漢惠帝城長安後尋即殂落今者營築必有災咎。
又楊正道有隋之孽流竄北蕃随突厥歸化便即詐死今日猶存有人隐藏猶未彰露帝大驚遂令推究正道死日既知景宣詐妄左仆射于志甯等以其言涉不順請誅之帝曰:景宣因上封得罪恐塞直言之路特令免之。
乾封中帝謂司戎少常伯楊武曰:卿在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