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二十大。
興業縣黃亞佐等賓州麥二。
邱二嫂各股匪。
俱多至二千餘人。
其餘股匪亦複不少着即嚴饬該處文武。
并力堵截殲厥渠魁。
解散黨與是為至要。
所調各省之兵。
何省最為得力。
何省疲弱一并具奏程矞采奏片。
着鈔給閱看。
将此由五百裡谕令知之。
○又谕、程矞采馳奏、訪獲會匪訊究各情等語湖南衡州地方。
齋匪甚多經該知府陶恩培、訪獲謝發祥等犯。
究獲頭目左家發。
并于獲犯蕭二家。
起獲旗幟黃布馬褂号衣木印令簽陣圖書信僞照多件。
提訊左家發據供系聽從廣東人李丹入會。
以廣東老萬山即狗頭山之朱九濤為會首又有張添佐改名赤松子在湖北湖南各處。
藉名賣藥暗行句結。
朱九濤自稱太平王李丹稱平地王張添佐稱徐光王。
朱九濤約令該犯糾結匪徒等語。
該犯等行蹤詭秘。
遊奕于楚粵之交若不協力訪拏。
勢必滋蔓愈甚着徐廣缙葉名琛查明老萬山坐落何處。
是否即系狗頭山該匪等系何會名。
夥黨若幹。
分隸何處務即嚴密訪查。
派委員弁将頭目朱九濤、及匪黨全行弋獲。
并搗其巢穴。
毋得稍留餘孽其在湖北湖南句結各匪。
着程矞采等就現獲各犯究其黨與诘其住址。
密饬兩省州縣不動聲色。
一體訪拏。
毋令一名漏網原片着鈔給徐廣缙葉名琛、龔裕、閱看。
将此由五百裡各谕令知之。
○安徽巡撫蔣文慶奏、續獲首犯程六麻孜、并摉捕夥黨多名。
現仍饬屬訪拏如再能多獲巨犯。
當擇尤酌保。
得旨。
若能全行弋獲。
方準奏請加恩識之。
○廣西巡撫鄒鳴鶴奏籌辦保衛省城事宜并拏獲會匪廖五正法。
得旨。
辦理尚為妥協。
省城左近地方。
似此潛伏者。
料亦不少随時嚴密懲辦。
不可疏懈。
雖練勇可靠。
其中良莠不齊亦應加意慎重。
○丙辰。
上詣壽康宮問皇貴太妃安谕内閣、惠親王等奏、遵镌禦筆四言韻文。
搨印墨刻呈覽着照所請。
先行搨印二千分交禮部祗領。
即将各直省應行頒發之處。
開單具奏。
如有不敷。
着武英殿續行搨印。
交該部頒行并準各直省一體摹勒刊印。
以廣教思。
○谕軍機大臣等、昨面谕定郡王載铨、工部右侍郎彭蘊章、内務府大臣基溥相度萬年吉地。
聞陸應谷于地理之學。
素所講求。
本日已明降谕旨。
令該撫來京陛見。
陸應谷接奉此旨。
交卸後即行來京。
協同載铨等、詳細相度。
并着延訪江西紳民中。
精曉堪輿者一二人。
帶同進京。
以資商酌将此谕令知之。
○命江西巡撫陸應谷、來京陛見。
以刑部左侍郎王植、署江西巡撫。
○以告休奉恩将軍奕錦子載績、襲職。
○封禁貴州清水站黑鉛子礦廠。
從巡撫喬用遷請也。
○丁巳。
河東河道總督顔以燠、奏報秋汛安瀾命詣河神廟祀謝。
并下部議叙出力員弁。
升賞有差又奏饬催漕運幫船。
設法趱挽務使回空各幫。
安穩南行。
克期歸次得旨若稍有遲滞。
惟汝是問。
○湖南學政車順軌因病解任。
命翰林院編修劉昆、提督湖南學政。
○予湖南陣亡守備趙鴻賓、祭葬世職額外唐學均、賞恤如例。
○戊午。
谕内閣、刑部議奏、直隸續獲圖免糧租、賄求陳奏案内逸犯罪名一摺均着照所議辦理至易州承派差徭既據該督奏稱向資民力。
即着查照舊例。
妥議章程。
究系何項應減。
何項應留務使官民兩無偏累。
吏胥不緻藉端滋擾。
并出示曉谕。
俾闾閻周知。
曆久遵行傥地方官辦理不善。
即着從嚴參處其刁民糾衆抗差滋事一并按律懲辦。
以息争端。
斷不可将就了事轉費周章也。
○又谕、前因南河豐北廳屬漫口。
當降旨令瑞常于試差回京之便。
馳往該處查勘茲據查明具奏。
漫口丈數。
及被淹地方情形與該督等原奏。
大略相同回空漕船據查亦不緻有阻滞現在大工。
正當購料興辦之時着陸建瀛楊以增遵照疊次谕旨妥速籌辦。
并随時咨會顔以燠、陳慶偕務将漫水宣洩。
清出運道。
俾回空漕船。
暢行無誤其被水居民。
既據查明情形輕重不等仍着江蘇山東各督撫。
加意撫恤毋令失所。
○又谕、陸應谷奏、參員赴署咆哮請發往軍台一摺已革江西吉安府通判古連魁。
喚唱女優有玷官箴。
據該撫陸應谷查訊确鑿。
會同陸建瀛具奏降旨業經革職姑免置議。
乃該革員并不自知愧悔。
膽敢赴該撫衙署、咆哮毀辱似此逞刁挾制。
若不嚴行懲辦。
何以肅法紀而儆官方。
古連魁、着即發往軍台效力贖罪。
以為任性妄為者戒。
○直隸總督讷爾經額、奏謝頒賞禦門聽政詩刻得旨。
卿其善體朕意
興業縣黃亞佐等賓州麥二。
邱二嫂各股匪。
俱多至二千餘人。
其餘股匪亦複不少着即嚴饬該處文武。
并力堵截殲厥渠魁。
解散黨與是為至要。
所調各省之兵。
何省最為得力。
何省疲弱一并具奏程矞采奏片。
着鈔給閱看。
将此由五百裡谕令知之。
○又谕、程矞采馳奏、訪獲會匪訊究各情等語湖南衡州地方。
齋匪甚多經該知府陶恩培、訪獲謝發祥等犯。
究獲頭目左家發。
并于獲犯蕭二家。
起獲旗幟黃布馬褂号衣木印令簽陣圖書信僞照多件。
提訊左家發據供系聽從廣東人李丹入會。
以廣東老萬山即狗頭山之朱九濤為會首又有張添佐改名赤松子在湖北湖南各處。
藉名賣藥暗行句結。
朱九濤自稱太平王李丹稱平地王張添佐稱徐光王。
朱九濤約令該犯糾結匪徒等語。
該犯等行蹤詭秘。
遊奕于楚粵之交若不協力訪拏。
勢必滋蔓愈甚着徐廣缙葉名琛查明老萬山坐落何處。
是否即系狗頭山該匪等系何會名。
夥黨若幹。
分隸何處務即嚴密訪查。
派委員弁将頭目朱九濤、及匪黨全行弋獲。
并搗其巢穴。
毋得稍留餘孽其在湖北湖南句結各匪。
着程矞采等就現獲各犯究其黨與诘其住址。
密饬兩省州縣不動聲色。
一體訪拏。
毋令一名漏網原片着鈔給徐廣缙葉名琛、龔裕、閱看。
将此由五百裡各谕令知之。
○安徽巡撫蔣文慶奏、續獲首犯程六麻孜、并摉捕夥黨多名。
現仍饬屬訪拏如再能多獲巨犯。
當擇尤酌保。
得旨。
若能全行弋獲。
方準奏請加恩識之。
○廣西巡撫鄒鳴鶴奏籌辦保衛省城事宜并拏獲會匪廖五正法。
得旨。
辦理尚為妥協。
省城左近地方。
似此潛伏者。
料亦不少随時嚴密懲辦。
不可疏懈。
雖練勇可靠。
其中良莠不齊亦應加意慎重。
○丙辰。
上詣壽康宮問皇貴太妃安谕内閣、惠親王等奏、遵镌禦筆四言韻文。
搨印墨刻呈覽着照所請。
先行搨印二千分交禮部祗領。
即将各直省應行頒發之處。
開單具奏。
如有不敷。
着武英殿續行搨印。
交該部頒行并準各直省一體摹勒刊印。
以廣教思。
○谕軍機大臣等、昨面谕定郡王載铨、工部右侍郎彭蘊章、内務府大臣基溥相度萬年吉地。
聞陸應谷于地理之學。
素所講求。
本日已明降谕旨。
令該撫來京陛見。
陸應谷接奉此旨。
交卸後即行來京。
協同載铨等、詳細相度。
并着延訪江西紳民中。
精曉堪輿者一二人。
帶同進京。
以資商酌将此谕令知之。
○命江西巡撫陸應谷、來京陛見。
以刑部左侍郎王植、署江西巡撫。
○以告休奉恩将軍奕錦子載績、襲職。
○封禁貴州清水站黑鉛子礦廠。
從巡撫喬用遷請也。
○丁巳。
河東河道總督顔以燠、奏報秋汛安瀾命詣河神廟祀謝。
并下部議叙出力員弁。
升賞有差又奏饬催漕運幫船。
設法趱挽務使回空各幫。
安穩南行。
克期歸次得旨若稍有遲滞。
惟汝是問。
○湖南學政車順軌因病解任。
命翰林院編修劉昆、提督湖南學政。
○予湖南陣亡守備趙鴻賓、祭葬世職額外唐學均、賞恤如例。
○戊午。
谕内閣、刑部議奏、直隸續獲圖免糧租、賄求陳奏案内逸犯罪名一摺均着照所議辦理至易州承派差徭既據該督奏稱向資民力。
即着查照舊例。
妥議章程。
究系何項應減。
何項應留務使官民兩無偏累。
吏胥不緻藉端滋擾。
并出示曉谕。
俾闾閻周知。
曆久遵行傥地方官辦理不善。
即着從嚴參處其刁民糾衆抗差滋事一并按律懲辦。
以息争端。
斷不可将就了事轉費周章也。
○又谕、前因南河豐北廳屬漫口。
當降旨令瑞常于試差回京之便。
馳往該處查勘茲據查明具奏。
漫口丈數。
及被淹地方情形與該督等原奏。
大略相同回空漕船據查亦不緻有阻滞現在大工。
正當購料興辦之時着陸建瀛楊以增遵照疊次谕旨妥速籌辦。
并随時咨會顔以燠、陳慶偕務将漫水宣洩。
清出運道。
俾回空漕船。
暢行無誤其被水居民。
既據查明情形輕重不等仍着江蘇山東各督撫。
加意撫恤毋令失所。
○又谕、陸應谷奏、參員赴署咆哮請發往軍台一摺已革江西吉安府通判古連魁。
喚唱女優有玷官箴。
據該撫陸應谷查訊确鑿。
會同陸建瀛具奏降旨業經革職姑免置議。
乃該革員并不自知愧悔。
膽敢赴該撫衙署、咆哮毀辱似此逞刁挾制。
若不嚴行懲辦。
何以肅法紀而儆官方。
古連魁、着即發往軍台效力贖罪。
以為任性妄為者戒。
○直隸總督讷爾經額、奏謝頒賞禦門聽政詩刻得旨。
卿其善體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