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百二

關燈


    谕内閣、戶部奏、請将甘肅新疆等處未墾地畝。

    饬查試墾等語。

    西陲地面遼闊。

    隙地必多。

    果能将開墾事宜。

    實心籌辦。

    當可以歲入之數。

    供兵食之需。

    實為經久有益。

    前據伊犁将軍布彥泰奏報、于塔什圖畢等處開墾地畝。

    疊着成效。

    洵屬忠誠為國之舉。

    均經分别施恩。

    而烏噜木齊于道光二十年間。

    開墾地止二萬餘畝。

    其未墾之地。

    未據該都統奏明續辦。

    着布彥泰會同惟勤、體察情形。

    派員确勘。

    如有可墾之地。

    務須設法招徕。

    随時奏明辦理。

    其伊犁已開地畝。

    業經照例升科。

    此外及各城地方。

    如有曠地可以招墾者。

    仍着該将軍等詳細饬查。

    一律奏辦。

    至甘省報明水沖沙壓案内。

    尚有七千五百餘頃。

    未經墾複。

    着富呢揚阿遴委妥員。

    确加履勘。

    遇有堪以墾複之處。

    即将應複地畝。

    随時咨報。

    不得任聽該委員等畏難捏禀。

    阻隔不行。

    務使野無曠土。

    人盡力田。

    俾民食邊儲。

    并收實效。

     ○丁未。

    祭先師孔子。

    遣署禮部尚書特登額行禮。

     ○谕内閣、李星沅奏、延安府屬之延川縣。

    地方瘠苦。

    請照南北兩山州縣、奏明籌款貼補之案。

    一律酌給緝捕經費。

    又每年演放大炮。

    所用火藥鉛丸。

    由西安清軍廳承領補造。

    估計工料等銀二百兩。

    亦須籌款發給等語。

    着準其于留備嶽廟工用生息銀内。

    每年動撥銀九百兩。

    發給延川縣緝捕經費銀七百兩。

    清軍廳制造藥鉛銀二百兩。

    均着免其報銷。

    該部知道。

     ○給江蘇桃源、海、二州縣并大河衛軍民一月口糧。

    緩徵上元、江甯、句容、溧水、高淳、江浦、六合、山陽、阜甯、清河、安東、鹽城、江都、甘泉、儀徵、高郵、興化、泰、東台、銅山、豐、蕭、砀山、宿遷、睢甯、海、贛榆、泰興、二十八州縣及揚州、淮安、大河、徐州、四衛災民舊欠額賦。

     ○戊申。

    孝康章皇後忌辰。

    遣官祭孝陵。

     ○己酉。

    谕内閣、經額布等奏、據凱隆阿因終養事畢。

    呈請進京報效一摺。

    現在京内并無相當差使。

    凱隆阿仍着留于吉林原籍。

    充當佐領。

    聽候谕旨。

     ○又谕、陸費瑔奏參、衛守備應造軍船。

    延不領銀趕辦一摺。

    湖南沔陽衛守備宋廷楷。

    應造大造賠造軍船至八隻之多。

    該守備并不先事豫籌。

    設法趕辦。

    迨至新漕臨兌。

    委員守催。

    始以屯田被淹。

    藉詞延宕。

    實屬任意玩違。

    宋廷楷着交部議處。

    并着該撫查明該衛應造各船屯坐田垸。

    是否均在被災之列。

    如有影射捏飾情弊。

    即着從嚴參辦。

    尋奏、宋廷楷業準部咨革職。

    應行買補雇募各船。

    已據署守備馮樹堂等、分别加修兌運。

    下部知之。

     ○又谕、前據布彥泰等奏、請鼓勵開墾地畝捐資督辦各員。

    當經降旨。

    分别加恩獎勵。

    茲據吏部奏、各該員升用之處。

    核與定例章程不符。

    請旨更正等語。

    該部所駁甚是。

    惟伊犁地處極邊。

    兵糧民食。

    必當計及久遠。

    當以開墾為第一要務。

    該員等或督辦出力。

    或捐資集事。

    均屬盡心公事。

    不辭勞瘁。

    自應格外施恩。

    以昭激勸。

    慶辰、着仍以知府盡先選用。

    塔那泰、着仍以同知盡先選用。

    并案送部引見。

    保山、着俟倉差期滿時。

    仍以同知盡先選用。

    伊津色、着仍以通判發往甘肅差委補用。

    馬光乾、陳炳照、均着俟俸滿後。

    仍以本省府經曆縣丞遇缺即補。

    黃元泰、現據該部奏稱選授湖北鹹豐縣張家坪巡檢。

    着仍以該省府經曆縣丞即行升補。

    此系朕破格加恩。

    嗣後能于應墾地畝。

    随時經畫。

    着有成效者。

    必當量加鼓勵。

    布彥泰、督率有方。

    忠誠為國。

    着賞加太子太保銜。

    仍交部從優議叙。

    以示嘉獎。

     ○谕軍機大臣等、麟魁等奏、引河啟放通暢。

    門占将成。

    計日即可挂纜合龍一摺。

    據奏西壩已作門占。

    初六日将引河啟放。

    滔滔下注。

    勢甚奔騰。

    并據下遊各廳禀報。

    黃流入境出境。

    均屬通暢。

    大溜掣入引河。

    約有六分。

    拟于十三日挂纜合龍等語。

    覽奏均悉。

    現在加鑲西壩門占柴土邊埽。

    及夾土壩等工。

    諒已一律完竣。

    當此垂成之際。

    尤宜加意慎重。

    不可稍有疏虞。

    伫盼大工告蒇。

    永慶安瀾。

    以副朕望。

    将此谕令知之。

     ○庚戌。

    谕内閣、前派麟魁、廖鴻荃、督辦中牟大工。

    連日據奏将次合龍。

    方深殷盼。

    乃本日複據奏稱于初七初九等日。

    連次蟄失五占。

    自請從重治罪。

    并請簡派熟谙河務之大臣。

    來工督辦等語。

    覽奏忿懑之至。

    從前若能趕緊辦理。

    于正月内合龍。

    則春水未旺。

    焉有此失。

    總系麟魁等辦事颟顸遷延所緻。

    罪無可寬。

    惟遽予罷斥。

    另派大臣接辦。

    伊等轉得置身事外。

    诿過他人。

    麟魁、廖鴻荃、均着革職。

    給予七品頂帶。

    仍留河工督率。

    傥能竭力挽回。

    尚可量從寬典。

    鐘祥任事未久。

    着革職。

    給予七品頂帶。

    暫留河督之任。

    鄂順安、系兼管河工。

    着革職留任。

    降為三品頂帶。

    所有全工事宜。

    仍着責成麟魁、廖鴻荃、鐘祥、鄂順安、督饬在工文武員弁。

    趕緊設法。

    相機妥辦。

    設若仍前玩洩。

    必皆重治其罪。

    所有應行陳奏事件。

    仍着照舊列銜會奏。

    此次失事之文武掌壩各員弁。

    着麟魁等查明嚴參具奏。

     ○漕運總督李湘棻奏、江北淮海一帶。

    民風強悍。

    自水災後。

    多流為匪。

    已通饬漕标實力緝捕。

    得旨、查拏頗力。

    但必須淨絕根株。

    方稱妥善。

    勉之。

     ○實授特登額、禮部尚書。

    以吏部左侍郎文慶、為都察院左都禦史。

    調禮部尚書陳官俊、為工部尚書。

    以都察院左都禦史李宗昉、為禮部尚書。

    戶部左侍郎杜受田、為都察院左都禦史。

     ○辛亥。

    上詣绮春園問皇太後安。

     ○谕内閣、綿勳現襲固山貝子。

    其祖父母父母。

    加恩準其一并追封。

     ○又谕、德春等奏、慎重漕糧豫籌積貯一摺。

    漕糧為天庾正供。

    首重米色。

    各省偶因雨旸稍愆。

    以緻米質受傷。

    豫期奏明。

    尚屬援案辦理。

    惟交倉收納後。

    久貯則黴變堪虞。

    搭放則盤查有礙。

    且恐旗丁人等藉端攙雜。

    百弊叢生。

    不可不嚴加查察。

    着江浙各省督撫嚴饬各屬。

    務須加意慎選好米收納。

    不得恃奏明有案。

    率意濫收。

    并着漕運總督于各幫盤驗過淮時。

    詳加查驗。

    認真簽盤。

    毋任朦混。

    仍嚴饬各該糧道暨押運員弁。

    沿途督丁勤加風晾。

    不得以不純米色。

    藉詞支飾。

    糧船到通後。

    即責成倉場侍郎認真詳查。

    嚴行盤驗。

    毋任稍有黴變攙雜情弊。

     ○以戶部尚書敬徵、兼署吏部尚書。

     ○調戶部右侍郎柏葰、為吏部左侍郎。

    吏部右侍郎成剛、為戶部右侍郎。

    兼管錢法堂事務。

    刑部左侍郎惠豐、為吏部右侍郎。

    轉刑部右侍郎赓福、為左侍郎。

    調盛京刑部侍郎斌良、為刑部右侍郎。

    以都察院左副都禦史花沙納、為盛京刑部侍郎。

     ○以都察院左都禦史文慶、兼鑲藍旗漢軍都統。

    理藩院尚書吉倫泰、署正黃旗漢軍都統。

    禦前侍衛珠勒亨、為鑲藍旗護軍統領。

    前任和阗辦事大臣賽什雅勒泰、為鑲黃旗漢軍副都統。

     ○山東巡撫崇恩奏報到任。

    得旨、諸凡認真。

    屏除虛僞。

    崇尚誠實為要。

    再朕聞高唐、汶上、均有昏夜搶劫之案。

    峄縣并有白晝強搶集鎮之事。

    恐地方官諱匿不報。

    或化大為小。

    均未可定。

    汝必須明察暗訪。

    嚴行查辦。

    以靖闾閻而除禍患。

    切勿被人欺蔽也。

     ○壬子。

    調吏部左侍郎祝慶蕃、為戶部左侍郎。

    兼管三庫事。

    轉吏部右侍郎季芝昌、為左侍郎。

    仍留學政任。

    調兵部右侍郎侯桐、為吏部右侍郎。

    以内閣學士孫瑞珍、為兵部右侍郎。

    仍留學政任。

     ○以都察院左都禦史杜受田、管理三庫事。

     ○以兵部左侍郎朱嶟、兼署吏部左侍郎。

    禮部右侍郎周祖培、兼署兵部右侍郎。

     ○癸醜。

    遣官祭曆代帝王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