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十六回 子牙設計收九公

關燈
白頭之歎,吾竊為元帥惜之。

     今元帥為商之大臣,天下叁尺之童,無不奉命;若一旦而如此,吾不知所稅駕矣!乞元帥裁之。

    ”鄧九公被散宜生一番言語,說得默默沈思,無言可答。

    隻見太鸾上前附耳說:“如此如此,亦是第一妙計。

    ” 鄧九公聽太鸾之言,回嗔作喜道:“大夫之言,深屬有理,末将無不應命。

    隻小女因先妻早喪,幼而夫教,予雖一時承命,未知小女肯聽此言,俟予将吾意與小女商榷,再令人至城中回覆。

    ”散宜生隻得告辭,鄧九公送至營門而别。

    散宜生進城,将鄧九公言語,從頭至尾,說了一遍;子牙大笑曰:“鄧九公此計,怎麽得我過?”懼留孫亦笑曰:“且看如何來說。

    田子牙日:“勞動散大夫,俟九公人來,再為商議。

    ”宜生退去不表。

    且說鄧九公謂太鸾曰:“适雖是曹允此事,畢竟當如何處置?”太鸾曰:“元帥明日可差一能言之士說:‘昨日元帥至後營,與小姐商議,小姐已自應允,隻是兩邊敵國,恐無足取信,是必姜丞相親自至營中納聘,小姐方肯聽信。

    ”子牙如不來便罷,再為之計,若是他肯親自來納聘,彼必無得重升自衛之理,如此隻一匹夫,可擒耳!若是他帶有将佐,元帥可出轅門迎接,至中軍用酒筵,賺開他手下衆将,預先埋伏下骁勇将士,俟酒席中間,擊杯為号,擒之如囊中取物,西岐若無子牙,則不政自破矣!”九公聞說大喜:“先行之言,真神出鬼沒之機!隻是能言快語之人,随機應變之士,吾知非先行不可,乞煩先行明日親往,則大事可成。

    ”太鸾曰:“若元帥不以末将為不才,鸾願往周營,叫子牙親至中軍;不勞苦争惡戰,早早奏凱回軍。

    ”九公大喜,一宿晚景不題。

    次日,鄧九公升帳,命太鸾進西岐說親。

    太鸾辭别九公,出營至西岐城下,對守門官将曰:“吾是先行官太鸾,奉鄧元帥命,欲見姜丞相,煩為通報。

    ”守城官至相府,報與姜丞相曰:“城下有商營先行官太鸾求見,請令定奪。

    ”子牙聽罷,對懼留孫曰:“大事成矣。

    ”懼留孫亦自暗喜;子牙對左右曰:“速與我請來。

    ”守門官同軍校至城下,開了城門,對太鸾曰:“丞相有請。

    ”太鸾慌忙進城,行至相府下馬,左右通報。

    太鸾進府;子牙與懼留孫降階而接,太鸾控背躬身言曰:“丞相在上,末将不過馬前一卒,禮當叩見,豈敢當丞相如此過愛。

    ”子牙曰:“彼此二國,俱系賓主,将軍不必過謙。

    ”太鸾再四遜謝,方敢就坐,彼此溫慰畢,子牙以言挑之曰:“前者因懼道兄,将土行孫擒獲,當欲斬首,彼因再四哀求,言:‘鄧元帥曾有牽紅之約。

    ’乞我少緩須臾之死;故此,着散大夫至鄧元帥中軍,問其的确;倘元帥果有此言,自當以土行孫放回,以遂彼兒女之情,人間恩愛耳!幸蒙元帥見諾,俟議定回我,今将軍賜顧,元帥必有教我。

    ”太鸾欠身答曰:“蒙丞相下問,末将敢不上陳;今特奉主帥之命,多拜上丞相,不及寫書,但主帥乃一時酒後所許,不意土行孫被獲,竟以此事倡明,主帥亦不敢辭;但主帥此女,自幼失母,主帥愛惜如珠。

    況此事須要成禮;後日乃吉日良辰,意欲散大夫同丞相親率土行孫入贅,以珍重其事,主帥方有體面,然後再面議軍國之事;不識丞相允否?”子牙曰:“我知鄧元帥乃忠信之士,但幾次天子有征伐之師,至此皆不由分訴;俱以強力相加,隻我周一段忠君愛國之心,并無背逆之意,不用見諒於天子之前,言之欲涕;今天假之便,有此姻緣,庶幾将我等一腔心事,可以上達天子,表白於天下也。

    我等後日親送土行孫至鄧元帥行營,吃賀喜筵席;乞将軍善言道達,姜尚感激不盡。

    ”太鸾遜謝,子牙遂厚款太鸾而别。

     太鸾出得城來,至營門等令,左右報入帳中,有先行官等令,鄧九公傳令:“來見。

    ”太鸾至中軍,九公問曰:“其事如何?”太鸾将姜子牙應允後日親來言語,訴說一遍。

    鄧九公乃以手加額曰:“天子洪福,彼自來送死。

    ”太鸾曰:“雖然大事已成,但防備不可不謹。

    ”鄧九公吩咐:“選有力量軍士二百人,各藏短刀利刃,埋伏帳外;聽擊杯為号,左有齊出,不論子牙衆将,一頓刀剁為肉醬。

    ”衆将士得令而退,命趙升一枝人馬,埋伏左營,侯中軍炮響,殺出接應;又命孫紅領一枝人馬,埋伏右營,侯中軍炮響,殺出接應:又命太鸾與子鄧秀,在轅門賺住衆将;又吩咐後營小姐鄧婵玉,領一枝人馬,為叁路故應使,鄧九公吩咐停當,專候後日行事。

    左右将佐俱去安排不表。

      且說子牙送太鸾出府,歸與懼留孫商議曰:“必須如此如此,大事可成。

    ”光陰迅速,不覺就是第叁日;先一日子牙命楊戬變化,暗随吾身,楊戬得令;子牙命選精壯力卒五十名,裝作□(左“手”右“台”)禮腳夫,辛甲、辛免、太颠、闳夭、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