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居士集卷五十
關燈
小
中
大
七月日,具官歐陽修,謹遣尚書都省令史李攵至于太清,以清酌庶羞之奠,緻祭于亡友曼卿之墓下,而吊之以文曰:
嗚呼曼卿!生而為英,死而為靈。
其同乎萬物生死而複歸于無物者,暫聚之形;不與萬物俱盡而卓然其不朽者,後世之名。
此自古聖賢莫不皆然,而著在簡冊者昭如日星。
嗚呼曼卿!吾不見子久矣,猶能彷佛子之平生。
其軒昂磊落,突兀峥嵘,而埋藏于地下者,意其不化為朽壤,而為金玉之精。
不然,生長松之千尺,産靈芝而九莖。
奈何荒煙野蔓,荊棘縱橫,風凄露下,走飛螢。
但見牧童樵叟,歌吟而上下,與夫驚禽駭獸,悲鳴踯躅而咿嘤。
今固如此,更千秋而萬歲兮,安知其不穴藏狐貉與鼯《鼠生》?此自古聖賢亦皆然兮,獨不見夫累累乎曠野與荒城? 嗚呼曼卿!盛衰之理,吾固知其如此,而感念疇昔,悲涼凄怆,不覺臨風而隕涕者,有愧乎太上之忘情。
尚飨! 祭胡太傅文〈治平四年〉 維治平四年歲次丁未十一月乙亥朔某日,具官修謹以清酌庶羞之奠,緻祭于故太子太傅緻仕胡公之靈。
自昔并遊儒館,當世英豪,譬如花卉,先後零凋。
惟公松柏,凜凜寒标。
他人磨龍,争出圭角,公獨渾然,不見其璞,廊廟之器,誰能測度?晚登大用,蔚有嘉言,予文之鄙,懼不能傳。
三十年間,既親且舊。
哭不及喪,行不送柩,寫恨臨風,有懷莫究。
尚飨! 祭丁學士文〈治平四年〉 嗚呼元珍!善惡之殊,如火與水,不能相容,其勢然耳。
是故鄉人皆好,孔子不然,惡于不善,然後為賢。
子之美才,懿行純德,誰稱諸朝,當世有識。
子之憔悴,遂以湮淪,問孰惡子,可知其人。
毀善之言,譬若蠅矢,點彼白玉,濯之而已。
小人得志,暫快一時,要其得失,後世方知。
受侮被謗,無如仲尼,巍然衮冕,不祀桓。
孟轲之道,愈久彌光,名尊四子,不數臧倉。
是以君子,修身而俟。
擾擾奸愚,經營一世,迨榮華之銷歇,嗟泯沒其誰記?是皆生則狐鼠,死為狗彘。
惟一賢之不幸,曆千載而猶傷,自古孰不有死?至今獨吊乎沅湘。
彼靈均之事業,初未見于南邦,使不遭罹于放斥,未必功顯而名彰。
然則彼讒人之緻力。
乃借譽而揄揚。
嗚呼元珍!道之通塞,有命在天,其如予何,孔孟亦然。
何以慰子,聊為此言。
寄哀一奠,有涕漣漣。
尚飨! 祭蔡端明文〈治平四年〉 維年月日,具官修謹遣三班奉職指使李易攵,以清酌庶羞之奠,緻祭于故端明殿學士、尚書吏部侍郎蔡公君谟之靈曰: 嗚呼!盛必有衰而生必有死,物之常理也;生為可樂而死為可哀,人之常情也。
而又有不幸于其間者,宜其為恨于無窮也。
自公之奮起徒步而名動京師,遂登朝廷,列侍從。
其年壯志銳而意氣橫出,材宏業茂而譽望偉然。
方公之輝華顯赫之時,而其親享壽考康甯之福。
夫得祿及親,人以為幸也,而公以榮名顯仕為之養;彩衣而戲,昔以為孝也,而公以金章紫绶悅其顔。
使天下為子者,莫不欲其親如公之親;為父母者,莫不欲其子如公之為子也。
其榮且樂,可謂盛哉!及其衰也,母夫人喪猶在殡,而公已卧病于苫塊之間,而愛子長而賢者遽又卒于其前,遂以奄然而瞑目。
一孤藐然,以為二喪之主。
嗚呼,又何其不幸也!此行路之人聞之,皆為之出涕,況于親戚朋友乎!況如修者,與公之遊最久,而相知之最深者乎! 夫世之舉遠以為言者,不過曰四海。
而閩負南海,齊臨東海,使修不得躬一觞之奠,寫長恸之哀。
此其為恨,又何涯哉?尚飨! 祭劉給事文〈照甯元年〉 維熙甯元年歲次戊申四月壬演朔十五日丙辰,具官修謹遣通引官行首龐簡,以清酌庶羞之奠,緻祭于亡友留台給事原甫之靈曰: 嗚呼!金百煉以為鑒,而萬物不能遁其形。
及為物蝕而蔽其光,頑然無異乎瓦甓。
然而一遇良工之藥,磨而瑩之,則可以見肝膽而數毛發。
蓋其可昏者光,不可昏者性。
其或廢而或用,由有幸與不幸。
若吾原甫者,敏學通于今古,精識造子幽微,乃百煉之英,而萬事之鑒也。
一為末疾昏之,至使良醫不能措其術,百藥無所施其功。
遂埋至寶,銜恨無窮!此所以士夫驚呼,莫不為朝廷而痛惜。
至于不知命者,皆有疑于造物之工,況相知于道義,而久接于遊從。
念以身而莫贖,徒有淚而沾胸。
尚飨!
其同乎萬物生死而複歸于無物者,暫聚之形;不與萬物俱盡而卓然其不朽者,後世之名。
此自古聖賢莫不皆然,而著在簡冊者昭如日星。
嗚呼曼卿!吾不見子久矣,猶能彷佛子之平生。
其軒昂磊落,突兀峥嵘,而埋藏于地下者,意其不化為朽壤,而為金玉之精。
不然,生長松之千尺,産靈芝而九莖。
奈何荒煙野蔓,荊棘縱橫,風凄露下,走飛螢。
但見牧童樵叟,歌吟而上下,與夫驚禽駭獸,悲鳴踯躅而咿嘤。
今固如此,更千秋而萬歲兮,安知其不穴藏狐貉與鼯《鼠生》?此自古聖賢亦皆然兮,獨不見夫累累乎曠野與荒城? 嗚呼曼卿!盛衰之理,吾固知其如此,而感念疇昔,悲涼凄怆,不覺臨風而隕涕者,有愧乎太上之忘情。
尚飨! 祭胡太傅文〈治平四年〉 維治平四年歲次丁未十一月乙亥朔某日,具官修謹以清酌庶羞之奠,緻祭于故太子太傅緻仕胡公之靈。
自昔并遊儒館,當世英豪,譬如花卉,先後零凋。
惟公松柏,凜凜寒标。
他人磨龍,争出圭角,公獨渾然,不見其璞,廊廟之器,誰能測度?晚登大用,蔚有嘉言,予文之鄙,懼不能傳。
三十年間,既親且舊。
哭不及喪,行不送柩,寫恨臨風,有懷莫究。
尚飨! 祭丁學士文〈治平四年〉 嗚呼元珍!善惡之殊,如火與水,不能相容,其勢然耳。
是故鄉人皆好,孔子不然,惡于不善,然後為賢。
子之美才,懿行純德,誰稱諸朝,當世有識。
子之憔悴,遂以湮淪,問孰惡子,可知其人。
毀善之言,譬若蠅矢,點彼白玉,濯之而已。
小人得志,暫快一時,要其得失,後世方知。
受侮被謗,無如仲尼,巍然衮冕,不祀桓。
孟轲之道,愈久彌光,名尊四子,不數臧倉。
是以君子,修身而俟。
擾擾奸愚,經營一世,迨榮華之銷歇,嗟泯沒其誰記?是皆生則狐鼠,死為狗彘。
惟一賢之不幸,曆千載而猶傷,自古孰不有死?至今獨吊乎沅湘。
彼靈均之事業,初未見于南邦,使不遭罹于放斥,未必功顯而名彰。
然則彼讒人之緻力。
乃借譽而揄揚。
嗚呼元珍!道之通塞,有命在天,其如予何,孔孟亦然。
何以慰子,聊為此言。
寄哀一奠,有涕漣漣。
尚飨! 祭蔡端明文〈治平四年〉 維年月日,具官修謹遣三班奉職指使李易攵,以清酌庶羞之奠,緻祭于故端明殿學士、尚書吏部侍郎蔡公君谟之靈曰: 嗚呼!盛必有衰而生必有死,物之常理也;生為可樂而死為可哀,人之常情也。
而又有不幸于其間者,宜其為恨于無窮也。
自公之奮起徒步而名動京師,遂登朝廷,列侍從。
其年壯志銳而意氣橫出,材宏業茂而譽望偉然。
方公之輝華顯赫之時,而其親享壽考康甯之福。
夫得祿及親,人以為幸也,而公以榮名顯仕為之養;彩衣而戲,昔以為孝也,而公以金章紫绶悅其顔。
使天下為子者,莫不欲其親如公之親;為父母者,莫不欲其子如公之為子也。
其榮且樂,可謂盛哉!及其衰也,母夫人喪猶在殡,而公已卧病于苫塊之間,而愛子長而賢者遽又卒于其前,遂以奄然而瞑目。
一孤藐然,以為二喪之主。
嗚呼,又何其不幸也!此行路之人聞之,皆為之出涕,況于親戚朋友乎!況如修者,與公之遊最久,而相知之最深者乎! 夫世之舉遠以為言者,不過曰四海。
而閩負南海,齊臨東海,使修不得躬一觞之奠,寫長恸之哀。
此其為恨,又何涯哉?尚飨! 祭劉給事文〈照甯元年〉 維熙甯元年歲次戊申四月壬演朔十五日丙辰,具官修謹遣通引官行首龐簡,以清酌庶羞之奠,緻祭于亡友留台給事原甫之靈曰: 嗚呼!金百煉以為鑒,而萬物不能遁其形。
及為物蝕而蔽其光,頑然無異乎瓦甓。
然而一遇良工之藥,磨而瑩之,則可以見肝膽而數毛發。
蓋其可昏者光,不可昏者性。
其或廢而或用,由有幸與不幸。
若吾原甫者,敏學通于今古,精識造子幽微,乃百煉之英,而萬事之鑒也。
一為末疾昏之,至使良醫不能措其術,百藥無所施其功。
遂埋至寶,銜恨無窮!此所以士夫驚呼,莫不為朝廷而痛惜。
至于不知命者,皆有疑于造物之工,況相知于道義,而久接于遊從。
念以身而莫贖,徒有淚而沾胸。
尚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