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百三

關燈
并未回答。

    亦無代為托情之事等語。

    德木楚克紮布、雖未為該喇嘛請托。

    惟當其未回遊牧之前。

    早知此案牽涉。

    何以從前并未具奏。

    實屬不合。

    德木楚克紮布、着交理藩院議處。

     ○又谕、前因刑部等衙門、具題甘肅狄道州民人楊同居兒等、共毆降服胞兄楊梅身死一案。

    斷語兩歧。

    當交刑部再行悉心核議具奏。

    茲據奏稱、楊同居兒、系楊梅降服大功胞弟。

    被毆時并不懇求掙避。

    一經動手還毆。

    即屬有心幹犯。

    至所稱、诘非有心緻死。

    系專指非故殺而言。

    該犯當伊兄□□衾按之時。

    辄用木車輻條。

    上向冒毆。

    已屬互鬥。

    并非耳目所不及。

    與誤傷緻斃者迥異。

    楊同居兒、仍照刑部原議。

    着即處斬。

    其該省原題勘語。

    前後兩歧。

    并照該部所請。

    嗣後各省題本。

    務将勘語分别叙明。

    以免牽混。

     ○又谕、江蘇學政孫葆元奏、請責成教官提調襄理考試一摺。

    各省設立教官。

    原以整饬學規。

    訓迪諸生。

    俾各安分敦品以圖上進。

    若如該學政所奏。

    江蘇生監。

    多有不安本分。

    包漕抗糧。

    種種惡習。

    教官并不能認真約束。

    此等庸懦之員。

    何以整頓學校。

    嗣後各屬生監滋事。

    教官不能認真約束。

    即着該學政指名嚴參懲辦。

    至學政扃門考試。

    場外弊端。

    勢難稽查。

    全賴提調知府彈壓巡查。

    乃近來提調。

    多派丞倅州縣等官充當。

    不足以資統攝。

    嗣後各省學政考試各屬。

    如遇考棚在外縣之處。

    仍由該督撫派委知府充當提調。

    該府不準托名公事。

    私委屬員代辦。

    以重考政。

     ○又谕、袁甲三奏進剿臨淮南岸、攻克賊墟獲勝一摺。

    逆匪占踞臨淮。

    經官軍于南岸築營痛剿。

    營外賊墟尚多。

    袁甲三饬令投誠之柳家墟練總柳偉、約同各墟與官兵訂期舉事。

    初七日。

    官軍分隊渡河。

    豫伏墟外。

    約定先從蔣墟舉火為号。

    扒牆而上。

    逆衆不及抵禦。

    我軍乘勢撲入。

    斃賊不計其數。

    柳偉即在賊館放火。

    将賊館圍定焚燒。

    逆衆焚斬殆盡。

    計共燒斃賊匪一千餘名。

    砍斃六百餘名。

    生捦三百八十餘名。

    并将着名僞旗主焚斃多名。

    當将柳墟攻破。

    初八日。

    該逆糾合匪衆。

    環撲柳墟。

    意圖報複。

    經官軍剿斃馬賊二十餘名。

    步賊三百餘名。

    餘賊敗竄回巢。

    初九日夜。

    官軍分攻附近之湯家墟等處。

    該逆傾巢出拒。

    官軍先用槍炮轟擊。

    逆勢不支。

    我軍乘勝抄殺。

    橫屍遍野。

    餘賊不敢回巢。

    望東南狂奔。

    兵勇直壓至臨淮關口。

    将新奪土墟扼要駐守。

    剿辦尚屬得手。

    着袁甲三督饬官軍練勇、乘此聲威。

    迅即攻克臨淮。

    毋任負嵎久踞。

    所有此次出力員弁兵勇。

    及投誠立功之柳偉。

    着袁甲三存記。

    俟攻克臨淮後。

    彙案酌保。

    候朕施恩。

     ○谕軍機大臣等、本日據特普欽等奏、俄夷乘隙燒毀卡房、已派員修竣一摺。

    并繪圖貼說呈覽。

    烏魯蘇牡丹卡房。

    雖在許借俄夷界址之内。

    而設立自康熙年間。

    且系要隘處所。

    豈容任外夷占踞。

    此次該夷因船隻行駛不便。

    催令遷移。

    又未允許。

    乃轉謂此卡為占其左岸借居之地。

    突令密奇達、将卡房燒毀。

    經特普欽派佐領鄂爾精阿、前往海蘭泡查訊。

    據該夷通事石沙木勒幅、直認不諱。

    并雲木哩斐嶽幅嗔怒。

    故令燒毀。

    如欲重修。

    可移在右岸等語。

    情詞實為猖獗。

    特普欽現經派員在黑龍江城修妥木房。

    由冰道拉運至該處。

    照舊修蓋。

    業已一律工竣。

    所辦尚屬周妥。

    惟該夷蓄心侵占。

    已非一日。

    此卡既于該夷行船不便。

    雖經修理。

    難保不複來滋擾。

    特普欽拟派官兵常川駐守。

    尚恐難資抵禦。

    黑龍江之鄂倫春、赫哲費雅哈等部落。

    其人最為勇悍。

    務當收羅為我所用。

    不可使受夷人籠絡。

    如果該夷再來肆擾。

    即可密調該數處之人。

    與之抵禦。

    此外團練。

    亦當聯為一氣。

    使該夷稍知畏懼。

    不緻得步進步。

    方為妥善。

    将此谕令知之。

     ○又谕、翁同書奏、兵練擊賊、疊次獲勝、粵撚現謀西竄、壽州情形吃緊一摺。

    壽州東南兩路官軍。

    雖于莊木橋等處、疊次獲勝。

    不過因賊已潰竄。

    削平逆壘。

    并未令其大受懲創。

    至逆首陳玉成一股。

    昨據和春奏報、該逆因被張國梁擊敗竄去。

    茲複據翁同書奏稱、該逆因聞楚師勢盛。

    遂由江浦六合帶領二十餘軍。

    意圖西竄六安。

    以拒楚師。

    北犯壽州。

    以牽掣皖軍。

    現在廬舒等處。

    逆蹤麕聚等語。

    是該逆陳玉成、竄突情形。

    極為猖獗。

    西擾六安。

    北撲壽州。

    均屬可慮。

    現在翁同書兵力較單。

    着袁甲三力籌兼顧。

    探有賊匪大股竄至。

    星速派撥兵勇。

    前往助剿。

    如能派馬隊往援。

    更為得力。

    并着酌量辦理。

    翁同書仍當激勵兵勇。

    力扼賊沖。

    不得以饷缺兵少等詞藉口。

    緻有疏失。

    将此由六百裡各谕令知之。

     ○浙江巡撫羅遵殿奏、本屆海運。

    提前趕辦。

    并籌變通之法。

    得旨。

    所奏殊無把握。

    層層折耗。

    實非計之得也。

    着戶部速議具奏。

     ○安徽巡撫翁同書奏、署懷遠縣知縣鄒笥、前因失守參革。

    現辦撫恤防堵各事宜。

    尚知愧奮。

    得旨。

    該員失守革職。

    已經開缺。

    即使續着勤勞。

    開複則可。

    回任則不可。

    又奏、派防六安副将盧又熊禀稱、拏獲形迹可疑之毛青雲、據都司白鳳鳴、認系湖北奸細。

    被獲脫逃。

    現已訊明正法。

    批。

    白鳳鳴、觑破逆謀。

    着存記。

    俟續有勞績、酌保。

     ○以安徽盱眙縣剿匪出力。

    賞知縣洪貞頤、花翎。

    張鈞等、藍翎。

    餘升選有差。

     ○甲寅。

    頒朱筆。

    谕大學士、六部、理藩院尚書侍郎、都察院堂官等、國家設官分職。

    在部院衙門司員禦史。

    原欲其谙練政體。

    詳求例意。

    今日為儲材之淵薮。

    異日出為方面。

    自能才識出衆。

    茂着循聲。

    意至深。

    典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