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初禮賢錄
關燈
小
中
大
○國初禮賢錄上
惟我大明太祖高皇帝建國之初,遣使者樊觀以束帛召青田劉基、麗水葉琛、龍泉章溢、金華宋濂至建康。
入見,上喜甚,賜坐,從容問勞曰:‘我為天下屈四先生耳,然四海紛紛,何時定乎?’章溢對曰:‘天道無常。
惟德是輔,惟不嗜殺人者能一之耳。
’上曰:‘卿等其留輔予矣。
’既而,命有司即所居之西創禮賢館處之。
(‘命有司即所居之西創禮賢館處之’,‘禮’原作‘九’,據明金聲玉振集本、明紀錄彙編本改。
) 劉基陳時策一十八欵,上從之。
會陳氏入寇,獻計者或謀以城降;或以鐘山有王氣,欲奔據之;或欲決死一戰,不勝而走未晚也。
基獨張目不言。
上召基入内,基奮曰:‘先斬主降議及奔鐘山者,乃可破賊爾。
’上曰:‘先生計将安出?’基曰:‘如臣之計,莫如傾府庫,開至誠,以固士心。
且天道後舉者勝,(‘且天道後舉者勝’,‘且’原作‘但’,據明金聲玉振集本、明紀綠彙編本改。
)宜伏兵伺隙擊之。
取威制敵,以成王業,在此時也。
’上遂用基策,乘東風發伏兵擊之,斬獲凡若幹萬。
上以克敵之功賞基,基悉辭不受。
中書省設禦座,将奉小明王,以正月朔旦行慶賀禮。
劉基大怒,罵曰:‘彼牧豎爾,奉之何為?’遂不拜。
适上召基,基遂陳天命所在,上大感悟,乃定征伐之計。
遂攻皖城,自昏達旦不拔。
基以為宜迳拔江州,上遂悉軍西上。
陳氏率其屬走湖廣,江州平。
上召宋濂講春秋左氏傳。
畢,濂起曰:‘春秋乃孔子褒善貶惡之書,苟能遵行,則賞罰适中,天下可定也。
’ 上禦端門,論及黃石公三略,且口釋之。
(‘且口釋之’,‘且’原作‘其’,據明金聲玉振集本、明紀錄彙編本改。
)濂進曰:‘尚書二典三谟,帝王大經大法靡不畢具,願陛下留意講明之。
’上曰:‘朕非不知典谟為治之道,但三略乃用兵攻取時務所先耳。
’上問:‘帝王之學,何書為要?’濂請讀真德秀大學衍義。
上覽而悅之,令左右大書揭之兩庑之壁,時睇觀之。
章溢以疾在告者久,上時遣使存問。
暨病小愈,即入谒。
上見其來,喜曰:‘疾其瘳乎?何遽出也?’二曰,上忽念溢,詢于中書左司都事張來碩曰:‘章溢曰來康強否?’來碩對曰:‘溢念母不置,而以主上遇之厚,不敢以言,郁郁成疾耳。
’上即命溢歸省,賜以白金文绮,而留其季子存厚于京師。
上召丞相李善長歸江西軍中所掠牛于其民,無牛者官給之,勿緻其缺。
(‘勿緻其缺’,明金聲玉振集、明紀錄彙編、清勝朝遺事初編諸本皆作‘勿取其租’。
)丞相退,上顧宋濂曰:‘何所言?事當乎?’濂對曰:‘民富則君不至獨貧,民貧則君何能獨富。
捐利于民,實興邦之要道也。
’又嘗侍上,語及赉賞。
濂曰:‘天下以人心為本,苟得人心,帑藏雖竭,無傷也。
人心不固,雖有金帛,何補于國邪?’ 上使都督馮勝将兵攻某城,命劉基授方略。
基書紙授之,使夜半出兵,雲至某所,見某方青雲起,即伏兵,頃有黑雲起者,是賊伏也,慎勿妄動;曰中後,黑雲漸薄而回與青雲接者,此賊歸也,即銜枚蹑其後,擊之,可盡擒也。
衆初莫肯信。
至夜半,詣所指地,果有雲起如基言,衆以為神,莫敢違,竟拔城擒賊而還。
宋濂以疾告,诏還家爕治,有白金文绮之賜。
濂奉書皇太子,勉以‘孝友恭敬,勤敏讀書,毋怠惰,毋驕縱,修德進業,以副天下之望’。
上覽書甚喜,召皇太子,語以書意,且賜書答,略曰:‘曩者先生教吾子以嚴相訓,是為不佞也。
以聖人之文法變俗言教之,是為疏通也。
所守者忠貞,所用者節儉,是為得體也。
昔聞古人,今則親見之。
’複以文绮侑書。
陳氏洪都守将胡均美使其子約降,谙禁止若幹事。
上初有難色,劉基自後踢所坐胡床,上意悟,許之。
均美遂以城降。
上以章溢為浙東按察佥事。
未幾,浙東按察使孔克仁、佥事王璹以事下獄,辭連及溢。
溢憂懼不知所為。
上遣劉基谕溢曰:‘予素知章溢守法,今不疑也。
’既而胡某以兵攻閩,(‘既而胡某以兵攻閩’,明金聲玉振集、
入見,上喜甚,賜坐,從容問勞曰:‘我為天下屈四先生耳,然四海紛紛,何時定乎?’章溢對曰:‘天道無常。
惟德是輔,惟不嗜殺人者能一之耳。
’上曰:‘卿等其留輔予矣。
’既而,命有司即所居之西創禮賢館處之。
(‘命有司即所居之西創禮賢館處之’,‘禮’原作‘九’,據明金聲玉振集本、明紀錄彙編本改。
) 劉基陳時策一十八欵,上從之。
會陳氏入寇,獻計者或謀以城降;或以鐘山有王氣,欲奔據之;或欲決死一戰,不勝而走未晚也。
基獨張目不言。
上召基入内,基奮曰:‘先斬主降議及奔鐘山者,乃可破賊爾。
’上曰:‘先生計将安出?’基曰:‘如臣之計,莫如傾府庫,開至誠,以固士心。
且天道後舉者勝,(‘且天道後舉者勝’,‘且’原作‘但’,據明金聲玉振集本、明紀綠彙編本改。
)宜伏兵伺隙擊之。
取威制敵,以成王業,在此時也。
’上遂用基策,乘東風發伏兵擊之,斬獲凡若幹萬。
上以克敵之功賞基,基悉辭不受。
中書省設禦座,将奉小明王,以正月朔旦行慶賀禮。
劉基大怒,罵曰:‘彼牧豎爾,奉之何為?’遂不拜。
适上召基,基遂陳天命所在,上大感悟,乃定征伐之計。
遂攻皖城,自昏達旦不拔。
基以為宜迳拔江州,上遂悉軍西上。
陳氏率其屬走湖廣,江州平。
上召宋濂講春秋左氏傳。
畢,濂起曰:‘春秋乃孔子褒善貶惡之書,苟能遵行,則賞罰适中,天下可定也。
’ 上禦端門,論及黃石公三略,且口釋之。
(‘且口釋之’,‘且’原作‘其’,據明金聲玉振集本、明紀錄彙編本改。
)濂進曰:‘尚書二典三谟,帝王大經大法靡不畢具,願陛下留意講明之。
’上曰:‘朕非不知典谟為治之道,但三略乃用兵攻取時務所先耳。
’上問:‘帝王之學,何書為要?’濂請讀真德秀大學衍義。
上覽而悅之,令左右大書揭之兩庑之壁,時睇觀之。
章溢以疾在告者久,上時遣使存問。
暨病小愈,即入谒。
上見其來,喜曰:‘疾其瘳乎?何遽出也?’二曰,上忽念溢,詢于中書左司都事張來碩曰:‘章溢曰來康強否?’來碩對曰:‘溢念母不置,而以主上遇之厚,不敢以言,郁郁成疾耳。
’上即命溢歸省,賜以白金文绮,而留其季子存厚于京師。
上召丞相李善長歸江西軍中所掠牛于其民,無牛者官給之,勿緻其缺。
(‘勿緻其缺’,明金聲玉振集、明紀錄彙編、清勝朝遺事初編諸本皆作‘勿取其租’。
)丞相退,上顧宋濂曰:‘何所言?事當乎?’濂對曰:‘民富則君不至獨貧,民貧則君何能獨富。
捐利于民,實興邦之要道也。
’又嘗侍上,語及赉賞。
濂曰:‘天下以人心為本,苟得人心,帑藏雖竭,無傷也。
人心不固,雖有金帛,何補于國邪?’ 上使都督馮勝将兵攻某城,命劉基授方略。
基書紙授之,使夜半出兵,雲至某所,見某方青雲起,即伏兵,頃有黑雲起者,是賊伏也,慎勿妄動;曰中後,黑雲漸薄而回與青雲接者,此賊歸也,即銜枚蹑其後,擊之,可盡擒也。
衆初莫肯信。
至夜半,詣所指地,果有雲起如基言,衆以為神,莫敢違,竟拔城擒賊而還。
宋濂以疾告,诏還家爕治,有白金文绮之賜。
濂奉書皇太子,勉以‘孝友恭敬,勤敏讀書,毋怠惰,毋驕縱,修德進業,以副天下之望’。
上覽書甚喜,召皇太子,語以書意,且賜書答,略曰:‘曩者先生教吾子以嚴相訓,是為不佞也。
以聖人之文法變俗言教之,是為疏通也。
所守者忠貞,所用者節儉,是為得體也。
昔聞古人,今則親見之。
’複以文绮侑書。
陳氏洪都守将胡均美使其子約降,谙禁止若幹事。
上初有難色,劉基自後踢所坐胡床,上意悟,許之。
均美遂以城降。
上以章溢為浙東按察佥事。
未幾,浙東按察使孔克仁、佥事王璹以事下獄,辭連及溢。
溢憂懼不知所為。
上遣劉基谕溢曰:‘予素知章溢守法,今不疑也。
’既而胡某以兵攻閩,(‘既而胡某以兵攻閩’,明金聲玉振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