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百二十四 龍七
關燈
小
中
大
書本]改)秋雨後經過此湫,乃遇西邊雷雨冥晦,狂風拔樹。
王睿絷馬障樹而避。
須臾,雷電之勢,止于湫上,倏然而霁,天無纖雲。
诘彼居人,正符前說也。
雲安縣西有小湯溪。
土俗雲,此溪龍與雲安溪龍為親。
此乃不經之談也。
或一日,風雷自小湯溪,循蜀江中而下(“下”原作“不”,據陳校本改),至雲安縣。
雲物回薄,入溪中,疾電狂霆誠可畏。
有柳毅洞庭之事,與此相符。
小湯之事自目睹。
(明抄本作“出《北夢瑣言》”) 彭州濛陽縣境内,一個名叫“清流”的地方,有一個水池。
鄉裡一般人都說,這池裡的龍與西山慈母池裡的龍是夫妻,每年會一次面。
新繁人王睿是個能辨識許多事物的人,經他辨别而得出正确結論的事情有許多。
他曾經對上述說法看不起。
有一回一場秋雨之後,他路過這個水池,竟然遇上西邊雷雨昏暗,狂風拔樹。
他把馬拴到一棵樹上避雨。
不多時,雷電在池上停止,倏然間雨住天晴,萬裡無雲。
問那些住在本地的人這是怎麼回事,說法與前邊說的正好相符。
雲安縣西有個小湯溪,當地人說,這溪裡的龍與雲安溪裡的龍是親戚。
這是不合常理的說法。
有一天,風雷從小湯溪沿着蜀江而下來到雲安縣,雲中物旋轉到溪邊長滿草叢地方,進入溪中,風雷閃電,實在可怕。
有柳毅洞庭傳書一事,與此說相符。
小湯溪的事是親眼所見。
鹽井龍 王蜀時。
夔州大昌鹽井水中往往有龍,或白或黃,鱗鬣光明。
攪之不動,唯沮(“沮”原作“柤”,據《北夢瑣言》改)沫而已。
彼人不以為異。
近者秭歸永濟井鹵槽,亦有龍蟠,與大昌者無異。
識者曰:“龍之為靈瑞也,負圖以升天,今乃見于鹵中,豈能雲行雨施乎?”雲安縣漢成宮絕頂,有天池深七八丈。
其中有物如蜥蜴,長咫尺,五色備具,躍于水面,象小龍也。
有高遇者為刺史,詣宮設醮,忽浮出。
或問監官李德符曰:“是何祥也?”符曰:“某自生長于此,且未常見漢成池中之物。
高既無善政,谄佛侫神,亦已至矣。
安可定其是非也?”夷陵清江有狼山潭,其中有龍。
土豪李務求禱而事之。
往見錦(“江有狼山潭”至“往見錦”二十一字原阙,據明抄本、陳校本補)衾覆水,或浮出大木,橫塞水面,号為龍巢。
遂州高棟溪潭,每歲龍見,一如狼山之事。
(出《北夢瑣言》) 王蜀的時候,夔州大昌的鹽井水中往往有龍,有的白,有的黃,鱗和鬣閃閃發光。
攪動井裡的水,龍也不動,隻吐一些白沫而已。
那裡的人司空見慣,不以為怪。
近來秭歸縣永濟井的鹵槽子裡,也有龍,與大昌鹽井裡的沒什麼兩樣。
認識龍的人說:“龍作為一種靈瑞,是為了行雲布雨而到天上去的。
現在卻出現在鹵水裡,怎麼能雲行雨施呢?”雲安縣漢成宮山的最頂上,有一個七八丈深的天池。
池中有一種動物象蜥蜴,八寸來長,五色具備,跳動在水面上,象小龍。
有一個叫高遇的人做刺史,他來到漢成宮進行祭祀,那東西忽然就浮上水面。
有人問監官李德符說:“這是什麼征兆呢?”李德符說:“我從小生長在這裡,還沒見過漢成池中的那種東西。
高遇既然沒有善政,對佛和神如此谄侫讨好,也已經做到家了,怎麼能确定他是對是錯呢?”夷陵的清江有一個狼山潭,潭中有一條龍。
土豪李務求到潭邊禱告,往潭中一看,錦被蓋着水面。
或者浮出大木頭來,橫塞在水面上,叫作龍巢。
遂州高棟的溪潭,年年都有龍出現,和狼山潭完全一樣。
尹皓 朱梁尹皓鎮華州。
夏将半,出城巡警。
時蒲雍各有兵戈相持故也。
因下馬,于荒地中得一物如石,又如卵。
其色青黑,光滑可愛。
命左右收之。
又行三二十裡,見村院佛堂(“堂”字原阙,據明抄本補)。
遂置于像前。
其夜雷霆大震,猛雨如注,天火燒佛堂,而不損佛像。
蓋龍卵也。
院外柳樹數百株,皆倒植之。
其卵已失。
(出《玉堂閑話》) 朱梁時尹浩鎮守華州。
夏季将過去一半。
一日,他出城巡警。
因為當時蒲雍各有兵戈相持,于是就下馬。
他在地上撿到一個東西,像石,又像卵。
它是青黑色的,光滑可愛。
他讓左右把它收起來。
又走了二三十裡,見村院裡有佛堂,就把那個像石又像卵的東西放到佛像前。
那一夜雷霆大震,暴雨如注,天火燒了佛堂,卻沒有損壞佛像。
大概那是龍卵。
院外有數百棵柳樹,全都倒過來了。
卵已經失去。
王睿絷馬障樹而避。
須臾,雷電之勢,止于湫上,倏然而霁,天無纖雲。
诘彼居人,正符前說也。
雲安縣西有小湯溪。
土俗雲,此溪龍與雲安溪龍為親。
此乃不經之談也。
或一日,風雷自小湯溪,循蜀江中而下(“下”原作“不”,據陳校本改),至雲安縣。
雲物回薄,入溪中,疾電狂霆誠可畏。
有柳毅洞庭之事,與此相符。
小湯之事自目睹。
(明抄本作“出《北夢瑣言》”) 彭州濛陽縣境内,一個名叫“清流”的地方,有一個水池。
鄉裡一般人都說,這池裡的龍與西山慈母池裡的龍是夫妻,每年會一次面。
新繁人王睿是個能辨識許多事物的人,經他辨别而得出正确結論的事情有許多。
他曾經對上述說法看不起。
有一回一場秋雨之後,他路過這個水池,竟然遇上西邊雷雨昏暗,狂風拔樹。
他把馬拴到一棵樹上避雨。
不多時,雷電在池上停止,倏然間雨住天晴,萬裡無雲。
問那些住在本地的人這是怎麼回事,說法與前邊說的正好相符。
雲安縣西有個小湯溪,當地人說,這溪裡的龍與雲安溪裡的龍是親戚。
這是不合常理的說法。
有一天,風雷從小湯溪沿着蜀江而下來到雲安縣,雲中物旋轉到溪邊長滿草叢地方,進入溪中,風雷閃電,實在可怕。
有柳毅洞庭傳書一事,與此說相符。
小湯溪的事是親眼所見。
鹽井龍 王蜀時。
夔州大昌鹽井水中往往有龍,或白或黃,鱗鬣光明。
攪之不動,唯沮(“沮”原作“柤”,據《北夢瑣言》改)沫而已。
彼人不以為異。
近者秭歸永濟井鹵槽,亦有龍蟠,與大昌者無異。
識者曰:“龍之為靈瑞也,負圖以升天,今乃見于鹵中,豈能雲行雨施乎?”雲安縣漢成宮絕頂,有天池深七八丈。
其中有物如蜥蜴,長咫尺,五色備具,躍于水面,象小龍也。
有高遇者為刺史,詣宮設醮,忽浮出。
或問監官李德符曰:“是何祥也?”符曰:“某自生長于此,且未常見漢成池中之物。
高既無善政,谄佛侫神,亦已至矣。
安可定其是非也?”夷陵清江有狼山潭,其中有龍。
土豪李務求禱而事之。
往見錦(“江有狼山潭”至“往見錦”二十一字原阙,據明抄本、陳校本補)衾覆水,或浮出大木,橫塞水面,号為龍巢。
遂州高棟溪潭,每歲龍見,一如狼山之事。
(出《北夢瑣言》) 王蜀的時候,夔州大昌的鹽井水中往往有龍,有的白,有的黃,鱗和鬣閃閃發光。
攪動井裡的水,龍也不動,隻吐一些白沫而已。
那裡的人司空見慣,不以為怪。
近來秭歸縣永濟井的鹵槽子裡,也有龍,與大昌鹽井裡的沒什麼兩樣。
認識龍的人說:“龍作為一種靈瑞,是為了行雲布雨而到天上去的。
現在卻出現在鹵水裡,怎麼能雲行雨施呢?”雲安縣漢成宮山的最頂上,有一個七八丈深的天池。
池中有一種動物象蜥蜴,八寸來長,五色具備,跳動在水面上,象小龍。
有一個叫高遇的人做刺史,他來到漢成宮進行祭祀,那東西忽然就浮上水面。
有人問監官李德符說:“這是什麼征兆呢?”李德符說:“我從小生長在這裡,還沒見過漢成池中的那種東西。
高遇既然沒有善政,對佛和神如此谄侫讨好,也已經做到家了,怎麼能确定他是對是錯呢?”夷陵的清江有一個狼山潭,潭中有一條龍。
土豪李務求到潭邊禱告,往潭中一看,錦被蓋着水面。
或者浮出大木頭來,橫塞在水面上,叫作龍巢。
遂州高棟的溪潭,年年都有龍出現,和狼山潭完全一樣。
尹皓 朱梁尹皓鎮華州。
夏将半,出城巡警。
時蒲雍各有兵戈相持故也。
因下馬,于荒地中得一物如石,又如卵。
其色青黑,光滑可愛。
命左右收之。
又行三二十裡,見村院佛堂(“堂”字原阙,據明抄本補)。
遂置于像前。
其夜雷霆大震,猛雨如注,天火燒佛堂,而不損佛像。
蓋龍卵也。
院外柳樹數百株,皆倒植之。
其卵已失。
(出《玉堂閑話》) 朱梁時尹浩鎮守華州。
夏季将過去一半。
一日,他出城巡警。
因為當時蒲雍各有兵戈相持,于是就下馬。
他在地上撿到一個東西,像石,又像卵。
它是青黑色的,光滑可愛。
他讓左右把它收起來。
又走了二三十裡,見村院裡有佛堂,就把那個像石又像卵的東西放到佛像前。
那一夜雷霆大震,暴雨如注,天火燒了佛堂,卻沒有損壞佛像。
大概那是龍卵。
院外有數百棵柳樹,全都倒過來了。
卵已經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