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四十

關燈
入城訪求親族。

    ”果得族人數十口以歸。

    壬辰,從攻汴京。

    癸巳,奉命持國書使宋,以兀魯剌副之。

    至宋,宋人甚禮重之,即遣使以金币入貢。

    前後凡五往,以和議未決,隐憂緻疾,卒于南。

    宋人重赗之,仍遣使歸其柩,葬于燕。

    子六人。

     ○王守道 王守道,字仲履,其先真定平山人。

    金亡,群盜并起,州縣吏多乘亂貪暴不法,民往往殺令丞及屬吏。

    宣撫司署守道為縣尉,衆悅之,因轉攝令,改真定主簿。

    史天倪為河北西路兵馬都元帥,鎮真定,既收大名、澤、潞、懷、孟城邑之未附者,以為府經曆。

    及金恆山公武仙降,署為史天倪副帥,守道謂天倪曰:“是人位居公下,意有不平,安能郁郁于此!宜先事為備。

    ”天倪不以為然,未幾,果為所害。

    及仙以城反為金,史氏之人與屬縣旁近豪傑,納天倪之弟天澤為主帥,攻仙。

    時史天安在白,聞變,率兵亦至,遂複真定。

    仙走保西山諸寨,執守道家人,以重币誘之。

    守道不顧,日與史氏部曲昆弟征發調度以複仇,卒逐仙遁去。

    後擢慶源軍節度使,天澤為五路萬戶,署守道行軍參謀,兼檢察使。

    莊聖太後以真定為湯沐邑,守道在鎮,以幕僚頻歲緻觐,敷對稱旨,得賜金符、錦衣、金錢。

    中統三年,天澤入拜左丞相,即授真定等路萬戶府參謀。

    至元七年卒。

    至大元年,以子颙貴,特贈銀青榮祿大夫、大司徒,追封壽國公,谥忠惠。

    仁宗即位,複加推忠協力秉義功臣、金紫光祿大夫、大司徒、上柱國。

     ○高宣 高宣,遼一陽一人。

    太宗元年,诏宣為元帥,賜金符,統兵從睿宗攻大名,宣進曰:“今奉命出師,伐罪吊民,願勿嗜殺,以稱上意。

    ”睿宗召元帥術乃谕之,下令軍中如宣言。

    及城破,兵不血刃,民心悅服。

    四年正月,從破金兵三峰山,降宣者二千馀戶,籍以獻,立打捕鷹坊都總管府統之,以宣為都總管,賜金符,仍令子孫世其職。

    卒。

    皇慶二年,贈宣力功臣、銀青榮祿大夫、大司徒,追封營國公,谥簡僖。

     子天錫,事世祖潛邸,為必阇赤,入宿衛,甚見親幸。

    中統二年,授以其父官,為鷹坊都總管。

    四年,改燕京諸路奧魯總管,遷按察副使,仍兼鷹坊都總管。

    天錫語丞相孛羅、左丞張文謙曰:“農桑者,衣食之本,不務本,則民衣食不足,教化不可興,古之王政,莫先于此,願留意焉。

    ”丞相以聞,帝悅,命立司農司,以天錫為中都山北道巡行勸農使,兼司農丞。

    尋遷司農少卿、巡行勸農使,又遷戶部侍郎,進嘉議大夫、兵部尚書,卒。

    後贈推忠保義功臣。

    太保、儀同三司、上柱國,追封營國公,谥莊懿。

     子諒,裕宗初封燕王,以諒為符寶郎,俄命襲其父官,為鷹房都總管。

    裕宗甚一愛一之,謂符寶郎董文忠曰:“汝為我奏請,以諒所管民戶隸于我,庶得諒盡力為我用。

    ”文忠入奏,帝從之。

    未幾,授諒嘉議大夫,遷兵部尚書。

    卒。

    仁宗時,贈推誠保德贊治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追封營國公,谥宣靖。

     子塔失不花,成宗命世其祖父官,以居喪辭。

    大德元年,授奉議大夫、章佩監丞。

    四年,改朝列大夫、利用監丞。

    八年,升少監。

    武宗即位,授中議大夫、秘書監丞。

    仁宗居東宮,召入宿衛。

    至大三年冬,遷少中大夫、納綿府達魯花赤,且谕之曰:“此先世所守舊職也。

    ”皇慶元年春,改授嘉議大夫、同知崇祥院事。

    冬,進資德大夫,為院使。

    延祐四年夏四月,帝謂塔失不花曰:“汝祖嘗為司農,今複以授汝。

    ”遂遷榮祿大夫、大司農。

    英宗居東宮,塔失不花撰集前代嘉言善行,名曰《承華事略》,并畫《豳風圖》以進。

    帝覽之,獎谕曰:“汝能輔太子以正,朕甚嘉之。

    ”命置圖書東宮,俾太子時時觀省。

    六年,改集禧院使。

    退居于家,卒。

     ○王玉汝 王玉汝,字君璋,郓人。

    少習吏事。

    金末遷民南渡,玉汝奉其親從間道還。

    行台嚴實入據郓,署玉汝為掾史,稍遷,補行台令史。

    中書令耶律楚材過東平,奇之,版授東平路奏差官。

    以事至京師,遊楚材門,待之若家人父子然。

    實年老艱于從戎,玉汝奏請以本府總管代之行。

    夏津災,玉汝奏請複其民一歲。

    濟州長官欲以州直隸朝廷,大名長官欲以冠氏等十七城改隸大名,玉汝皆辨正之。

    戊戌,以東平地分封諸勳貴,裂而為十,各私其入,與有司無相關。

    玉汝曰:“若是,則嚴公事業存者無幾矣。

    ”夜靜,哭于楚材帳後。

    明日,召問其故,曰:“玉汝為嚴公之使,今嚴公之地分裂,而不能救止,無面目還報,将死此荒寒之野,是以哭耳。

    ”楚才恻然良久,使詣帝前陳訴。

    玉汝進言曰:“嚴實以三十萬戶歸朝廷,崎岖兵間,三棄其家室,卒無異志,豈與他降者同。

    今裂其土地,析其人民,非所以旌有功也。

    ”帝嘉玉汝忠款,且以其言為直,由是得不分。

    遷行台知事,仍遙領平一陰一令。

    辛醜,實子忠濟襲職,授左右司郎中,遂總行台之政。

    分封之家,以嚴氏總握其事,頗不自便,定宗即位,皆聚阙下,複欲剖分東平地。

    是時,衆心危疑,将俯首聽命,玉汝力排群言,事遂已。

    憲宗即位,有旨令常賦外,歲出銀六兩,謂之包垛銀。

    玉汝曰:“民力不支矣!”糾率諸路管民官,訴之阙下,得減三分之一。

    累官至龍一虎衛上将軍、泰定軍節度使,兼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