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考:偶像與奴才(西屏)
關燈
小
中
大
是從事社會光明運動者,假使也自己做起白日夢來,昏昏沉沉的卷着一個偶像,虔心膜拜頂禮,則豈不可歎,豈不可哀呢!
近來頗有人談談國民性,于是我就疑心,以為既然彼此同為中華民國國民,所具之國民性當是相同,那末此等偶像崇拜也許是根據于某一種特性罷,雖然此間的對象(偶像)并不相同。
這疑心一來就蹊跷,——因為對象之不同,僅是程度高下的分别,不是性質的殊異。
倘使弗羅伊特性欲說(Freud^sconceptoflibi*洌铮┦欽實的說話,化裝遊戲(Sublimation)這個道理,在此間何嘗不可應用?做一會呆子罷,去找尋找尋這特性出來。
我當然不敢說我這個研究的結果十分真确,但隻要近乎真的,也就不妨供獻出來讨論讨論。
F.H.Allport〔3〕的《社會心理學》第五章《人格論》,“自己表現”(Selfexpression)這一段裡,将“人”分作兩類,自尊與自卑(AscendanceandSubmission)又外展與内訟(ExtroversionandIntroversion)。
他說: 最内訟的人,是在幻想中求滿足。
……隐蔽之欲望,乃于白日夢或夜夢中得償補之。
其結果遂将此僞象與真實生活相混雜連結。
真實的現象,都用幻想來曲解,務期與其一己所望吻合,于是事物之真價,都建設在一個奇怪的标準上了。
……白癡或癫狂的人,對于細事過分的張揚,即是此例。
懦弱,殘廢,或幼年時與長大之兒童作伴。
倘使不幻想滿足的事情,就常常保留住自卑的習氣。
懾服,曲媚于其苛虐之父執,師長或長兄,而成為一卑以自牧之奴兒。
不敢對别人表白自己的意見,……逢到别人,往往看得别人非凡偉大,崇高,而自己柔馴屈伏于下。
節譯到這裡,我想起我國列聖列賢的訓誨,都是教人“卑以自牧”的道德話來。
向來以謙恭為美德的中國人,連鄉下“看牛郎”也知道“吃虧就是便宜”的格言,做做奴才也是正理!——倘使你不相信,可以看看《施公案》《彭公案》“之類之類”的民間通行故事,官員對着皇上也者,不是自稱“奴才”嗎?這真是國民性自己表現得最透徹的地方。
那末于現在偶像崇拜之信徒,也自然不必苛求了,因為國民性生來是如此地奴氣十足的。
這樣說來,中國國民就可憐得很,差不多是生成的奴才了。
新人們之偶像崇拜,固然是個很好的事證,而五卅慘案之非國恥,甯波學生為五卅案罷課是經子淵氏的罪案,以及那些不敢講幾句挺立的話,懼恐得罪于諸帝國主義之英日法美等國家之國家主義者,……諸此議論與事實,何嘗不是奴才國民性之表現呢? 如其你是灼見這些的,你能不哀歎嗎?但是現在國内連哀歎呻吟都遭禁止的呢!有聲望的人來說正義話,就有“流言”;年青一些的說正義話,那更是滅絕人倫,背聖棄道,是非孝公妻赤化的人物了。
對于這些自甘于做奴才的人們,你可有辦法嗎?倘使《聊齋》故事真實,我真想将那些奴才們的腦子來掉換一下呢。
此外又有許多想借用别國社會黨人的勢力來幫助中國脫離奴才地位的,何嘗不是看人高大,自視卑下白日夢中求滿足的奴才思想呢?自己不想起來,隻求别人援手,這就是奴才的本質,而不幸這正是國内知識階級流行的事實。
要之,自卑和内訟,是我國民的劣根性。
此劣性一天不拔去,就一天不能脫離于奴才。
脫離奴才的最好榜樣,是德國。
在這裡請引前德皇威廉二世的話來作結束。
他說:——“恢複德意志從來之地位,切不可求外界之援助,蓋求之未必即行,行矣亦必自隐于奴隸地位。
…… 自立不倚賴人,此為國民所必具之意識。
如國民全階級中覺悟時,則向上之心,油然而發。
……若德國人有全體國民意識時,則同胞互助之精神,祖國尊嚴之自覺……罔不同來,……自不難再發揮如戰前(按此指歐洲大戰)之國民氣概。
……”
這疑心一來就蹊跷,——因為對象之不同,僅是程度高下的分别,不是性質的殊異。
倘使弗羅伊特性欲說(Freud^sconceptoflibi*洌铮┦欽實的說話,化裝遊戲(Sublimation)這個道理,在此間何嘗不可應用?做一會呆子罷,去找尋找尋這特性出來。
我當然不敢說我這個研究的結果十分真确,但隻要近乎真的,也就不妨供獻出來讨論讨論。
F.H.Allport〔3〕的《社會心理學》第五章《人格論》,“自己表現”(Selfexpression)這一段裡,将“人”分作兩類,自尊與自卑(AscendanceandSubmission)又外展與内訟(ExtroversionandIntroversion)。
他說: 最内訟的人,是在幻想中求滿足。
……隐蔽之欲望,乃于白日夢或夜夢中得償補之。
其結果遂将此僞象與真實生活相混雜連結。
真實的現象,都用幻想來曲解,務期與其一己所望吻合,于是事物之真價,都建設在一個奇怪的标準上了。
……白癡或癫狂的人,對于細事過分的張揚,即是此例。
懦弱,殘廢,或幼年時與長大之兒童作伴。
倘使不幻想滿足的事情,就常常保留住自卑的習氣。
懾服,曲媚于其苛虐之父執,師長或長兄,而成為一卑以自牧之奴兒。
不敢對别人表白自己的意見,……逢到别人,往往看得别人非凡偉大,崇高,而自己柔馴屈伏于下。
節譯到這裡,我想起我國列聖列賢的訓誨,都是教人“卑以自牧”的道德話來。
向來以謙恭為美德的中國人,連鄉下“看牛郎”也知道“吃虧就是便宜”的格言,做做奴才也是正理!——倘使你不相信,可以看看《施公案》《彭公案》“之類之類”的民間通行故事,官員對着皇上也者,不是自稱“奴才”嗎?這真是國民性自己表現得最透徹的地方。
那末于現在偶像崇拜之信徒,也自然不必苛求了,因為國民性生來是如此地奴氣十足的。
這樣說來,中國國民就可憐得很,差不多是生成的奴才了。
新人們之偶像崇拜,固然是個很好的事證,而五卅慘案之非國恥,甯波學生為五卅案罷課是經子淵氏的罪案,以及那些不敢講幾句挺立的話,懼恐得罪于諸帝國主義之英日法美等國家之國家主義者,……諸此議論與事實,何嘗不是奴才國民性之表現呢? 如其你是灼見這些的,你能不哀歎嗎?但是現在國内連哀歎呻吟都遭禁止的呢!有聲望的人來說正義話,就有“流言”;年青一些的說正義話,那更是滅絕人倫,背聖棄道,是非孝公妻赤化的人物了。
對于這些自甘于做奴才的人們,你可有辦法嗎?倘使《聊齋》故事真實,我真想将那些奴才們的腦子來掉換一下呢。
此外又有許多想借用别國社會黨人的勢力來幫助中國脫離奴才地位的,何嘗不是看人高大,自視卑下白日夢中求滿足的奴才思想呢?自己不想起來,隻求别人援手,這就是奴才的本質,而不幸這正是國内知識階級流行的事實。
要之,自卑和内訟,是我國民的劣根性。
此劣性一天不拔去,就一天不能脫離于奴才。
脫離奴才的最好榜樣,是德國。
在這裡請引前德皇威廉二世的話來作結束。
他說:——“恢複德意志從來之地位,切不可求外界之援助,蓋求之未必即行,行矣亦必自隐于奴隸地位。
…… 自立不倚賴人,此為國民所必具之意識。
如國民全階級中覺悟時,則向上之心,油然而發。
……若德國人有全體國民意識時,則同胞互助之精神,祖國尊嚴之自覺……罔不同來,……自不難再發揮如戰前(按此指歐洲大戰)之國民氣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