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百四十七 狐一

關燈
樣。

    忽然看到腳下是一隻老狐狸,旗幡花蓋等等,全是墳墓之間的紙錢。

    服禮拍着手說:“彌勒佛就是這個小樣嗎?”他詳細地說了這些眼見之物。

    狐狸就往下跑去,服禮追它沒追上。

     上官翼 唐麟德時,上官翼為绛州司馬。

    有子年二十許,嘗曉日獨立門外。

    有女子,年可十三四,姿容絕代,行過門前。

    此子悅之,便爾戲調,即求歡狎。

    因問其所止,将欲過之。

    女雲:“我門戶雖難,郎州佐之子,兩俱形迹,不願人知。

    但能有心,得方便,自來相就。

    ”此子邀之,期朝夕。

    女初固辭,此子将欲便留之,然漸見許。

    昏後徙倚俟之。

    如期果至。

    自是每夜常來。

    經數日,而舊使老婢于牖中窺之,乃知是魅。

    以告翼,百方禁斷,終不能制。

    魅來轉數,晝夜不去。

    兒每将食,魅必奪之杯碗,此魅已飽,兒不得食。

    翼常手自作啖,剖以贻兒。

    至手,魅已取去。

    翼頗有智數,因此密搗毒藥。

    時秋晚,油麻新熟。

    翼令熬兩疊,以一置毒藥,先取好者作啖,遍與妻子,末乃與兒一啖,魅便接去。

    次以和藥者作啖,與兒,魅亦将去。

    連與數啖,忽變作老狐,宛轉而仆。

    擒獲之,登令燒毀訖,合家歡慶。

    此日昏後,聞遠處有數人哭聲,斯須漸近,遂入堂後,并皆稱冤,号擗甚哀。

    中有一叟,哭聲每雲:“若痛老狐,何乃為喉嚨枉殺腔幢?”數十日間,朝夕來家,往往見有衣衰绖者,翼深憂之。

    後來漸稀,經久方絕,亦無害也。

    (出《廣異記》) 唐朝麟德年間,上官翼是绛州司馬。

    他有一個二十來歲的兒子。

    他這個兒子曾經有一天獨自站在門外,有一個十三四歲,姿色絕美的女子打門前路過。

    他兒子很喜歡這女子,就和她調戲,尋歡作樂。

    他兒子問女子家住哪裡,想要到她家去一趟。

    女子說:“我家雖然很艱難,你是州官的兒子,兩方面的形迹,我都不想讓人知道。

    隻要你能有真心,有機會我就來找你。

    ”上官翼的兒子邀請她來,從早到晚地盼望。

    女子一開始的時候堅決地推辭。

    上官翼的兒子想要把她留住。

    後來漸漸地她就答應了。

    黃昏後,他在徘徊留連地等她,到時候她果然來了。

    從此後,她常常在夜間前來。

    幾天後,被一位老婢女從窗口看見了,便知道是妖怪。

    老婢女把這事告訴了上官翼。

    上官翼千方百計地禁止,始終不能禁得住。

    而且那妖怪來得更頻了,白天黑夜不離開。

    兒子每當要吃東西的時候,妖怪就奪去碗筷杯子什麼的。

    妖怪已經吃飽了,而兒子還沒吃。

    上官翼曾經親自做吃的,分給兒子吃,剛送到,東西已被妖怪拿去。

    上官翼很有智慧。

    他因此偷偷地搗細一些毒藥。

    當時是晚秋,油麻剛成熟。

    上官翼就讓人熬了兩疊油麻,把其中的一疊放了毒藥。

    先拿那疊好的吃,妻子兒女全都吃過之後,最後才給兒子吃。

    未等兒子接去,妖怪先接了去。

    這時候便把有毒的拿過來,遞給兒子,又被妖怪接了去。

    一連給了幾次。

    妖怪忽然變成一隻老狐狸,跌跌撞撞地倒了下去。

    上官翼讓人把它捉住,立刻把它燒毀。

    全家歡慶。

    這天黃昏之後,聽到遠處有幾個人的哭聲,片刻之間漸漸靠近,于是就進到堂屋後邊,一齊喊冤,捶着胸口号哭,很是悲哀。

    其中有一個老頭,哭着說:“你痛死老狐了!為什麼竟然為了口欲而枉殺了身子呢?”幾十天當中,這些狐妖一早一晚都到上官翼家裡來,常常看到有穿喪服的。

    上官翼非常憂慮。

    後來漸漸來得少了,時間久了便斷絕,不再來了,也沒有别的危害。

     大安和尚 唐則天在位,有女人自稱聖菩薩。

    人心所在,女必知之。

    太後召入宮,前後所言皆驗,宮中敬事之。

    數月,謂為真菩薩。

    其後大安和尚入宮,太後問見女菩薩未?安曰:“菩薩何在?願一見之。

    ”敕令與之相見。

    和尚風神邈然。

    久之,大安曰:“汝善觀心,試觀我心安在?”答曰:“師心在塔頭相輪邊鈴中。

    ”尋複問之。

    曰:“在兜率天彌勒宮中聽法。

    ”第三問之,在非非想天。

    “皆如其言。

    太後忻悅。

    大安因且置心于四果阿羅漢地,則不能知。

    大安呵曰:“我心始置阿羅漢之地,汝已不知。

    若置于菩薩諸佛之地,何由可料!”女詞屈,變作牝狐,下階而走,不知所适。

    (出《廣異記》) 唐朝武則天在位的時候,有一個女人自稱是聖菩薩,人的意念在什麼地方,她一定知道。

    武則天把她召入宮中,她前後說的都很準。

    宮中對她很敬重。

    幾個月之後,稱她為真菩薩。

    後來大安和尚入宮,太後問他見過女菩薩沒有。

    大安說:“菩薩在哪?請讓我見一見。

    ”武則天就讓他們相見。

    相見之後,大安和尚表現出藐視的神彩。

    許久,大安和尚說:“你善于觀察人的意念,請看看我的意念在哪兒。

    ”女人回答說:“大師的意念在塔頂相輪邊鈴之中。

    ”不一會兒又問,她說:“在兜率天彌勒佛宮中聽法。

    ”第三次問她,她說:“在非非想天。

    ”她說得全對。

    武則天很高興。

    大安于是暫且把意念放在四果阿羅漢地,她便不知道了。

    大安呵斥道:“我的意念才放在阿羅漢地你已經不知道了,如果放到菩薩諸佛之地,你怎麼可能知道?”女人詞窮,變成一隻母狐狸,下階跑了,不知到什麼地方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