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百二十六 虎一

關燈
李肅。

    李肅以為小珠另有意于别人。

    李肅被縣裡召去,夜裡和一位夥伴往回走,遇上風雨,見廟裡有火,兩個人就對着火烤衣服。

    二人發現神床上有衣服。

    不一會兒,聽到外邊有走路的聲音。

    兩個人害怕,躲到神床屏風後面。

    片刻,隻見一隻老虎振尾闊步走到火邊,自己脫掉牙和爪,把皮卷起來放到床上,穿上衣服對着火坐下。

    李肅一看那竟是小珠,就跑過去把她抱住。

    跟她說話,她不答應。

    天亮以後,把她帶回來,送到黃乾家。

    黃乾就把她關進一個屋裡。

    扔生肉給她,她就接過去吃。

    她家長期看守着她。

    不幾天,她又變成虎。

    郡縣都來檢驗過。

    村裡人就把弓弩拿到房子頂上,扒開房蓋射死了她。

    第二天就有虎來侵犯,大白天百姓就得關門。

    這是太守熊基表奏的。

     酋耳獸 唐天後中,涪州武龍界多虎暴。

    有一獸似虎而絕大,日正午逐一虎,直入人家噬殺之,亦不食。

    由是縣界不複有虎矣。

    錄奏,檢瑞圖,乃酋耳。

    不食生物,有虎暴則殺之也。

    (出于《朝野佥載》) 唐朝武則天時,涪州武龍縣界内虎暴為患。

    有一個野獸象虎但是特别大,一天正午追一隻虎,直追到人家,把虎咬死,也不吃。

    從此以後,這縣界内不再有虎了。

    從表奏中把這獸的樣子抄錄下來,到《瑞圖》中一查,這獸原來是酋耳獸。

    它不吃生物,有虎行暴就把虎咬死。

     虎塔 唐天後中,成王千裡将一虎子來宮中養。

    損一宮人。

    遂令生餓數日而死。

    天後令葬之,其上起塔,設千人供,勒碑,号為“虎塔”。

    至今猶在。

    (出《朝野佥載》) 唐朝武則天的時候,成王從千裡之外把一隻虎崽運到宮中來喂養。

    因為它傷了一個宮女,就下令先餓它幾天結果它餓死了。

    武則天令人把它埋葬了,墳墓之上建了塔,設了千人供,刻了碑,名叫虎塔。

    這塔現在還有。

     傅黃中 唐傅黃中為越州諸暨縣令。

    有部人飲大醉,夜中山行,臨崖而睡。

    忽有虎臨其上而嗅之,虎須入醉人鼻中,遂噴嚏聲震。

    虎遂驚躍,便落崖。

    腰胯不遂,為人所得。

    (出《朝野佥載》) 唐朝傅黃中是越州諸暨縣縣令,他有一個部下喝酒喝得大醉,夜裡在山中行走,靠懸崖睡着了。

    忽然有一隻老虎靠近他,從上邊用鼻子嗅他的臉,虎須伸進他的鼻孔裡,他就打了一個噴嚏,一聲大震,老虎吓了一跳,掉到了山崖下,摔壞了腰胯,被人捉住。

     郴州佐史 唐長安年中,郴州佐史因病而為虎。

    将啖其嫂,村人擒獲,乃佐史也。

    雖形未全改,而尾實虎矣。

    因系樹數十日,還複為人。

    長史崔玄簡親問其故。

    佐史雲:“初被一虎引見一婦人,盛服。

    諸虎恒參集,各令取當日之食。

    時某新預虎列,質未全,不能别覓他人,将取嫂以供,遂為所擒。

    今雖作虎不得,尚能其聲耳。

    ”簡令試之,史乃作虎聲,震駭左右,檐瓦振落。

    (出《五行志》) 唐朝長安年中,彬州佐史因病變成了虎,要吃他的嫂子。

    村裡人捉住一看,原來是他。

    雖然形狀還沒有完全改變,但是尾巴已經确實是虎尾巴了。

    于是人們把他綁到樹上,一直綁了幾十天,他才恢複人形。

    長史崔玄簡親自問他是怎麼回事。

    他說:“最初我被一隻虎引見給一位婦人。

    這位婦人穿戴整齊,服飾華麗。

    許多虎都參拜她,婦人令他們各自準備好當天的吃食,當時我新加入老虎的行列,虎性未全,不能覓獲别人,就想把嫂子弄給老虎們吃。

    于是就被捉住了。

    現在我雖然不能做老虎,但是還能發出虎的聲音。

    ”崔玄簡讓他試一下,他發出一聲虎嘯,左右震驚,房上的瓦都被震落。

     巴人 巴人好群伐樹木作闆。

    開元初,巴人百餘輩自褒中随山伐木,至太白廟。

    廟前松樹百餘株,各大數十圍。

    群巴喜曰:“天贊也。

    ”止而伐之。

    已倒二十餘株,有老人戴帽拄杖至其所,謂巴曰:“此神樹,何故伐之?”群巴初不辍作。

    老人曰;“我是太白神。

    已倒者休,乞君(“休乞君”三字原缺,據陳校本補。

    )未倒者,無宜作意。

    ”巴等不止。

    老人曰:“君若不止,必當俱死。

    無益也。

    ”又不止。

    老人乃登山呼:“斑子”。

    倏爾有虎數頭,相繼而至,噬巴殆盡,唯五六人獲免。

    神謂之曰:“以汝好心,因不令殺,宜速去也。

    ”其倒樹至天寶末尚存。

    有诏修理内殿,楊國忠令人至山所,宣敕取樹,作闆以用焉。

    神竟與之。

    (出《廣異記》) 巴人喜歡成群結夥地伐樹加工木闆。

    開元年初,一百多位巴人從褒中出發随着山勢伐木,一直來到太白廟。

    廟前有松樹一百多棵,每棵都有幾十圍粗。

    這群巴人高興地說:“這真是天助啊!”他們便住下來開始伐木。

    已經伐倒了二十多棵,有一位戴着帽子拄着拐杖的老人來到這裡,對巴人說:“這是神樹,為什麼要伐呢?”巴人們并不停止。

    老人說:“我是太白神,已經伐倒的就算了,沒伐倒的,希望你們不要伐了。

    ”巴人們仍不停止。

    老人說:“你們不停止,一定都死,沒好處啊!”巴人們還是不止。

    老人便登上山坡喊:“斑子!”一時間有幾隻老虎相繼而來,把這些巴人全都咬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