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十六回 子牙設計收九公
關燈
小
中
大
姻緣前定果天然,須信紅絲足下牽;敵國不妨成好合,仇雠應自得翩聯。
子牙妙計真難及,鸾使奇謀枉用偏;總是天機離預料,纣王無福鎮乾坤。
話說散宜生出城,來至商營,對旗門官曰:“轅門将校,報與你鄧元帥得知:‘岐周差上大夫散宜生,有事求見。
’”軍政官報進中軍:“啟元帥!岐周差上大夫有事求見。
”鄧九公曰:“吾與他為敵國,為何差人來見我?必定下說詞,豈可容他進營,惑亂軍心;你與他說:‘兩國正當争戰之秋,相見不便。
’”軍政官出營,回覆散宜生。
宜生曰:“兩國相争,不阻來使,相見何妨,吾此來奉姜丞相命,有事面決,非可傳聞,再煩通報。
”軍政官出營又進營,來把散宜生言語,對九公訴說一遍。
九公沈吟,旁有正印先行官太鸾上前言曰:“元帥乘此機合,放他進來,随機應變,看他如何說;方可就中取事,有何不可。
” 九公曰:“此言亦自有理。
”命左右請他進來,門宮出轅門,對散宜生曰:“元帥有請。
”散宜生下馬,走進轅門,進了叁層鹿角,行至滴水檐前;鄧九公迎下來,散宜生鞠躬,口稱:“元帥。
”九公曰:“大夫降臨,有失迎侯。
”彼此遜讓行禮,後人有請單贊子牙的妙計:“子牙妙算世無倫,學貫天人泣鬼神;縱使九公稱敵國,藍橋也自結姻親。
” 話說二人遜至中軍,分賓主坐下,鄧九公曰:“大夫!你與我今為敵國,未決雌雄,彼此各為其主,豈得循私妄議?大夫今日見谕,公則公言之,私則私言之,不必效舌劍,徒勞往返耳!予心如鐵石,有死而已,斷不為浮言所搖。
”散宜生笑曰:“吾與公既為敵國,安敢造次請見?隻有一件大事,特來請一明示,無他說耳!昨拿有一将,系是元帥門婿,於盤問中道及斯言,今丞相不忍驟加極刑,以割人間恩愛,故命散宜生親至轅門,特請尊裁。
”鄧九公聽說,不覺大驚曰:“誰吾婿,為姜丞相所擒?”散宜生說:“元帥不必故推,令婿乃土行孫也。
”鄧九公聽說,不覺滿面通紅,心中大怒,厲聲言曰:“大夫在上,吾隻有一女,乳名婵玉,幼而喪母,吾愛惜不啻掌上之珠,豈得輕易許人,今雖及笄,所求者固衆,吾自視皆非佳婿,而土行孫何人,妄有此說也。
”散宜生曰:“元帥暫行息怒,聽不才拜禀,古人相女配夫,原不專在門第,今土行孫亦不是無名小輩,彼原是夾龍山飛雲洞懼留孫門下高弟;因申公豹與姜子牙有隙,故說土行孫下山來助元帥征伐西岐;昨日他師父下山,捉獲土行孫在城,窮其所事,彼言所以雖為申公豹所惑,次為元帥以令愛相許,有此一段姻緣;彼因傾心為元帥,而暗進城内行刺,欲速成功,良有以也;昨已被擒伏罪不枉,但彼再叁哀求姜丞相及彼師尊懼留孫曰:‘為一此段姻緣,死不瞑目。
’之語,即姜丞相與他師尊,俱不肯放,隻予在旁勸慰:‘豈得以一時之過,而斷送人間好事哉。
’因勸姜丞相暫且留下,宜生不辭勞苦,特谒元帥,想求俯伏賜人間好事,曲成兒女恩情,此亦元帥天地父母之心,故宜生不避斧钺,特見尊顔,以求裁示。
倘有元帥果有此事,姜丞相仍将土行孫送還元帥,以遂姻親,再決雌雄耳! 并無他說。
”鄧九公曰:“大夫不知土行孫妄語耳!土行孫乃申公豹所薦,為吾先行,不過一牙門裨将,吾何得輕以一女許之哉,彼不可借此為偷生之計,以辱吾女耳!大夫不可輕信。
”宜生曰:“元帥也不必固卻,此事必有他故,難道土行孫平白興此一番言語:其中定有委曲,想是元帥或於酒後賞功之際,憐才惜技之時,或以一言安慰其心,彼使妄認為實,作此癡想耳!”九公被散宜生此一句話,道出九公一腔心事。
九公不覺答道:“大夫斯言大是明見,當時土行孫被申公豹薦在吾麾下,吾亦不甚重彼;初為副先行督糧使者,後因太鸾失利,彼恃其能,改為正先行官,首陣擒了哪吒,次擒黃天化,叁次擒了姜子牙,被岐周衆将搶回,土行孫進營,吾見彼累次出軍獲勝,治酒與彼賀功,以盡朝廷懋賞功臣之意,及至飲酒中間,彼曰:“元帥在上,若是早用末将為先行,早取西岐多時矣。
”那時吾酒後,矢口許之曰:“你若取了西岐,吾将婵玉贅你為婿。
”一來是獎勵彼竭力為公,早完王事,今彼已被擒,安得又妄以此言為口實,令大夫往返哉?”散宜生又笑曰:“元帥此言差矣!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馬難追,況且婚姻之事,人之大倫,如何作為兒戲之談;前日元帥言之,土行遜信之,土行孫又言之,天下共信之,便與中外,人人共處,正所謂:‘路上行人口似碑。
’将以為元帥相女配夫,誰信将軍權宜之術,為國家行此不得已之深衷也?徒使令愛千金之軀,作為話柄,閨中之秀,竟作口談;萬一不成全此事,且使令愛有
子牙妙計真難及,鸾使奇謀枉用偏;總是天機離預料,纣王無福鎮乾坤。
話說散宜生出城,來至商營,對旗門官曰:“轅門将校,報與你鄧元帥得知:‘岐周差上大夫散宜生,有事求見。
’”軍政官報進中軍:“啟元帥!岐周差上大夫有事求見。
”鄧九公曰:“吾與他為敵國,為何差人來見我?必定下說詞,豈可容他進營,惑亂軍心;你與他說:‘兩國正當争戰之秋,相見不便。
’”軍政官出營,回覆散宜生。
宜生曰:“兩國相争,不阻來使,相見何妨,吾此來奉姜丞相命,有事面決,非可傳聞,再煩通報。
”軍政官出營又進營,來把散宜生言語,對九公訴說一遍。
九公沈吟,旁有正印先行官太鸾上前言曰:“元帥乘此機合,放他進來,随機應變,看他如何說;方可就中取事,有何不可。
” 九公曰:“此言亦自有理。
”命左右請他進來,門宮出轅門,對散宜生曰:“元帥有請。
”散宜生下馬,走進轅門,進了叁層鹿角,行至滴水檐前;鄧九公迎下來,散宜生鞠躬,口稱:“元帥。
”九公曰:“大夫降臨,有失迎侯。
”彼此遜讓行禮,後人有請單贊子牙的妙計:“子牙妙算世無倫,學貫天人泣鬼神;縱使九公稱敵國,藍橋也自結姻親。
” 話說二人遜至中軍,分賓主坐下,鄧九公曰:“大夫!你與我今為敵國,未決雌雄,彼此各為其主,豈得循私妄議?大夫今日見谕,公則公言之,私則私言之,不必效舌劍,徒勞往返耳!予心如鐵石,有死而已,斷不為浮言所搖。
”散宜生笑曰:“吾與公既為敵國,安敢造次請見?隻有一件大事,特來請一明示,無他說耳!昨拿有一将,系是元帥門婿,於盤問中道及斯言,今丞相不忍驟加極刑,以割人間恩愛,故命散宜生親至轅門,特請尊裁。
”鄧九公聽說,不覺大驚曰:“誰吾婿,為姜丞相所擒?”散宜生說:“元帥不必故推,令婿乃土行孫也。
”鄧九公聽說,不覺滿面通紅,心中大怒,厲聲言曰:“大夫在上,吾隻有一女,乳名婵玉,幼而喪母,吾愛惜不啻掌上之珠,豈得輕易許人,今雖及笄,所求者固衆,吾自視皆非佳婿,而土行孫何人,妄有此說也。
”散宜生曰:“元帥暫行息怒,聽不才拜禀,古人相女配夫,原不專在門第,今土行孫亦不是無名小輩,彼原是夾龍山飛雲洞懼留孫門下高弟;因申公豹與姜子牙有隙,故說土行孫下山來助元帥征伐西岐;昨日他師父下山,捉獲土行孫在城,窮其所事,彼言所以雖為申公豹所惑,次為元帥以令愛相許,有此一段姻緣;彼因傾心為元帥,而暗進城内行刺,欲速成功,良有以也;昨已被擒伏罪不枉,但彼再叁哀求姜丞相及彼師尊懼留孫曰:‘為一此段姻緣,死不瞑目。
’之語,即姜丞相與他師尊,俱不肯放,隻予在旁勸慰:‘豈得以一時之過,而斷送人間好事哉。
’因勸姜丞相暫且留下,宜生不辭勞苦,特谒元帥,想求俯伏賜人間好事,曲成兒女恩情,此亦元帥天地父母之心,故宜生不避斧钺,特見尊顔,以求裁示。
倘有元帥果有此事,姜丞相仍将土行孫送還元帥,以遂姻親,再決雌雄耳! 并無他說。
”鄧九公曰:“大夫不知土行孫妄語耳!土行孫乃申公豹所薦,為吾先行,不過一牙門裨将,吾何得輕以一女許之哉,彼不可借此為偷生之計,以辱吾女耳!大夫不可輕信。
”宜生曰:“元帥也不必固卻,此事必有他故,難道土行孫平白興此一番言語:其中定有委曲,想是元帥或於酒後賞功之際,憐才惜技之時,或以一言安慰其心,彼使妄認為實,作此癡想耳!”九公被散宜生此一句話,道出九公一腔心事。
九公不覺答道:“大夫斯言大是明見,當時土行孫被申公豹薦在吾麾下,吾亦不甚重彼;初為副先行督糧使者,後因太鸾失利,彼恃其能,改為正先行官,首陣擒了哪吒,次擒黃天化,叁次擒了姜子牙,被岐周衆将搶回,土行孫進營,吾見彼累次出軍獲勝,治酒與彼賀功,以盡朝廷懋賞功臣之意,及至飲酒中間,彼曰:“元帥在上,若是早用末将為先行,早取西岐多時矣。
”那時吾酒後,矢口許之曰:“你若取了西岐,吾将婵玉贅你為婿。
”一來是獎勵彼竭力為公,早完王事,今彼已被擒,安得又妄以此言為口實,令大夫往返哉?”散宜生又笑曰:“元帥此言差矣!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馬難追,況且婚姻之事,人之大倫,如何作為兒戲之談;前日元帥言之,土行遜信之,土行孫又言之,天下共信之,便與中外,人人共處,正所謂:‘路上行人口似碑。
’将以為元帥相女配夫,誰信将軍權宜之術,為國家行此不得已之深衷也?徒使令愛千金之軀,作為話柄,閨中之秀,竟作口談;萬一不成全此事,且使令愛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