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百十

關燈
軍康姓。

    系由思謹起。

    并無奇希圖之名。

    再查八旗氏族通譜。

    奇希圖名下。

    僅有正白旗人字樣。

    而無包衣字樣。

    質之松齡。

    亦無實據可指。

    但認糊塗。

    願甘治罪等語。

    松齡身任職官。

    于譜系并未詳查。

    僅以迹涉疑似。

    率行呈請更改籍貫。

    殊屬不合。

    惟系業經革職之員。

    有無應得罪名。

    着該部查。

    核具奏。

    翰林院侍講恩吉、更改籍貫。

    雖由伊父主持。

    難保不因滿洲中額較寬。

    希圖僥幸。

    實屬取巧。

    着交部議處。

    所有松齡、恩吉、及同時呈改籍貫之郎中惠齡等九員。

    着一并改歸内務府漢軍籍貫。

    前任内務府堂官、并内管領等、于松齡呈改籍貫時。

    并未詳究原委。

    奏明辦理。

    但據松齡一面之詞。

    率行咨部更改。

    殊屬草率。

    着查取職名。

    交部議處。

    吏戶禮等部未經駁查。

    亦屬疏漏。

    堂司各官。

    并着一并查取職名。

    分别議處。

     ○又谕、理藩院奏、請将科爾沁紮薩克圖謝圖王旗、争襲貝勒世爵一案、饬交盛京将軍審辦一摺。

    圖謝圖王旗貝勒旺楚克林沁、因病出缺無嗣。

    所遺世爵。

    據哲裡木盟長卓裡克圖王巴圖呈報。

    在于伊弟敏珠爾色登、達木林旺濟勒二人内、指定一人承襲。

    該已故具勒旺楚克林沁之母噶魯瑪、複以敏珠爾色登、系屬庶出。

    不應襲職。

    赴理藩院具控。

    經該衙門劄饬該盟長巴圖查辦。

    雖經取具紮薩克及近支台吉印甘各結報院。

    惟結内出語。

    仍多含糊。

    且未将噶魯瑪、及近族台吉等、并無争競甘續取報。

    其各台吉族人結稱達木林旺濟勒、曾給與台吉布彥德勒格爾豢養一節。

    該盟長亦并未能查有确據。

    現複據噶魯瑪以冤抑等詞。

    赴理藩院呈控。

    此案該盟長巴圖、未能詳細查究。

    緻噶魯瑪兩次京控。

    着交玉明會同倭仁、提集案内應訊人證卷宗。

    秉公訊究。

    核實辦理。

    以重世爵而杜争端。

    原任貝勒旺楚克林沁之母噶魯瑪、着該衙門饬令即赴盛京。

    聽候傳質。

     ○禮部以宗室會試中額請。

    得旨。

    取中二名。

     ○以安徽颍州辦理招撫出力。

    予副都統銜烏爾棍布、以副都統用。

    賞知州陳之琦、參領郭明阿、都司柏雲錦、花翎。

    委防禦常淩等、藍翎。

    餘升補加銜有差。

     ○以堵禦安徽颍上撚匪出力。

    開複吉林副都統麟瑞、河州鎮總兵官吉順、革職留任處分。

     ○癸未。

    上幸靜明園。

    詣龍神廟拈香。

     ○谕内閣、載華等奏、職官毆斃胞侄、請革職審辦一摺。

    防禦富隆阿、身系職官。

    因胞侄巴彥布、不服教訓。

    辄用木棍毆打緻傷。

    赴日身死。

    富隆阿着即革職。

    解交刑部審訊确情。

    按律定拟。

    所有巴彥布之妻關那氏、披甲德克登額、着一并解部備質。

     ○谕軍機大臣等、袁甲三奏、請仍令穆騰阿統帶馬隊、并添調吉林黑龍江餘丁各等語。

    袁甲三軍營馬隊。

    向歸穆騰阿統帶。

    若遽易生手接管。

    深恐難資駕馭。

    該都統現在幫辦軍務。

    所有軍營馬隊。

    着仍由該都統管帶。

    以利攻剿。

    至吉林黑龍江馬隊。

    頻年徵調。

    為數已多。

    勢難再行派撥。

    雖添調餘丁止三百名。

    而一切整裝等項銀兩。

    需費不赀。

    勝保前請。

    亦未允準。

    着毋庸議。

    定遠賊勢已衰。

    着即會同翁同書一軍。

    迅速進剿。

    毋再遲延。

    天長一縣。

    久為賊踞。

    揚州兵力。

    未必能遠攻。

    袁甲三當早籌克複。

    以免東竄。

    現在清江竄匪。

    一律肅清。

    着該大臣體察情形。

    分撥精兵。

    進規天長。

    迅圖克複。

    惟彼處與六合相為掎角。

    當約會江北各軍。

    同時進攻六合。

    以免此剿彼竄。

    将此由六百裡谕令知之。

     ○欽差大臣僧格林沁等奏、通籌全局。

    請在各省設法勸捐。

    以實部庫而裕軍儲。

    得旨。

    所請晉豫東三省勸捐。

    接濟京防各饷。

    實因顧全大局起見。

    現在指撥派撥、以及藥稅加成各項京饷。

    奏咨嚴催。

    勒限起解。

    何啻至再至三。

    該督撫等自應激發天良。

    督饬藩司源源撥解。

    以京師為重。

    若再加以續捐三百萬。

    多多益善。

    豈不更覺充裕。

    然各省勸捐。

    數載于茲。

    恐未必如前踴躍。

    況那東補西。

    不過變一名目而已。

    着戶部認真查核。

    現在應撥京饷。

    已解若幹。

    再行奏明嚴催以其有益兵民。

    僧格林沁等所請。

    實屬可行。

    惟應于此三省續捐數内。

    劃撥京饷幾成。

    海防經費幾成。

    或先盡海防。

    有餘再行解京。

    一面嚴催各項京饷。

    以清眉目。

    勿得專顧目前。

    緻各省以勸捐為由。

    轉置正撥于不問。

    希冀寬免嚴議。

    至應派道府大員以專責成。

    俟部議奏上時。

    再行分别寄谕。

     ○以兵部尚書穆蔭、署步軍統領。

     ○修張家口駐防兵房。

    從都統慶昀請也。

     ○甲申。

    谕内閣、前因翁心存、杜<喬羽>、再行回奏。

    均稱司員并未将兌換寶鈔之事回堂。

    當谕載垣等、再訊忠麟、王熙震、有無質證确據。

    茲據奏稱、核訊忠麟等、供稱約略記得回過翁心存、杜<喬羽>、并無證據等語。

    此案以短号寶鈔。

    兌換長号寶鈔。

    其時價值雖未有低昂。

    但系更改舊章。

    自應回明各堂。

    立稿辦理。

    乃忠麟等僅稱回過翁心存、杜<喬羽>、其餘堂官概未回明。

    亦未立稿存案。

    辦理本屬錯謬。

    何得以影響之辭。

    意存诿過。

    惟翁心存等、在部有年。

    即或當時疏忽。

    何以鈔價既有低昂之後。

    仍屬毫無覺察。

    是忠麟等回堂一節。

    雖無确據。

    而該堂官于部務漫不經心。

    實難辭咎。

    翁心存、杜<喬羽>、均着先行交部議處。

    無庸再行回奏。

    亦無庸傳訊。

    其餘失察之戶部各堂官。

    着俟定案時。

    一并查取職名。

    交部分别議處。

     ○又谕、恒福奏、請将催納屯糧、暨撥運兵米、辦理不善之署知縣、分别議處查辦一摺。

    直隸署龍門縣知縣盧天澤、下鄉催徵屯糧。

    如果善為開導。

    何至鄉民聚衆抗違。

    乃該署縣以稽查保甲。

    将未造戶口草冊之鄉約。

    嚴訊掌責。

    以至該鄉民懷疑聚衆。

    先後入城。

    毆傷書吏。

    鬨堂拒捕。

    實屬辦理不善。

    盧天澤業經撤任。

    着先行交部議處。

    署赤城縣知縣餘啟鹹、撥運獨石口駐防兵米。

    雖經遍谕紳耆。

    由官墊發運腳。

    又傳谕改期開倉。

    惟尚有南鄉村民聚衆抗運。

    究屬未能整頓。

    業經撤任。

    着即饬令回省。

    聽候查辦。

    并着該督饬令口北道、親提現獲各犯。

    嚴行審訊。

    是否刁民藉端聚衆滋鬧。

    或書吏人等、查有抑勒苛派情弊。

    一并從嚴懲辦。

    以肅吏治而儆刁風。

     ○以内閣學士慶英、署兵部右侍郎。

     ○以禮部尚書麟魁、署鑲黃旗漢軍都統。

    鑲白旗滿洲副都統載岱、署鑲白旗護軍統領。

     ○以江南援軍克複浙江省城。

    賞遊擊蘇如松、劉登元、參将張應祿、守備王玉林、王少卿、龔占鳌、巴圖魯名号。

    把總楊昌明、向玉舉、五品銜花翎。

    餘複官加銜有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