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四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
”賜白金三十斤,仍命刻石紀功。
苦竹既逆命,至是攻之,岩壁峭絕,或請建天橋,帝以問德臣,曰:“臣知先登陷陣而已,建橋非所知也。
”既而橋果無功。
乃率将士魚貫而進,帝望見,歎曰:“人言其膽勇,豈虛譽邪!”宋将趙仲武納款,而楊禮猶拒戰,奮擊,盡殺之。
德臣微疾,帝勞之曰:“汝疾皆為我家。
”飲以葡萄酒,解玉帶賜之,曰:“飲我酒,服我帶,疾其有瘳乎!”德臣泣謝。
宋龍州守将王德新,遣所親願效順,以郡民為祈,奏如其請。
進攻長甯,拔之,斬守将王佐。
帝東下,德臣為先鋒,抵大獲山。
奪水門。
宋将楊大淵遣子乞活數萬人命,引至帝前為請,旦日,大淵率衆降。
已而運山、青居、大梁皆降。
攻釣魚山,守臣王堅負險,五月不下,德臣單騎至城下,大呼曰:“王堅,我來活汝一城軍民,宜早降!”語未既,幾為飛石所中,遂感疾。
帝遣使問勞,俾還益昌,奏曰:“陛下尊為天子,猶冒寒暑,服勞于外,臣待罪行伍,死其分也。
”又遣丞相兀真賜湯濟,卒不起,年三十有六。
中統三年,追封隴西公,谥忠烈。
子六人:長惟正;次惟賢,大司徒;惟和,昭文館大學士;惟明,以質子為元帥;惟能,征西都元帥;惟純,權便宜都總帥。
良臣,年十六七即從兄德臣出征,每戰辄當前鋒,以功擢裨帥,兼便宜都府參議。
癸醜歲,以德臣薦,為鞏昌帥,領所部兵屯田白水,蜀邊寨不敢複出鈔略。
憲宗親征,軍至六盤,良臣還鞏昌,供億所須,事集而民不擾,诏權便宜總帥府事。
良臣奏:“願與兄德臣效力定四川。
”帝曰:“行軍饋饷,所系不輕,汝任其責,自可立功。
”良臣既奉命,治橋梁,平道路,營舟車,水陸無壅,儲積充牣。
有旨賜黃金、弓矢,旌其能。
世祖即位,阿藍台兒、渾都海逆命,劫六盤府庫,西垂一騷一動,诏良臣讨之。
兵至山丹,置營,按兵不戰者凡二月。
俄大舉至耀碑谷,兩軍相當,良臣慷慨誓諸将曰:“今日之事,系國安危,勝則富貴可保,敗則身戮家亡。
苟能用命,縱死行間,不失忠孝之名。
”衆聞,踴躍而前。
會大風揚沙,晝晦,良臣手刃數十人,賊勢沮,衆軍乘勝搗之,賊大潰,獲阿藍台兒、渾都海,殺之,西鄙輯甯。
捷聞,賜金虎符,權便宜都總帥。
中統二年,火裡叛,複讨平之。
入觐,賜燕,屢稱其功,良臣拜謝曰:“臣奉諸王成算,何功之有!”世祖嘉其能讓,複賜金鞍、甲胄、弓矢,轉同佥鞏昌路便宜都總帥。
宋将昝萬壽帥戰船二百,溯江而上,欲掩青居。
良臣伏甲數十艘其後,身先逆戰,萬壽敗走,伏發,幾獲之。
三年,授阆蓬廣安順慶等路征南都元帥。
良臣以釣魚山險絕,不可攻,奏請就近地築城曰武勝,以扼其往來。
四年春,良臣攻重慶,命元帥康土秃先驅,與宋将硃礻異孫兵交,良臣塞其歸路,引兵橫擊之,斷敵兵為二,敵敗走趨城,不得入,盡殺之。
至元六年,授東川副統軍。
八年,兄子惟正請于朝,謂良臣久勞戎行,乞身代之。
九年,複授良臣昭勇大将軍、鞏昌等二十四處便宜都總帥,兼本路諸軍奧魯總管。
明年,召入,帝曰:“成都被兵久,須卿安集之。
”授鎮國上将軍、樞密副使、西川行樞密院事,蜀人安之。
十一年,進攻嘉定,昝萬壽堅守不出,良臣度有伏兵,大搜山谷,果得而殺之,進壘薄城。
萬壽悉軍出戰,大破之,伏一屍一蔽江。
萬壽乞降,良臣奏免其死,居民按堵。
良臣統兵順流而下,紫雲、泸、叙相繼款附。
還圍重慶。
十三年,宋涪州安一撫楊立帥兵救重慶者再,良臣皆敗走之。
宋安一撫張珏遣将乘虛襲據泸州,良臣還軍平之,複攻重慶。
十五年春,張珏悉衆鏖戰,良臣奮擊,大破之,身中四矢。
明日,督戰益急。
珏所部趙安開門納降,珏潛遁。
良臣禁俘瓊,發粟赈饑,民大悅。
四川悉平。
捷聞,世祖喜甚,召良臣入觐,授資善大夫、中書左丞、行四川中書省事,賜白貂裘。
良臣陳治蜀十五事,世祖喜納。
良臣至成都,以蜀瘡痍之餘,極意循撫。
行省罷,改授安西王相,不赴。
十八年夏,疾卒,年五十一。
贈儀同三司,谥忠惠。
加贈推誠保德宣力功臣、儀同三司、陝西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柱國,追封梁國公。
子七人:惟勤,雲南諸路行省平章政事;惟簡,保甯萬戶;惟某,同知屯田總管府事;惟永,征西都元帥;惟恭,階州同知;惟仁,人匠總管達魯花赤;惟新,漢軍千戶。
惟正字公理,幼穎悟,藏書二萬卷,喜從文士論議古今治亂,尤喜談兵,時出遊獵,則勒從騎為攻守狀。
父卒于軍,皇侄壽王
”賜白金三十斤,仍命刻石紀功。
苦竹既逆命,至是攻之,岩壁峭絕,或請建天橋,帝以問德臣,曰:“臣知先登陷陣而已,建橋非所知也。
”既而橋果無功。
乃率将士魚貫而進,帝望見,歎曰:“人言其膽勇,豈虛譽邪!”宋将趙仲武納款,而楊禮猶拒戰,奮擊,盡殺之。
德臣微疾,帝勞之曰:“汝疾皆為我家。
”飲以葡萄酒,解玉帶賜之,曰:“飲我酒,服我帶,疾其有瘳乎!”德臣泣謝。
宋龍州守将王德新,遣所親願效順,以郡民為祈,奏如其請。
進攻長甯,拔之,斬守将王佐。
帝東下,德臣為先鋒,抵大獲山。
奪水門。
宋将楊大淵遣子乞活數萬人命,引至帝前為請,旦日,大淵率衆降。
已而運山、青居、大梁皆降。
攻釣魚山,守臣王堅負險,五月不下,德臣單騎至城下,大呼曰:“王堅,我來活汝一城軍民,宜早降!”語未既,幾為飛石所中,遂感疾。
帝遣使問勞,俾還益昌,奏曰:“陛下尊為天子,猶冒寒暑,服勞于外,臣待罪行伍,死其分也。
”又遣丞相兀真賜湯濟,卒不起,年三十有六。
中統三年,追封隴西公,谥忠烈。
子六人:長惟正;次惟賢,大司徒;惟和,昭文館大學士;惟明,以質子為元帥;惟能,征西都元帥;惟純,權便宜都總帥。
良臣,年十六七即從兄德臣出征,每戰辄當前鋒,以功擢裨帥,兼便宜都府參議。
癸醜歲,以德臣薦,為鞏昌帥,領所部兵屯田白水,蜀邊寨不敢複出鈔略。
憲宗親征,軍至六盤,良臣還鞏昌,供億所須,事集而民不擾,诏權便宜總帥府事。
良臣奏:“願與兄德臣效力定四川。
”帝曰:“行軍饋饷,所系不輕,汝任其責,自可立功。
”良臣既奉命,治橋梁,平道路,營舟車,水陸無壅,儲積充牣。
有旨賜黃金、弓矢,旌其能。
世祖即位,阿藍台兒、渾都海逆命,劫六盤府庫,西垂一騷一動,诏良臣讨之。
兵至山丹,置營,按兵不戰者凡二月。
俄大舉至耀碑谷,兩軍相當,良臣慷慨誓諸将曰:“今日之事,系國安危,勝則富貴可保,敗則身戮家亡。
苟能用命,縱死行間,不失忠孝之名。
”衆聞,踴躍而前。
會大風揚沙,晝晦,良臣手刃數十人,賊勢沮,衆軍乘勝搗之,賊大潰,獲阿藍台兒、渾都海,殺之,西鄙輯甯。
捷聞,賜金虎符,權便宜都總帥。
中統二年,火裡叛,複讨平之。
入觐,賜燕,屢稱其功,良臣拜謝曰:“臣奉諸王成算,何功之有!”世祖嘉其能讓,複賜金鞍、甲胄、弓矢,轉同佥鞏昌路便宜都總帥。
宋将昝萬壽帥戰船二百,溯江而上,欲掩青居。
良臣伏甲數十艘其後,身先逆戰,萬壽敗走,伏發,幾獲之。
三年,授阆蓬廣安順慶等路征南都元帥。
良臣以釣魚山險絕,不可攻,奏請就近地築城曰武勝,以扼其往來。
四年春,良臣攻重慶,命元帥康土秃先驅,與宋将硃礻異孫兵交,良臣塞其歸路,引兵橫擊之,斷敵兵為二,敵敗走趨城,不得入,盡殺之。
至元六年,授東川副統軍。
八年,兄子惟正請于朝,謂良臣久勞戎行,乞身代之。
九年,複授良臣昭勇大将軍、鞏昌等二十四處便宜都總帥,兼本路諸軍奧魯總管。
明年,召入,帝曰:“成都被兵久,須卿安集之。
”授鎮國上将軍、樞密副使、西川行樞密院事,蜀人安之。
十一年,進攻嘉定,昝萬壽堅守不出,良臣度有伏兵,大搜山谷,果得而殺之,進壘薄城。
萬壽悉軍出戰,大破之,伏一屍一蔽江。
萬壽乞降,良臣奏免其死,居民按堵。
良臣統兵順流而下,紫雲、泸、叙相繼款附。
還圍重慶。
十三年,宋涪州安一撫楊立帥兵救重慶者再,良臣皆敗走之。
宋安一撫張珏遣将乘虛襲據泸州,良臣還軍平之,複攻重慶。
十五年春,張珏悉衆鏖戰,良臣奮擊,大破之,身中四矢。
明日,督戰益急。
珏所部趙安開門納降,珏潛遁。
良臣禁俘瓊,發粟赈饑,民大悅。
四川悉平。
捷聞,世祖喜甚,召良臣入觐,授資善大夫、中書左丞、行四川中書省事,賜白貂裘。
良臣陳治蜀十五事,世祖喜納。
良臣至成都,以蜀瘡痍之餘,極意循撫。
行省罷,改授安西王相,不赴。
十八年夏,疾卒,年五十一。
贈儀同三司,谥忠惠。
加贈推誠保德宣力功臣、儀同三司、陝西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柱國,追封梁國公。
子七人:惟勤,雲南諸路行省平章政事;惟簡,保甯萬戶;惟某,同知屯田總管府事;惟永,征西都元帥;惟恭,階州同知;惟仁,人匠總管達魯花赤;惟新,漢軍千戶。
惟正字公理,幼穎悟,藏書二萬卷,喜從文士論議古今治亂,尤喜談兵,時出遊獵,則勒從騎為攻守狀。
父卒于軍,皇侄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