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王司馬礒傳

關燈
:&ldquo先前孫秀作亂,篡權奪位威一逼一帝王,社稷傾覆,沒有誰能抵禦這禍難。

    我糾集義師,掃除元兇,作臣子的節一操一,可昭示神明。

    河間、長沙二王今日聽信讒言,制造大難,應依靠忠臣謀士來調和這不協調的局勢。

    &rdquo司徒王戎、司空東海王司馬越勸司馬礒交出權一柄一推崇禮讓。

    司馬礒的從事中郎葛韄大怒道:&ldquo趙庶人司馬倫聽任孫秀,改易天日,當時天下議論喋喋不休,卻沒有誰敢首先倡導。

    明公冒着箭矢危險,親自披挂甲胄,沖鋒陷陣,才有今日。

    論功行封,事多未能周遍。

    三台采納谏言不體恤王事,封賞還報遲延,責任不在明公之府。

    讒言叛逆,理當誅讨,假造僞書,讓公免職回家。

    漢魏以來,王侯免職回家哪有能保全妻子兒女的呢?持這種議論的人可以斬首。

    &rdquo于是百官震懼,無不失色改容。

     長沙王司馬磖徑自入宮,發兵進攻司馬礒的府第。

    司馬礒派董艾陳兵于宮的西邊。

    司馬磖又派宋洪等人放火焚燒宮觀樓閣以及千秋門、神武門。

    司馬礒讓黃門令王湖偷出标有驺虞的旗幟,高聲喊道:&ldquo長沙王假托诏命。

    &rdquo司馬磖又宣稱:&ldquo大司馬謀反,幫助他的人誅滅五族。

    &rdquo這天晚上,城内大戰,飛矢像雨一樣密集,火光連天。

    天子到上東門,箭落到他跟前。

    群臣救火,死者互相枕藉。

    第二天,司馬礒失敗,司馬磖把司馬礒捉到大殿前,天子恻然憐憫,想讓他活命。

    司馬磖喝叱手下快些牽出去,司馬礒還回頭望天子,于是把他斬于阊阖門外,首級巡示六軍。

    其他同一黨一都夷滅三族。

    把司馬礒的兒子淮陵王司馬超、樂安王司馬冰、濟陽王司馬英幽禁在金墉。

    把司馬礒暴一屍一于西明亭,三天而沒有人敢收殓。

    司馬礒從前的掾屬荀..等上表請求殡葬,得到允許。

     當初,司馬礒興盛時,有一個婦女到大司馬的府中要求借個地方分娩。

    官吏責問她,這婦女說:&ldquo我截齊便離開。

    &rdquo有見識的人聽說後感到厭惡。

    當時又有歌謠說:&ldquo穿着布兜肚,為齊王服喪。

    &rdquo不久司馬礒被誅。

     永興初年(304),下诏認為司馬礒輕易身受重刑,以往的功勳不應堙沒,便赦免了他的三個兒子司馬超、司馬冰、司馬英回家,封司馬超為縣王,以繼承司馬礒。

    曆任員外散騎常侍。

    光熙初年(306),下冊書追封司馬礒道:&ldquo已故大司馬、齊王司馬礒:先前齊王以宗族至親繼世,統緒于東國,當許京的柱石重臣,以鎮靜我王室。

    大率仁義之衆,同盟于山澤,建成大功,廣濟颍東。

    朕因此應嘉獎其豐功偉績,我認為齊王功勞厚重,堪為先朝法典,用此酬謝他顯赫的美德。

    開拓土地分疆,兼有吳、楚之地,崇禮義備萬物,一寵一幸可與蕭何霍光相比,庶幾憑借輔佐擁戴之重,使家邦永遠興隆。

    然而謙恭美德不建立,被長沙王、河間王所侮,有司舉措過當,以緻遭到殺戮。

    古人有言道:&lsquo用其法,還思其人。

    &rsquo何況齊王對朕有功,功勳存在社稷,追思已往,内心實有悼念追思之情啊!現在恢複齊王原來的封号,命繼嗣的兒子承繼緒業,禮儀典制,完全如舊制一樣。

    派使持節、大鴻胪卿到其墓前賜策書,以太牢祠祀。

    魂魄如果有靈,希望聽從朕命,在地下安心,嘉許這一寵一幸的殊榮。

    &rdquo兒子司馬超繼承其爵位。

     永嘉年間(307~312),懷帝司馬熾下诏,重述司馬礒首倡仁義的大功,奉還原來所贈的大司馬之職,加侍中、假節,追加谥号。

    及至洛陽淪陷,司馬超兄弟都被劉聰所殺,司馬礒于是沒有後代。

     太元年間(376~396),下诏讓從前的南頓王的兒子司馬柔之襲封為齊王,繼司馬攸、司馬礒的祠祀,曆任散騎常侍。

    元興初年(402),會稽王司馬道子打算讨伐桓玄,下诏任司馬柔之兼侍中之職,用畫有驺虞的旗幟宣告江、荊二州,行到姑孰,被桓玄的前鋒殺害,贈為光祿勳。

    其子司馬建之立。

    到宋朝建立,其封國廢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