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初禮賢錄

關燈
明紀錄彙編、清勝朝遺事初編諸本皆稱‘胡某’為‘胡琛’。

    )陷沒,處州之境皆動搖。

    上命升溢浙東按察副使鎮之,溢辭曰:‘臣前任浙東佥事無狀,同事皆獲罪,而臣獨蒙寬宥。

    今若加升擢,則益重臣過。

    疆場之事,臣任之萬死,且易避副使之命,臣不敢拜。

    ’上重違其志,命仍佥浙東按察司事。

    比至山寨,或已叛。

    溢宣布诏旨,軍民皆感動,乃誅首叛者,餘皆帖帖。

     苗軍反金華,殺守将胡大海、耿再成、孫炎等。

    衢、括蒼州或謀翻城應之,守将夏毅懼無所措。

    會劉基至,即迎入城,一夕定之。

    基即發書金、處屬縣,谕以固守所部,遂同平章邵榮諸軍克複處城。

     青田夏清聞胡琛敗,與福建參政範昌大合寇慶元、龍泉。

    (‘與福建參政範昌大合寇慶元龍泉’,‘與’原作‘于’,據明金聲玉振集本、明紀錄彙編本改。

    )時官兵盡戍浦城中,僅足自守。

    章溢召舊部義兵,使據要害,列木栅為屯,勢相連絡。

    别命元帥祁興、季文即龍泉縣治,亦環栅木城。

    賊聞不敢犯。

    溢長子存道,初以元帥戍浦城,及是有旨,命存道提兵為遊擊,而溢即處城坐鎮之。

    溢謂:‘父子相統,于理非宜。

    ’乃上奏,請罷存道官。

    不允。

     劉基以母喪至家營葬事,特語所親以上必當有天下之狀,于是鄉裡及鄰附郡縣翕然心服。

    方氏雖據溫、台、處三郡,其士大夫皆仰基如景星慶雲,其小民亦未嘗不懷基之舊德。

    方氏素畏基威名,時遣人緻書奉禮。

    基不敢受,使人白于上。

    上因令基與通問,基因宣國家威德,方氏遂上土入貢。

    上時使人以手書訪軍國事于基,其書多自制,皆稱禦諱頓首奉書伯溫老先生閣下而不名。

    又嘗稱曰:‘吾子房也。

    ’ 兵戍浦城者,以食不繼為病。

    上以屬章溢洎浙東行省右丞李文忠。

    文忠欲運處州糧饷之。

    溢以為舟車不通,而軍中所掠糧甚殷,請拘入官而均給之,兵食乃足。

     劉基赴京,道經建德,今嚴州也,适張氏入寇。

    時李文忠守建德,欲奮擊之。

    基乃使勿擊,曰:‘不出三曰,賊當自走,追而擊之,此成擒也。

    ’比三曰黎明,基登城望之,曰:‘賊走矣!’衆見其壁壘旗幟皆如故,且聞嚴鼓聲,疑莫敢輕動。

    基趣之疾進兵,則皆空壘。

    擊鼓者,乃所掠老弱耳。

    遂窮追,賊迸走至東陽,悉擒之以還。

    基遂至京。

     時陳友諒據湖廣,張士誠據浙西,皆未下。

    衆以為蘇、湖地肥饒,欲先取之。

    基曰:‘張士誠自守虜耳。

    陳友諒居上流,且名号不正,宜先伐之。

    陳氏既滅,取張氏如囊中物耳。

    ’會陳氏複攻洪都,上遂伐陳氏,因大戰于鄱陽湖,勝負未決。

    基言于上,移軍湖口。

    期以金木相犯曰決勝,上皆從之。

    陳氏遂平。

     上初以葉琛為洪都府知府,至是陳氏入寇,琛死之。

     上以劉基為太史令,值熒惑守心,群臣震懼。

    基密奏上,宜罪己以回天意。

    次曰,上臨朝,即以基語谕群臣,衆心始安。

    後大旱,上命基谂滞獄,凡平反出若幹人,天應時雨。

    上大喜。

    基因奏請立法定制,遂從之。

     建甯守将阮德柔遣使來納欵,人鹹以為詐。

    章溢曰:‘陳友定據全閩,勢必不能容。

    故德柔為圖自全計,非詐也。

    ’以其事聞。

    上許德柔以元官守本郡。

    命比下,德柔果為有定所屏。

    溢因留其使,厚存恤之。

     張士誠平後,張昶欲亂政,乃使人上書,稱頌功德,勸上宜及時為娛樂。

    上以示劉基,基曰:‘是欲為趙高也。

    ’上颔之。

    (‘基曰是欲為趙高也上颔之’,原脫‘基’、‘上’二字,‘高’作‘克’,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明金聲玉振集本補、改。

    )昶色動,知基得其情也,乃使齊翼岩等伺察基陰事,欲陷之。

    未及發,而昶先事受誅。

    及司天台災,冀岩因為書言之于上,其事多基平曰密聞于上或上使為之者,翼岩未之知也。

    書奏,上切責翼岩,斬之,遂治黨與,盡得其與昶通謀狀。

     上适以事責丞相李善長,淩悅因彈之。

    基為上言:‘善長舊勳,且能輯和諸将。

    ’上言:‘是數欲害汝,汝乃為之地邪。

    汝之忠勳,足以任此。

    ’基叩頭曰:‘是如易柱,必須得大木然後可。

    若束小木為之,将速颠覆。

    以天下之廣,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