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嶽全傳 第三四回 掘陷坑吉青被獲 認兄弟張用獻關
關燈
小
中
大
牛臯道:“前日會了一員步将,不肯通名,又不肯與我打仗,想是與元帥有什麼仇隙,所以要候元帥兵到方來交戰。
”元帥微微一笑,情知他又打了敗仗,便問:“怎麼樣一個人?”牛臯道:“是一個身長黑大漢子,用一條鐵棍,卻不騎馬,是員步将。
”元帥吩咐下營安歇。
當日無話。
次日,帥爺升帳,衆将兩行排下。
嶽爺道:“那位将軍領令打關?”旁邊閃過張立,上前道:“昨日聽得牛将軍說那員步将形狀,好似末将兄弟一般。
待末将出去會他一會,看是如何?”元帥就命張立出馬,張立得令,領兵出營,直至關前讨戰。
關内炮響一聲,飛出那員将來迎敵,門旗開處,閃出那位英雄,手提鐵棍,大喝一聲:“那個該死的到此尋死?通個名來。
”張立仔細一看,果然是兄弟張用,假意喝道:“你不必問我的姓名,我奉了嶽元帥的軍令,來拿你這班草寇。
你便自己縛了,同我去見元帥,或者饒了你的狗命,省得老爺動手。
” 張用對面一看,卻原來是哥哥,也不開言,但提棍打來,張立舉棍招架。
各人會意,假戰了三四個回合,張立虛打一棍,落荒而走。
張用随後趕來。
趕到僻靜之處,張立轉身叫聲:“兄弟!”張用亦叫聲:“哥哥!”張立道:“兄弟,你怎麼得在這個所在?”張用道:“我自與哥哥分散之後,不知哥哥下落,兄弟無處栖身,在此投了曹成,封我為茶陵關總兵之職。
哥哥何不也歸降此處,也得手足完聚,同享富貴,豈不是好?”張立道:“兄弟之言差矣!我二人因昔日不肯降金,故此瞞了父母,逃走出來。
今曹成、曹亮,也不過是個叛國草寇。
目今宋康王現在金陵即位,名正言順。
況且嶽元帥足智多謀,兵精将勇,此關焉能保得?一旦有失,悔之晚矣!”張用道:“既如此,隻好明日詐敗,獻關與哥哥罷!”張立道:“如此甚好。
我且先作戰敗回營,禀明元帥便了。
”說罷,就倒拖着鐵棍敗回來,張用在後追趕。
趕至關前,又假戰了三四合,張立敗進營去,張用亦收兵回關。
張立回營進帳,将弟兄相會之事細細禀知元帥。
元帥大喜。
到了次日,張立又到關前讨戰。
軍士報與張用,張用仍領兵出關。
兩個并不打話,虛戰了三個回合,張用詐敗,張立在後趕來。
趕至關前,張用立在關口大叫道:“吾已獻關歸順朝廷,爾等大小三軍,願降者走過一邊。
”三軍齊聲:“願降!”張立得了茶陵關,與張用同至府中,差人請嶽元帥進關。
元帥大喜,撥寨進關。
安營已畢,張立引張用來見了元帥。
元帥k了二人首功,一面修本差官進京,就保舉他為統制之職。
差人催運糧草,準備去搶栖梧山。
元帥一日在營與衆将閑談,便向張用道:“你既在此為官,可知那曹亮、曹成用兵如何?”張用道:“他二人水裡本事甚好。
還有副将賀武、解雲更十分了得。
聚兵數十萬。
因這曹成專好結交,所以各處英雄俱來投順。
盡是一派虛詐,終是無謀之輩,不足為患。
但這栖梧山上,元帥何元慶有萬夫不當之勇,元帥須要防備着他。
”元帥聽了這番言語,心中暗喜,且待糧草到時,就好開兵去搶栖梧山。
且按下不表。
再說總兵謝昆護送糧草,望茶陵關進發,軍士禀道:“前面有兩條路,不知老爺從那條大路而去,還是從那小路而去?”謝總兵道:“那一條路近?”軍士道:“小路近些。
”謝總兵心下一想:“小路上恐有強盜,不如走大路,就遠些也罷。
”遂吩咐從大路上走。
三軍答應一聲,竟往大路而行。
行了兩日,來到了一座高山,這山上有一位大王,那大王肩下齊齊的排列着四位兄弟,聚集喽羅五千餘人,在此打家劫舍。
早有喽羅飛報上山道:“嶽飛兵駐汝南,有總兵官解糧到彼,在此經過,特來報知。
”那大王聽了,呵呵大笑,對着那四位兄弟說出幾句話來。
有分教: 山中壯士,全無救苦之心;寨内強人,盡有害人之意。
正是: 說來驚破庸人膽,話出傷殘義士心。
畢竟不知那大王說出甚麼話來,且聽下回分解。
”元帥微微一笑,情知他又打了敗仗,便問:“怎麼樣一個人?”牛臯道:“是一個身長黑大漢子,用一條鐵棍,卻不騎馬,是員步将。
”元帥吩咐下營安歇。
當日無話。
次日,帥爺升帳,衆将兩行排下。
嶽爺道:“那位将軍領令打關?”旁邊閃過張立,上前道:“昨日聽得牛将軍說那員步将形狀,好似末将兄弟一般。
待末将出去會他一會,看是如何?”元帥就命張立出馬,張立得令,領兵出營,直至關前讨戰。
關内炮響一聲,飛出那員将來迎敵,門旗開處,閃出那位英雄,手提鐵棍,大喝一聲:“那個該死的到此尋死?通個名來。
”張立仔細一看,果然是兄弟張用,假意喝道:“你不必問我的姓名,我奉了嶽元帥的軍令,來拿你這班草寇。
你便自己縛了,同我去見元帥,或者饒了你的狗命,省得老爺動手。
” 張用對面一看,卻原來是哥哥,也不開言,但提棍打來,張立舉棍招架。
各人會意,假戰了三四個回合,張立虛打一棍,落荒而走。
張用随後趕來。
趕到僻靜之處,張立轉身叫聲:“兄弟!”張用亦叫聲:“哥哥!”張立道:“兄弟,你怎麼得在這個所在?”張用道:“我自與哥哥分散之後,不知哥哥下落,兄弟無處栖身,在此投了曹成,封我為茶陵關總兵之職。
哥哥何不也歸降此處,也得手足完聚,同享富貴,豈不是好?”張立道:“兄弟之言差矣!我二人因昔日不肯降金,故此瞞了父母,逃走出來。
今曹成、曹亮,也不過是個叛國草寇。
目今宋康王現在金陵即位,名正言順。
況且嶽元帥足智多謀,兵精将勇,此關焉能保得?一旦有失,悔之晚矣!”張用道:“既如此,隻好明日詐敗,獻關與哥哥罷!”張立道:“如此甚好。
我且先作戰敗回營,禀明元帥便了。
”說罷,就倒拖着鐵棍敗回來,張用在後追趕。
趕至關前,又假戰了三四合,張立敗進營去,張用亦收兵回關。
張立回營進帳,将弟兄相會之事細細禀知元帥。
元帥大喜。
到了次日,張立又到關前讨戰。
軍士報與張用,張用仍領兵出關。
兩個并不打話,虛戰了三個回合,張用詐敗,張立在後趕來。
趕至關前,張用立在關口大叫道:“吾已獻關歸順朝廷,爾等大小三軍,願降者走過一邊。
”三軍齊聲:“願降!”張立得了茶陵關,與張用同至府中,差人請嶽元帥進關。
元帥大喜,撥寨進關。
安營已畢,張立引張用來見了元帥。
元帥k了二人首功,一面修本差官進京,就保舉他為統制之職。
差人催運糧草,準備去搶栖梧山。
元帥一日在營與衆将閑談,便向張用道:“你既在此為官,可知那曹亮、曹成用兵如何?”張用道:“他二人水裡本事甚好。
還有副将賀武、解雲更十分了得。
聚兵數十萬。
因這曹成專好結交,所以各處英雄俱來投順。
盡是一派虛詐,終是無謀之輩,不足為患。
但這栖梧山上,元帥何元慶有萬夫不當之勇,元帥須要防備着他。
”元帥聽了這番言語,心中暗喜,且待糧草到時,就好開兵去搶栖梧山。
且按下不表。
再說總兵謝昆護送糧草,望茶陵關進發,軍士禀道:“前面有兩條路,不知老爺從那條大路而去,還是從那小路而去?”謝總兵道:“那一條路近?”軍士道:“小路近些。
”謝總兵心下一想:“小路上恐有強盜,不如走大路,就遠些也罷。
”遂吩咐從大路上走。
三軍答應一聲,竟往大路而行。
行了兩日,來到了一座高山,這山上有一位大王,那大王肩下齊齊的排列着四位兄弟,聚集喽羅五千餘人,在此打家劫舍。
早有喽羅飛報上山道:“嶽飛兵駐汝南,有總兵官解糧到彼,在此經過,特來報知。
”那大王聽了,呵呵大笑,對着那四位兄弟說出幾句話來。
有分教: 山中壯士,全無救苦之心;寨内強人,盡有害人之意。
正是: 說來驚破庸人膽,話出傷殘義士心。
畢竟不知那大王說出甚麼話來,且聽下回分解。