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秘史 第五十二回 孟明焚舟誓伐晉 秦穆公大霸西方
關燈
小
中
大
第五十二回孟明焚舟誓伐晉秦穆公大霸西方
時當三更,處甫孤燈讀書,鞫居佯作其仆立于坐側,處甫讀書疲倦,被鞫居斬于坐下,家人覺之,囚鞫居以見襄公。
襄公大怒,斬卻鞫居,發鐵甲兵圍住狐氏之宅。
狐射姑聞鞫居事變,遂逾垣牆,走投白狄國,其家屬盡掠入朝,襄公令滅其族。
趙盾忙谏曰:“狐氏乃國家親臣,況其父子有大功于朝,鞠居雖然擅殺大夫,今亦被斬,射姑出逃,足征其罪,焉可便滅其族?”襄公默然,喝退狐氏老幼,但罷其家爵祿。
群臣退朝,趙盾急令本府士卒,護送狐射姑之妻孥,往狄城還之。
或問趙盾曰:“陽處甫為汝而死,射姑正汝仇人,汝何為又送還其妻子耶?”盾曰:“吾與射姑有同僚之義,況我先父與狐偃皆同心以佐晉室之臣,豈可因私忿而忘大義耶!”其人大為悅服。
史官有詩曰:重義忘仇大丈夫,分明趙孟豈含糊,送還狐射妻兒事,閱遍春秋一個無。
狐射姑徑投狄國,來見黑天大王,大王詢其因由,欲代其興兵伐晉。
射姑曰:“晉乃舊主之國,吾得罪之徒,豈敢以臣犯君乎?”狄之大夫,姓鄧名舒者問射姑曰:“晉有趙盾者乃趙衰之子也,吾聞其賢能,然與趙衰則誰優誰劣?”射姑對曰:“趙衰冬日之日也,趙盾夏日之日也!”舒曰:“冬日可愛,夏日可畏!然則盾之威能過于其父乎?”姑曰:“然!”言罷,盾之家人送其妻子至,姑感其德,厚謝其仆。
鄧舒歎曰:“然則夏日之中,亦有冬日存焉耳!”于是,狄人常欲具兵代晉,以報其仇,隻憚趙盾威勢,連年不敢動兵。
卻說秦穆公重用孟明,增修國政,聞知晉國連喪老臣,國中大亂,乃問孟明曰:“晉可伐乎?”孟明曰:“天禍晉國,使其巨死主幼,今若不伐,更待何時?”穆公遂拜孟明為征西大元帥,以白乙丙為先鋒,大發精兵二十萬伐晉。
子桑出班曰:“臣雖年老,尚能效力,主公何棄臣以乙丙為先鋒哉?”公曰:“将軍年過七十,豈能更立大功!”子桑聞言不忿,乃曰:“主公嫌臣老,不能立功,臣平生用的雙支畫戟,重有八百餘斤,乙丙若能持此前演上一回,臣即屈服;如其不能,先鋒還讓于臣!”公許之。
白乙丙卸去朝衣,兩手拿過鐵朝,顔色改變,不能盤舞,遂擲于地。
群臣皆曰:“先鋒還是子桑可為!”公遂令自乙丙解印與子桑,改乙丙為保駕。
次日,孟明升帳,令先鋒造舟五百艘,兵從黃河而渡。
子桑連夜造舟,請大兵濟河,大軍已濟登岸,孟明示衆曰:“此回吾不勝晉淵誓不回軍!”令後隊盡焚河上之舟,以示不克不還之意。
潛讀史詩雲:兵渡黃河古岸時,孟明焚舟向江湄,龍蛇逼人翻鱗甲,波浪吞煙滾碎霓,萬道金光浮閃電,連江綠水化琉璃,嬴邦自此将成霸,誓伐晉邦再伐西。
三軍得令,踴躍向前,遂出大慶關,屯于關下。
打戰書入王宮,王宮守臣祁瞞領本城兵出戰,被公孫支斬之。
三軍望郊而進,郊之守臣茅希古堅閉不出。
秦兵日夜在外挑戰,孟明正在議事,忽然一陣怪風入于中軍,孟明占課吉兇,便知晉兵今夜來劫大寨。
遂令諸将埋伏于寨外,四面虛張火炬,詐鳴金鼓,以伺拿捉晉兵。
時至三更前後,茅希古果引本部兵銜枚驟至秦寨,見中軍燈火熒煌,疑孟明未寝,殺入中軍,隻見四下虛空,遂怞轉馬頭,秦兵四面殺進,希古正欲從寨後殺出,被子桑一戟刺于馬下,盡收降卒,大軍遂往绛州。
晉襄公聞變大驚,問于群臣,群臣皆曰:“我國初喪元老,群臣争長不睦,不可與之争鋒,隻宜深溝高壘,堅守城池,秦兵遠出,糧米不繼,不日必然退兵。
”公然其言,令諸将分守四門,不許亂戰。
且說魏-,時已年老,養病于家,聞秦兵圍城,朝廷不敢交戰,乃長歎數聲,曰:“國家豈無一丈夫哉?何乃以千乘之國,閉城以受秦人之辱?”令子孫取出盔甲披挂,欲去退秦兵。
行至西門,撲倒于地,長歎數聲。
将死,其子魏顆,忙扶歸寝室,謂其子曰:“吾有愛妾,年
襄公大怒,斬卻鞫居,發鐵甲兵圍住狐氏之宅。
狐射姑聞鞫居事變,遂逾垣牆,走投白狄國,其家屬盡掠入朝,襄公令滅其族。
趙盾忙谏曰:“狐氏乃國家親臣,況其父子有大功于朝,鞠居雖然擅殺大夫,今亦被斬,射姑出逃,足征其罪,焉可便滅其族?”襄公默然,喝退狐氏老幼,但罷其家爵祿。
群臣退朝,趙盾急令本府士卒,護送狐射姑之妻孥,往狄城還之。
或問趙盾曰:“陽處甫為汝而死,射姑正汝仇人,汝何為又送還其妻子耶?”盾曰:“吾與射姑有同僚之義,況我先父與狐偃皆同心以佐晉室之臣,豈可因私忿而忘大義耶!”其人大為悅服。
史官有詩曰:重義忘仇大丈夫,分明趙孟豈含糊,送還狐射妻兒事,閱遍春秋一個無。
狐射姑徑投狄國,來見黑天大王,大王詢其因由,欲代其興兵伐晉。
射姑曰:“晉乃舊主之國,吾得罪之徒,豈敢以臣犯君乎?”狄之大夫,姓鄧名舒者問射姑曰:“晉有趙盾者乃趙衰之子也,吾聞其賢能,然與趙衰則誰優誰劣?”射姑對曰:“趙衰冬日之日也,趙盾夏日之日也!”舒曰:“冬日可愛,夏日可畏!然則盾之威能過于其父乎?”姑曰:“然!”言罷,盾之家人送其妻子至,姑感其德,厚謝其仆。
鄧舒歎曰:“然則夏日之中,亦有冬日存焉耳!”于是,狄人常欲具兵代晉,以報其仇,隻憚趙盾威勢,連年不敢動兵。
卻說秦穆公重用孟明,增修國政,聞知晉國連喪老臣,國中大亂,乃問孟明曰:“晉可伐乎?”孟明曰:“天禍晉國,使其巨死主幼,今若不伐,更待何時?”穆公遂拜孟明為征西大元帥,以白乙丙為先鋒,大發精兵二十萬伐晉。
子桑出班曰:“臣雖年老,尚能效力,主公何棄臣以乙丙為先鋒哉?”公曰:“将軍年過七十,豈能更立大功!”子桑聞言不忿,乃曰:“主公嫌臣老,不能立功,臣平生用的雙支畫戟,重有八百餘斤,乙丙若能持此前演上一回,臣即屈服;如其不能,先鋒還讓于臣!”公許之。
白乙丙卸去朝衣,兩手拿過鐵朝,顔色改變,不能盤舞,遂擲于地。
群臣皆曰:“先鋒還是子桑可為!”公遂令自乙丙解印與子桑,改乙丙為保駕。
次日,孟明升帳,令先鋒造舟五百艘,兵從黃河而渡。
子桑連夜造舟,請大兵濟河,大軍已濟登岸,孟明示衆曰:“此回吾不勝晉淵誓不回軍!”令後隊盡焚河上之舟,以示不克不還之意。
潛讀史詩雲:兵渡黃河古岸時,孟明焚舟向江湄,龍蛇逼人翻鱗甲,波浪吞煙滾碎霓,萬道金光浮閃電,連江綠水化琉璃,嬴邦自此将成霸,誓伐晉邦再伐西。
三軍得令,踴躍向前,遂出大慶關,屯于關下。
打戰書入王宮,王宮守臣祁瞞領本城兵出戰,被公孫支斬之。
三軍望郊而進,郊之守臣茅希古堅閉不出。
秦兵日夜在外挑戰,孟明正在議事,忽然一陣怪風入于中軍,孟明占課吉兇,便知晉兵今夜來劫大寨。
遂令諸将埋伏于寨外,四面虛張火炬,詐鳴金鼓,以伺拿捉晉兵。
時至三更前後,茅希古果引本部兵銜枚驟至秦寨,見中軍燈火熒煌,疑孟明未寝,殺入中軍,隻見四下虛空,遂怞轉馬頭,秦兵四面殺進,希古正欲從寨後殺出,被子桑一戟刺于馬下,盡收降卒,大軍遂往绛州。
晉襄公聞變大驚,問于群臣,群臣皆曰:“我國初喪元老,群臣争長不睦,不可與之争鋒,隻宜深溝高壘,堅守城池,秦兵遠出,糧米不繼,不日必然退兵。
”公然其言,令諸将分守四門,不許亂戰。
且說魏-,時已年老,養病于家,聞秦兵圍城,朝廷不敢交戰,乃長歎數聲,曰:“國家豈無一丈夫哉?何乃以千乘之國,閉城以受秦人之辱?”令子孫取出盔甲披挂,欲去退秦兵。
行至西門,撲倒于地,長歎數聲。
将死,其子魏顆,忙扶歸寝室,謂其子曰:“吾有愛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