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一回 靈境甫安瀾 離筵陳壯志 忽聽傳音急友難 為觀飛柬報師恩
關燈
小
中
大
驚天動地一聲大震,雷火橫飛,葫蘆炸成粉碎,左肩連臂震斷,身外寶光也被蕩散,人被震退出去好幾十丈。
同時第二粒霹靂子也已打到,正值斷臂飛起,一下撞上,又是一聲霹靂,炸成粉碎。
幸是先前受震倒退,否則身外寶光全被震散,人也難免慘死。
驚痛惶急之中,瞥見雷火猛烈,連珠爆發,下面洞壁四外崩塌,整座洞頂也被震裂了一大片,轟隆之聲震耳欲聾,上面已經發現天光。
敵人也似事出意外,飛劍、法寶雖還未撤,人卻齊向後退,正用寶鏡排蕩殘餘雷火。
心中一動,立縱遁光,電一般朝上射去。
三人沒想到敵人葫蘆中還藏有大量火珠,聲勢如此猛烈。
朱文惟恐同門受傷,不知當地相隔山頂隻二三十丈,已被雷火震裂了一個大洞,以為敵人逃路已被隔斷,隻顧施展寶鏡排蕩雷火,略一疏忽,竟被敵人負傷逃走,再想追趕,已是無及。
一問孫南,才知二人自從奉令下山,便在西南諸省行道。
前兩月行至昆明,發現碧雞山後深谷之中有一山洞。
以前原有一位散仙在内隐修,後來屍解,便将洞封閉。
并還留下偈語,說再停兩甲子還要轉世重來,到時禁法自然失效。
但是入居不久,還要他去,脫去一層情孽,便可成就仙業。
孫南到時,石壁忽開,谷中雲霧全消,現出洞府。
尋到裡面,仿佛以前常去之地,心甚奇怪。
後來發現偈語,再被壁上一片神光照過,忽然醒悟,自己竟是那散仙轉世,心中大喜。
到後洞尋出前生遺留的道書、法寶和十幾粒靈丹。
因是前世修煉之地,此次奉命行道,多在雲貴兩省城鎮之中,二人本無一定洞府,便同住在其内。
用功之外,日常出外行道,一連兩月,所救的人甚多,功力也頗精進。
本來無事。
尉遲火為友心熱,這日想起同門好友笑和尚違犯教規,被師父苦行頭陀罰在東海面壁十九年,開府盛會,所有同門師兄弟妹全都得了好處,隻他一個罰期未滿,不得參與。
便和孫南商量,欲往探看,雖然愛莫能助,使笑和尚得知本門近年發揚光大的盛況,心裡高興,也可增進向上之心。
孫南知他誠厚天真,雖然修煉多年,仍是剛直性情。
笑和尚與自己原也交厚,略為尋思,便即應諾。
一同飛到東海釣鳌矶側面笑和尚受罰之處,見石壁苔封,中藏本門禁制。
尉遲火打算拼受責罰,仗着下山時傳授,解禁入内探看。
孫南覺得笑和尚疾惡如仇,樹敵甚多,此舉不特有違師命,甚或與他不利,再三勸阻。
二人正在商議,忽聽笑和尚由石壁内傳聲說道:"本門開府盛況,我已盡知,諸葛師兄并曾神遊到此,與我叙談。
十九年光陰,彈指即至,火弟如何這等熱情?我此時原神本能出見你們,無如師命難違。
自從大師伯與掌教師尊走後,有時妖邪來此擾鬧。
上月耿鲲竟想毀損三仙故居,為封洞禁法所傷。
近來方始安靜一點。
此間已非善地,你們法力尚差,遇上厲害一點的便對付不了,我又不能相助,還是快些走吧。
" 孫南以前原在東海住過,意欲去往三仙洞府稍微查看,就便将當地所産的五色靈芝帶幾株去。
心想笑和尚曾說當地近日已較安靜,這一會工夫,當不緻有什麼事故。
尉遲火素來膽大,又在旁一慫恿,便同前往。
哪知事情真巧。
剛一到達,見仙府後面昔年諸葛警我、黃玄極二人所開辟的一片芝圃,雖然無人經管,照樣繁茂,各色靈芝,燦若錦雲,老遠便聞到一股香氣。
暗忖:"諸葛師兄曾說,這裡共有五千株靈芝仙草,開府之時,已經移去大半。
所餘雖非天府名葩,也是以前海外采藥物色來的異種,為防妖入毀損,曾用禁法掩蔽。
并告自己,以後尋到洞府,如須以此點綴,不妨親往移植。
現在生長如此繁盛,老遠便能看見,莫非禁制被人破去不成?"想到這裡,已同飛落。
孫南方囑尉遲火留意,忽聽身後女子笑聲。
二人忙即回顧,面前站定一個黃衣宮裝的女子,肩上扛着一柄花鋤,上面挑着一個六角淺底花籃,已然采有兩株靈芝,正由芝叢中緩步走來。
尉遲火素來不喜歡女子,見是生人,又因禁制被人破去,不由有氣。
開口便問: "你是哪裡來的?為何盜我靈芝?"孫南見這女子滿身珠光寶氣,不是妖邪一流,惟恐冒失惹事,不等說完,搶前插口問道:"道友何來?可能見告麼?"女子先聽對方口出不遜,本有怒意,柳眉微揚,說得"醜鬼"二字,又聽孫南之言,忽改笑容,答道: "家師乃三湘貧女,家師祖是冷雲仙子。
我名魏瑤芝,平生最愛種植靈芝,異種收羅,不下千種。
前聽人言,你們凝碧崖頗有珍品,無奈雙方情意不投,不便往取。
昨日才聽一道友說起三仙故居後面有一芝圃,但有法力封禁,并還傳我破法。
我想你們凝碧仙府瑤草奇花甚多,這裡已經棄置,理應公諸同好,為此趕來,破禁入内。
哪知傳言太過,佳品無多,隻幾種差強人意,我已早有。
本不想要,因先和那道友打賭,如不采回兩株,必定道我怕事。
其實并不希罕,如不願意,還你如何?"孫甫一聽,對方竟是餘娲門下,想起開府鬥法情形,心中一驚,知道難惹,不願為此小事結怨。
暗止尉遲火不令開口,從容笑道:"這片芝圃,乃我師兄所辟,曾費不少心力。
因自移居峨眉以後,時有左道妖邪來此侵擾,恐其毀損可惜,方用禁法掩護。
道友如喜移植,隻管将去便了。
"魏瑤芝一雙媚目注定孫南面上,聽完笑道:"你這人甚好,不似你這同伴無故開口傷人。
你就住在此地麼?"孫南不知對方一見鐘情,雖不忿她詞色狂傲,總想省事,平生不慣說謊,勉強答道:"我二人奉命行道,尚無一定住所。
"魏瑤芝又問:"現在何處行道?" 尉遲火見她絮聒不休,早已不耐,忍不住說道:"我二人回昆明去,與你什麼相幹?" 魏瑤芝朝孫南瞟了一眼,笑說:"你這人怎不誠實?你那禁制隻被我法寶鎮住,仍可複原,免得日後被人毀損,你卻怪我。
行再相見,我去了。
"說罷,将手一招,一片銀光閃過,人便破空飛去。
再看禁法,果是原樣。
尉遲火氣忿忿方要開口,孫南道:"諸葛師兄雖因以後同門弟兄姊妹許要移植靈芝,所下禁制雖不厲害,終是太清仙法。
此女竟能用法寶将它暫時鎮住,不令發出威力,從容來去,你我豈是敵手?何況餘娲師徒最是驕橫,法力又高,本有嫌怨,與她門下再一争執,立即會生出不少事故,何苦惹她,反正不是妖邪一流,讓她一點也無妨害。
我們采上幾株走吧。
"二人随把靈芝采了四株,便即回山。
又過些日,二人照例同出同進,每次出外,必将洞門禁閉。
這日孫南想起滇池小菱洲有一家漁民為水蛇所傷,經自己治愈以後,因那漁民是個孝子,人甚窮苦,欲加周濟。
恰巧當地富人邢開甲人甚俠氣,昔年便與相識,曾救過他兩次性命。
因知自己不受酬謝,在外行道身無分文,教規又嚴。
遇到需錢之時,至多隻能去往金沙江上遊,淘取一點金沙,或向相熟善士募化,不許偷富濟貧,妄取不義之财。
為此慨捐巨金,托代行善,每有需用,無不欣然照奉。
打算向他讨些銀子,與漁民送去。
尉遲火靈悟較差,用功卻勤,隔夜照着師父道書修煉,覺着功候不如孫南,又不喜與俗人酬應,便沒有同去。
孫南先到邢家取銀,再尋到小菱洲一問,那漁民因母老弟幼,愈後無米為炊,又值淡月,嫌當地所得不多,獨駕小舟遠出未歸。
孫南憐他孝行,将銀交與乃母,還想見他一面,告以此後有事,如何尋找自己,便追了去。
尋到談了一陣,又賜了兩粒祛病延年的靈丹,令他母子同服。
正要走去,忽聽破空之聲甚是細微,忙運慧目仰望,一道青光正由當空飛渡,往東北斜射下去。
飛行絕快,聲光一閃即隐,一望而知是個正教門下,卻又不是峨眉、青城、武當三派家數。
一看下落之處,正是香蘭諸一面。
暗忖:"甯一子便在那裡隐居。
昔年自己偶遊西南深山之中,被一妖人所困,彼時入門不久,法力太差,眼看危急,幸遇此老援救,才得無事。
這次再來昆明,早欲往見,每日勤于用功,并須按時出外修積;又以這位老前輩為當今散仙中頭等人物,道法高深,人又和善,最喜提攜後進,既打算去,便須留上一半日,以便向其請教,一直無暇,遷延至今。
難得今日有此閑空,何不就便拜見?"想到此,便往香蘭清上飛去。
剛剛到達
同時第二粒霹靂子也已打到,正值斷臂飛起,一下撞上,又是一聲霹靂,炸成粉碎。
幸是先前受震倒退,否則身外寶光全被震散,人也難免慘死。
驚痛惶急之中,瞥見雷火猛烈,連珠爆發,下面洞壁四外崩塌,整座洞頂也被震裂了一大片,轟隆之聲震耳欲聾,上面已經發現天光。
敵人也似事出意外,飛劍、法寶雖還未撤,人卻齊向後退,正用寶鏡排蕩殘餘雷火。
心中一動,立縱遁光,電一般朝上射去。
三人沒想到敵人葫蘆中還藏有大量火珠,聲勢如此猛烈。
朱文惟恐同門受傷,不知當地相隔山頂隻二三十丈,已被雷火震裂了一個大洞,以為敵人逃路已被隔斷,隻顧施展寶鏡排蕩雷火,略一疏忽,竟被敵人負傷逃走,再想追趕,已是無及。
一問孫南,才知二人自從奉令下山,便在西南諸省行道。
前兩月行至昆明,發現碧雞山後深谷之中有一山洞。
以前原有一位散仙在内隐修,後來屍解,便将洞封閉。
并還留下偈語,說再停兩甲子還要轉世重來,到時禁法自然失效。
但是入居不久,還要他去,脫去一層情孽,便可成就仙業。
孫南到時,石壁忽開,谷中雲霧全消,現出洞府。
尋到裡面,仿佛以前常去之地,心甚奇怪。
後來發現偈語,再被壁上一片神光照過,忽然醒悟,自己竟是那散仙轉世,心中大喜。
到後洞尋出前生遺留的道書、法寶和十幾粒靈丹。
因是前世修煉之地,此次奉命行道,多在雲貴兩省城鎮之中,二人本無一定洞府,便同住在其内。
用功之外,日常出外行道,一連兩月,所救的人甚多,功力也頗精進。
本來無事。
尉遲火為友心熱,這日想起同門好友笑和尚違犯教規,被師父苦行頭陀罰在東海面壁十九年,開府盛會,所有同門師兄弟妹全都得了好處,隻他一個罰期未滿,不得參與。
便和孫南商量,欲往探看,雖然愛莫能助,使笑和尚得知本門近年發揚光大的盛況,心裡高興,也可增進向上之心。
孫南知他誠厚天真,雖然修煉多年,仍是剛直性情。
笑和尚與自己原也交厚,略為尋思,便即應諾。
一同飛到東海釣鳌矶側面笑和尚受罰之處,見石壁苔封,中藏本門禁制。
尉遲火打算拼受責罰,仗着下山時傳授,解禁入内探看。
孫南覺得笑和尚疾惡如仇,樹敵甚多,此舉不特有違師命,甚或與他不利,再三勸阻。
二人正在商議,忽聽笑和尚由石壁内傳聲說道:"本門開府盛況,我已盡知,諸葛師兄并曾神遊到此,與我叙談。
十九年光陰,彈指即至,火弟如何這等熱情?我此時原神本能出見你們,無如師命難違。
自從大師伯與掌教師尊走後,有時妖邪來此擾鬧。
上月耿鲲竟想毀損三仙故居,為封洞禁法所傷。
近來方始安靜一點。
此間已非善地,你們法力尚差,遇上厲害一點的便對付不了,我又不能相助,還是快些走吧。
" 孫南以前原在東海住過,意欲去往三仙洞府稍微查看,就便将當地所産的五色靈芝帶幾株去。
心想笑和尚曾說當地近日已較安靜,這一會工夫,當不緻有什麼事故。
尉遲火素來膽大,又在旁一慫恿,便同前往。
哪知事情真巧。
剛一到達,見仙府後面昔年諸葛警我、黃玄極二人所開辟的一片芝圃,雖然無人經管,照樣繁茂,各色靈芝,燦若錦雲,老遠便聞到一股香氣。
暗忖:"諸葛師兄曾說,這裡共有五千株靈芝仙草,開府之時,已經移去大半。
所餘雖非天府名葩,也是以前海外采藥物色來的異種,為防妖入毀損,曾用禁法掩蔽。
并告自己,以後尋到洞府,如須以此點綴,不妨親往移植。
現在生長如此繁盛,老遠便能看見,莫非禁制被人破去不成?"想到這裡,已同飛落。
孫南方囑尉遲火留意,忽聽身後女子笑聲。
二人忙即回顧,面前站定一個黃衣宮裝的女子,肩上扛着一柄花鋤,上面挑着一個六角淺底花籃,已然采有兩株靈芝,正由芝叢中緩步走來。
尉遲火素來不喜歡女子,見是生人,又因禁制被人破去,不由有氣。
開口便問: "你是哪裡來的?為何盜我靈芝?"孫南見這女子滿身珠光寶氣,不是妖邪一流,惟恐冒失惹事,不等說完,搶前插口問道:"道友何來?可能見告麼?"女子先聽對方口出不遜,本有怒意,柳眉微揚,說得"醜鬼"二字,又聽孫南之言,忽改笑容,答道: "家師乃三湘貧女,家師祖是冷雲仙子。
我名魏瑤芝,平生最愛種植靈芝,異種收羅,不下千種。
前聽人言,你們凝碧崖頗有珍品,無奈雙方情意不投,不便往取。
昨日才聽一道友說起三仙故居後面有一芝圃,但有法力封禁,并還傳我破法。
我想你們凝碧仙府瑤草奇花甚多,這裡已經棄置,理應公諸同好,為此趕來,破禁入内。
哪知傳言太過,佳品無多,隻幾種差強人意,我已早有。
本不想要,因先和那道友打賭,如不采回兩株,必定道我怕事。
其實并不希罕,如不願意,還你如何?"孫甫一聽,對方竟是餘娲門下,想起開府鬥法情形,心中一驚,知道難惹,不願為此小事結怨。
暗止尉遲火不令開口,從容笑道:"這片芝圃,乃我師兄所辟,曾費不少心力。
因自移居峨眉以後,時有左道妖邪來此侵擾,恐其毀損可惜,方用禁法掩護。
道友如喜移植,隻管将去便了。
"魏瑤芝一雙媚目注定孫南面上,聽完笑道:"你這人甚好,不似你這同伴無故開口傷人。
你就住在此地麼?"孫南不知對方一見鐘情,雖不忿她詞色狂傲,總想省事,平生不慣說謊,勉強答道:"我二人奉命行道,尚無一定住所。
"魏瑤芝又問:"現在何處行道?" 尉遲火見她絮聒不休,早已不耐,忍不住說道:"我二人回昆明去,與你什麼相幹?" 魏瑤芝朝孫南瞟了一眼,笑說:"你這人怎不誠實?你那禁制隻被我法寶鎮住,仍可複原,免得日後被人毀損,你卻怪我。
行再相見,我去了。
"說罷,将手一招,一片銀光閃過,人便破空飛去。
再看禁法,果是原樣。
尉遲火氣忿忿方要開口,孫南道:"諸葛師兄雖因以後同門弟兄姊妹許要移植靈芝,所下禁制雖不厲害,終是太清仙法。
此女竟能用法寶将它暫時鎮住,不令發出威力,從容來去,你我豈是敵手?何況餘娲師徒最是驕橫,法力又高,本有嫌怨,與她門下再一争執,立即會生出不少事故,何苦惹她,反正不是妖邪一流,讓她一點也無妨害。
我們采上幾株走吧。
"二人随把靈芝采了四株,便即回山。
又過些日,二人照例同出同進,每次出外,必将洞門禁閉。
這日孫南想起滇池小菱洲有一家漁民為水蛇所傷,經自己治愈以後,因那漁民是個孝子,人甚窮苦,欲加周濟。
恰巧當地富人邢開甲人甚俠氣,昔年便與相識,曾救過他兩次性命。
因知自己不受酬謝,在外行道身無分文,教規又嚴。
遇到需錢之時,至多隻能去往金沙江上遊,淘取一點金沙,或向相熟善士募化,不許偷富濟貧,妄取不義之财。
為此慨捐巨金,托代行善,每有需用,無不欣然照奉。
打算向他讨些銀子,與漁民送去。
尉遲火靈悟較差,用功卻勤,隔夜照着師父道書修煉,覺着功候不如孫南,又不喜與俗人酬應,便沒有同去。
孫南先到邢家取銀,再尋到小菱洲一問,那漁民因母老弟幼,愈後無米為炊,又值淡月,嫌當地所得不多,獨駕小舟遠出未歸。
孫南憐他孝行,将銀交與乃母,還想見他一面,告以此後有事,如何尋找自己,便追了去。
尋到談了一陣,又賜了兩粒祛病延年的靈丹,令他母子同服。
正要走去,忽聽破空之聲甚是細微,忙運慧目仰望,一道青光正由當空飛渡,往東北斜射下去。
飛行絕快,聲光一閃即隐,一望而知是個正教門下,卻又不是峨眉、青城、武當三派家數。
一看下落之處,正是香蘭諸一面。
暗忖:"甯一子便在那裡隐居。
昔年自己偶遊西南深山之中,被一妖人所困,彼時入門不久,法力太差,眼看危急,幸遇此老援救,才得無事。
這次再來昆明,早欲往見,每日勤于用功,并須按時出外修積;又以這位老前輩為當今散仙中頭等人物,道法高深,人又和善,最喜提攜後進,既打算去,便須留上一半日,以便向其請教,一直無暇,遷延至今。
難得今日有此閑空,何不就便拜見?"想到此,便往香蘭清上飛去。
剛剛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