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百九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
責成該道府。
督令将所屬已徵銀款。
埽數完解。
傥敢稍留蒂欠。
即行據實嚴參。
如道府稍有瞻徇。
亦着一并參辦。
○谕軍機大臣等、程楙采奏、皖省被淹州縣水勢。
及陸續報獲匪徒一摺。
河南中牟漫水皖省地處下遊。
被淹必廣。
現據查明頂沖之太和縣。
通境被災。
分注之亳州、及濱準十餘州縣、窪地淹入水中。
太和業已碾動倉糧。
發銀撫恤。
餘亦饬查詳辦等語。
着程楙采嚴饬印委各員。
認真勘辦。
務須妥為經理。
核實散放。
不可視同故事。
所有着名匪棍。
已據饬司兜拏。
禀獲首次要犯多名。
仍當上緊偵緝。
分路兜捦。
必使匪徒無所托足。
以靖地方。
此次被災州縣輕重情形。
着即趕緊勘報。
已獲匪棍。
嚴行究辦。
俾除莠安良。
并行不悖。
方為妥善。
将此谕令知之。
○以祭社稷壇。
自是日始。
齋戒三日。
○丙午。
以禮部尚書麟魁、為順天鄉試正考官。
兵部尚書許乃普、國子監祭酒花沙納、為副考官。
○以都察院左都禦史特登額、署禮部尚書。
吏部左侍郎陳官俊、署兵部尚書。
肅親王敬敏、署鑲藍旗漢軍都統。
○以伊犁領隊大臣長清、為庫車辦事大臣。
庫車辦事大臣紮拉芬泰、為伊犁領隊大臣。
○命陝甘總督富呢揚阿、撥銀六千一百九兩。
解赴和阗。
備道光二十五年經費。
○丁未。
祭先師孔子。
遣戶部尚書祁寯藻行禮。
○谕内閣稽查崇文門稅務滿漢禦史。
着裁撤。
○戊申祭大社。
大稷。
上親詣行禮。
○幸圓明園。
○詣绮春園問皇太後安。
○己酉。
太宗文皇帝忌辰。
遣官祭昭陵。
○谕内閣、劉韻珂奏、請将水師總兵撤任一摺。
浙江溫州鎮總兵德年。
由廣西陸路副将升用到任後雖并無廢弛之事。
究于水師情形不能熟悉。
德年着先行撤任。
溫州鎮總兵員缺。
準其以該鎮标中營遊擊葉紹春。
護理。
○谕軍機大臣等、劉韻珂奏、浙洋泊有夷船。
暫行留浙督辦等語。
前據耆英議定通商事宜。
已據行知各省。
浙江事屬創始。
有與粵省情形不同之處。
着劉韻珂會同管遹群。
李廷钰體察甯波等處地勢民情。
與該夷先申要約。
俾免膠執贻誤。
其如何稽查偷漏之處。
并着妥議辦理。
據奏夷人即日到浙。
該督暫留浙省。
與夷酋面加查議。
若遲至八月以後。
即交管遹群妥辦。
馳赴閩浙新任等語。
覽奏均悉。
管遹群已授浙江巡撫。
責無旁貸。
如夷人到浙。
已在劉韻珂起程之後。
即将應辦事宜。
妥行籌辦。
無稍贻誤。
其溫州洋面盜匪尚多。
着該督等嚴饬鎮将。
添船配兵。
會合兜捦。
無分畛域。
以期有犯必懲。
所有溫州鎮總兵德年。
現已撤任。
着劉韻珂于抵閩後。
察看有無可以對調之員。
分别酌調請簡。
張從龍等三員。
均準其帶赴閩省。
将此谕令知之。
尋奏德年不勝水師總兵之任。
閩浙兩省各鎮。
亦無可對調之員。
請旨簡放。
得旨溫州鎮總兵。
着汪士逵補授。
○庚戌。
萬壽節。
遣官祭太廟後殿。
○遣官祭福陵。
昭陵。
昭西陵。
孝陵。
孝東陵。
景陵。
泰陵。
泰東陵。
裕陵。
昌陵。
○遣官祭孝穆皇後孝慎皇後孝全皇後陵寝。
○遣官祭顯佑宮。
東嶽廟。
城隍廟。
○上詣安佑宮行禮。
○詣绮春園皇太後前行禮。
○禦正大光明殿。
皇子及王以下文武大臣官員蒙古王公額驸等、行慶賀禮。
○禦同樂園。
賜皇子及内廷王大臣蒙古王公額驸等食。
○谕内閣、山東曲阜縣先師林廟。
系萬方觀禮之鄉。
遇有祀典。
必應緻誠盡敬。
以示尊崇。
一切禮儀祭品。
尤宜整齊蠲潔。
用肅觀瞻。
現在雖無不備之處。
但恐日久懈生。
稍失誠敬。
着山東巡撫。
嚴饬地方官。
随時敬謹察看。
每屆祭祀之期。
務須恪恭将事。
毋得視為具文。
用副朕崇儒重道至意。
○辛亥。
太祖高皇帝忌辰。
遣官祭福陵。
○壬子。
上奉皇太後幸同樂園。
進膳。
賜皇子及内廷王大臣蒙古王公額驸等食。
○以陝西陝安鎮總兵官豐伸、為喀什噶爾換防總兵官。
○撥陝西西安鎮标裁留撫标餘賸經制外委一員額外外委二員歸西安城守協營管轄。
從總督富呢揚阿請也。
○癸醜。
上詣安佑宮行禮。
○遣官祭關帝廟。
○谕内閣、敬徵等奏、會勘堵築中河漫口。
估計壩工挑河銀數一摺。
此次堵築漫口。
經敬徵等核實查勘。
所有築
責成該道府。
督令将所屬已徵銀款。
埽數完解。
傥敢稍留蒂欠。
即行據實嚴參。
如道府稍有瞻徇。
亦着一并參辦。
○谕軍機大臣等、程楙采奏、皖省被淹州縣水勢。
及陸續報獲匪徒一摺。
河南中牟漫水皖省地處下遊。
被淹必廣。
現據查明頂沖之太和縣。
通境被災。
分注之亳州、及濱準十餘州縣、窪地淹入水中。
太和業已碾動倉糧。
發銀撫恤。
餘亦饬查詳辦等語。
着程楙采嚴饬印委各員。
認真勘辦。
務須妥為經理。
核實散放。
不可視同故事。
所有着名匪棍。
已據饬司兜拏。
禀獲首次要犯多名。
仍當上緊偵緝。
分路兜捦。
必使匪徒無所托足。
以靖地方。
此次被災州縣輕重情形。
着即趕緊勘報。
已獲匪棍。
嚴行究辦。
俾除莠安良。
并行不悖。
方為妥善。
将此谕令知之。
○以祭社稷壇。
自是日始。
齋戒三日。
○丙午。
以禮部尚書麟魁、為順天鄉試正考官。
兵部尚書許乃普、國子監祭酒花沙納、為副考官。
○以都察院左都禦史特登額、署禮部尚書。
吏部左侍郎陳官俊、署兵部尚書。
肅親王敬敏、署鑲藍旗漢軍都統。
○以伊犁領隊大臣長清、為庫車辦事大臣。
庫車辦事大臣紮拉芬泰、為伊犁領隊大臣。
○命陝甘總督富呢揚阿、撥銀六千一百九兩。
解赴和阗。
備道光二十五年經費。
○丁未。
祭先師孔子。
遣戶部尚書祁寯藻行禮。
○谕内閣稽查崇文門稅務滿漢禦史。
着裁撤。
○戊申祭大社。
大稷。
上親詣行禮。
○幸圓明園。
○詣绮春園問皇太後安。
○己酉。
太宗文皇帝忌辰。
遣官祭昭陵。
○谕内閣、劉韻珂奏、請将水師總兵撤任一摺。
浙江溫州鎮總兵德年。
由廣西陸路副将升用到任後雖并無廢弛之事。
究于水師情形不能熟悉。
德年着先行撤任。
溫州鎮總兵員缺。
準其以該鎮标中營遊擊葉紹春。
護理。
○谕軍機大臣等、劉韻珂奏、浙洋泊有夷船。
暫行留浙督辦等語。
前據耆英議定通商事宜。
已據行知各省。
浙江事屬創始。
有與粵省情形不同之處。
着劉韻珂會同管遹群。
李廷钰體察甯波等處地勢民情。
與該夷先申要約。
俾免膠執贻誤。
其如何稽查偷漏之處。
并着妥議辦理。
據奏夷人即日到浙。
該督暫留浙省。
與夷酋面加查議。
若遲至八月以後。
即交管遹群妥辦。
馳赴閩浙新任等語。
覽奏均悉。
管遹群已授浙江巡撫。
責無旁貸。
如夷人到浙。
已在劉韻珂起程之後。
即将應辦事宜。
妥行籌辦。
無稍贻誤。
其溫州洋面盜匪尚多。
着該督等嚴饬鎮将。
添船配兵。
會合兜捦。
無分畛域。
以期有犯必懲。
所有溫州鎮總兵德年。
現已撤任。
着劉韻珂于抵閩後。
察看有無可以對調之員。
分别酌調請簡。
張從龍等三員。
均準其帶赴閩省。
将此谕令知之。
尋奏德年不勝水師總兵之任。
閩浙兩省各鎮。
亦無可對調之員。
請旨簡放。
得旨溫州鎮總兵。
着汪士逵補授。
○庚戌。
萬壽節。
遣官祭太廟後殿。
○遣官祭福陵。
昭陵。
昭西陵。
孝陵。
孝東陵。
景陵。
泰陵。
泰東陵。
裕陵。
昌陵。
○遣官祭孝穆皇後孝慎皇後孝全皇後陵寝。
○遣官祭顯佑宮。
東嶽廟。
城隍廟。
○上詣安佑宮行禮。
○詣绮春園皇太後前行禮。
○禦正大光明殿。
皇子及王以下文武大臣官員蒙古王公額驸等、行慶賀禮。
○禦同樂園。
賜皇子及内廷王大臣蒙古王公額驸等食。
○谕内閣、山東曲阜縣先師林廟。
系萬方觀禮之鄉。
遇有祀典。
必應緻誠盡敬。
以示尊崇。
一切禮儀祭品。
尤宜整齊蠲潔。
用肅觀瞻。
現在雖無不備之處。
但恐日久懈生。
稍失誠敬。
着山東巡撫。
嚴饬地方官。
随時敬謹察看。
每屆祭祀之期。
務須恪恭将事。
毋得視為具文。
用副朕崇儒重道至意。
○辛亥。
太祖高皇帝忌辰。
遣官祭福陵。
○壬子。
上奉皇太後幸同樂園。
進膳。
賜皇子及内廷王大臣蒙古王公額驸等食。
○以陝西陝安鎮總兵官豐伸、為喀什噶爾換防總兵官。
○撥陝西西安鎮标裁留撫标餘賸經制外委一員額外外委二員歸西安城守協營管轄。
從總督富呢揚阿請也。
○癸醜。
上詣安佑宮行禮。
○遣官祭關帝廟。
○谕内閣、敬徵等奏、會勘堵築中河漫口。
估計壩工挑河銀數一摺。
此次堵築漫口。
經敬徵等核實查勘。
所有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