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秘史 第五十三回 秦穆公用人從葬 秦晉軍令狐大戰

關燈
第五十三回秦穆公用人從葬秦晉軍令狐大戰 穆公既迎王使入朝,乃周大夫召公也。

    召公曰:“天子以戎狄亂侵中國,今得諸侯征服,生民免受其害,故遣某以金鼓來賜侯伯。

    ”穆公望北拜受,厚待召公。

    召公辭歸,公思戎狄來降,天子降賜,乃升公孫支為破虜将軍。

    戲謂枝曰:“将軍年過七旬,能奪先鋒,以助我征西戎,成霸業,孤欲乘此得勝之兵伐晉,将挂先鋒印否?”枝對曰:“大丈夫當立功戰場,死且不避,何懼老乎?”穆公大悅。

    酒罷退朝,公孫支以穆公更許己為先鋒,喜不自勝。

    歸家長笑數聲而死,時年已七十六歲。

    後人有詩贊曰:子桑當時傑,英勇久馳名,輔霸成功壯,相秦積業深。

     韓原戰六将,河口接孤兵,似虎生飛翼,如故振百鱗,子桑不服老,千古遺笑聲。

     次日,穆公設朝,群臣議兵伐晉,聞子桑身死,恸哭太過,遂成重疾。

    自此穆公不能起,遂宣群臣入後宮而受遺诏。

    群臣至内延。

    穆公謂孟明曰:“寡人自得百裡奚而成霸于中原,及得先生又霸西戎,今欲東征,不幸遇此固疾,孤沒之後,願公等盡心輔吾太子瑩,以定秦國可也!”遺诏太子,囑曰:“吾死之後,汝即葬吾于雍,可将一百七十七人以生殉葬。

    有子車氏、奄息、仲行、-虎弟兄三人,乃平生好善之士,亦可使其從葬。

    ”言罷而卒,時年六十九歲,乃周襄王三十一年春二月也。

    群臣奉太子瑩即位,是為康公。

    康公嗣位,承父遺命,葬其棺于雍城,果以生人一百七十七人及子車氏三兄弟同葬,此三人乃邦國善土。

    及葬之日,其一百餘人同入土袕,号哭之聲,徹于天地間者,莫不酸辛。

    國人哀之,為之賦黃烏之詩雲:交交黃鳥,止于棘。

    誰從穆公,子車奄息。

     維此奄息,百夫之特。

    臨其袕,惴惴其。

     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交交黃鳥,止于桑。

    誰從穆公,子車仲行。

     維此仲行,百夫之防。

    臨其袕,惴惴其。

     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交交黃鳥,止于楚。

    誰從穆公,子車-虎。

     維此-虎,百夫之禦。

    臨其袕,惴惴其。

     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又宋東坡蘇先生,《題穆公墓詩》雲:-泉在城東,墓在城中。

    無百步,乃如昔未有此城。

    秦人以泉識公墓,昔公生不誅孟明。

    豈有死之歸而忍用其良。

    乃知三予殉公意,亦如齊之二子事田橫。

    古人感一飯,尚能殺其身,今人不複見此等。

    乃以所見疑古人,古人不可望,今人益可傷。

     唐人題穆公墓詩:俗人戎風夏變夷,賢如秦穆亦難移,驅良殉葬心何忍,因死傷生養甚迷。

     怨氣沖天陰慘慘,愁雲結雨冷凄凄。

     空山草木如含淚,千秋離離覆石碑。

     史臣評曰:秦穆公仁慈大量,禮士尊賢,故能用百裡于亡命,拔蹇叔于老農。

    其輸粟救晉,信仁之笃,不替孟明,仁賢之過,所以韓原一捷,遂霸西戎。

    春秋諸侯若此者,亦幾希矣!雖然終蹈夷風,刻薄殘忍,以至用人殉葬,損陷三良,不能全其終美,以長霸業,可勝惜哉! 卻說晉襄公連喪老臣,又被秦兵所困,君臣恭儉,勵精圖治,國中亦無大事。

    及聞秦穆公卒,群臣皆欲乘喪而征之,獨上卿趙盾曰:“不可!秦與晉匹配之國,自先君韓原一戰,連動數歲之幹戈,今值穆公既死,宜遣使入吊,以通舊日之好,則我國方安。

    ”襄公從之。

    遂令公子雍往秦吊喪,公子雍往秦數月,襄公亦病,将死,召群臣囑曰:“吾承父霸,破狄伐秦,亦足強國,今吾将殁,太子夷臯年幼,公等宜盡心輔佐,和好鄰國,不失盟主可也!”群臣,拜受命。

    襄公卒,次日群臣欲奉太子即位。

    趙盾曰:“國家多難,不可以立幼主,今觀公子雍好善而長,可嗣大位。

    ”群臣皆莫敢言,但曰:“國家不可一日無君,今公子雍入秦吊喪,宜即立太子何如?”盾曰:“宜遣使星辰入秦迎歸,何必更立太子?”遂問班部中誰敢入秦,先蔑、士會二人願往。

    後即日與其快馬,奉駕往秦。

     二人領駕出朝,苟林甫止士會曰:“先君有子,而子不立,欲迎他人,獨何不省而招禍乎!”士會不聽,徑投于秦。

    時公子雍,正在秦見康公,士會與先蔑随即入朝,告康公曰:“寡君已殁,群臣以公子賢能,故造臣等迎歸嗣位。

    ”康公曰:“既然如此,我當以兵送之!”遂令白乙丙引兵五千,同士會等送公子返國。

    公子謝恩出朝,望绛而進。

     卻說襄公夫人穆赢,日抱太子在宮中号哭,聞秦送雍将至,乃抱太子出朝,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