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一◎帝王部·寬恕
關燈
小
中
大
◎帝王部·寬恕
臯陶稱舜之德曰:禦衆以寬孔子謂一言而終身行者其恕乎!況乃宅四海之富居兆民之上固宜恢含垢之度廓包荒之量垂旒塞纟廣靡極其聰明天覆地容用示於廣大然後一眚者不掩其美小過者無累其善斥弛者得盡其能悻直者鹹竭其慮勳舊有以自保反側以之獲安诖誤者惟新狂簡者蒙宥百揆時叙萬邦鹹懷君人之德於斯為盛矣。
漢高祖初範陽人蒯通嘗說齊王韓信欲令背漢信不聽通乃陽狂為巫天下既定信後以罪廢為淮陰侯謀反被誅臨死歎曰:悔不用蒯通之言死於女子之手高帝曰:是齊辯士蒯通乃诏齊召蒯通通至帝欲烹之曰:若教韓信反何也。
(。
若汝也。
)。
通曰:狗各吠非其主當彼時臣。
獨知齊王韓信非知陛下也。
且秦失其鹿(以鹿喻帝位)天下共逐之高材者先得天下匈匈争欲為陛下所為顧力不能(顧念也。
)可殚誅邪(殚盡也。
)帝乃赦之。
吳王濞怨望稱疾不朝使來辄系責治之吳王恐所謀滋甚。
又後使人為秋請(律春曰:朝秋曰:請如古諸侯朝聘也。
濞不自行使人代為緻請禮)文帝複責問吳使者使者曰:察見淵中魚不祥(言天子竊見下之私則不祥也。
)今吳王始詐疾及覺見責急愈益閉恐上誅之計乃無聊唯帝與更始(言赦其已往之事),於是天子皆赦吳使者歸之而賜吳王幾杖老不朝吳得釋其謀亦益解。
武帝遣貳師将軍李廣利伐宛軍行非乏食戰死不甚多而将吏貪不愛卒侵牟之以此物故者衆(侵牟言如牟賊之食苗也。
物故謂死也。
)天子為萬裡征伐不錄其過乃頒賞焉。
後漢光武建武四年率諸将圍秦豐於黎丘玺書招豐豐出惡言不肯降朱盡力攻之明年城中窮困豐肉袒降檻車傅豐雒陽斬之大司馬吳漢劾奏廢诏受降違将帥之任帝不加罪。
尹敏為郎中辟大司空府校圖讠敏因其阙文增之曰:君無口為漢輔帝見而怪之召敏問其故對曰:臣見前人增損國書敢不自量竊冒萬一帝深非之竟不加罪而亦以此沉滞。
章帝時孔僖崔駰同遊太學習春秋因讀吳王夫差事僖廢書歎曰:若是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者駰曰:然昔孝武皇帝始為天子年十八崇信聖道師則先王五六年間号勝文景及後恣已忘其前之為善僖曰:書傅。
若此多矣。
鄰房生梁郁扌和之曰:(扌謂不與之言而傍對也。
禮記曰:無扌言)如此武帝亦是狗邪僖駰默然不對郁怒恨之陰上書告駰僖诽謗先帝刺譏當世事下有司駰詣吏受訊僖以吏捕方至恐誅乃上書自訟曰:臣之愚意以為凡言诽謗者謂實無此事而虛加誣之也。
至如孝武皇帝政之美惡顯在漢史坦如日月是為直說書傳實事非虛謗也。
夫帝者為善則天下之善鹹歸焉其為不善則天下之惡亦萃焉斯皆有以緻之故不可以誅於人也。
且陛下即位以來政教未過而德澤有加(言政教未有過失也。
)天下所具也。
臣等獨何譏刺哉!假使所非實是則固應悛改傥其不當亦宜含容而何罪焉陛下不推原大數深自為計徒肆私忿以快其意臣等受戮死即死耳顧天下之人必回視易慮以此事陛下心自今以後苟見不可之事終莫敢言者矣。
臣之所以不愛其死猶敢極言者誠為陛下深惜此大業陛下。
若不自惜則臣何賴焉齊桓公親揚其先君之惡以唱管仲(魯莊公束縛管仲以與齊桓公親迎於郊而與之坐問焉曰:昔吾先君襄公築台以為高為田狩畢弋不聽國政卑聖侮士而惟女是崇九妃六嫔陳妾數百食必粱肉衣必文繡戍士凍餒是以國家不日引不月長恐宗廟不掃除社稷不血食敢問為此。
若何管仲曰:昔者聖人之理天下定人之居成人之事而慎用其六柄焉四人者勿使雜處則其言恕其事易也。
)然後群臣得盡其心今陛下乃欲以十世之武帝遠諱實事,豈不與桓公異哉!臣恐有司卒然見構銜恨蒙枉不得自叙使後世論者擅以陛下有所方比甯可複使子孫追掩之乎!謹詣阙伏待重誅帝始亦無罪僖等意及書奏立诏勿問拜僖蘭台令史。
和帝時周榮初辟司徒袁安府安舉奏窦氏事皆榮所具草後為颍州太守坐法當下獄帝思榮忠節左轉共令。
順帝時雷義為尚書侍郎有同時郎坐事當居刑作義默自表取其罪以此論司寇同台郎覺之委位自上乞贖義罪帝诏皆除刑。
楊倫為大将軍梁商長史谏诤不合出補常山王傅病不之官诏書敕司隸催促發遣倫乃居河内朝歌以病自上曰:有留死一尺無北行一寸刎頸不易九裂不恨(裂死也。
楚詞曰:雖九死其猶未悔也。
)匹夫所執強於三軍固敢有辭帝乃下诏曰:倫出幽升高(《詩》曰:出於
漢高祖初範陽人蒯通嘗說齊王韓信欲令背漢信不聽通乃陽狂為巫天下既定信後以罪廢為淮陰侯謀反被誅臨死歎曰:悔不用蒯通之言死於女子之手高帝曰:是齊辯士蒯通乃诏齊召蒯通通至帝欲烹之曰:若教韓信反何也。
(。
若汝也。
)。
通曰:狗各吠非其主當彼時臣。
獨知齊王韓信非知陛下也。
且秦失其鹿(以鹿喻帝位)天下共逐之高材者先得天下匈匈争欲為陛下所為顧力不能(顧念也。
)可殚誅邪(殚盡也。
)帝乃赦之。
吳王濞怨望稱疾不朝使來辄系責治之吳王恐所謀滋甚。
又後使人為秋請(律春曰:朝秋曰:請如古諸侯朝聘也。
濞不自行使人代為緻請禮)文帝複責問吳使者使者曰:察見淵中魚不祥(言天子竊見下之私則不祥也。
)今吳王始詐疾及覺見責急愈益閉恐上誅之計乃無聊唯帝與更始(言赦其已往之事),於是天子皆赦吳使者歸之而賜吳王幾杖老不朝吳得釋其謀亦益解。
武帝遣貳師将軍李廣利伐宛軍行非乏食戰死不甚多而将吏貪不愛卒侵牟之以此物故者衆(侵牟言如牟賊之食苗也。
物故謂死也。
)天子為萬裡征伐不錄其過乃頒賞焉。
後漢光武建武四年率諸将圍秦豐於黎丘玺書招豐豐出惡言不肯降朱盡力攻之明年城中窮困豐肉袒降檻車傅豐雒陽斬之大司馬吳漢劾奏廢诏受降違将帥之任帝不加罪。
尹敏為郎中辟大司空府校圖讠敏因其阙文增之曰:君無口為漢輔帝見而怪之召敏問其故對曰:臣見前人增損國書敢不自量竊冒萬一帝深非之竟不加罪而亦以此沉滞。
章帝時孔僖崔駰同遊太學習春秋因讀吳王夫差事僖廢書歎曰:若是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者駰曰:然昔孝武皇帝始為天子年十八崇信聖道師則先王五六年間号勝文景及後恣已忘其前之為善僖曰:書傅。
若此多矣。
鄰房生梁郁扌和之曰:(扌謂不與之言而傍對也。
禮記曰:無扌言)如此武帝亦是狗邪僖駰默然不對郁怒恨之陰上書告駰僖诽謗先帝刺譏當世事下有司駰詣吏受訊僖以吏捕方至恐誅乃上書自訟曰:臣之愚意以為凡言诽謗者謂實無此事而虛加誣之也。
至如孝武皇帝政之美惡顯在漢史坦如日月是為直說書傳實事非虛謗也。
夫帝者為善則天下之善鹹歸焉其為不善則天下之惡亦萃焉斯皆有以緻之故不可以誅於人也。
且陛下即位以來政教未過而德澤有加(言政教未有過失也。
)天下所具也。
臣等獨何譏刺哉!假使所非實是則固應悛改傥其不當亦宜含容而何罪焉陛下不推原大數深自為計徒肆私忿以快其意臣等受戮死即死耳顧天下之人必回視易慮以此事陛下心自今以後苟見不可之事終莫敢言者矣。
臣之所以不愛其死猶敢極言者誠為陛下深惜此大業陛下。
若不自惜則臣何賴焉齊桓公親揚其先君之惡以唱管仲(魯莊公束縛管仲以與齊桓公親迎於郊而與之坐問焉曰:昔吾先君襄公築台以為高為田狩畢弋不聽國政卑聖侮士而惟女是崇九妃六嫔陳妾數百食必粱肉衣必文繡戍士凍餒是以國家不日引不月長恐宗廟不掃除社稷不血食敢問為此。
若何管仲曰:昔者聖人之理天下定人之居成人之事而慎用其六柄焉四人者勿使雜處則其言恕其事易也。
)然後群臣得盡其心今陛下乃欲以十世之武帝遠諱實事,豈不與桓公異哉!臣恐有司卒然見構銜恨蒙枉不得自叙使後世論者擅以陛下有所方比甯可複使子孫追掩之乎!謹詣阙伏待重誅帝始亦無罪僖等意及書奏立诏勿問拜僖蘭台令史。
和帝時周榮初辟司徒袁安府安舉奏窦氏事皆榮所具草後為颍州太守坐法當下獄帝思榮忠節左轉共令。
順帝時雷義為尚書侍郎有同時郎坐事當居刑作義默自表取其罪以此論司寇同台郎覺之委位自上乞贖義罪帝诏皆除刑。
楊倫為大将軍梁商長史谏诤不合出補常山王傅病不之官诏書敕司隸催促發遣倫乃居河内朝歌以病自上曰:有留死一尺無北行一寸刎頸不易九裂不恨(裂死也。
楚詞曰:雖九死其猶未悔也。
)匹夫所執強於三軍固敢有辭帝乃下诏曰:倫出幽升高(《詩》曰:出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