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演義》第四十二回 并前趙石勒稱尊 防中山徐遐泣谏
關燈
小
中
大
。
匹夫略積家資,尚想購一别室,況富有天下,難道不能營繕一宮?将來終當築造,現且暫停工作,不負忠言。
”乃釋鹹引見,面加慰谕,賜絹百匹,稻百斛。
随命公卿百寮,薦舉賢良方正,直言秀異,孝義清廉各一人。
一面就襄國西偏,創造明堂辟雍靈台,侈然有上法姬周的癡想。
既而霖雨經旬,中山西北,水忽暴一漲,漂集巨木百餘萬根,共至堂一陽一。
勒聞報大喜道:“天意欲我營邺宮哩。
”遂大興工作,親授規模。
自建平二年孟秋營造,曆久未成。
越年正月,勒仍在舊殿朝見群臣,遍賜盛宴,酒至半酣,顧語中書令道:“朕可比古時何等君主?”光答道:“陛下神武謀略,越過漢高,雄材卓荦,超絕魏武,自古以來,罕可比倫,大約為軒轅黃帝的流亞哩。
”勒掀髯道:“人生豈不自知?卿言未免太過。
朕若遇漢高祖,當北面臣事,與韓彭毗肩,若遇光武,當并驅中原,未知鹿死誰手?大丈夫行一事,須磊磊落落,皎如日月,怎可似曹孟德司馬仲達輩,曹一操一字孟德,司馬懿字仲達。
欺人孤兒寡一婦,竊取天下?如朕品詣,應在二劉上下。
軒轅乃上古聖人,朕何敢比拟哩?”群臣聞言,皆下座叩首,齊呼萬歲。
勒本不識文字,但好令諸生講讀古書,靜坐聽誦,或出己意評論得失,類皆中肯,人多佩服。
一日聽讀《漢書》,至郦食其勸立六國後,不禁驚詫道:“此法大誤,何故能得天下?”及聞為留侯張良所阻,乃恍然道:“賴有此呢。
”聰明原是過人,可惜不學。
勒視當世人物,都不足取,惟晉豫州刺史祖逖,與荊州牧陶侃,先後推重,目為将才。
侃方鎮守巴陵,聞襄一陽一被陷,武昌垂危,倒也吃一大驚,接連是蘇峻舊将馮鐵,暗殺侃子,奔依石勒,得為戍将,害得侃又驚又悲,乃繕就一書,遣人赍往臨漳,責勒納用叛臣。
勒有心幹譽,便召入馮鐵對着侃使,把他斬首。
侃使才告謝南歸。
侃再遣長史王敷,赍送江南珍寶,與勒修好,并表謝忱。
勒當即收受,厚待王敷,并贈赆儀。
敷乃返報。
看官你道侃果真願與勒和麼?他因襄一陽一失守,意欲設法規複,所以計上加計,令他自弛兵備,好乘虛奪回襄一陽一,既得王敷歸報,便從巴陵移鎮武昌,命子斌率領銳卒,會同南中郎将桓宣,往襲樊城。
趙将郭敬,果然無備,且督兵南掠江西,桓宣等掩入城中,将所有居守兵民,悉數俘獲,又料敬必還援,使斌留鎮樊城,自往涅水埋伏,截敬來路。
敬得樊城警報,挾怒前來,到了涅水,聽得一聲号炮,伏兵猝發,他卻毫不驚慌,分頭抵敵。
桓宣也督衆力戰,自午至暮,方将趙兵殺敗,陸續退去。
這一次鏖鬥,趙卒原死了多人,宣兵亦傷亡過半。
宣因飛使報侃,再請濟師,侃令兄子南一陽一太守臻,竟陵太守李一陽一,率兵萬人,共攻新野,遙應樊城。
郭敬往救新野,又吃了一回敗仗,方才北遁。
襄一陽一城前已被毀,無人守着,當由侃軍唾手取回,侃即命桓宣鎮守。
宣重修城寨,招集流亡,簡刑罰,課農桑,複成重鎮,趙一再進攻,終不能克。
宣鎮襄一陽一十餘年,遠近畏懷,時人比諸祖逖周訪,可見得捍邊固圉,全靠着有良将呢。
總斷一筆。
惟趙主石勒,中了侃計,歎息累日,暗想陶侃用僞和計,奪去襄一陽一,自己亦好如法炮制,與晉言和。
計策已定,待至建平四年正月,借着賀年的名目,遣使至晉,奉帛修好。
偏晉廷拒絕來使,且将所獻各帛,焚毀都下。
趙使撞了一鼻子灰,匆匆北歸。
勒頓時怒起,又欲動兵侵晉,偏偏天變疊興,内憂隐伏,轉令一個足智多謀的石季龍,有所顧忌,未敢妄行。
建平三年的夏天,已是疾風驟雨,雷震建德殿端門,及襄國市西門,殛死五人。
既而雹降西河介山,大如雞一卵一,平地水深三尺。
太原樂平武鄉趙郡廣平钜鹿千餘裡,樹木摧折,禾稼蕩然。
勒避殿禳災,且問中書令徐光,主何兇兆?光言:“介山為介之推所依,之推焚死,一陰一靈未泯,宜普複寒食故
匹夫略積家資,尚想購一别室,況富有天下,難道不能營繕一宮?将來終當築造,現且暫停工作,不負忠言。
”乃釋鹹引見,面加慰谕,賜絹百匹,稻百斛。
随命公卿百寮,薦舉賢良方正,直言秀異,孝義清廉各一人。
一面就襄國西偏,創造明堂辟雍靈台,侈然有上法姬周的癡想。
既而霖雨經旬,中山西北,水忽暴一漲,漂集巨木百餘萬根,共至堂一陽一。
勒聞報大喜道:“天意欲我營邺宮哩。
”遂大興工作,親授規模。
自建平二年孟秋營造,曆久未成。
越年正月,勒仍在舊殿朝見群臣,遍賜盛宴,酒至半酣,顧語中書令道:“朕可比古時何等君主?”光答道:“陛下神武謀略,越過漢高,雄材卓荦,超絕魏武,自古以來,罕可比倫,大約為軒轅黃帝的流亞哩。
”勒掀髯道:“人生豈不自知?卿言未免太過。
朕若遇漢高祖,當北面臣事,與韓彭毗肩,若遇光武,當并驅中原,未知鹿死誰手?大丈夫行一事,須磊磊落落,皎如日月,怎可似曹孟德司馬仲達輩,曹一操一字孟德,司馬懿字仲達。
欺人孤兒寡一婦,竊取天下?如朕品詣,應在二劉上下。
軒轅乃上古聖人,朕何敢比拟哩?”群臣聞言,皆下座叩首,齊呼萬歲。
勒本不識文字,但好令諸生講讀古書,靜坐聽誦,或出己意評論得失,類皆中肯,人多佩服。
一日聽讀《
”聰明原是過人,可惜不學。
勒視當世人物,都不足取,惟晉豫州刺史祖逖,與荊州牧陶侃,先後推重,目為将才。
侃方鎮守巴陵,聞襄一陽一被陷,武昌垂危,倒也吃一大驚,接連是蘇峻舊将馮鐵,暗殺侃子,奔依石勒,得為戍将,害得侃又驚又悲,乃繕就一書,遣人赍往臨漳,責勒納用叛臣。
勒有心幹譽,便召入馮鐵對着侃使,把他斬首。
侃使才告謝南歸。
侃再遣長史王敷,赍送江南珍寶,與勒修好,并表謝忱。
勒當即收受,厚待王敷,并贈赆儀。
敷乃返報。
看官你道侃果真願與勒和麼?他因襄一陽一失守,意欲設法規複,所以計上加計,令他自弛兵備,好乘虛奪回襄一陽一,既得王敷歸報,便從巴陵移鎮武昌,命子斌率領銳卒,會同南中郎将桓宣,往襲樊城。
趙将郭敬,果然無備,且督兵南掠江西,桓宣等掩入城中,将所有居守兵民,悉數俘獲,又料敬必還援,使斌留鎮樊城,自往涅水埋伏,截敬來路。
敬得樊城警報,挾怒前來,到了涅水,聽得一聲号炮,伏兵猝發,他卻毫不驚慌,分頭抵敵。
桓宣也督衆力戰,自午至暮,方将趙兵殺敗,陸續退去。
這一次鏖鬥,趙卒原死了多人,宣兵亦傷亡過半。
宣因飛使報侃,再請濟師,侃令兄子南一陽一太守臻,竟陵太守李一陽一,率兵萬人,共攻新野,遙應樊城。
郭敬往救新野,又吃了一回敗仗,方才北遁。
襄一陽一城前已被毀,無人守着,當由侃軍唾手取回,侃即命桓宣鎮守。
宣重修城寨,招集流亡,簡刑罰,課農桑,複成重鎮,趙一再進攻,終不能克。
宣鎮襄一陽一十餘年,遠近畏懷,時人比諸祖逖周訪,可見得捍邊固圉,全靠着有良将呢。
總斷一筆。
惟趙主石勒,中了侃計,歎息累日,暗想陶侃用僞和計,奪去襄一陽一,自己亦好如法炮制,與晉言和。
計策已定,待至建平四年正月,借着賀年的名目,遣使至晉,奉帛修好。
偏晉廷拒絕來使,且将所獻各帛,焚毀都下。
趙使撞了一鼻子灰,匆匆北歸。
勒頓時怒起,又欲動兵侵晉,偏偏天變疊興,内憂隐伏,轉令一個足智多謀的石季龍,有所顧忌,未敢妄行。
建平三年的夏天,已是疾風驟雨,雷震建德殿端門,及襄國市西門,殛死五人。
既而雹降西河介山,大如雞一卵一,平地水深三尺。
太原樂平武鄉趙郡廣平钜鹿千餘裡,樹木摧折,禾稼蕩然。
勒避殿禳災,且問中書令徐光,主何兇兆?光言:“介山為介之推所依,之推焚死,一陰一靈未泯,宜普複寒食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