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逖傳
關燈
小
中
大
祖逖字士稚,範陽遒縣人。
家中代代為官吏,食祿二千石,為北方幽州之地的名門顯族。
父親祖武,任過晉王掾、上谷太守。
祖逖少年時父親去世,兄弟共有六人。
其兄祖該、祖納都一性一格豪放開朗而有才幹。
祖逖一性一格豪爽倜傥,不注重修飾儀表,不拘細節,十四、五歲時還不知道用心讀書,他的兄長都為之擔憂。
然而祖逖輕視财物好行俠仗義,慷慨大方具有節一操一風範,每到田莊,則以兄長的名義拿出糧食布帛散給貧困之人以救濟他們,鄉中父老族中宗親因此特别看重他。
長大後博覽經史群書,通曉古今事理,常到京師活動,見過他的人都說他具有輔佐君王治理天下的才能。
僑居到陽平縣,陽平的地方官選拔他為孝廉,有關部門又推舉他為秀才,他都沒有接受。
祖逖與司空劉琨同時擔任司州主簿,兩人關系非常親密,晚上同榻共被而眠。
半夜時分聽到荒野外雞鳴之一聲,祖逖将劉琨推醒後說:“這不是惡聲啊。
”于是二人起舞。
祖逖、劉琨都有英邁之氣度,每談及天下之事,常半夜披衣起坐,相互勉勵說:“要是四海鼎沸天下有事,四方豪傑并起,我們率兵在中原相遇,應該互相退讓一步啊。
” 祖逖曾被齊王司馬礒征辟為大司馬掾,被長沙王司馬磖任為骠騎祭酒,轉為主簿,累遷太子中舍人、豫章王從事中郎。
跟随惠帝北伐,朝廷軍隊在蕩陰遭到失敗,于是他退還到了洛陽。
惠帝大駕西幸長安後,關東諸侯範陽王司馬九虎、高密王司馬略、平昌公司馬模等競相召納,他都沒有應允。
東海王司馬越任命祖逖為典兵參軍、濟陰太守,因母喪而未能就任。
後來京師大動亂,祖逖帶着宗族親戚數百家逃往淮水、泗水一帶避難,以他自己的車馬運載同行的老弱病殘之人,自己和大家一起徒步行走,所帶衣服糧食藥品和大家分享,又加上能謀劃布置,所以不管老少都服從他的安排,推舉他為一行人的頭領。
到達泗口時,元帝迎之而任他為徐州刺史,接着又任為軍谘祭酒,停留在丹徒縣的京口。
祖逖看到社稷傾覆,山河淪喪,常懷振興朝廷、恢複故土的壯志。
他所收募的賓客義士多是一些剛烈忠勇的猛士,祖逖對他們就如同對待自己的兄弟子女一樣。
當時揚州地面正鬧大饑荒,這些門客時常去打劫富豪之家,祖逖安一撫勸慰一性一地問道:“你們又到南塘外面跑了一趟嗎?”若有人被當地差吏抓獲,祖逖則想辦法把他們救回來。
好議論的人就因此說他的壞話,他卻像沒事一樣。
當時皇帝剛剛在江南站穩腳跟,顧不上北伐,祖逖向皇帝進言道:“晉王室的動亂,并非是君王無道導緻下面的叛亂,而是由于諸藩王争奪權利,自相誅殺,遂使北方的夷狄有了可乘之機,緻使他們得以橫行中原。
現在遺留在中原的百姓備受欺淩,人人都有奮擊抗敵之志。
若君王能興發國威,诏命諸将,讓如祖逖我這樣的人為統領,則各郡國的豪傑必定風從前往,那些沉溺于悲觀失望中的人也會振奮蘇醒過來,複國雪恥就有了希望,願大王勉力圖之。
”元帝便任命祖逖為奮威将軍,領豫州刺史,給一千人的糧米,布三千匹,但不發铠甲兵器,讓他自己籌集。
于是祖逖帶領着當年一起流徙江南的部曲莊戶百餘家渡江北上,船到江中,以楫擊水而發誓說:“祖逖如果不能恢複中原而又再次渡江,就如同這江水。
”嚴辭正色,悲壯激昂,大家都為之慨歎。
過江後屯于江陰,開始冶鑄兵器,招募到兩千人後繼續北上。
當初,北中郎将劉演防禦石勒,流一浪一人所聚集的塢寨首領張平、樊雅等都在谯郡一帶,劉演任張平為豫州刺史,樊雅為谯郡太守。
又有董瞻、于武、謝浮等十幾支隊伍,各自擁有數百士卒,都統屬張平率領。
祖逖說服謝浮,讓他消滅張平。
謝浮謊稱要與張平會見,終于殺了張平獻給祖逖。
元帝為了嘉獎祖逖的功績,派人運送軍糧給他,但由于路途遙遠,糧食未到而軍中已開始挨餓了。
再進兵占據了太丘。
樊雅派部下夜晚偷襲祖逖,攻進了營壘之中,他們手持劍戟大聲呼叫,直沖向祖逖的幕帳,士卒們一時大亂。
祖逖命令左右之人抵抗着敵人的沖擊,督護董昭與賊苦戰,敵人退走了。
祖逖又率衆乘勝追殺,這時張平的殘部趕來幫助樊雅向祖逖進攻。
蓬陂塢寨的頭領陳川,自己封号為甯朔将軍、陳留太守。
祖逖派使者向陳川求救,陳川派部将李頭領兵趕到相援,祖逖于是攻克了谯城。
當初,樊雅占據着谯城,祖逖因力量單薄,向南中郎将王含請求支援,王含派遣桓宣領兵前來援助。
祖逖攻克了谯城,桓宣這才返回。
石季龍知道了這個情況,就領兵包圍了谯城,王含再派桓宣援救祖逖,石季龍聽說桓宣趕來了就連忙退走了。
桓宣于是就留了下來,幫助祖逖讨伐那些尚未歸附的各地塢寨之主。
陳川的部将李頭在讨伐樊雅的戰鬥中,奮力作戰立有功勳。
祖逖當時繳獲了樊雅的駿馬,李頭非常喜歡這匹駿馬,但不敢對祖逖說,祖逖知道了李頭的心願,就把這匹馬送給了他。
李
家中代代為官吏,食祿二千石,為北方幽州之地的名門顯族。
父親祖武,任過晉王掾、上谷太守。
祖逖少年時父親去世,兄弟共有六人。
其兄祖該、祖納都一性一格豪放開朗而有才幹。
祖逖一性一格豪爽倜傥,不注重修飾儀表,不拘細節,十四、五歲時還不知道用心讀書,他的兄長都為之擔憂。
然而祖逖輕視财物好行俠仗義,慷慨大方具有節一操一風範,每到田莊,則以兄長的名義拿出糧食布帛散給貧困之人以救濟他們,鄉中父老族中宗親因此特别看重他。
長大後博覽經史群書,通曉古今事理,常到京師活動,見過他的人都說他具有輔佐君王治理天下的才能。
僑居到陽平縣,陽平的地方官選拔他為孝廉,有關部門又推舉他為秀才,他都沒有接受。
祖逖與司空劉琨同時擔任司州主簿,兩人關系非常親密,晚上同榻共被而眠。
半夜時分聽到荒野外雞鳴之一聲,祖逖将劉琨推醒後說:“這不是惡聲啊。
”于是二人起舞。
祖逖、劉琨都有英邁之氣度,每談及天下之事,常半夜披衣起坐,相互勉勵說:“要是四海鼎沸天下有事,四方豪傑并起,我們率兵在中原相遇,應該互相退讓一步啊。
” 祖逖曾被齊王司馬礒征辟為大司馬掾,被長沙王司馬磖任為骠騎祭酒,轉為主簿,累遷太子中舍人、豫章王從事中郎。
跟随惠帝北伐,朝廷軍隊在蕩陰遭到失敗,于是他退還到了洛陽。
惠帝大駕西幸長安後,關東諸侯範陽王司馬九虎、高密王司馬略、平昌公司馬模等競相召納,他都沒有應允。
東海王司馬越任命祖逖為典兵參軍、濟陰太守,因母喪而未能就任。
後來京師大動亂,祖逖帶着宗族親戚數百家逃往淮水、泗水一帶避難,以他自己的車馬運載同行的老弱病殘之人,自己和大家一起徒步行走,所帶衣服糧食藥品和大家分享,又加上能謀劃布置,所以不管老少都服從他的安排,推舉他為一行人的頭領。
到達泗口時,元帝迎之而任他為徐州刺史,接着又任為軍谘祭酒,停留在丹徒縣的京口。
祖逖看到社稷傾覆,山河淪喪,常懷振興朝廷、恢複故土的壯志。
他所收募的賓客義士多是一些剛烈忠勇的猛士,祖逖對他們就如同對待自己的兄弟子女一樣。
當時揚州地面正鬧大饑荒,這些門客時常去打劫富豪之家,祖逖安一撫勸慰一性一地問道:“你們又到南塘外面跑了一趟嗎?”若有人被當地差吏抓獲,祖逖則想辦法把他們救回來。
好議論的人就因此說他的壞話,他卻像沒事一樣。
當時皇帝剛剛在江南站穩腳跟,顧不上北伐,祖逖向皇帝進言道:“晉王室的動亂,并非是君王無道導緻下面的叛亂,而是由于諸藩王争奪權利,自相誅殺,遂使北方的夷狄有了可乘之機,緻使他們得以橫行中原。
現在遺留在中原的百姓備受欺淩,人人都有奮擊抗敵之志。
若君王能興發國威,诏命諸将,讓如祖逖我這樣的人為統領,則各郡國的豪傑必定風從前往,那些沉溺于悲觀失望中的人也會振奮蘇醒過來,複國雪恥就有了希望,願大王勉力圖之。
”元帝便任命祖逖為奮威将軍,領豫州刺史,給一千人的糧米,布三千匹,但不發铠甲兵器,讓他自己籌集。
于是祖逖帶領着當年一起流徙江南的部曲莊戶百餘家渡江北上,船到江中,以楫擊水而發誓說:“祖逖如果不能恢複中原而又再次渡江,就如同這江水。
”嚴辭正色,悲壯激昂,大家都為之慨歎。
過江後屯于江陰,開始冶鑄兵器,招募到兩千人後繼續北上。
當初,北中郎将劉演防禦石勒,流一浪一人所聚集的塢寨首領張平、樊雅等都在谯郡一帶,劉演任張平為豫州刺史,樊雅為谯郡太守。
又有董瞻、于武、謝浮等十幾支隊伍,各自擁有數百士卒,都統屬張平率領。
祖逖說服謝浮,讓他消滅張平。
謝浮謊稱要與張平會見,終于殺了張平獻給祖逖。
元帝為了嘉獎祖逖的功績,派人運送軍糧給他,但由于路途遙遠,糧食未到而軍中已開始挨餓了。
再進兵占據了太丘。
樊雅派部下夜晚偷襲祖逖,攻進了營壘之中,他們手持劍戟大聲呼叫,直沖向祖逖的幕帳,士卒們一時大亂。
祖逖命令左右之人抵抗着敵人的沖擊,督護董昭與賊苦戰,敵人退走了。
祖逖又率衆乘勝追殺,這時張平的殘部趕來幫助樊雅向祖逖進攻。
蓬陂塢寨的頭領陳川,自己封号為甯朔将軍、陳留太守。
祖逖派使者向陳川求救,陳川派部将李頭領兵趕到相援,祖逖于是攻克了谯城。
當初,樊雅占據着谯城,祖逖因力量單薄,向南中郎将王含請求支援,王含派遣桓宣領兵前來援助。
祖逖攻克了谯城,桓宣這才返回。
石季龍知道了這個情況,就領兵包圍了谯城,王含再派桓宣援救祖逖,石季龍聽說桓宣趕來了就連忙退走了。
桓宣于是就留了下來,幫助祖逖讨伐那些尚未歸附的各地塢寨之主。
陳川的部将李頭在讨伐樊雅的戰鬥中,奮力作戰立有功勳。
祖逖當時繳獲了樊雅的駿馬,李頭非常喜歡這匹駿馬,但不敢對祖逖說,祖逖知道了李頭的心願,就把這匹馬送給了他。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